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慎恐懼中前進,之二: 基改作物、生物資料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变革中的教师教育 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formation
Advertisements

从维纳的《控制论》到现代智能科学的崛起 ——试论现代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建设
復元動力 復元動力 2013年5月11日 游秀慧 新生精神康復會 行政總裁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 地点:中国社科院 时间:2010年7月13日 拉美养老金个人账户因素在中国为什么会失灵?
Student Research Projects: Inquiry Learning 学生研究项目:探究式学习
齐心协力 建设最好的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毛峰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 北京华文教育顾问
Wiley Online Library 支撑农业科研创新
實證護理的概念 護理部 高靖秋
公民行動方案 (Project Citizen)介紹與實做
有效學習計劃簡介 (學前).
用合作和探索教学方法 讲授《中文》的阅读课
基于CBI教学理念,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外语人才 庄恩平 上海大学  
化学教学论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第一讲 化学教学论概述 杨丽君、白红梅.
科普教育與傳播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Eng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公民科技素養 科技公民素養 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林崇熙.
人类基因组学 朱德裕.
鄭先祐 (Ayo) 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13 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 学习目的 了解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安全性,及其对社会安全、伦理、道德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各国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态度及应对措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生物技术安全性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克隆人所带来的争议;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担忧。
人类科学史上 三大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自身,操纵生命 其意义比以上两个计划更为深远.
2012届(数计院)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指导老师: 学生:.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Modern Biotechnology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Homework 4 an innovative design process model TEAM 7
生物信息学 第三章 基因组学与序列分析 张高川 生物信息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Bioinformatics)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研討會: 經驗分享 - 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 探究式專題研習的協作教學模式
107學年度大專學生參與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說明會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 分机.
Activities in 2004/5 2004/5年度活动 ETI conference- May 2004
肢體殘障人士 Physically handicapped
SAGE High Ranking Journals: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 2018/11/28 网络高质量学术文献的 获取和利用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 2018/11/28.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簡報 2005 報告人 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吳肇卿 教授.
China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of ITS
新生代館員知能的培育 柯皓仁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 选 择 清华大学图书馆 林 佳 12/3/2018.
張新仁 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Summer English and Data Science
邱子恒 醫學圖書資訊服務專業人員之角色 邱子恒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e Geoscience
彭丰林 王丹 祁民 沈晓阳 张健 黄清华 中国虚拟地磁台建设构想 PENG Fenglin, WANG Dan, QI Min, SHEN Xiaoyang, HUANG Qinghua 彭丰林 王丹 祁民 沈晓阳 张健 黄清华
方便无限,精彩尽现 SAGE学术期刊及 科研成果辅助
信息产业导论期末汇报 汇报人:刁梦鸽 学号: 时间:2012年5月31日.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在杂志《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中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3×109核苷酸的序列,阐明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从而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美国于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估计到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测定。欧共体、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中国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基因组研究计划。由于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HG
1-1 學術界的科學研究 1-2 政府的科學研發 1-3 學術界、產業界與政府研發的變革 1-4 生活上的科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招生策略與管考簡報 簡 報 人:李國良 簡報時間:106 年 3 月 21 日 歡迎委員蒞臨僑光科技大學會計資訊係指導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Management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1:语言与文化 (说课)
沙勇忠 Sha Yongzhong 兰州大学图书馆 Libra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美国动物园保护教育发展趋势与启示 胡彦 陈红卫 王强 李峰 杨小仪 成都动物园 & 成都野生动物研究所.
2 GROUP 身體殘障人士 傷健共融—如何改善肢體殘障人士的生活素質
「提升小學科組主任的領導力」系統課程系列三
Unit 5 Reading A Couch Potato.
Build an app to measure ECG-base HRV via a Smart wristband
《语言与文化》 Unit 3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醫學圖書資訊服務專業人員之角色 邱子恒
聖安多尼的簡介.
教學原理 徐靜嫻老師.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103學年度穀保家商辦理 推動家庭教育 教師宣導講座
說故事競爭力 如何成為說故事達人 第二組 黃淑英 邱羽伶 陳怡彤
Infrastructure as 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的基础结构
公民科學素養傳播與教育 林陳涌 教授 科教所 生物系 台師大.
『禁漏原則』 的 科學本質 與 doing環境倫理
UNIT 16 Technology 王守仁 姚媛 泛读教程4 第四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研究所 + 生態旅遊研究所
Unit 1 Book 8 A land of diversity
國際理事的角色 講師: 年指派理事 G L T 地 區 領 導 人 江達隆 博士.
從社會實例談兒少保護 辨識及通報之重要 查顯良校長.
環境與資源管理的倫理議題 張子超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廖鴻基 圖片來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在戒慎恐懼中前進,之二: 基改作物、生物資料庫 楊倍昌 成大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

