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enes Alkynes Dien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第七章 涂 料 Chapter 7 Coatings.
Advertisement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CH5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 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分類標準  含碳與否 1. 有機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  四個例外:  CO 2 :二氧化碳  CO :一氧化碳 CO 3 2 - :碳酸鹽 eg.CaCO 3 、 NaHCO 3 、 H 2 CO 3...  CN - :氰化物 eg.KCN.
第四章 卤代烃 【本章重点】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 二 节 糖 类.
卤代烃.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课题1 食物中的营养素 民以食为天 我们要吃各种食物补充每天所需的营养素.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081班:吴秀萍,何芷欣 邱丹妮,陈凤.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0学时) 13.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法 13.2羧酸的制备 13.3羧酸的物理性质 13.4羧酸的化学性质(1)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葡 脱 水 麦芽糖 C12H22O11 多糖 (C6H10O5)n 淀粉(生粉) 纤维素 大米、小麦、土豆、山芋等 木材、棉花、滤纸等.
第十二章 羧 酸 学习要求: 1、掌握羧基的结构和羧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绪论.
有机化学复习纲要 一、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 具有下列形式: 取代基 名称 + 骨架名称 + 类别名称
第五章 烯 烃.
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 说课 开发区一中 吕杨.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第一单元 卤代烃.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第十二章 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通式 :RCOOH Carboxyl group 有机化学
第11章 脂类化学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Alkanes and Their Conformations
昆蟲性費洛蒙 合成特定化合物 下反應 純化 鑑定 有機化學 有機實驗 有機光譜 有機合成 專題研究 儀器分析 查考文獻 流血流汗 閱讀文獻.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第二课时 炔烃.
有 机 化 学 主讲:邹立科.
第五章 醛和酮 第一节 醛和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和酮的性质.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基于有机物的鉴别 再现基团的特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郑倩茹.
讨论 烷烃(CnH2n+2)脱去两个氢原子,生成一个不饱和键,得到烯烃(CnH2n),那么烯烃再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什么物质?
第六章 对映异构 Enatiomerism.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点击进入…...
第五章 芳香烃 Aromatic compounds
第二章 烷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9月8日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十二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5) 授课人:董 啸.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浙江省温州中学 杨振华
第二章 开链烃 §2-1 烷 烃 §2-2 烯 烃 §2-3 炔烃和二烯烃.
仿生化学 ——仿生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动植物、细菌的活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化工厂,在它们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地进行着非常高效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研究模拟天然物质的结构、个别生化反应原理、整个生物合成路线以及生物合成的高效性称为仿生化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2019/2/24.
Chapter 5 Enantiomerism
Conjugated Systems and Alkadienes
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 1.了解常见的类别异构及常见的限制条件。 2.掌握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的一般策略。
脂烃.
第五章 环烃 【本章重点】 1. 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定位规律及其理论解释。 【必须掌握的内容】 1.苯的结构。
第 九 章 醇 酚 醚 Alcohols,Phenols & Ethers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6.15 链式反应 Cl· H· Cl2 H2 HCl.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河北正定中学 汪义恒.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然后再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点击“课件下载: 更多PPT课件资源,请访问 课件下载: 使用时删除本备注即可.
脂 肪 烃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典型代 表物的实验室制法. 认识: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分子中碳原子 数的关系.
2019/5/15 第三章 单烯烃.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肥西三中 王玉庭.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1节 酚醇(课时3).
课题二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苍南钱库二高 季宝璋.
Chapter 4 Cyclic Hydrocarbons 环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Carboxylic acid and their derivative
3 卤代烃.
課程名稱: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2).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烃的含氧衍生物.
有机化学总复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lkenes Alkynes Dienes Chapter 3 Alkenes Alkynes Dienes

Section 1 Alkenes 烯烃的分类: 单烯烃、 二烯烃、 多烯烃

一、 Isomerism of Alkenes 单烯烃的通式: CnH2n 碳链异构 双键位置异构 构造异构 官能团异构 同分异构 构型异构 立体异构: (顺反异构)

