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護理訓練課程 開顱手術後病患急性期之護理 主講人:歐李美智 護理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創傷止血、包紮、 CPR 大園國小上下學保護營. 創傷 所謂創傷 (trauma) 就是體表或體內 組織遭受外力傷害,而造成皮膚或 其它組織遭受破壞的現象。
Advertisements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目的要求 1. 掌握妊高征的概述 临床表现及 分类 护理措施 2. 了解妊高征的病因 病理 3. 熟悉妊高征的处理原则.
生命徵象 Vital Signs 1. 體溫 Temperature 2. 脈搏 Pulse 3. 呼吸 Respiration 4. 血壓 Blood Pressure 簡稱 TPR 和 BP.
加護護理訓練課程 開顱手術後病患急性期之護理 開顱手術後病患急性期之護理 主講人:歐李美智 護理長 主講人:歐李美智 護理長.
病案导入 病人李某,女, 38 岁,持续高热一周,体温持 续在 39.0~40.0 ℃,以发热待查于上午 8 时入院。入 院时体温 40 ℃,脉搏 110 次 / 分钟,呼吸 28 次 / 分钟, 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 食欲不振。 请问:根据病人情况需做哪些护理措施?
外科休克 Surgical Shock 吴 肇 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概述 休克( shock )- 有效循环血量 ↓ 、组织灌注 ↓ 、细胞缺氧,功能受损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三要素- 充足血容量 充足心排出量 适当外周血管阻力 脓毒症的特点- 细胞器受损.
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参数 参 数 正 常 值机械通气指征 潮气量( Vr,ml/kg)5~75~7 — 呼吸频率( RR,BPM)12 ~ 20 > 35 死腔量 / 潮气量( V D /V R )0.25 ~ 0.40 > 0.60 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mmHg)35 ~ 40 > 55 氧分压(
腎臟保健 桃園榮民總醫院 社區團體衛教 報告者 : 林大雅 醫師. 腎臟的功能  清除、排泄廢物  調整水分、體液、調整血壓  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度平衡  製造與分泌賀爾蒙.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 桐乡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 室 王利芬. 一、简介 危重病患者定义:指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 衰竭的,生存依赖于先进的仪器,需要监测和治疗 生命体征不稳定 昏迷、躁动 抽搐 气管内插管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 药物.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呼吸治疗. 一、机械通气的目的 替代自主呼吸; 替代自主呼吸; 改善通气; 改善通气; 改善换气; 改善换气; 降低呼吸作功; 降低呼吸作功; 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链枷胸 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链枷胸.
麻 醉 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麻醉科. 绪 论  麻醉 (anesthesia) 即感觉丧失。  麻醉的基本任务: 消除手术疼痛 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为手术操作创造条件。
腦神經外科的麻醉 指導醫師 : 謝明惠 姓名:潘迎潔 日期: 生理 A. 腦血流量 (CBF): 50ml/100g/min CBF= 腦灌注壓 / 腦血管阻力 腦灌注壓 (CPP)=MAP-ICP(or CVP) a. MAP 50~150mmHg,CBF 維持恆定 b. PaCO2:
教学目标 识记: 能正确描述缺氧的分类、程度和给氧的适应症 能正确说出氧气表的结构与功能 理解: 比较各种给氧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选用范围 能举例说明用氧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给氧的副作用及 其预防 应用: 能正确换算氧浓度、氧流量和氧气筒内可供时数 能熟练进行鼻导管和鼻塞法给氧术 能熟练进行超声波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疗法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氧气吸入疗法 (oxygen inhalation)  通过给氧,增加吸入空气中氧的浓度, 以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 2) 和动脉血氧饱和 度 (SaO 2),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从而预防和 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氧。
新生儿肺炎 Neonatal Pneumonia. 病史回顾 相关知识介绍 护理诊断 出院指导 病 史 回 顾病 史 回 顾.
探讨重度( >40mg/kg )百草枯中毒 患者的程序化、目标化治疗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重症监护室 杨彦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 庄一渝
控制性低血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青医附院麻醉科 刘英志
美味料理 5223汪芮臣.
肺气肿护理查房 呼吸一病区 姜珍珍 2015 年 11月 22 日.
蛋糕產品.
第四章 身体评估 一、生命体征(T.P.R.Bp) (一)体温(Temperature)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1、测量方法与正常范围
第五章 静 脉 麻 醉 药 第一节 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第二节 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万杰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指導老師 陳美利 夜二技 英三甲 697c0005林佳瑄 697c0011羅 琳 697c0036程鈴雄
Sleep Apnea Syndrome 郑州大学一附院呼吸内科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十五章 呼 吸 respiration.
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 袁 琳 新生儿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第 五 章 重症病人的监护.
生 理 評 估 高雄醫學大學 急救教育推廣社 廖宜慶.
過度換氣症候群 生命科學概論期末報告 行流二甲4A0D0145陳俞潔 會資二乙4A0A0056呂依庭 財金一丙4A180022汪庭華
内容纲要: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缺氧的防治原则
呼吸系统急症病人的急救护理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lient with Acute Respiratory Problem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张波.
无创正压通气 在COPD合并急性 左心衰的应用
願 神賜福給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屬神的平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呼吸科 主讲人:何权瀛教授
第四章 血 液.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 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
代謝症候群 詹啟緯 營養師.
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呼吸衰竭 主講:侯如玉 時間:98年3月27日.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意识障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 王艺东
休克与临床监护 武警总医院移植ICU 尹利华.
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无创机械通气.
细胞工程简介 — 动物细胞工程 生物组林婷婕.
文 书 学 陇东学院 文学院 计富祥.
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麻醉学教研室.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科 崔艳芝.
第19章 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概述.
第五节 心脏和血管的检查.
第六节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wakefulness & sleep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损伤性休克。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vessel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缺 氧 (hypoxia).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Hemodynamic monitoring (血流動力監測) of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
[什麼是尿動力學檢查] [適應症] [檢查流程] [檢查前注意事項] [檢查中注意事項] [檢查後注意事項] [併發症/禁忌症] [結語]
Consciousness disturbance
Special Circulation Qiang XIA (夏强), MD & Ph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北投溫泉博物館 建築特色 ★小組成員:高103林孟璇、林念儀、施妤柔★.
高山草原生態系 分布於臺灣3000公尺以上高山,如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 分為玉山箭竹草原,高山芒草原及兩者混生林三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加護護理訓練課程 開顱手術後病患急性期之護理 主講人:歐李美智 護理長

