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 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Advertisements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健 康 教 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新集中心卫生院.
药品抽验工作程序及要求 河北省药品检验所 刘永利.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中药鉴定学实验.
第四章 空间力系.
专题19 自然灾害与防治.
人生格言: 天道酬勤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自师1201 姓名:刘 威.
民國88年至99年期間,下列何種空氣品質指標污染物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 强.
第十二讲的内容、要求、重难点 Mechanic of Materials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 难点: 学时安排: 2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变形.
第三章 弯曲内力.
实验复习专题 城东中学 刘学琴.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岳阳市教学竞赛课件 勾股定理 授课者 赵真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实验设计中的因变量检测 乐清中学 霍晓珍.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钳加工技术 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教研组.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第二章 设备基础 基础类型及要求 地脚螺栓 垫铁 无垫铁安装及座浆法.
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一)特点 1.双务合同 2.有偿合同 3.诺成合同 4.非要式合同
我国三大自然区.
八桥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导学案之五---
1.5楼梯与雨篷 1.5.1楼梯   板式楼梯(最常见)、梁式楼梯、   (螺旋楼梯、悬挑楼梯) 楼梯的结构设计步骤:
第11讲 模板工程 邵阳学院 杨宗耀(教授级高工) 1 模板的种类 2 现浇结构中常用的模板 3 模板设计 4 模板的拆除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八年级 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 来小静.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工程力学-学位考复习 主讲教师: 陈 奂 船舶专业--08春
第5章 弯曲变形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第 四 章 静定刚架.
第四章 平面机构力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本章教学目的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质量代换法
第六章 弯 曲 强 度.
第4课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考点自清 1.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 或力的 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平面任意力系 李建民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章第三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高考成功方案第1步 高考成功方案第2步 每课一得 高考成功方案第3步 每课一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5、力的分解.
第6章 空间力系和重心 ※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空间约束和约束反力 ※ 空间力系平衡问题举例 ※ 重心 ※ 结论与讨论.
牛頓運動定律 § 4-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4-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4-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4-4 非慣性系統與假想力
第三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4 弯曲内力、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第13课时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豫考解读 豫考探究 考点聚焦 1.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第五章 摩擦 §5-1 滑动摩擦 §5-2 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 §5-3 滚动摩阻的概念.
第五章 弯曲内力 目录.
问题求解 入门.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轴力·轴力图 2-3 拉、压杆内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达朗伯原理是非自由质点系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引入惯性力,建立虚平衡状态 ,可把动力学问题在形式上转化为静力学平衡问题而求解。这种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普遍方法,称为动静法 。
点击静力学问题解答技巧.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第一部分 数字电路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主讲教师:喻红.
第 六 章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12. 1 转动惯量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12
第四章: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与重心.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美丽的旋转.
材料力学(乙) 题目解析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中三級專題研習 題目:本校學生環保意識薄弱 3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 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7 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前 言 定义: 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力系。 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平面一般力系来处理。

图4-1所示钢桁梁桥简图,在初步分析时可简化为平面一般力系。 P1 P2 P3 FEy FAy FAx 图4-1 钢桁梁桥简图

如图4-2所示的屋架,它所承受的恒载、风载以及支座反力可简化为平面一般力系。 (a) (b) 图4-2 屋架及计算简图

图4-3所示的起重机简图,配重、荷载、自重、及支座反力可视为一个平面一般力系。 FAy FBy (b) P (a) P 图4-3 起重机简图

§4-1 力线平移定理 定理 :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 F,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 F 对平移点之矩。 证明如下图所示: A B d F (b) F′ B d (c) F′ A M=Fd (a) A B d F 图4-4 力线平移定理的证明

可见,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一个与其等值平行的力和一个位于平移平面内的力偶。反之,一个力偶和一个位于该力偶作用面内的力,也可以用一个位于力偶作用面内的力来等效替换。 F′ (a) A B d F (b) M=Fd (c) 图4-4 力线平移定理的证明

如打乒乓球,若球拍对球作用的力其作用线通过球心(球的质心),则球将平动而不旋转;但若力的作用线与球相切——“削球”,则球将产生平动和转动。 C F F′ M 图4-5 (a) (b)