C4H8 CH2=CH-CH2-CH3 CH3-CH=CH-CH3 CH3 CH2=C-CH3 立体异构 构造异构 无顺反异构 有顺反异构

(一)、产生顺反异构体的条件 1、分子中存在限制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脂环) 2、在不能自由旋转的两端原子上必须连有两个不同的基团

举例: (有) (无) (无) (有) CH3CH2C=CHCH3 CH3 (CH3)2C=CH-CHO CH3CH2CHCH=CH2 Ph-C=CHCH2CH3 Cl (有)

(二)、顺反异构体构型的标记 1、顺、反标记法 两个相同基团处于双键(或脂环)同侧的称为顺式(-cis),处于异侧称为反式(-trans)。

顺-1,2-二溴乙烯 反- 1,2-二溴乙烯

顺-丁烯二酸 (马来酸) 反-丁烯二酸 (富马酸)

顺-1,4-二甲基环已烷 反-1,4-二甲基环已烷

C=C CH3 Cl C=C CH3 Cl C=C H CH3 CH2CH3 (顺-2,3-二氯-2-丁烯) (反-2,3-二氯-2-丁烯) (反,顺-2,4-庚二烯)

C=C CH3 CH2CH3 Br Cl 顺、反标记法的局限性: 碳碳双键上必须要存在相同的基团。

2、Z / E标记法 A,D同侧,Z- A,D异侧,E- (复习基团的次序规则)

顺-1,2-二溴乙烯 (Z - 1,2-二溴乙烯)

反- 1,2-二溴乙烯 (E - 1,2-二溴乙烯)

C=C CH3 Cl H 顺-2-氯-2-丁烯 (E-2-氯-2-丁烯) 顺、反与Z/E命名不一定一致。

E-3-溴-2-丁烯酸

C=C CH3 Cl H CH2CH3 Br 2E,4Z-2-氯-5-溴-2,4-庚二烯 对于含有多个双键的化合物,必须注意每个双键.

(三)、顺反异构体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同) 化学性质: (不同) 生物活性: (不同) 一般而言:反式构型比顺式构型稳定.

二、Nomenclature of Alkenes 与烷烃的命名相似 ①、选主链: 选择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命名为“某烯”。

②、编号: 从靠近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若碳碳双键在中央,则从从靠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④(对于有顺反异构的烯烃,还需标出其构型) ③、标明取代基及双键的位置: 先标明取代基,后标出双键的位置 ④(对于有顺反异构的烯烃,还需标出其构型)

CH2CH3 CH2=C-CH2-CH3 2-乙基-1-丁烯 CH3 CH3-CH-CH=CH-CH2-CH3 2-甲基-3-己烯 举例: 1 2 3 4 2-乙基-1-丁烯 CH3-CH-CH=CH-CH2-CH3 CH3 1 2 3 4 5 6 2-甲基-3-己烯

(CH3)3CCH=CHCH3 4,4-二甲基-2-戊烯 CH3 CH3CH2C=CHCH=CHC(CH3)3 5 4 3 2 1 (CH3)3CCH=CHCH3 4,4-二甲基-2-戊烯 CH3CH2C=CHCH=CHC(CH3)3 CH3 8 7 6 5 4 3 2 1 2,2,6-三甲基-3,5-辛二烯

C=C CH3 H CH2CH3 2Z,4E-5-甲基-2,4-庚二烯

CH2=CH2 CH2=CH- 乙烯基 CH2=CH-CH3 CH2=CH-CH2- 烯丙基 CH3-CH=CH- 丙烯基 熟悉几个基团: CH2=CH2 CH2=CH- 乙烯基 CH2=CH-CH3 CH2=CH-CH2- 烯丙基 CH3-CH=CH- 丙烯基 CH3-C=CH2 异丙烯基