幾篇深度閱讀的文章 About Citizen Science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scicurious-brain/citizen-science-citizen-policy/)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Food Security (Qaim M, Kouser S (2013)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Food Security. PLoS ONE 8(6): e6487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64879) Frame that gene. A tool for analyzing and class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genetics to the public (Carver R, Waldahl R & Breivik J (2008) EMBO Rep. 9(10): 943–947.) 人體基因資料庫(Biobank)在臺灣:知識治理的新類型。(翁裕峰、陳佳欣、許宏彬、吳挺鋒、楊倍昌 (2012)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12年6月• 13卷3期. 147 146-156。) 後基因體時代的侏儸紀公園 (楊倍昌 2018)

在案例討論之前

如果只是廉價的同情,你跟廣告賣藥的人有甚麼不同? 略:複習態度 如果只是廉價的同情,你跟廣告賣藥的人有甚麼不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3UZdBgVDPA 「哪無離厝千里,眛了解什麼叫做『回家真好!』。未經過大風大浪,不知道什麼叫做人生浮沉。啊哪這款ㄟ滋味,討海人早得已經習慣如常。不過,船哪駛出港,就不要回頭看。氣力準備好,認真拚生活。講到氣力,我們都依靠…」

應然與實然之間的辯證 科技溝通,帶著目的性,它並不只是科普! 說明之世俗化:ex. 智慧科技的興起不在於創造新的產品規格 或市場區隔,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完全快速滿足終端消費者的 迫切需求,就產業面,這意味著誰最了解終端消費者,誰的 勝算最大。 這樣的利益與價值的判斷足夠/合適嗎?

哲學的判斷 (應然) 科技風險社會的四條基本倫理原則 人道原則:危害生命的科技不應被發展 公正原則:使用者承擔風險 豁免原則:非使用者不應成為風險承擔人 永續原則:社會與世界的永續發展 (quote 陳瑞麟,2018STS年會/台南成大)

價值的判斷 (實然) 專家知識 古早味/老祖宗的智慧 在地知識 審議民主 自由經濟 專業的科學家 不用自己腦袋的人 搶奪發言權的人 在野力量 類別 可能的關係人 專家知識 古早味/老祖宗的智慧 在地知識 審議民主 自由經濟 專業的科學家 不用自己腦袋的人 搶奪發言權的人 在野力量 資本主義信奉者

案例之一: 基改作物/綠色革命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世界(繁體字幕版) -(課堂看0-2:00) 獨立特派員285集(基改行不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xs0yBGvL4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世界(繁體字幕版) -(課堂看0-2: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l-uXyLAik

論述的產生與變異 現在 作物的基改爭議 基因汙染?影響下一代孩子的基因? 讓蝴蝶死亡? 改變物種的多樣性? 致癌性? 辯證內容的差異性在哪裡? 現在 作物的基改爭議 基因汙染?影響下一代孩子的基因? 讓蝴蝶死亡? 改變物種的多樣性? 致癌性? 大財團的攏斷(誰掌握種子就掌握未來?)。 當初 作物的綠色革命 改變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1. 新育種:抗旱、加速、高產量。2. 均衡營養作物。3. 收成方式:機械化收成。4. 獲利的人是誰?5.