大綱 壹、開顱手術後常見之問題 貳、腦部監測 參、意識評估 肆、顱內壓上升的處理 伍、開顱手術後急性期的護理

壹、開顱手術後常見之問題 *出血(延遲性出血、傷口出血) *顱內壓升高 *癲癇(局部、全身性、癲癇重積狀態) *意識改變 *腦水腫 *水腦症

神經加護概念 1970年以來: 顱內壓控制 >25 mmHg 預後不良 顱內壓的處理 限水 ( Fluid restriction ) 高張利尿劑 ( Mannitol、Glycerol ) 過度換氣 ( Hyperventilation ) 類固醇 ( Steroid ) 近年來: 腦缺血的預防 顱內壓的控制 提升腦灌流壓 降低腦部代謝避免腦缺血 CPP=MAP-ICP

貳、腦部監測 昏迷指數 (GCS)、瞳孔、肌肉張力 一、神經學檢查及生理監測 二、顱內壓監測 (ICP monitor) 生理監測:體溫、心跳、呼吸、血壓、血氧飽和 度(SaO2) 、中心靜脈壓(CVP)、潮氣 末二氧化碳(End Tital CO2) 二、顱內壓監測 (ICP monitor) 壓力感應:硬腦腦膜上、硬腦膜下、腦室、腦實質內 CPP = MAP – ICP CPP :>70 mmHg