三、Structure of Alkenes

P sp2 P sp2 + + 4 H H 兀键

兀键 σ 键 (存在) 单独存在 与σ 键共存 头碰头 肩并肩 (形式) (电子云) 柱状,密集 块状,分散 (键能) 较大,稳定 较小,不稳定 不可旋转 (键旋转) 可旋转

烯烃的结构特征: 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碳碳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兀键。 兀键易断裂,兀电子云暴露在外,易受到亲电试剂(electronphilic reagent)的进攻,因而烯烃有较活泼的化学活性。

四、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kenes 由于烯烃的官能团碳碳双键中的兀键不稳定,所以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一)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 B + A-B C R

1、催化加氢反应 H C R + H2 C R Pt (烯烃制备烷烃)

2、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由于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

①与卤素加成(Cl2、Br2)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鉴别烯烃) X2 CCl4 R-CH-CH2 X R-CH=CH2 (不对称烯烃) (对称试剂)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鉴别烯烃)

卤化氢的活泼顺序: HI>HBr>HCl>HF ②与卤化氢加成 HX δ+ δ- R-CH-CH2 H X (主要产物) R-CH=CH2 (不对称烯烃) (不对称试剂) 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卤化氢的活泼顺序: HI>HBr>HCl>HF

马氏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加成时, 试剂中带正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③与水的加成 HOH H+ δ+ δ- R-CH-CH2 H OH R-CH=CH2 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④与次卤酸的加成 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烯烃与卤素反应时要注意介质 HOX δ+ δ- R-CH-CH2 X OH R-CH=CH2 (X2+H2O) δ+ δ- R-CH-CH2 X OH R-CH=CH2 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烯烃与卤素反应时要注意介质

⑤与硫酸的加成 (硫酸氢酯) 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δ+ HOSO3H δ- (浓) R-CH-CH2 H OSO3H R-CH=CH2

举例: CH2=CH2 +HCl CH3-CH2-Cl CH3-CH=CH2 +HBr Br CH3-CH-CH3 CH3-CH=CH2 +H2O H+ OH CH3-CH-CH3

Br CH3-CH-CH2 CCl4 CH3-CH=CH2 +Br2 Br CH3-CH-CH2 OH H2O OSO3H CH3-CH-CH3 CH3-CH=CH2 +H2SO4 H2O OH CH3-CH-CH3

3、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X-H δ- δ+ C R + H-X δ+ δ- C R 过渡态 + C R H 第一步(慢)

δ- δ+ X 过渡态 C R H + X- C R H 碳正离子 C R H X 第二步(快)

CH2 = CH2 + Br-Br δ+ δ- CH2—CH2 Br Br δ+ δ- Br- CH2—CH2 Br + 溴嗡离子

4、亲电加成反应取向的解释: 用诱导效应解释 用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解释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诱导效应随碳链增长而迅速减弱。 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诱导效应的分类: (以C-H键为标准) C→X(电负性大于氢) 吸电子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 C←Y(电负性小于氢) 斥电子诱导效应 (- I 效应) 诱导效应 ( I 效应) C←Y(电负性小于氢) 斥电子诱导效应 (+ I 效应)

-F>-Cl>-Br>-I>-OCH3>-OH> 基团电负性大小顺序: -F>-Cl>-Br>-I>-OCH3>-OH> -NHCOCH3>-C6H5>-CH=CH2 >H>-CH3>-CH2CH3>-CH(CH3)2 >C(CH3)3 - I + I

举例: δ+ δ- δ- δ+ CH3-CH=CH2 +HBr Br CH3-CH-CH3 δ+ δ- δ+ δ- CH3-CH=CH2 +HOH H+ OH CH3-CH-CH3

δ- δ+ δ+ δ- FCH2-CH=CH2 +HBr FCH2-CH2-CH2 Br (主要产物) (此反应不符合马氏规则)