用力线平移定理将图(a)、(b)中各主动力分别平移到轮心,由此说明图中的力对轮子的外效应有何不同? 思考题 4-1 用力线平移定理将图(a)、(b)中各主动力分别平移到轮心,由此说明图中的力对轮子的外效应有何不同? 图 4-6 r (a) O1 F (b) O2 F/2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设在某一刚体上作用着平面一般力系F1,F2,…,Fn ,如图4-7 所示。显然像平面汇交力系那样,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合成它很困难。 F1 F2 Fn 图4-7 应用力线平移定理,将该力系中的各个力逐个向刚体上的某一点O(称为简化中心)平移(图4-8 b),再将所得的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分别合成(图4-8 c) 。过程为:

(4-2)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 向一点简化 合成 FR′(合力) MO(合力偶) (d) (a) (b) (c) y x MO FR′ (d) (a) F1 F2 Fn F1 Fn F2 O d1 d2 dn (b) F2′ O F1′ Fn′ M1 M2 Mn (c) 图4-8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4-2)

事实上,可直接用原力系F1,F 2,...F n 的各力作出力多边形,力多边形的封闭边称为原力系的主矢。 FR′的大小和方向等于主矢,作用点在O点。 由此可见,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4-3) 由此可见,MO一般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它反映了原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相对于O点的分布情况,称为原力系对O点的主矩。

力系合成为一力偶,所以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平面一般力系的三种简化结果: 1. 力系简化为力偶 力系合成为一力偶,所以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2. 力系简化为合力 (1) FR′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O MO FR′ 图 4-9

力系仍可简化为一个合力,但合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简化中心。 (2) 力系仍可简化为一个合力,但合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简化中心。 (c) O O′ d FR (b) O O′ FR′ d FR FR’’ MO O O′ (a) FR′ 图4-10 力系简化为合力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3. 力系平衡 MO O O’ FR′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设平面一般力系的合为FR,它对任意点O取矩(图a),由力线平移定理得图(b) 证明: 设平面一般力系的合为FR,它对任意点O取矩(图a),由力线平移定理得图(b) MO O O′ (b) FR (a) O O′ d FR 图4-11 合力矩定理证明图示

例题 4-1 图示一塔示起重机。机架m1=50 t,重心在O点。已知起重机的最大起吊质量m2=25 t,欲使起重机在空载与满载时都不会翻到,平衡锤的质量m3 应如何?图中 a =3 m , b =1.5 m, c =6 m, l =10 m。 c b x y R a L W1 图4-10 例题4-1图 o 解:机架重量、起吊重量及平衡锤重量分别为m1g 、m2g、 m3g,这是一个平面一般力系的特例——平面平行力系。

合力的作用线与x 轴的交点的坐标设为x,由合力矩定理有 例题 4-1 取坐标如图,可知合力FR的投影为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R 例4-1 题图 O FR 的方向铅垂向下。 合力的作用线与x 轴的交点的坐标设为x,由合力矩定理有

例题 4-1 (a) 式中x随 m2、m3 而变,其他各量都是不变的。 欲使起重机不翻倒应有: 0 < x < a 例题 4-1 (a)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R 例4-1 题图 O 式中x随 m2、m3 而变,其他各量都是不变的。 欲使起重机不翻倒应有: 0 < x < a (1) 空载时,m2=0, x>0, 由 (a) 式得 m1(a+b)-m3c>0

例题 4-1 (2) 满载时, m2=25 t , x < a, 由(a) 式得 欲使起重机不致翻倒,应有 例题 4-1 (2) 满载时, m2=25 t , x < a, 由(a) 式得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R 例4-1 题图 O 欲使起重机不致翻倒,应有 36.11 t<m3<37.5 t 为了保证安全,可取m3=36.5~37 t 。

一平面力系向A、B两点简化的结果相同,且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问是否可能? 思考题 4-2 一平面力系向A、B两点简化的结果相同,且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问是否可能? F1 F2 Fn A B FR A B 图 4-13 答:合力与两点连线平行时可能。

在什么情况下,一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所得的主矩为零? 思考题 4-3 在什么情况下,一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所得的主矩为零? F1 F2 Fn A 图4-14

有一平面一般力系向某一点简化得到一合力,问能否另选适当的简化中心而使该力系简化为一力偶?为什么? 思考题 4-4 有一平面一般力系向某一点简化得到一合力,问能否另选适当的简化中心而使该力系简化为一力偶?为什么? F1 F2 Fn A B 图 4-15

