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殖 系 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变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其次为睾丸肿瘤和精囊病变.CT不但能发现病变,并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还可确定病变性质.
1.前列腺增生(prostatic hyperplasia)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常见病变,6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75%.前列腺分为边缘叶和中央叶.病理上增生主要发生在边缘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及排尿困难等.
[CT表现] 显示前列腺弥漫性增大.正常前列腺上缘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上方10mm处,如耻骨联合上方2cm或更高层面仍见前列腺,或/和前列腺横径超过5cm,即可判断前列腺增生.有时可突入膀胱形成压迹,增大前列腺密度无改变,边缘光整.增强检查前列腺均匀轻度强化.
2.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99%为腺癌.肿瘤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边缘叶,如突破前列腺被膜后侵犯周围脂肪,精囊和邻近结构,还可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后者以骨转移多见,且常为成骨性转移.
[CT表现] 早期诊断困难,仅表现前列腺增大,而密度无异常,增强后肿瘤组织与前列腺组织类似强化,因而局限于被膜内的肿瘤诊断困难
二.女性生殖系统 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形,炎性病变和良恶性肿瘤. CT不但能发现病变,并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还可确定病变性质.
1.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 是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分为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等三种类型.常为多发,大小不等.大肌瘤中心可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
[CT表现] 平扫,显示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见于较大的肌层内肌瘤和浆膜下肌瘤. 肌瘤的密度可等于或低于正常子宫密度 [CT表现] 平扫,显示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见于较大的肌层内肌瘤和浆膜下肌瘤.肌瘤的密度可等于或低于正常子宫密度.增强后肌瘤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略低于正常子宫肌的强化.约10%子宫肌瘤发生钙化,CT检查易于发现,是可靠依据.
2.子宫癌(uterine carcinoma) 子宫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病理上宫颈癌多为鳞状上皮癌,而子宫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CT表现] 肿瘤早期,CT可无异常发现.肿瘤较大而有浸润转移时,表现子宫体积增大,边缘不规整呈分叶状,甚至可见与子宫相连的软组织肿块,子宫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肿瘤继续向外生长可侵犯盆壁软组织,还可见盆腔淋巴结增大.肿瘤还可以侵犯膀胱和直肠使膀胱或直肠壁增厚,出现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并向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
3.卵巢囊肿和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女性盆腔最常见的肿瘤,包括非肿瘤性的卵巢囊肿和各种类型的卵巢肿瘤.
(1)卵巢囊肿(ovarian cyst) 卵巢囊肿有多种类型,包括单纯性囊肿和功能性囊肿.多数囊肿单侧性,部分为双侧性.囊肿大小不等,多为单房性,壁薄,无分隔.临床上卵巢囊肿无症状,功能性者可有月经异常或不孕.
[CT表现] 典型表现为附件区或子宫直肠陷窝处的均一水样密度囊性肿块,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壁薄,内无分隔
(2)卵巢肿瘤 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有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畸胎瘤,恶性肿瘤有浆液性囊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最为常见.
1>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分别占卵巢全部肿瘤的23%和22%.病理上,肿瘤为单方或多房,囊壁和内隔均光滑.浆液性囊腺瘤可伴有钙化,恶变率较高.中年女性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是盆腹部包块,较大肿块可产生压迫症状,造成大小便障碍.
[CT表现] 显示盆腔内较大肿块,巨大者可占据大部分盆腹腔.肿块呈水样低密度,其中粘液性者密度较高.多房或单房状,壁和内分隔较薄且均匀一致.增强后,壁和内分隔发生强化.
2>卵巢囊性畸胎瘤 囊性畸胎瘤也是卵巢常见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肿瘤.肿瘤呈囊性,表面光滑,有完整的厚囊壁,内含各种各样成分.发生于任何年龄.
[CT表现] 表现盆腔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囊性肿块,内含脂肪,软组织密度和钙化
3>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 这两种肿瘤是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上肿瘤为囊实性,囊壁上有明显乳头状突起.内含陈旧出血.