用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解释: (正电荷越分散,体系能量越低,碳正离子越稳定。)

举例: + + CH3-CH=CH2 CH3-CH-CH3 CH3-CH-CH2 H Cl HCl (较稳定)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影响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因素: σ-p超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待学)

+ H CH3 +

+ CH3CH2 + σ-p超共轭体系 3个σ:C-H键

+ (CH3)2CH + σ-p超共轭体系 6个σ:C-H键

+ (CH3)3C + σ-p超共轭体系 9个σ:C-H键

R3C > R2CH > RCH2 > CH3 σ-p超共轭效应的影响: 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 R3C > R2CH > RCH2 > CH3 +

诱导效应的影响: + + FCH2-CH=CH2 +HBr FCH2-CH-CH3 FCH2-CH2-CH2 (不稳定) (稳定) (次要产物) (主要产物)

举例: (CH3)3C-CH2 + (CH3)2C-CH3 + < + CF3-CH-CH3 + CH3-CH-CH3 <

注意: 马氏规则有局限性,它的本质是: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 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可用σ-p超共轭效应来判断;当分子中有X、O、N等强电负性元素时,要用诱导效应来判断。

举例: +HBr +HBr

5、亲电加成反应的活性: 中间体碳正离子越稳定,越易形成,反应活性越大。

> > 举例: + + 比较下列烯烃与HBr反应的活性: (CH3)2C=CH2 CH3CH2CH=CH2 (CH3)2CCH3

(二)烯烃的氧化反应: + + R-CH=CH2 RCOOH CO2 RCOOH R-C-R’ O R-CH=C-R R’ KMnO4/H+ R-CH=CH2 RCOOH + CO2 RCOOH + R-C-R’ O KMnO4/H+ R-CH=C-R R’ 双键碳上有2个氢时,生成二氧化碳 双键碳上有1个氢时,生成羧酸 双键碳上无氢时,生成酮

应用 可用酸性KMnO4来鉴别烯烃 可根据氧化产物来推测烯烃的结构 KMnO4 冷、稀 R-CH=CH-R R-CH-CH-R OH 邻二醇

举例: CH2=CHC=CH2 CH3 CH3-C-COOH O KMnO4/H+ + 2CO2

(三)烯烃的聚合反应: n n

Alkenes are hydrocarbons which contain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Alkenes are hydrocarbons which contain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In alkene molecules,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is made of one σ bond and one π bond. The σ bond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π bond.

The π bonds of alkenes cannot rotate freely, so some alkenes contain cis-trans isomers which can be named by cis-trans nomenclature or Z,E nomenclature. The π bond is easy to be attacked and broken by electronphilic reagents, so it is easy for alkenes to undergo the electronphilic addition reactions.

In the multi-atom molecule, the electron cloud can drift towards the stronger electronegative atom, which can produce the inducing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ffects, the inducing effec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pulling electron inducing effect and the pushing electron inducing effect.

Alkenes can be oxidized by strong oxidants Alkenes can be oxidized by strong oxidants. Alkenes also can be oxidized in acidic KMnO4 solution to produce carboxylic acids, carbon dioxide, or ketones.

Section 2 Alkynes 单炔烃 炔烃 二炔烃 多炔烃

一、 Isomerism of Alkynes 单炔烃的通式:CnH2n-2 碳链异构 叁键位置异构 构造异构 官能团异构

举例: C5H8 CH≡CCH2CH2CH3 CH3C≡CCH2CH3 CH≡CCHCH3 CH3 CH2=CH-CH=CHCH3

二、Nomenclature of Alkynes (命名类同烯烃)

举例: 7 6 5 4 3 2 1 CH3CH2CHC≡CCHCH3 CH3 2,5-二甲基-3-庚炔

当双键和三键共存时: 1、选主链 (同时包含双键和叁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叫”某烯炔”) 2、编号 从靠近双键或叁键的一端开始编号。(若位置相同时,则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3、标明取代基、双键、叁键位置 举例: 5 4 3 2 1 CH3CH=CC≡CH CH3 3-甲基-3-戊烯-1-炔

