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奈米材料 基礎化學第五章 生活中的化學 2007.01.04
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的定義 奈米材料的歷史 奈米材料的結構 奈米材料的種類 奈米材料的特性 實例:奈米金粒子、碳奈管、光觸媒
奈米材料定義 原子和分子的組合,奈米材料是指固體顆粒小到奈米(1奈米=10-9米)尺度的奈米微粒子(也稱之為奈米粉)和晶粒尺寸小到奈米量級的固體和薄膜。奈米粒子也叫超微顆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間的粒子,是處在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界的過渡區域;又一般材料稱為塊材。奈米材料具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奈米材料歷史 最早利用奈米材料來命名材料開始於20世紀的80年代,此時也將奈米材料的顆粒尺寸定義為1~100nm,然而奈米材料的發展則更早於此時。 1962年,日本久保等人對金屬超微粒子進行研究,即是超微顆粒的量子限域理論,開啟探索奈米尺度超微顆粒的大門。
奈米材料的結構 1.顆粒狀(代表零維奈米材料,0D) :零維奈米材料代表其三維都受限於奈米大小。如圖一
奈米材料種類 奈米粉末(Nano Powder) 奈米纖維(Nano Fiber) 奈米薄膜(Nano Film) 奈米塊體(Nano Bulk)
奈米粉末Nano Powder 超微粉或超細粉,一般指粒度在100奈米以下的粉末或顆粒,是一種介於原子、分子與宏觀物體之間處於中間物態的固體顆粒材料。吸波隱身材料;防輻射材料;光電子材料;太陽能電池材料;高效催化劑;高效助燃劑;敏感元件;人體修復材料等。實例:奈米金粒子
奈米纖維(Nano Fiber) 指直徑為奈米尺度而長度較大的線狀材料。可用於:微導線、、微光纖(未來量子計算機與光子計算機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鐳射或發光二極管材料等。如奈米碳管;奈米纖維;奈米柱等。
奈米薄膜(Nano Film) 奈米膜分為顆粒膜與緻密膜。顆粒膜是奈米顆粒粘在一起。中間有極為細小的間隙的薄膜。緻密膜指膜層緻密但晶粒尺寸為奈米級的薄膜。可用於:氣體催化(如汽車尾氣處理)材料;氣體感測材料;過濾器材料;高密度磁記錄材料;光敏材料;平面顯示器材料;超導材料等。
奈米塊體(Nano Bulk) 是將奈米粉末高壓成型或控制金屬液體結晶而得到的奈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為:超高強度材料;智慧金屬材料等。
奈米材料的特性
光學性質 黃金被細分到小於光波波長的尺寸時,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貴光澤而呈黑色。事實上,所有的金屬在奈米微顆粒狀態都呈現為黑色。尺寸越小,顏色越黑,銀白色的鉑變成鉑黑,金屬鉻變成鉻黑 。 金屬奈米微顆粒對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於1%,大約幾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這個特性可以作為高效率的光熱、光電等轉換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將太陽能轉變為熱能、電能。 奈米金粒子水溶液50ppm 奈米金粒子水溶液500ppm
磁學性質 磁性奈米微顆粒實質上是一個生物磁羅盤,生活在水中的趨磁細菌依靠它遊向營養豐富的水底。通過電子顯微鏡的研究表明,在趨磁細菌體內通常含有直徑約為20奈米的磁性氧化物顆粒。 磁有序態轉變成磁無序態,鐵-鈷-鎳合金這樣的強磁性材料的奈米微粒,當顆粒粒徑減小時,其磁化率隨溫度降低而逐漸減少。像是鐵-鈷-鎳合金這樣的強磁性材料的奈米微粒,其信號雜訊比極高,可供做為記錄器使用。
熱學性質 固態物質在其形態為大尺寸時,其熔點是固定的,超細微化後卻發現其熔點將顯著降低,當顆粒小於10奈米量級時尤為顯著。 金的常規熔點為1064度C,當顆粒尺寸減小到10奈米尺寸時,則降低27度C,2奈米尺寸時的熔點僅為327度C左右。
力學性質 陶瓷材料在通常情況下呈脆性,然而由奈米微顆粒壓製成的奈米陶瓷材料卻具有良好的韌性。因為奈米材料具有大的介面,介面的原子排列是相當混亂的,原子在外力變形的條件下很容易遷移,因此表現出甚佳的韌性與一定的延展性,使陶瓷材料具有新奇的力學性質。
小尺寸效應 材料隨奈米化,大小趨向奈米尺寸,導致其對光、電磁、熱力學、聲等物性展現跟其塊材(bulk materials)時不同的效應。諸如大多數的金屬材料為之光吸收顯著增加、矯頑力(coercive force)增加、熔點下降。
表面效應 材料隨奈米化,大小趨向奈米尺寸,其表面原子數隨之增多,比表面積隨之增加,為之表面能亦增加而活性提高的效應。諸如一些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為之很容易跟其他原子結合,曝露在空氣中會吸附氣體,並進行反應,甚而自燃。
量子穿隧效應 指當材料隨奈米化,大小趨向奈米尺寸,一些材料的奈米粒子而具有貫穿能障(barrier)能力的效應。
奈米材料化學製備 氣相沉積法 沉澱法 水熱合成法 溶膠\凝膠法 微乳液法
氣相沉積法 利用金屬化合物蒸氣的化學反應合成奈米材料。其特點產品純度高,粒度分佈窄。
沉澱法 把沈澱劑加入到鹽溶液中反應後,將沈澱熱處理得到奈米材料。其特點簡單易行,但純度低,顆粒半徑大,適合制備氧化物。
水熱合成法 高溫高壓下在溶液或蒸汽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熱處理得奈米粒子。其特點純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溶膠凝膠法 金屬化合物經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低溫熱處理而生成奈米粒子。其特點反應物種多,產物顆粒均一,過程易控制,適於氧化物和II~VI族化合物的制備。
微乳液法 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在表面活性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經成核、聚結、團聚、熱處理後得奈米粒子。其特點粒子的單分散和介面性好,II~VI族半導體奈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備。
特性及用途
市場需求
1~100nm間的粒子(SARS病毒) 100NM
圖一 基板上成長薄膜、奈米顆粒、奈米柱等結構
圖二 奈米碳管
圖三
奈米金粒子 1987年,日本的春田正毅(Masatake Haruta)博士發現把奈米級的金粒子承載到金屬氧化物上,所製得的觸媒即使在攝氏零下73度仍可催化一氧化碳的氧化反應。顯示奈米金利子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可應用於防毒面具或是其他材料。
碳奈管
奈米光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