2017-04-11  12:55〔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 自由時報:立法院決議 校園膳食禁用基改食品 立法院今日決議通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之提案,不得擅為開放校園膳食使用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強調,基改食品仍有很多疑慮,應維持原《學校衛生法》規定,避免高風險食品進入校園,維護孩子健康。 立法院院會今日決議通過國民黨團提案,會同衛生福利部及教育部,應維持《學校衛生法》現行條文,不得擅為開放校園膳食,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也應嚴格落實執行基改食品之標示作業,保障國人食品安全。

風險提醒 停留在這樣的質問, 其實,只是個很淺薄的討論!

https://www. youtube. com/wat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lfNtJ6BfQ (Homework ,分析他們的立論之後,你被說服了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5Cul-6L9E (課堂看3:30-6:00) 沒料到的副產品 1. 另一種新污染 2. 獨占

沒有人是愚蠢的! 提問: 由畜牧改為種植基改作物,是誰的決定? 疾病與汙染,用了誰的證據? 誰是獲利者? 決策者的論述基礎是甚麼? 記者用了甚麼語言?

之一:新污染 遇見未來城市/阿根廷別哭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kLOE6bTCA (5:39)

之二:獨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FH8OKSg3c (31sec)

案例之二: 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 說服的策略與科學挪用

科學爭辯中避免雞同鴨講的入門款 要了解知識的內容 劃定技術的侷限 看清別人的論證手法(是否滿足終端消費者的迫切需求?)

風險論述的三種簡單句型: 做O這件事,則會有後果X。知識主張式 做O這件事,則會有後果X。目前有 A 情境,所以應做 B (不應做O)。跳躍式 目前 C 情境(問題的起點),需要 D;做O這件事,則會有D,所以應做 O。串聯式

以人類基因體計畫的實現為例

人類基因體計畫年表 1984年,在美國猶他州的Alta,第一次討論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價值。Cook-Deegan R. The Alta Summit, December 1984。 1988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宣告成立。 1989年美國正式成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uman genome research),1990年啟動第一階段的五年計畫。幾乎同時,台灣的生醫學界在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和衛生署規畫之下,於1988年也開始進行「基因醫藥衛生」尖端計畫;針對基因體基礎研究、基因治療、基因藥物開發、遺傳疾病、實驗動物供應、環境毒理遺傳基因與科技對倫理、法律、社會影響等進行研究。 2000年6月26日,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草圖完成 2003年序列定稿完成。 2004年,國際人類基因組測序聯盟宣布,人類基因組中所含基因的預計數目從先前的30,000至40,000調整為20,000至25,000。

兩份說帖實作科學家的思維模式 Renato Dulbecco, 1986, A Turning Point in Cancer Research: Sequencing the Human Genome. Science, 231:1055-1056. Dulbecco是1975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長年專注於癌症的研究, 是引領致癌基因研究的旗手。 Charles DeLisi, 1988,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merican Scientist, 76:488-493. DeLisi在1985-1987年間任職美國能源部健康與環境研究計畫主任, 以政府部門的身分,起草人類基因體計畫案。

DeLisi :American Scientist, 76:488-493. Dulbecco: . Science, 231:1055-1056. 回顧16篇重要的癌症研究論文,總結當時的研究瓶頸。我們有兩種選擇:其 一,繼續以零碎的研究方式來發現致癌的重要基因;或者,將選定動物模式 的基因體定序。 許多研究領域將受益,例如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和組織的研究。也有助於遺 傳性疾病或疾病傾向的鑒定和診斷。這些知識將迅速應用於許多領域的治療 上。 DeLisi :American Scientist, 76:488-493. 「人類基因體計畫」是生物科學研究的第一個「大科學」,它的重點不在研究 本身,而是建立研究醫學所需要的資源。 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增強經濟競爭力。 (這兩個論述的軸線非常高明。前者,用「對大家都有利」來說服科學家同行;後 者,沿續Dulbecco對於醫療的應用的想像,更明確的標舉出實際的「經濟效益 」來獲取社會的支持)