1 2 3 4 5 6 7 CH3CH=CHCHC≡CCH3 CH(CH3)2 4-异丙基-2-庚烯-5-炔

三、Structure of Alkynes 以乙炔(C2H2)为例:

P sp sp P + + 2 H H 兀键 σ键

炔烃的结构特征: 碳碳三键中的碳原子是sp杂化。 碳碳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兀键。 兀电子云暴露在外,因而有类同烯烃的化学性质,但亲电加成的活性比烯烃小。

四、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kynes 1、催化加氢反应 Pt H2 Pt H2 (炔烃制备烷烃)

2、亲电加成反应 ①与卤素加成(Cl2、Br2) X X2 CCl4 X X2 CCl4 可用Br2/CCl4鉴别炔烃

②与卤化氢加成 H X HX HX H X ? 共轭效应强于诱导效应

③与水的加成 H OH 不稳定 HOH H2SO4/HgSO4 烯醇式结构 稳定 互变 酮式结构

3、炔烃的氧化反应: RCOOH + CO2 RCOOH + R1COOH 叁键碳上有1个氢时,生成二氧化碳 叁键碳上无氢时,生成羧酸 KMnO4/H+ RCOOH + CO2 KMnO4/H+ RCOOH + R1COOH 叁键碳上有1个氢时,生成二氧化碳 叁键碳上无氢时,生成羧酸 可用酸性KMnO4来鉴别炔烃

4、端炔烃的特殊反应: Ag(NH3)2NO3 - + 白色沉淀 (微酸性) - + 砖红色沉淀 Cu(NH3)2Cl 此反应可鉴别末端炔烃

Alkynes molecules contain the carbon-carbon triple bond and they can undergo the electrophilic addiction reactions and be oxidized by strong oxidants because of containing π bonds. The end hydrogen atom that directly bonds to the triple bond carbon shows weak acidity.

Section 3 Dienes 一、Classification of Dienes 聚集二烯烃 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隔离二烯烃 (不稳定) 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有特殊性质) 隔离二烯烃 (类同烯烃)

举例: 聚集二烯烃 CH2=C=CHCH2CH3 CH2=CH-CH=CHCH3 共轭二烯烃 CH2=CH-CH2-CH=CH2 隔离二烯烃

二、Nomenclature of Dienes 命名类同烯烃: 1、选主链应包含两个双键,叫“某二烯”。 2、需要标出两个双键的位置。

举例: CH2=CHCHC=CH2 CH3 CH2CH3 5 4 3 2 1 3-甲基-2-乙基-1,4-戊二烯

三、Structure of Conjugated Dienes 以CH2=CH-CH=CH2为例 C H 每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形成大兀键。

大兀键: 有3个或3个以上轨道形成的兀键。 共轭体系: 有大兀键存在的体系。

共轭二炔烃的结构特征: 1、存在共轭体系 2、键长趋于平均化 3、分子比较稳定

四、共轭体系 兀-兀共轭体系 p-兀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 σ-兀超共轭体系 σ-p超共轭体系 举例:

兀-兀共轭体系: 双键、单键、双键交替连接 CH2=CH-CH=CH2

CH2=CH-CH=CH2 C H

p-兀共轭体系: CH2=CHBr C H Br 多电子p-兀共轭

CH2 =CHCH2 + p-兀共轭体系: C H + 缺电子p-兀共轭

CH2=CHCH2 ˙ p-兀共轭体系: C H 等电子p-兀共轭

σ-兀超共轭体系 CH2=CHCH3 H C σ-兀超共轭体系

CH2CH3 + σ-p超共轭体系 H C +

CH2CH3 . σ-p超共轭体系 C H

举例: CH2=CH-CH=O 兀-兀共轭 P-兀共轭 CH2=CH-Cl CH3CH2=CHCH2 + P-兀共轭 及 σ-兀超共轭

CH2=CHCH–CH3 + P-兀共轭 及 σ-P超共轭 P-兀共轭 P-兀共轭

五、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轨道的相互重叠,兀电子产生离域,使体系内能降低,趋于稳定。此效应叫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的稳定性顺序: 兀-兀、P-兀共轭体系远稳定于 σ-P、σ-兀超共轭体系。