五、腦部氧飽和度 ( Brain oxygen saturation monitoring ) 監測大腦皮質血氧飽和度 (靜脈) 可早期發現大腦半球病變 六、神經性生理監測 ( Neurophysiology monit- oring) 1.腦波(EEG):持續監測可提供早期腦缺血訊號 CBF↓至16 ~ 22ml/100g/min → 慢波 CBF↓至11 ~ 19ml/100g/min → 振波變小 CBF↓至10ml/100g/min → 腦波停止 2.誘發電位( EP ):(SSEP) 監測腦皮質下病變(腦缺血) CBF↓16ml/100g/min 皮質誘發電位振幅減少50% CBF↓12ml/100g/min 則振幅消失

三、頸顱杜卜勒超音波 ( Transcranial Dpppler; TCD ) 監測動脈平均流速 ( mean velocity;MV )、 動脈指數( pulstaility index ;PI ) 大小、波型改變 判別腦血流高低、血管痙攣、腦死 PI = ( VMAX-VMIN ) / VMean=0.7-0.9 PI↑ → 阻力大 四、頸靜脈竇氧氣飽和度 (Jugular bulb oxygen staturation;SjVO2 ) 監測腦部代謝情況 SjVO2 : 55% ~ 75% SjVO2 < 50% 持續10分鐘 → 腦部缺血

3.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re- sponse;BAER)  監測橋腦及中腦病變 七、神經代謝監測(Neurometabolic monitoring) 測量腦部細胞外液成分(aspatale,glutamat,GAMA 乳酸) 腦細胞發生缺血時,此物質升高 八、腦內氧氣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 及酸鹼值(PH)  腦部缺血時可早期發現

參、意識評估 一、意識狀態:網狀活化系統(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ARAS) 清醒 警覺 昏迷 二、評估內容: 1.意識狀態 2.瞳孔反應 3.肌肉張力 4.心智狀態

1.意識狀態: 覺醒反應(Arousal) 睜眼反應 (Eyes open) 最佳語言反應(Best Verbal response) 最佳活動反應(Best Motor response)

Motor respons(最佳語言反應) Eyes open (睜眼反應) 4 3 2 1 Spontaneous To speech To pain None Best Verbal response (最佳語言反應) 5 Alert Confused Drowsy Groans Motor respons(最佳語言反應) 6 Obey Loealized pain Withdrawal Abnormal Flexion Extension

小兒的意識評估(0 ~5 歲) 年齡 睜眼反應(E) 語言能力(V) 活動力(M) 出生~6個月 滿分10分 自行睜眼 4分 聽到聲音 3分 自行睜眼 4分 聽到聲音 3分 痛 刺 激 2分 無 反 應 1分 發出聲音 3分 會 哭 2分 無 反 應 1分 肢體屈曲 3分 肢體伸張 2分 無 反 應 1分 6個月~12個月 滿分12分 無 反 應 1分 對痛反應良好 5分 對痛可稍許活動 4分 對痛呈肢體屈曲 3分 對痛呈肢體伸張 2分 無 反 應 1分 2個月~2歲 滿分13分 可 說 話 4分 會 哭 2分 對痛反應良好 5分

接上表 2歲~5歲 滿分14分 自行睜眼 4分 聽到聲音 3分 痛 刺 激 2分 無 反 應 1分 可 說 話 4分 發出聲音 3分 自行睜眼 4分 聽到聲音 3分 痛 刺 激 2分 無 反 應 1分 可 說 話 4分 發出聲音 3分 會 哭 2分 活動可依指令而行 6分 對痛反應良好 5分 對痛可稍許活動 4分 對痛呈肢體屈曲 3分 對痛呈肢體伸張 2分 無 反 應 1分

2.瞳孔反應: 外觀~ 形狀:圓形、邊緣平整 大小:2 ~ 5mm,相等 交感神經↑→變大 副交感神經↑→變小 對光反應~ 直接反應 間接反應

異常瞳孔: 對光反應 小瞳孔 大瞳孔 無 Argryll-Robertson 橋腦出血 鴉片劑 Pilocarpine 中腦 HolmesAdie 外傷致虹膜癱瘓 散瞳劑 腦死 Glutethimide中毒 Atropine中毒 Amphetamine中毒 有 老年性瞳孔縮小 Horner syndrome 小孩 焦慮 生理性不等徑瞳孔