§4-3 分布荷载 集中力或集中荷载:力或荷载的作用面积很小或与整个构件的尺寸相比很小,可以认为集中作用在一点上。 例如,道路给轮子的力等。 §4-3 分布荷载 集中力或集中荷载:力或荷载的作用面积很小或与整个构件的尺寸相比很小,可以认为集中作用在一点上。 例如,道路给轮子的力等。 FN

几种分布荷载: 体分布荷载:荷载(力)分布在整个构件内部各点上。例如,构件的自重等。 面分布荷载:分布在构件表面上。例如,风压力、雪压力等。 线分布荷载:荷载分布在狭长范围内,如沿构件的轴线分布。 1. 荷载的单位 (1) 集中荷载的单位,即力的单位 (N,kN)。 分布荷载的大小用集度表示,指密集程度。

(2) 体分布荷载的单位: N/m3 , (3) 面分布荷载的单位: N/m2 , (4) 线分布荷载的单位: N/m 。 1. 分布荷载的计算方法 (1) 均布荷载:集度为常数的分布荷载。 例如图中的均布荷载的合力为: 其作用线通过梁的中点。 F q=10.91 kN/m FB FA l=16 m

(2) 非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不是常数。 如坝体所受的水压力等。 A B qy y C

例题 4-2 求图示梁上分布荷载的合力。 解: 取坐标系如图所示。在x处取一微段,其集度为 微段上的荷载为: 以A为简化中心,有 例4-2图 例题 4-2 求图示梁上分布荷载的合力。 解: 取坐标系如图所示。在x处取一微段,其集度为 A B 例4-2图 x y l xc FR 微段上的荷载为: C 以A为简化中心,有

例题 4-2 A B 例4-2图 x y l xc FR 由此可见,分布荷载合力的大小等于荷载集度图的面积。合力作用线的位置为: C

例题 4-3 已知水坝的坝前水深 h=10 m,求 1 m长的坝面上水压力的合力之大小和作用线的位置。 1 m A y qy d h F 例题 4-3 已知水坝的坝前水深 h=10 m,求 1 m长的坝面上水压力的合力之大小和作用线的位置。 A B qy y C F d h q dy 1 m

例题 4-3 解:在深度为y处,水的压强 取1 m 长的坝考虑时,作用于把坝面的水压力可以简化为沿坝面中心线平行分布的线荷载。 1m A 例题 4-3 解:在深度为y处,水的压强 取1 m 长的坝考虑时,作用于把坝面的水压力可以简化为沿坝面中心线平行分布的线荷载。 A B qy y C F d h q dy 1m

例题 4-3 该分布荷载是三角形分布的,其合力大小为三角形的面积,作用线在距底边2/3处。 1 m A y qy d h F dy q C 例题 4-3 该分布荷载是三角形分布的,其合力大小为三角形的面积,作用线在距底边2/3处。 A B qy y C F d h q dy 1 m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都为零。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R′ MO O O’ FR′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例题 4-4 图示一悬臂式起重机简图,A、B、C处均为光滑铰链。水平梁AB自重 P = 4 kN,荷载 F =10 kN,有关尺寸如图所示,BC杆自重不计。求BC杆所受的拉力和铰链A给梁的约束力。 A B D E P F (a) C 2m 1m

例题 4-4 解:(1) 取AB梁为研究对象。 (2) 画受力图。 未知量三个:FAx、FAy、FT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也是三个。 例题 4-4 解:(1) 取AB梁为研究对象。 (2) 画受力图。 A B D E P F FT (b) x y FAx FAy 未知量三个:FAx、FAy、FT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也是三个。 (3) 列平衡方程,选坐标如图所示。

固定端约束

例题 4-4 由(3)解得 以FT之值代入(1)、(2),可得: FAx=16.5 kN, FAy=4.5 kN。 (b) A B D E 例题 4-4 由(3)解得 A B D E P F FT (b) x y FAx FAy 以FT之值代入(1)、(2),可得: FAx=16.5 kN, FAy=4.5 kN。

例题 4-4 即铰链A的反力及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 思考题 4-5 例题 4-4 即铰链A的反力及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 A B D E P F FT (b) x y FAx FA y 思考题 4-5 如果例4-4中的荷载F可以沿AB梁移动,问:荷载F在什么位置时杆BC所受的拉力FT最大?其值为多少?

