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四、常见的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I 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中差异 很大。临床上与 I 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可以 是全身性的或局部性的。 ( 一 )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 I 型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组危急症候群。 发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气急、
Advertisements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1 43 例正常人群 NK 细胞上 FcγRIIIa 基因多态性分析 屈钰华 黎阳 吴燕峰 方建培 郭海霞 周敦华 黄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自主学习 新 知突破 1 .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 .掌握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监测、预防。 3 .了解人体基因组计划和人体健康。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荨麻疹类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第一节 荨麻疹 俗称 ‘ 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 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反应。
农林与工程系 讲授人:张晓燕 抗 体 ( antibody , Ab )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 抗体的概念 31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3 抗 体( antibody , Ab )
超敏反应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Ⅱ型超敏反应的 机制、常见病、防治原则。 2 、了解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的区别。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 唐满华 谢安新 编制
糖尿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
第14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六十六讲 主讲教师:杨文.
孩子腹泻病的预防与治疗.
免疫分析法 Immunoassay.
新生儿败血症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罗开源 副教授.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临床免疫1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阿米巴病.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六章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II-1 Chap12 免疫系统之免疫分子.
Chap1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免疫球蛋白.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英国医生 Jenner 在 1796 年首创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免疫 前言 天生的免疫力 後天的免疫力 免疫作用造成的不適 免疫學的生物技術應用   B 蔡政村.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简称B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它们是长寿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沈倍奋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第五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免疫是机体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所产生的反应,即机体“自我识别,排除异己”,以达到自身稳定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性保护,并且与人体的胚胎发育、疾病发生、衰老等一系列的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是人体进化的结果。免疫学是研究人类和实验动物体内、外免疫反应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 九 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概论 一、超 敏 反 应: 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指已经免疫的机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后,所引起的组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 抗 原 (Antigen, Ag).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Immunoglobulin,Ig.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Molecular Genetics of Immunoglobulins
Antibody Molecules, Their Genes and B Cell Development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B淋巴细胞的发育
第3讲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Immunoglobulin , Ig Antibody, Ab 免疫球蛋白·抗体 主讲:肖 健 沈倍奋.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Immune Regulation Xiao Jian.
第十九章 免疫学概论 授课教师:房志家.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免疫学概述.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 + X d d’ d d’ Ag X Ag Ag X X’ a b c d a b c d’ 如何製備單株抗體 b a d b c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 一、抗体的发现与研究 二、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抗体的发现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http://www.nobelprize.org 1890年,培林 (von Behring)和北里(Kitasato),用白喉脱毒外毒素免疫动物,在血清中获得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抗毒素。随后人们又发现了凝集素、沉淀素等能与细菌或细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而将能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抗原,从而确立了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球蛋白的发现 上世纪40年代初Tiselius和Kabat就证实了抗体活性是存在于丙种球蛋白内 。 肺炎链球菌多糖 他们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然后加入相应抗原吸收以除去抗体,将去除抗体的血清进行电泳图谱分析,发现丙种球蛋白(γ-G)组分明显减少,从而证明了抗体活性是存在于丙种球蛋白内。

不同类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电泳图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抗体(Ab):一种存在于体液中的糖蛋白, 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免疫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体活性或相似化学结构的球蛋白。 分为: 分泌型——血液、组织液——Ab 膜型——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CR

Antibody Production BCR=Ig Ag Ab B cells Th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特点 五、人工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H链与L链 2、V区与C区 3、结构域 4、Ig多聚体及辅助结构

重链与轻链 heavy chain, H链 light chain, L链 N端 L链 (214Aa) 25 kD H链 二硫键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即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相互连接。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所以整个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在多肽链的含有游离氨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氨基端或N端,而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羧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羧基端或C端。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最基本的二级结构类型有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此外还有β-转角和自由回转。右手α-螺旋结构是在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每圈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螺旋中的每个肽键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的稳定。β-折叠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二级结构,在此结构中,多肽链以较伸展的曲折形式存在,肽链(或肽段)的排列可以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方式。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相邻肽链之间借助氢键彼此连成片层结构。 结构域是介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 超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 中的多肽链在三维折叠中形成有规则的三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三维空间中沿多个方向进行盘绕折叠,形成十分紧密的近似球形的结构,分子内部的空间只能容纳少数水分子,几乎所有的极性R基都分布在分子外表面,形成亲水的分子外壳,而非极性的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蛋白质分子中侧链R基团的相互作用对稳定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皑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缺少一个亚基或亚基单独存在都不具有活性。四级结构涉及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以及亚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又称次级键。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有二硫键,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多肽离岸主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包含了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结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C端 H链折叠成4~5个结构域,L链折叠成为2个结构域 (domain)。 每个结构域由100~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球形结构