+ CH2=CHCHCH3 + CH2=CHCH2 + CH3CHCH2CH3 + CH3CH2CH2CH2 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1 4

˙ -C=C-C- + -C=C-C- ˙ + (较稳定的中间体) 烯丙基型自由基 烯丙基型碳正离子 -C- 卞基型自由基 -C- 卞基型碳正离子

共轭效应的特征: 兀电子离域 体系会产生交替极化 CH3-CH=CH-CH=CH2 FCH2-CH=CH-CH=CH2 δ+ δ- δ+

举例: H+ δ- δ+ δ- δ+ CH2=CH-CH=CH2

共轭效应的类型: 斥电子共轭效应 (+C) 吸电子共轭效应 (-C)

举例: (+C) CH2=CH-Br (-C) CH2=CH-CH=O O (-C) CH3CH=CH-C-CH3 CH3CH=C-CH3 Cl (+C)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大兀键导致兀电子的离域 短程效应 有加和性 远程效应 电子云平均化 交替极化 分子发生极化 产生原因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大兀键导致兀电子的离域 作用方式 短程效应 有加和性 远程效应 导致结果 电子云平均化 交替极化 分子发生极化

注意: 一个分子中同时存在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时, 通常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

举例: δ- δ+ CH3-CHBr2 CH2=CHBr +HBr (+C)效应 (+)效应 (-I)效应

六、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CH2=CH-CH-CH3 Cl HCl 1,2-加成产物 CH2=CH-CH=CH2 1,4-加成产物

反应机理: + (第一步) 稳定 δ- δ+ + + 不稳定 CH3CH-CH=CH2 CH2=CH-CH=CH2 H+

(第二步) + δ+ δ- CH3-CH-CH=CH2 CH3CH-CH=CH2 Cl 1,2-加成产物 Cl- CH3CH—CH—CH2 1,4-加成产物

注意: 在常温下,共轭二烯烃的加成一般有两种产物,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必须都要写出。低温有利于1,2-加成产物的生成。 CH2=CH-CH-CH2 Br CH2=CH-CH=CH2 Br2 CH2-CH=CH-CH2 Br

举例: CH3CH=CH-C=CHCH(CH3)2 CH3 +HCl CH3CH=CH-CCH2CH(CH3)2 CH3 (最稳定的碳正离子)

CH3CH=CH-CCH2CH(CH3)2 CH3 Cl 1,2-加成产物 CH3CH-CH=CCH2CH(CH3)2 CH3 Cl 1,4-加成产物

Dienes can be classified as cumulated dienes, conjugated diends, and isolated dienes. The conjugated dienes have the specific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conjugated system in the molecules.

In the conjugated system of dienes, the effect of the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is called conjugated effect. There are four conjugated effects: π-π conjugation, p-π conjugation, σ-π super conjugation and σ-p super conjugation.

Sometimes the conjugated effect is in line with the inducing effect, however sometimes the conjugated effect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inducing effect. Under this condition, it is often considered that the conjugated effect is stronger than the inducing effect.

When 1,3-butadiene undergoes the electron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different products will be produc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lower temperature, the 1,2- addition products are mainly obtain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the 1,4-addition products are mainly obtained.

Exercises: (P46) 1、(1)(2)(4) 2、(2)(3) 4、(1)(3)(5)(9) 5、(H2SO4 改为 HBr ) 6、 7、( 1 )(3) 8、(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