3.肌肉張力: 肌肉等級(muscle gradations) 運動程度(Description) 5分 正常(normal) 對抗重力及充分阻力情形下可在全部運動範圍內活動 4分 良好(good) 對抗重力及部分阻力情形下可在全部運動範圍內活動 3分 尚可(fair) 對抗重力情形下,可在全部運動範圍內活動 2分 不佳(poor) 去除重力後,可在全部運動範圍內活動 1分 微弱(trace) 具有輕微肌肉收縮力量,關節並無活動 0分 無(zero) 無肌肉收縮現象

4.心智狀態: 記憶力(Memory) 判斷力(Juagement) 定向力(Orientation) 思考力(Abstraction) 計算力(Calculation) 情緒狀況(Emotion)

三、影響意識狀態因素: 構造性腦病變:天幕上(上腦幹功能障礙) 天幕下(網狀系統破壞) 代謝性瀰漫性病變:肝、腎病變、電解質不 平衡、中毒 精神性:歇斯底里

天幕上(上腦幹功能障礙):腦瘤,腦膿瘍,腦出血, 構造性腦病變: 天幕上(上腦幹功能障礙):腦瘤,腦膿瘍,腦出血, 腦梗塞,硬腦膜上下出血 天幕下(網狀系統破壞):小腦膿瘍,梗塞,橋腦、 小腦出血,腫瘤

肆、顱內壓上升的處理 一、顱內壓 (Intracranial pressure): 顱內壓是由構成顱腔之要素所產生的壓力。即指腦組織、腦脊髓液以及血管內的血液,全部包含於堅硬的頭顱中。顱內壓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顱內所含物之總容量。 顱腔內組織正常之比例為: 1.腦組織 (brain tissure) 佔85%:820 ~1415gm,佔全部 容積最大。 2.腦脊髓液 (cerebral spinal fluid) 佔10%:110 ~160cc。 3.血管內血液 (blood) 佔2 ~10%:100 ~150cc。 成人正常的顱內壓在 0 ~10 mmHg (135 cmH2O) 。 小孩及嬰兒正常的顱內壓在 0 ~5 mmHg (67.5cmH2O) 。

二、維持顱內壓恆定機轉: 1.自動調節機轉 (Autoregulation) 週邊動脈壓↓ → 顱內動脈擴張(↓血管阻力,↑腦血流) 擴張極限,血壓再下降,自動調節機轉失去作用週邊動 脈壓↑ → 顱內動脈收縮(↑血管阻力,維持正常腦血流) CPP = MAP–ICP MAP = Diastolic + 1/3 pulse pressure 2.血管運動控制 (Vasomotor control) 平滑肌對動脈內氣體壓力敏感 CO2、O2 ,尤其 CO2 中樞神經系統缺氧組織 → 腦血管擴張(腦血流↑)

三、顱內壓上升原因: 腦組織、腦脊髓液、腦部血流 1.腦組織: 全身性組織腫脹:代謝障礙、水分電解質不平衡、缺氧 中毒、腦炎、外傷 局部性組織腫脹:腫瘤、血腫、梗塞 2.腦脊髓液: 腦脊髓液通路受阻 腦脊髓液吸收減少 腦脊髓液生產增加 3.腦血液: 腦動脈血管擴張 靜脈回流減少:顱內靜脈無瓣膜,側枝循環豐富,頸屈 曲,胸、腹壓過大影響回流

4.姿勢: 頸抬高30° → 比平躺降低 ICP 5 ~ 6mmHg 頸部保持正中 → 比左右轉降低ICP 5 ~ 6mmHg 5.其他: 腦灌流壓過低(CPP↓) 體溫過高 血中 PCO2↓ 貧血 疼痛 躁動不安 例行性護理工作(抽痰、翻身、拍背、擦澡)