可变区与恒定区 variable region,V区 VH CH1 VL CL 根据轻链C区不同,将Ig分两型:κ、λ型. VL CL 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不同,将重链分为种:γ、α、μ、δ、ε。 根据重链组成不同,将Ig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 constant region,C区

类(class)、亚类(subclass) 2、轻链C区的差异 型(type)、亚型(subtype) 免疫球蛋白的类与型 1、重链C区的差异 类(class)、亚类(subclass) 2、轻链C区的差异 型(type)、亚型(subtype)

人类免疫球蛋白的类与型 重 链 轻 链 类 亚类 型 亚型 IgM(μ链) — κ — IgD(δ链) — λ OZ(+) OZ(—) IgG(γ 链) IgG1 IgG2 Kern(+) Kern (—) IgG3 IgG4 IgA(α 链) IgA1 IgA2 IgE(ε 链) —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同一B淋巴细胞克隆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Ab,其V区结构不变,而C区可不同。即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相同,而Ig的类或亚类可发生改变。 如 初次应答时先产生IgM,当IgM达高峰时开始出现IgG,二者抗原识别特性相同,只是类别不同。

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 高变区(HVR) 可变区 在VH和VL中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又称互补决定区(CDR),分为CDR1、CDR2和CDR3。 CDR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 恒定区

轻链高变区 0 20 40 60 80 100 120 重链高变区 变异度 50 40 30 20 10 变异度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30-35 50-63 95-102 24-34 50-60 89-97

轻链高变区 0 20 40 60 80 100 120 高变区 N C VL功能区

超变区(HVR) Epitope 互补决定区与抗原决定簇的互补

CDR2(H) CDR3(L) CDR1(L) 抗原决定簇 CDR2(L) CDR1(H) CDR3(H) 互补决定区与抗原决定簇的互补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IgG VH VL CH 1 CL同种异型 铰链区 CH 2 CH 3 遗传标志 铰链区 CH 2 补体结合部位 通过胎盘 IgG CH 3 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FcεR)结合,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IgM和IgE增加了CH4,共有5个结构域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铰链区 位于CH1和CH2之间,30Aa,富含脯氨酸 IgM和IgE缺乏铰链区

IgG IgD IgA IgM IgE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J链:含有137个Aa,由浆细胞合成,20kD, 免疫球蛋白多聚体和辅助结构 Ig存在形式: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 辅助结构 1、J链:含有137个Aa,由浆细胞合成,20kD, 富含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与μ链或α链羧基端的 半胱氨酸连接。 2、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 粘膜上皮细胞分泌。 作用:保护IgA铰链区,介导二聚体转运至粘膜表面。

J链 IgM 五聚体

J链 分泌片 sIgA 二聚体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Fab 与 F(ab’)2 2、Fc与pFc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胃蛋白酶 F(ab’)2 pFc' 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 结合抗原表位 木瓜蛋白酶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Fc 固定补体 结合细胞 胃蛋白酶 F(ab’)2 pFc'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一、BCR的生物学作用 可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获得B细胞活化的抗原刺激信号。是B细胞活化信号(第一信号)的结构基础。 二、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1.非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 2.Fc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

补体 Fab 结合抗原 非受体介导 Fc 受体介导 FcR

非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中和作用( Fab段) 激活补体(Fc段)

抗体的中和作用Ig的Fab段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后,通过空间位阻的方式导致抗原所具有的某些生物学活性消失的生物效应 病原体/毒素 靶细胞 抗体的中和作用Ig的Fab段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后,通过空间位阻的方式导致抗原所具有的某些生物学活性消失的生物效应

