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 第三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 朱志成 课标要求: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3.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山东人民版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 第1单元第1单元 爱家庭 爱祖国 学习目标 1. 理解祖国的可爱。 2. 理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 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关注钓鱼岛、台湾) 3. 理解民族精神,我与祖国共命运。
Advertisements

《礼记 · 学记》学习心得报告 教育的本质与运用 主讲人:徐浩明. 一、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明白教育的本质 三、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膳食与养生健康 崔箭 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 崔箭 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 课程三要素 中国少数民族 特色膳食与养生健康 中华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 食 “ 民以食为天 ” 现代健康观 “ 身、心、社会 ”
(一)由来: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冬至后 108 天,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每年的阳历 4 月 5 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 “ 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 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 名。 ”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主讲人:王双怀. 居住区 采集狩 猎区 农业区 粮窖 仓房 粮窖.
北京 烤鸭.
第三课华夏之祖.
兵 车 行 杜甫.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手太阳小肠经.
死 水 闻一多.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苏轼轶闻】.
第十四篇 答李翊書 韓 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史記 貨 殖 列 傳                                                            商业篇.
我们是炎黄子孙.
29 炎帝创市 执教者:胡伟伟.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黄战蚩尤 二、黄帝--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华夏族的形成
游泳四式技術分析暨初級教法.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 3 课 华 夏 之 祖.
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 华夏之祖.
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2、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3、智子疑邻《韩非子》 4、塞翁失马《淮南子》
你知道今天的海外华人称 自己为什么吗? 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华夏之祖 森村中心学校 方燕.
大师 的 童稚活泼 亲切可爱.
永恒动力,无远不达 企业文化篇
扁鹊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甲小学5年2班宣.
12、懒惰的智慧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高考复习专题 文言文翻译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传说时代.
第3课 第三课 华夏先祖的传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华夏之祖.
温故知新 元谋人、最早 北京人、天然火 农耕文化 半坡氏族 河姆渡、水稻.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之孙”,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拜黄帝陵的活动,这是为什么?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 长 江 元谋人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修订说明 任世江 (天津师大教授,课标修订组成员).
顶碗少年.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胡同文化 汪曾祺.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使你难忘?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师恩难忘》。首先我们就去名人殿堂来认识一下作者。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酒 中国是一个 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三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原始的农耕生活 长江 水稻 干栏式 黄河 粟 1、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氏族原始居民是 流域氏族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 。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杨玉环,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yǎn),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jiǎo)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永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科普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高天群.
中国古代史 历史知识竞赛.
文化底蕴与作文 第一节:底蕴成句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瓦子中学 张广秀.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二零零七年九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小壁虎借尾巴 认识这是什么动物吗? 壁虎.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陈化店镇丁集小学 梁秋云.
富饶的西沙群岛 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第二小学 蒙瑶珍.
应对新教材,迎接新挑战 ——部编版一、二单元解析 十八中学 戴莉莉.
涉江采芙蓉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 余波.
26 . 炎帝的传说.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 第三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 朱志成

课标要求: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3.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一、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炎帝(神农氏)像 黄帝(轩辕氏)像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传说炎帝姓姜,他制作耒耜(lěi sì),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 ——《淮南子·修务训》 炎帝(神农氏)像

黄帝诞生图 黄帝(轩辕氏)像   传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聪明能干,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黄帝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传说铜器、车船也是他发明的。

小组讨论 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历史传说的内容除了夸张虚构,最多只能印证历史,比如炎帝制作耒耜的传说;而考古资料提供的史实必须真实可靠,用来证实历史,例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骨耒。总之,传说和史实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考古发现的文物证据。

黄炎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阪泉之战 黄炎联盟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黄炎联盟。

涿鹿之战 征战蚩尤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造成对黄炎联盟威胁。公元前26世纪,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黄帝的地位更加提高。

炎帝 阪泉之战 黄帝 黄炎联盟 华夏族 汉族 蚩尤 涿鹿之战 其他部落 华夏族形成和发展   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不断融合临近的部落,构成华夏族的骨干,而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两岸同根同祖 共是一家人 祭祀黄帝 台湾同胞祭拜黄帝陵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轩辕庙,俗称黄帝庙,座落于黄帝陵所在的桥山的东麓,黄帝庙始建于汉代,原址在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年间移建于今址。      轩辕庙总占地面积26亩。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顺次排列为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大殿,东侧为碑廊,西侧为接待室和文物展室其风格多为明代歇山形建筑。庙内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 黄帝陵的轩辕庙 陕西省黄陵县

湖南省炎陵县鹿原坡炎陵陵园

三、尧、舜和禹

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 尧像 舜像 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   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当尧年纪大了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举舜作尧的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了长期考察,舜的表现十分优异。尧逝后,舜接替了首领的位置。

大禹治水

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kuài jī)山麓(lù) 大禹陵 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kuài jī)山麓(lù)

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 洪水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在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人们团结在领导者的领导下,终于制服了洪水; 治水成功的人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哪些高贵的品质? 舍己为公;乐于奉献;勤劳勇敢;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创新,不拘一格;善于思考;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