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陆蠡 绿色是自然满足人类审美心理需求的礼物,它是和平安宁的象征,它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课文学习重点 ①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领会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①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领会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作者事迹与写作背景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1983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 作者事迹与写作背景简介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
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
陆蠡 涸辙 淅沥 猗郁 移徙 婆娑 瞥见 蕈菌 揠苗助长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自学检测 lǐ hézhé xīlì xǐ yǐ 陆蠡 涸辙 淅沥 猗郁 移徙 婆娑 瞥见 蕈菌 揠苗助长 suō piē xùn jūn yà 公寓(yù) 了(liǎo)截 葱茏(cōng lóng) 急不暇(xiá)择 移徙(xǐ)
自学检测 理解下列词语 了截爽直 —— 急不暇择 —— 抑郁 —— 葱茏 —— 攀援 —— 幽囚 —— 囚系 —— 揠苗助长 —— 猗郁:——— 爽快、干脆。 迫切,来不及选择。暇:空闲。 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草木)清脆茂盛。 抓着东西往上爬。 囚禁。 囚拘、囚禁。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充满生气的样子。
①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①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②作者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有关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作者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有关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写作意图: “绿”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文章借讴歌“绿”来赞扬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寻绿 观绿 囚绿 放绿 怀绿 “绿” 是全文的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③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 寻绿 1.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绿” 是全文的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2.作者用浓墨抒写对常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一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 观绿 3.作者着意描写他囚绿的固执和常春藤不甘被囚的执着,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 囚绿 4.点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突现文章的主题。 放绿 5.思念之情,含蓄地表达了惦念与牵挂。 怀绿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④研读文章,赏析常春藤描写: 1.这株常春藤有着怎样的外形? 2.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窗外有什么使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
1、这株常春藤有着怎样的外形? 柔软的卷须 茂密的嫩叶 纤细的脉络, 嫩芽
2、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柔弱 固执
3、窗外有什么力量使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 阳光 自由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⑤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①在作者心中,常春藤有何意义?从文中 哪些语句可见。 ②常春藤和作者有何关系?
合作学习,手法探究 关于象征手法 比喻 托物言志 暗示 象征 借物抒情 拟人 因物说理 作者借某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合作学习,情感探究 “我”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蓬勃生长 象征生命、希望 常春藤 “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渴求民族解放,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绿友) “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渴求民族解放,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向往光 明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 民族气节 “永不屈服于黑暗”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⑥探究“绿”象征什么?探究“被囚的常春藤”的深刻含义。(注意日寇侵华的写作背景)? 合作学习,情感探究 ⑥探究“绿”象征什么?探究“被囚的常春藤”的深刻含义。(注意日寇侵华的写作背景)? 象征: 光明、自由与和平。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绿”的意蕴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延伸拓展,写作特点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延伸拓展,写作特点 ①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 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②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释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③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
学以致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