四、顱內壓上升症狀: 1.頭痛:任何病變引起之牽引、拉扯、壓迫或刺激中腦動脈 顱底大動脈枝,硬腦膜及靜脈竇等痛覺感受器而引 發 特徵:晨間突然姿勢改變時更嚴重(PaCO2 → 血管 擴張 → 腦組織腫脹↑→ IICP) 2.嘔吐:顱內壓搏動產生壓力波引響延髓嘔吐中樞所致 腦幹 → 噴射性嘔吐 彎腰、蹲坐、用力 3.視乳突水腫:IICP → 眼球內中央視網膜靜脈循環受阻 → 視神經內軸突細胞漿質流動↓造成IICP 急速↑> 48小時發生視力模糊,複視,視 野、視力↓ 4.頭暈:IICP → 蜘蛛膜與迷路間之周圍淋巴管造成

動脈壓↑:IICP → 延髓血管收縮中心受刺激 → 全身周 圍血管收縮 → 導致動脈壓↑ 5.生命徵象、意識變化: 動脈壓↑:IICP → 延髓血管收縮中心受刺激 → 全身周 圍血管收縮 → 導致動脈壓↑ ICP > MAP → 腦組織缺血 → BP↑ 心跳變慢:血管運動中樞缺氧 → 迷走N.對心臟刺激增加 →心跳變慢 (40 ~ 50 次/分)  呼吸異常: 大腦半球 潮氏呼吸 (Cheyne-strokes Resp) 橋腦上段 快速呼吸 (Central neurogenic Resp) 橋腦中段 閉氣性呼吸 (Apeneustic Breathing)

天幕上疝脫症候群 ( Supratentorial Heriation syndrome ) 橋腦下段 叢聚性呼吸 (Cluster Breathing) 延 腦 失調性呼吸 (Ataxic Breathing) 6.體溫↑:下視丘受壓迫 7.意識改變: 天幕上疝脫症候群 ( Supratentorial Heriation syndrome ) 中央疝脫症候群:大腦半球腫塊 → 早期即意識改變 鉤疝脫症候群:顳葉或或側面大腦外病變→ 為第三對 腦N.受壓迫,早期意識未改變 天幕下疝脫症候群( Subtentorial Herniation syndrome) 昏迷、呼吸異常、運動改變、瞳孔變化

伍、顱內壓上升的處理:  避免顱內壓升高的基本原則  降低顱內壓前應注意事項 1.CCP 維持 > 70 mmHg ,體液應為正常容積狀態 2.CVP 維持6 ~ 15 mmHg ,體液維持等張液(isotonic crystalloid) 或膠狀液(colloid),勿用低張溶液 → 血管內滲透壓過低水分滲入腦組織 → 腦水腫 3.PaO2 < 45 mmHg → 血管收縮 4.頭部抬高30° → 促進靜脈回流 5.頸部維持正中位置,避免頸靜脈受壓迫 6.氣管內管固定帶勿太緊 7.控制體溫 (↑1°C →↓腦代謝率13% ~ 15%, > 39°C → 易使腦缺血 → 神經元死亡)

1.一線療法:  腦脊髓液引流( CSF drainage) : 腦室引流( Ventriculostomy ):有效,缺點少,75cc/8hrs  鎮靜劑、Sedation、神經肌肉阻斷劑(Neuromuscular blocked)  midazoiam  propofol  atracurium、pancuronium、vecuronium 注意呼吸、血壓 神經肌肉阻斷劑需與鎮靜劑合併使用: ICP < 20 mmHg 持續24小時 → 藥量減量  高張力尿劑:  Mannitol:  ↑血管內滲透壓 → ↓腦水腫 →↓ICP  ↓血液黏稠度↓血比容→血液流速快  反應性血管收縮 →↓腦血液體積→↓ICP