思考题 4-6 (1)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看可否求出FT、FAx、FAy; (2)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思考题 4-6 (1)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A B D E P F FT (b) x y FAx FA y 看可否求出FT、FAx、FAy; (2)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看可否求出FT、FAx、FAy;

思考题 4-6 (3)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看可否求出FT、FAx、FAy; (b) 例4-4 题受力图 A B D E P F FT 思考题 4-6 (3)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A B D E P F FT (b) x FAx FAy 例4-4 题受力图 C 看可否求出FT、FAx、FAy;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 二矩式 A B FR x B 注意:A、B两点连线不垂直于x轴。

2. 三矩式 A B FR C 注意:A、B、C三点不在一条线上。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可否列出下列四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思考题 4-7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可否列出下列四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B D E P Q FT (b) x FAx FAy 例4-4 题受力图 C 为什么其中必有一个是从属的?

例题 4-5 图示简支梁AB。梁的自重及各处摩擦均不计。试求A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解:(1) 选AB梁为研究对象。 例题 4-5 图示简支梁AB。梁的自重及各处摩擦均不计。试求A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y (b) q A C B D Me 2a a 4a FAx FAy FNB x (a) q A C B D Me 2a a 4a 例 4-5的图 解:(1) 选AB梁为研究对象。 (2) 画受力图如右图所示。 (3) 取坐标如图。

例题 4-5 (4) 列平衡方程 y (b) q A C B D Me 2a a 4a FAx FAy FNB x 解得

在例4-5中,试以下列三个方程求解,看会有什么问题,并说明原因。 思考题 4-8 在例4-5中,试以下列三个方程求解,看会有什么问题,并说明原因。 y (b) q A C B D Me 2a a 4a FAx FAy FNB x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平行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的力系。 图示一受平面平行力系作用的物体,如选轴与各力作用线垂直,显然有: y O x F1 F2 Fn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为:

即平面平行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中各力的代数和以及各力对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都为零。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二矩式 y O x F1 F2 Fn 注意: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各力的作用线平行。

解:画出起重机的受力图。可见它受到的是一个平面平行力系。 在例4-1中,设m2=20 t,m3=37 t,其他数据同题4-1。即,a =3 m,b =1.5 m,c =6 m,l =10 m,求左右两轨的约束力。 解:画出起重机的受力图。可见它受到的是一个平面平行力系。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NA FNB 图4-12 例4-6的图 O 取坐标如图,列平衡方程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NA FNB 图4-12 例4-6的图 O 其中 得 可用 进行校核。

求出的左右轨的约束力均不为负值,可见所取平衡锤的质量可以保证安全。 A B m1 g m2 g m3 g c b l x y a FNA FNB 图4-12 例4-6的图 O

图示的连续梁,约束力有哪几个?求解约束力时有几个独立的未知量?能够列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思考题 4-9 图示的连续梁,约束力有哪几个?求解约束力时有几个独立的未知量?能够列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q A C B D Me 2a a 4a 思考题4-8的图 F

静定问题:一个静力平衡问题,如果未知量的数目正好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单用平衡方程就能解出这些未知量。 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 静定问题:一个静力平衡问题,如果未知量的数目正好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单用平衡方程就能解出这些未知量。 q A C B D Me 2a a 4a F

超静定问题:也叫静不定问题,是一个静力平衡问题,如果未知量的数目超过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用刚体静力学方法就不能解出所有的未知量。 q A C B D Me 2a a 4a F

注意:判断问题是否静定,不能单纯从未知量的数目来考虑,还应对问题多作具体分析。 q A C B D Me 2a a 4a F 分析图中的梁可知,虽然平衡方程数等于未知量数,实际上它不能平衡。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否用一个投影式、一个力矩式?或两个都用力矩式?如果可以用,有什么限制条件?为什么要附加这种条件? 思考题 4-10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否用一个投影式、一个力矩式?或两个都用力矩式?如果可以用,有什么限制条件?为什么要附加这种条件? F1 Fn o F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能否用三个投影式?为什么? 思考题 4-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能否用三个投影式?为什么? F1 F2 Fn

思考题 4-12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能否用两个投影式?为什么? ? y o x F1 F2 Fn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能否用投影式?为什么? 思考题 4-13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能否用投影式?为什么? M=M1+ M2+ ┅ + Mn =0 , 或 M=∑M=0 M 1 2 n 平面力偶系图式

老师,讲个笑话,轻松一下吧。。。。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由几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由几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2.5m 10 kN E 2 kN/m G