[CT表现] 表现为盆腔内较大囊实性肿块,其间隔和囊壁厚薄不均匀,有软组织密度的实性部分. 增强检查,肿瘤的间隔,囊壁和实体部分发生显著强化
粘液性囊腺癌发生种植转移时,形成腹腔假性粘液瘤,表现为盆腹腔内低密度肿块,当位于肝脏外缘时,呈分隔状,在肝表面形成多个扇形压迹 粘液性囊腺癌发生种植转移时,形成腹腔假性粘液瘤,表现为盆腹腔内低密度肿块,当位于肝脏外缘时,呈分隔状,在肝表面形成多个扇形压迹.输尿管受累,则发生肾积水;也可侵犯子宫使子宫增大而形态不规则.还可见盆腔,腹膜后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
腹 膜 后 间 隙
一.腹膜后大血管病变 (一) 腹主动脉病变:常见腹主动脉病变有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夹层.
1.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有炎症或外伤.依动脉瘤壁的构成,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前者瘤壁包括动脉壁三层组织结构,后者是动脉壁批破裂出血并为结缔组织包绕所致.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又可分为囊状,梭形及混合型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梭形主动脉瘤.
常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 也可累及左右髂总动脉. 较大的动脉瘤可形成附壁血栓,瘤壁和机化的血栓可有钙盐沉积 常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也可累及左右髂总动脉.较大的动脉瘤可形成附壁血栓,瘤壁和机化的血栓可有钙盐沉积.临床上在腹部摸到搏动性包块,可有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动脉瘤破裂时.可发生剧烈腹痛,休克乃至死亡.
[CT表现] 平扫,某段腹主动脉异常增宽,直径大于3cm,超过病变近侧腹主动脉管径1/3. 常可见瘤壁钙化和附壁血栓. 钙化呈弧线状致密影 [CT表现] 平扫,某段腹主动脉异常增宽,直径大于3cm,超过病变近侧腹主动脉管径1/3.常可见瘤壁钙化和附壁血栓.钙化呈弧线状致密影.附壁血栓可为环形或新月形.增强检查,腹主动脉瘤发生明显强化,若有附壁血栓则血栓部分无强化.当动脉瘤破裂时,形成腹膜后血肿,急性出血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灶.CTA检查和三维重建可显示腹主动脉瘤的全貌.
二.腹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夹层是胸主动脉夹层的延伸.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主动脉内膜和中层撕脱,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沿中层向远处延伸,从而把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两腔之间即为撕裂的内膜和部分中层,通常称为内膜瓣.腹主动脉夹层可累及主要分支,肾动脉和髂总动脉.
[CT表现] 平扫,当撕脱内膜瓣原有钙化时,表现为细线状高密度影. 主动脉增粗
二.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前者来自腹膜后间隙组织如脂肪,肌肉,纤维和神经等,不包括腹膜后各器官所发生的肿瘤.转移瘤多数为腹膜后之外的原发恶性肿瘤所发生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恶性淋巴瘤是全身性疾病,可单独累及腹膜后淋巴结.
(一)原发腹膜后肿瘤 原发腹膜后肿瘤少见,但种类多.其中恶性者居多,常见有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畸胎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良性肿瘤主要为脂肪瘤,平滑肌瘤,畸胎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淋巴管瘤等.
1.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 [CT表现] 呈后腹部巨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脂肪肉瘤侵袭性生长,其内有时可测到脂肪密度.平滑肌肉瘤易发生坏死囊变,甚至呈囊性表现.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CT还可发现局部淋巴结和(或)肝,肺,骨等部位转移.
2.腹膜后良性肿瘤 [CT表现] 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与邻近结构多有明确分界.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密度;畸胎瘤呈混杂密度,其内有脂肪组织,囊液,软组织和钙化.
(二)腹膜后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