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激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员工持股计划的基本理念 而现实中, “ 劳动最多只能维持生活,资本则产生富 裕 ”, “ 因为富裕通常是资本而非劳动的产物。 ” 凯尔萨提出的办法是使一般劳动者成为资本工人,实行 雇员持股计划,通过员工持有公司的内部股份,参与公 司财富的分配,与资本所有者共享公司的成功。 这样,公司员工具有了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劳动工人,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Chapter 1 行銷導論.
第九章 现代管理心理与领导激励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郭淑英教授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狼性管理培训 主讲 胡一夫 1.
伴他走過青春年少 校長 陳志勇.
Chapter   8 雇主與組織. Chapter   8 雇主與組織 學習目標 -研讀本章內容之後學習者應能了解: (一)歐美主要國家對管理者、雇主、員工的定義,及其屬性與 權利。 (二)就經濟、社會面而論,員工與雇主的自然及應有的關係。 (三)歐美主要國家企業組織之型態與類別。 (四)雇主組織之定義、分類、屬性及其目標與功能。
第六章 激勵.
十五條佛規 後學:張慈幸
第十章 需要与情感.
激 勵 (motivation) 第九章.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薪酬及福利管理 杜伟 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第五章 激励理论.
博爱青春,益暖常州 2016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大赛 协办单位:常州创业投资集团 主办单位:常州日报社 常州广播电视台 常州总工会
觀光人力資源管理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X理论 Y理论 超Y理论 Z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第九組 組員:林世雲 葉永國 陳宥辰 指導老師:林永崇
第三章 旅游者.
騎乘單車如何配速 桃園縣攝影藝術協會 鐵馬車隊 鄭育宏 製作 1/12.
員工諮商與輔導 工作滿意度調查報告 劉姵君 賴書瑋 吳旌華 吳承勳
让人人都积极 ——谈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贾改莲 市委党校干部心理训练中心 东风.
第五章 社會工作領導與激勵.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管理学原理 尹建华 副教授.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inciple
第十章 激勵與獎酬員工 現代管理學 林建煌編譯.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領導統御的基本概念 14.1 領導統御的涵義 14.2 領導統御的功能和要素 14.3 領導統御學說 14.4 領導統御行為的型態
第四章 工作動機.
激勵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激勵的涵義 第二節 人性的需求 第三節 激勵的理論 第四節 激勵的方法
激勵 15.1 激勵的涵義 15.2 人性的需求 15.3 激勵的理論 15.4 激勵的基礎 15.5 激勵的方法
第一節 激勵理論 第二節 日本花王公司、美國IBM 第三節 員工創新提案管理制度
行銷管理 Marketing Management
第10章 激勵與獎酬員工 學習目標 何謂激勵? 早期的激勵理論。 當代理論如何闡釋激勵? 管理者面臨哪些當代的激勵議題?
組織行為 Chapter 5 工 作 動 機.
Chapter 7 激勵的基本概念. Chapter 7 激勵的基本概念 學習目標 研讀本章後,你應該能: 描述激勵的三要素 確認早期的激勵理論,並評估它們於今日環境的適用性 運用自我決定理論預測內部報酬與外部報酬 了解員工敬業度在管理上的意涵 比較目標設定理論與目標管理 比較增強理論與目標設定理論.
CHAPTER 10 激勵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四章 激勵員工 管理學 張緯良 著 雙葉書廊出版.
動機與激勵 激發員工自發地追求成功 第 12 章.
Ch12 激勵 章首個案:薰衣草森林 管理新知:創造工作意義,激發員工產值 12.1 激勵的本質 管理個案: Google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未來的商業教育 張仁良 商學院院長 香港浸會大學.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一节 激励原理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第四节 激励实务
京都楓采 by 王南焜 林淑玹 按鍵換頁 請開音響!.
激勵 第九章.
激勵 主講者:游淑萍老師
Edwin Locke and Gary Latham
第十一章 激励.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第5章 分析消費者行為 任課教師:曾士祈.
吳明遠的激勵問題 指導老師:楊泰和 老師 組員: 4990L005 林佳欣 4990L011 魏承平 4990L013 黃雅伶
學生輔導管教「心」方法 劉福鎔 時間:2013/06/04.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激勵理論 ~ 組織行為期末報告 組別:第二組 組員:
激勵與獎酬員工 10.1 動機與個人需要 10.2 早期的激勵理論 10.3 現代的激勵理論 10.4 關於激勵的當代議題
第九章 激励.
用人:领导活动的艺术化 用人的理论基础: 领导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间接性 人是一种唯一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
激励理论.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14 激勵員工 張緯良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組 員:林宛咨 4950R069 張喬閔 4970L006 許乃文 4970L028 林佩蓉 4970L032 李俞慧 4970L072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从自卑到自我实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工部(处)长 吴松全 2006年3月12日.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第十四章 激励理论.
激勵員工 運管一乙 組員:宋文豪,許博翔 廖浚宏,張耀之 江家興,胡育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激勵