内力必然成对存在,它们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力,或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 1. 内力和外力 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给所研究系统的力。 内力:在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这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内力必然成对存在,它们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力,或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2.5m 10 kN E 2 kN/m G A B 20 kN FAx FAy FB C FCy FCx 10 kN FCy FCx FD FEy FEx C E 2 kN/m E G FEy FEx FG

2. 物体系平衡问题的静定或超静定 物体系是由几个物体组成,可分别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根据受力图的力系类型,可知各有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如平面一般力系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等。 总计独立平衡方程数,与问题中未知量的总数相比较。 若未知量总数超过独立的平衡方程总数,则问题是超静定的。 若未知量总数小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总数,则系

统可能不平衡,而若计算表明,所有的平衡方程都能满足,则说明系统处于平衡,但题给的条件有些是多余的或系统的结构是不稳固的。 若未知量总数正好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总数,则问题是静定的。 注意: (1) 在总计独立的平衡方程数时,应分别考虑系统中每一个物体,而系统的整体则不应再加考虑。因为系统中每一个物体既已处于平衡,整个

系统当然处于平衡,其平衡方程可由各个物体的平衡方程推出,因而是不独立的。(局部平衡则整体平衡) (2) 在求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时,不仅要研究整体,还要研究局部个体,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应该从未知量较少或未知量数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的受力图开始,逐步求解。(先易后难原则)

例题 4-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梁重及摩擦均不计。 例 4-7的图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例题 4-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梁重及摩擦均不计。 例 4-7的图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2.5m 10 kN E 2 kN/m G

例题 4-7 分析:未知量9个,5个支座反力,C、 E处铰链反力各2个,共9个未知量。考虑3个梁的平衡,共有9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例题 4-7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2.5m 10 kN E 2 kN/m G A B 20 kN FAx FAy FB C FCy FCx 10 kN FCy FCx FD FEy FEx C E 2 kN/m E G FEy FEx FG 分析:未知量9个,5个支座反力,C、 E处铰链反力各2个,共9个未知量。考虑3个梁的平衡,共有9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解:(1) 研究EG梁

例题 4-7 由对称关系得: (2) 研究CE梁 2 kN/m E G FEy FEx FG x y 10 kN FCy FCx FD 例题 4-7 2 kN/m E G FEy FEx FG x y 由对称关系得: 10 kN FCy FCx FD FEy FEx C E (2) 研究CE梁 x y

例题 4-7 (3) 研究AC梁 10 kN FCy FCx FD FEy FEx C E x y A B 20 kN FAx FAy FB 例题 4-7 10 kN FCy FCx FD FEy FEx C E x y (3) 研究AC梁 A B 20 kN FAx FAy FB C FCy FCx x y

例题 4-7 A B 20 kN FAx FAy FB C FCy FCx x y

若将A处改为活动铰支座,则未知量数目为8个,但在图示荷载下仍能平衡。当主动力的合力在x轴上的投影不为零时,系统能否平衡? 思考题 4-14 若将A处改为活动铰支座,则未知量数目为8个,但在图示荷载下仍能平衡。当主动力的合力在x轴上的投影不为零时,系统能否平衡? x y C D 3m 1.5m 4.5m A B 20 kN 2m 2.5m 10 kN E 2 kN/m G

例题 4-8 图示三铰拱上,作用着均匀分布于左半跨内的铅直荷载,其集度为q (kN/m),拱重及摩擦均不计。求铰链A、B处的反力。 C A 例题 4-8 图示三铰拱上,作用着均匀分布于左半跨内的铅直荷载,其集度为q (kN/m),拱重及摩擦均不计。求铰链A、B处的反力。 C A B FA x FA y FB x FB y q q C A B h l/2

例题 4-8 解:(1) 研究整体其受力如图所示。 C A B FA x FA y FB x FB y q

例题 4-8 (2) 研究AC,并画其受力图。 C A B FA x FA y FB x FB y q q C A FAx FAy FCy 例题 4-8 (2) 研究AC,并画其受力图。 q C A FAx FAy FCy FCx

例题 4-8 系统整体是平衡的,其每个局部也是平衡的。 习题:用另一种方法解例4-8。 C A B FAx FAy FB q

判断图中受力图是否正确? 思考题 4-15 q C h A B FAy=0.5ql FBy=0.5ql q C A B h l/2 ?

