巴洛克國王與洛可可宮廷生活 《伊莉莎白女王》《瑪麗皇后》 巴洛克國王與洛可可宮廷生活 《伊莉莎白女王》《瑪麗皇后》 組員 王佐瑜 沈培恩 陳雅騏 楊佩瑾 蔡依倫
巴洛克時期特色 巴洛克(Baroque)這個名字,可能是來自葡萄牙文的barroco,原先的意思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也有一種說法是來自畫家F.Barocci或Baroccio之名。巴洛克原先意指「怪異的」,「格調變壞了的」,「加了太多的渦形裝飾的」等等。在美術上,藝術家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以及誇張的裝飾來強化他們作品 文藝復興意味著平衡、適中、莊重、理性與邏輯;而巴洛克卻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巴洛克藝術一反文藝復興藝術的平靜和克制,而表現為戲劇性、豪華與誇張 君主專制政治的鞏固和強大的中產階級 使巴洛克藝術興盛發展
巴洛克時期繪畫
巴洛克時期繪畫
巴洛克時期建築
巴洛克時期建築
洛可可時期特色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原意是貝殼渦形的花紋圖案。洛可可風格延續自巴洛克這時期的建築很重視內部的裝飾,喜愛模仿貝殼、鑽石、植物等自然流暢的弧形曲線來雕飾傢俱、牆壁、天花板、門窗,表現出華麗優雅的氣派。也有許多裝飾室內的小雕像和銀器、瓷器。 曲線趣味,常用C形、S形、漩渦形等曲線為造形的裝飾效果。 構圖非對稱法則,而是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 色澤柔和﹑豔麗。 崇尚自然。 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飄逸性,表現各種不同的愛
洛可可時期繪畫
洛可可時期建築
洛可可時期建築
伊莉莎白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威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薩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1558年瑪麗無子而亡,伊莉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莉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她的表姊妹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莉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藉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九月的一場大風暴和伊莉莎白的海軍將領們擊敗了西班牙派出的無敵艦隊。 伊莉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侄子,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
伊莉莎白女王畫像
電影:伊莉莎白一世 黃金盛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KRnkWn_iP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MLn4IE3PU
瑪莉皇后
早年:1755至1770年 1755年11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誕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的女兒,在幼兒時期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是可愛又守規矩的女孩,但是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 1770年奧地利政府出於政治需要,將她嫁給法國王儲路易十六,並在凡爾賽結婚。 Jean-Etienne Liotard,1762年 吉內芙拉,藝術博物館。 Joseph Ducreux,1769年,蠟筆,凡爾賽
結婚:1770至1780年 結婚後,在法國宮廷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熱衷於舞會、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此時外界將她誹謗成當代惡名昭彰的奢侈王妃。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也曾經在信中警告過她。 1774年,國王路易十五死於天花。 1775年,20歲的路易奧古斯特在蘭斯的教堂加冕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1778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和路易十六生下第一個孩子,名為萱夏洛特。 Joseph Hauzinger,1775 ~1777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Elisabeth-Louise Vigee-Le Brun,1787
Elisabeth Louise Vigée-LeBrun,1778,布面油畫,273 x 193.5 cm 瑪麗安托瓦內與路易十六在個性和興趣上相差很多,加上路易十六木訥,不擅甜言蜜語,讓瑪麗安托瓦內特開始厭倦了。 這個時候也傳說有一個瑞典的外交官,法國軍官,伯爵阿克塞爾馮費爾森與她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Marie Louise Élisabeth Vigée-Lebrun; Vigée-Le Brun, 1786年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在1788年春,法國發生旱災,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造成法國糧食短缺,飢餓的民眾也越來越憤怒,暴力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毀滅性的雹暴之後的一年裡,麵包的價格漲到最高。在1789年7月14日巴斯第監獄被攻佔的那一天,麵包的價格也達到最高點。 Jean-Pierre Houël, 1789年巴士底監獄的暴動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執行,1793年10月16日,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台
電影:瑪麗安托瓦內特 -凡爾賽拜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