單次快速給藥 多次劑量聚集腦內 → 腦內滲透壓↑→腦水腫 監測血清滲透壓(勿 > 320Osm/L 避免腎衰竭)  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 : ↓PCO2 (30 ~ 35 mmHg) → 腦血管收縮 →↓ICP ( PCO2 < 30 mmHg 應再監測 SjVO2, SjVO2 < 50%→腦缺血) 2.二線療法:  巴比特酸昏迷(Barbiturate coma) : ↓腦代謝 →↓ICP (ICP > 70 mmHg ,ICP > 40 mmHg)

 低溫療法(hyperthemia): 24 ~ 96小時內體溫降至30 ~ 34°C ,再以每8小0.3°C 回溫至37°C,→↓腦代謝,↓ICP,↓血中乳酸值  顱骨減壓術: 能有效降低顱內壓(60%),↑腦血流(頭部外傷,大面積梗塞)

伍、開顱手術後急性期之護理 1.密切觀察意識狀態及生命徵象 2.維持並促進呼吸道通暢 密切監測 Glasgrow coma scale 密切監測生命徵象 密切觀察是否躁動不安、抽搐現象 若有顱內壓監視器則密切觀察並維持功能正常 2.維持並促進呼吸道通暢 維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分泌物(頭部外傷、開顱手術後減 少由鼻孔抽吸) 定期翻身並做胸部扣擊(Chest care) 需要時使用鼻腔或口腔人工氣道或氣管內管 必要時依醫囑使用呼吸器 監測血中氧氣、二氧化碳分壓濃度

3.密切注意並記錄輸入、輸出量 4.維持足夠營養 5.傷口照護 若疑似頸椎受傷,應適當固定頸部,勿讓病患頸部過度伸張 注意是否有水電解質不平衡現象 注意是否有尿崩症現象 4.維持足夠營養 評估腸胃功能 評估病患營養需求 提供適當營養途徑 注意進食之姿勢 5.傷口照護 維持密閉系統 觀察傷口是否滲液,如有注意滲液之性狀、色、量 傷口三天後或依醫囑換藥 5 ~ 7天或依醫囑拆線

6.注意耳、鼻、頭部敷料有無CSF滲出 7.維持合宜之功能性位置 8.維持排尿、排便功能 若有時用75%酒棉枝消毒局部用無菌棉球置放鼻孔或耳部外面 注意腦室引流管之通暢及合宜之引流 7.維持合宜之功能性位置 抬高床頭約30 ~ 45°以促腦部靜回流至心臟內且降低腹部器官壓迫橫膈 頭部外傷或手術後病患避免睡患側 意識不清病患以側臥及半坐臥式以免吸入性肺炎或利口鼻分泌物引流 8.維持排尿、排便功能 評估排尿、排便功能 提供適當的刺激方法 發展適當的排空膀胱模式及規則排便習慣(膀胱訓練) 勿使病患用力解便可使用軟便劑或小量灌腸以利大便通暢

9.保護皮膚黏膜的完整性,維持清潔及舒適感 10.保護病患避免傷害 避免局部受壓 協助肢體適當的之托 協助翻身 保護眼睛避免,眼角膜受損 維持會陰清潔 注意口鼻腔之護理 10.保護病患避免傷害 保持環境安靜 接觸病患避免突然的舉動,應先給予解釋,動作緩和 給予病患時間反應,儘管其反應遲鈍、緩慢 不安之病患予圍床欄以免受傷 避免約束,需要時可約束胸部使病患能活動四肢。因約束造成不安使顱內壓上升,必要時採拳擊包紮 床護墊使用 若病患有抽搐時,應先準備壓舌板,以防發作時咬到舌頭

11.保持肌力,維持關節的活動範圍 發作時應: (1)頭轉一側防吸入嘔吐物或黏液,並打開呼吸道給氧 (2)圍上床欄,以防跌倒勿約束病人 (3)紀錄發作之先兆、時間、部位及處理情形 11.保持肌力,維持關節的活動範圍 安排適當的肢體主動、被動運動 訓練肌肉張力,維持關節的活動範圍 保持肢體正常的功能性位置

神經加護照護重點 顱內壓控制 腦部監測系統 正確的腦灌流及代謝 避免腦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