§4-7 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4.1.1 桁架的概念 1. 什么是桁架 桁架是由一些直杆组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 所有杆件的轴线都在 §4-7 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4.1.1 桁架的概念 1. 什么是桁架 桁架是由一些直杆组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 所有杆件的轴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的桁架称为 平面桁架。 2. 工程实例

例:地面卫星接收系统

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例:埃非尔铁塔

例:濑户大桥

3. 分析桁架内力的目的: (1) 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 (2) 材料选取; (3) 强度校核。

4.1.2 模型的建立 1. 屋架结构的简化 上弦杆 节点 下弦杆 斜杆 跨度

2. 钢桁架桥的简化

3. 桁架简化的几个假设: (1) 各杆在节点处系用光滑的铰链连接; (2) 桁架中各杆的轴线都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 (3) 所有外力(外力及支座约束力)都作用在节点 上,对于平面桁架,各力的作用线都在桁架的 平面内。 根据上述假设,桁架的各个杆件都是二力杆。我们能比较合理的地选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同样跨度和荷载情况下,桁架比梁更能节省材料,减轻自重。

4. 平面简单桁架的构成 基本三角形

为了求得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需将物体假想地截开,取其一部分来研究;对于系统,也须截取某一部分来研究。 为了求得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需将物体假想地截开,取其一部分来研究;对于系统,也须截取某一部分来研究。 求桁架中二力杆的内力方法: 1. 节点法 2. 截面法

例题 6-3 4.1.3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1. 节点法 平面简单桁架如图所示。已知: P1,P2, 求:各杆内力。 4.1.3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1. 节点法 例题 6-3 平面简单桁架如图所示。已知: P1,P2, 求:各杆内力。 解:(1) 整体分析,求支座约束力:

例题 4-3 (2) 节点分析,求各杆件内力: (a) 节点 A (b) 节点 H (c) 节点 B S1, S3 S2, S6 例题 4-3 (2) 节点分析,求各杆件内力: (a) 节点 A S1, S3 (b) 节点 H S2, S6 (c) 节点 B S4, S5

例题 4-4 2. 截面法 求简单平面桁架如左图所示。已知:P1 , P2;求:杆6的内力。 解:(1) 整体分析,反力如图 2. 截面法 例题 4-4 求简单平面桁架如左图所示。已知:P1 , P2;求:杆6的内力。 解:(1) 整体分析,反力如图 (2)用假想截面截断所求杆件,桁架一分为二取其中之一为研究对象,如图,得到一平面一般力系,可求出三个未知内力S4、S5、S6.

3. 讨 论 零力杆件 (a) (c) (b) (d) (e) 图7 意义:简化计算 问题:能否去掉零杆?

注意: (1) 荷载改变后,“零杆”可以变为非零杆。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几何形状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会改变,零杆不能从桁架中除去。 (1) 荷载改变后,“零杆”可以变为非零杆。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几何形状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会改变,零杆不能从桁架中除去。 (2) 实际上,零杆的内力也不是零,只是较小而已。在桁架计算中先已作了若干假设,在此情况下,零杆的内力才是零。

思考题 试判断下列各桁架中的零杆 C A B D F (a) E G H (b)

思考题参考答案: F1 A B C D E F G H A B F1 (a) D C (b)

4. 小 结 (1) 节点法 (a) 研究整体,求支座约束力; (b) 逐个取各节点为研究对象; (c) 求杆件内力; (d) 所选节点的未知力数目不大于2。 (2) 截面法 (a) 研究整体,求支座约束力; (b) 根据待求内力杆件,恰当选择截面; (c) 分割桁架,取其一进行研究,求杆件内力; (d) 所截杆件的未知力数目不大于3。

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思考题 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F 1 2 3 4 a A B

思考题参考答案: F 1 2 3 4 a A B F1= F F2= - 2F F3= 2.828F F4= - 3F

思考题 试计算图示桁架1、2杆的内力。 a 1 2 A B E F G H C D F1 F2

思考题参考答案: I I截面: ∑MF (F)=0 FS1=-F1/2- F2 Ⅱ Ⅱ截面: ∑MD (F)=0 a 1 2 A B E F G H C D F1 F2 Ⅱ Ⅰ I I截面: ∑MF (F)=0 FS1=-F1/2- F2 Ⅱ Ⅱ截面: ∑MD (F)=0 FS2= F2 /2+ F1 /4

第四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