學習目標 激勵與工作績效的關係 以需求為基礎的激勵理論 雙因子理論 目標設定理論 公平理論 分配公正與程序公正 期望理論 增強理論作為一種激勵理論 員工入股

激勵與工作績效的關係 激勵(Motivation ) 績效(Performance) 是一個喚起以及指引目標行為的心理歷程,也 是組織成員願主動為組織目標努力的意願,而 這種意願的強烈程度,與此一努力能否滿足個 人的需求具有密切相關。 績效(Performance) 指某一項行動方案達成目標的程度

以需求為基礎的激勵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社會需求(social needs) 自尊需求(esteem needs)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以需求為基礎的激勵理論─ 亞得弗的ERG理論 亞得弗(Alderfer)的ERG理論,是由馬斯洛的需求階層理論衍生而來 生存需求(existence needs) 關係需求(relatedness needs) 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以需求為基礎的激勵理論─ 麥克里蘭的三需求理論 McClelland所提出的三需求理論(three needs theory)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 權力需求(need for power) 親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 此理論認為,每個人在這三種不同需求上有許多不同比例的混合,並非具有層級的關係。

雙因子理論 郝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發展出「激勵-保健」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將影響員工行為的因素分成兩大類 保健因子(Hygiene factors) 公司本身、公司的政策與管理 員工感受到的監督方式 工作條件、薪資、職銜、保障性 人際關係 激勵因子(Motivation factors) 成就感、成就受賞識 工作責任感、對工作的興趣 成長性、晉升更高階職務

目標設定理論 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了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認為追求特定目標而工作的企圖心,是激勵人們努力的主要因素。具挑戰性的目標以及明確的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的作用。而較困難的目標,一旦被人們接受的話,比簡單的目標更能導致較高的績效。 目標的特性 目標的明確度(goal specificity) 目標的困難度(goal difficulty)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又稱社會比較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dams提出來的,認為人們是依據相對報償,而非絕對報償,來決定其努力的程度。人們不僅關心自己的努力得到多少報償,更關心自己和他人間的比較關係。

分配公正與程序公正 分配公正(Distributional justice) 程序公正(Procedural justice ) 指員工認為其工作量、薪資、獎勵和其他同事 比較起來,是否公平的認知。 程序公正(Procedural justice ) 指員工感受到主管在處理獎懲過程是否公開, 其辦法和標準是否符合公平原則的知覺。

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最早由Victor Vroom於1960年代提出,強調員工如何在不同的行為及努力程度中做出抉擇。 基本假設 員工追求滿足,希望正面結果(紅利、獎賞) 而避免負面結果(裁員、降職)。 員工是理性的,總是謹慎處理資訊,善用與工 作及能力有關的資訊,據以決定工作的方向以 及應該努力的程度。

增強理論作為一種激勵理論 增強作用對組織行為之影響 要導致行為的改變,某些增強方式是不可或缺 的。 組織須講究其所採用的報酬形式,因為各種報 酬形式的效果不一。 增強作用的時機也要適當,它決定了學習的速 度及效果的持久性。 雖然增強作用對組織成員的行為有相當重要的 影響,但絕非是唯一的影響因素。

員工入股 員工入股 常被稱為ESOPs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 指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股權分配時,提供種種有 利的條件,讓所屬員工取得公司股票成為股東 ,具有減少勞資對立、增進員工向心力、分擔 風險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