IgG结合并激活补体 IgM结合并激活补体 激活补体系统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调理作用 介导细胞毒作用(ADCC) 诱导过敏反应作用 跨越细胞膜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抗体的免疫调理作用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调理作用:指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Fc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增加的生物学效应。 抗原 抗体 Fc受体 吞噬细胞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NK细胞 ADCC:表达FcR的杀伤细胞可通过与Ig的Fc段相互作用,定向杀伤结合有抗体的靶细胞。 Fc受体 抗体 抗原

IgE 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介导I型超敏反应)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IgE 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介导I型超敏反应) IgE FcR I 变应原 肥大细胞 过敏介质

跨细胞输送作用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Ig多聚体+黏膜上皮细胞的pIgR ----由固有层转运至黏膜表面,参与黏膜免疫 IgG+胎儿FcR--由胎盘母面转运至胎儿血 母乳中的IgG+婴儿消化道上皮转运至婴儿体液内

多聚Ig受体pIgR IgA二聚体 sIgA的形成(一)

分泌片 分泌型IgA IgA的跨越细胞膜过程(二)

Fc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免疫调节作用 游离Ab还可以通过其Fc段,结合至T、B细胞表面的各类Fc受体,反馈性调节T、B细胞的活化。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IgG 含量最多,占血清Ig 总量的75%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具有激活补体、调理吞噬、ADCC 可穿透毛细血管壁,分布于全身体液中 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高效能,高于IgG500-1000倍 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 感染早期出现—早期诊断 膜型IgM(mIgM)表达于B细胞表面,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以单体形式存在。

IgA 血清型 存在形式:单体 功能:抗菌、抗毒素、抗病毒 分泌型 存在形式:二聚体 分布: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 功能:粘膜局部免疫的抗体

IgD IgE 血清含量低,确切功能不清楚 mIgD表达于B细胞表面,是B cell成熟的标志。 含量最少,无中和作用 分布:粘膜组织、外分泌液、血液 特性: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亲和性; 介导I型超敏反应; 抗击寄生虫感染

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IgM IgD IgG1 IgG2 IgG3 IgG4 IgA IgE 血清含量 (mg/dl) 150 4 900 300 100 50 210 0.003 血管外分布 +/— — +++ +++ +++ +++ ++ ++ 中和作用 + — ++ ++ ++ ++ ++ — 调理作用 — — +++ — ++ + + — 补体激活 ++++ — ++ + ++ — — — ADCC作用 — — ++ — ++ — — + 肥大细胞活化 — — — — — — — ++++ 穿越粘膜 + — — — — — +++ — 穿越胎盘 — — +++ +++ +++ +++ — —

抗体的人工制备 多克隆抗体——抗血清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同源抗体。 特点:结构均一,特异性高,交叉反应少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 由天然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一组抗体。 特点:来源广泛,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同源抗体。 特点:结构均一,特异性高,交叉反应少

多克隆抗体 抗原 克隆A 表位A 表位B 克隆B 表位C 单克隆抗体 克隆C

基因工程抗体 利用DNA重组技术,把 Ig编码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表达,而获得人源的新型抗体。 (genetically engineering antibody) 利用DNA重组技术,把 Ig编码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表达,而获得人源的新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按其修饰方法分为:嵌合抗体、人源性抗体、完全人源化抗体、单链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等。

小结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水解片段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A C、 IgD D、 IgE E、 IgM 答案 E

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A C、 IgD D、 IgE E、 IgM 答案 E

IgM与抗原的实际结合价是 A、一价 B、 二价 C、 三价 D、 五价 E、 十价 答案 D

sIgA不具有的特性是 A、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B、有分泌片 C、有J链 D、均为二聚体 E、均为单体 答案 E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重链的C区 B、轻链的V区 C、重链的V区 D、重链和轻链的V区 E、重链和轻链的C区 答案 D

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结合抗原 D、与细胞结合 E、引起过敏反应 答案 C

补体结合的位置是 IgG 的 A、VH B、CH1 C、CH2 D、CH3 E、CL 答案 C

分泌物中具有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sIgA C、 IgD D、 IgE E、 IgM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