風險論述的三種簡單句型: 做O這件事,則會有後果X。知識主張式 做O這件事,則會有後果X。目前有 A 情境,所以應做 B (不應做O)。跳躍式 目前 C 情境(問題的起點),需要 D;做O這件事,則會有D,所以應做 O。串聯式 Dulbecco倡議人類基因體計畫的方式,屬於第三型。C 情境是:「目前癌症的研究緩慢」,需要 D:「連續而完整的人類基因序列資料」; O的內容是:「人類基因體計畫」。這串論述可以利用連接詞串接成推論句:目前癌症的研究緩慢,需要人類基因體計畫提供完整序列資訊,所以應執行人類基因體計畫。

Genomes: 15 Years Later A Perspective by Charles DeLisi, HGP Pioneer Understanding diversity was in fact a central motivation of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from the start. I recall in 1985 Mark Bitensky, then Direct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t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arguing passionately for genomic tools to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predisposition and resistance and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that would make possible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what we now call pharmacogenomic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908030212/http://genome.gsc.riken.go.jp/hgmis/publicat/hgn/v11n3/05delisi.html

科學上的實質影響

技術層面上,基因體定序有兩項特徵:高度重複性的操作步驟、分析的資料量非常大。010年前後,大數據、雲端運算已是資訊產業的主打強項。幾乎同時,從基因體學 (genomics)所衍生出的相關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轉錄體學 (transcriptomics)及代謝體學(metabonomics)、細胞分泌蛋白質體學 (secretomics) 等等各種以組態學(Omics)為名來研究癌症的學問,也逐年成長。

沒有料到的挪用 它是提供希望?或是販賣恐懼? 醫學是具有功利取向的實作。診斷跟治療是一體的;正 確的診斷讓治療有效率,才能稱之為 「精準」。如果診 斷與治療兩方脫了鉤,在還沒罹患棘手、無藥可治的疾 病之前,告訴你可能會生病,那會有甚麼意義呢? 無用基因檢測所帶來的困擾,一如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Kaiser 2007),可能比ELSI所擔心的個資不安全、基因 不平等之類事還要急迫。

生物學判斷的難題 生命現象對於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 對細節 (條件變因) 的依賴,成了理智的空隙! 科技溝通時,必然周旋的空隙!

不相信科學權威, 有什麼替代策略?

可能的對策:公民科學 A "Green Paper on Citizen Science" was published in 2013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Digital Science Unit and Socientize.eu, which included a definition for CS, referring to "the general public eng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when citizens actively contribute to science either with their intellectual effort or surrounding knowledge or with their tools and resources. Participants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and facilities for researchers, raise new questions and co-create a new scientific culture. While adding value, volunteers acquire new learning and skills,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work in an appealing way. http://citizenscience.org/

公民科學 Citizen Science 群眾在公民科學研究中的角色,其「參與程度」和對研究案的影響有不同層次,依據參與層次低至高,依序分為四級。 第一級: Crowdsourcing:  Citizens as sensors 集眾人之力:群眾作為感應器,協助收集資料 第二級: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Citizen as basic interpreters 分散式的智慧:群眾貢獻智慧,協助基本的資料解讀 第三級: Participatory Science: Participation in problem defini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參與式科學:群眾參與發現問題與資料收集 第四級: Extreme: Collaborative Science: Problem defini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極致(極端)的公民科學:專家與群眾合作一起定義問題、收集並分析資料

當風險外溢,一時無法解決,該怎麼辦? 型二錯誤 (Type-2 Error) 行政責任上,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如果直到事態惡化都沒有採取相關的行政措施,就屬於型二錯誤 (水俁病的案例,避免的對策是遵循預警原則) 預警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當環境或人類的健康可能有重大且無法回覆的損害時,即使在科學證據並不充分的情況下,也不應研緩對策的推行。除了防範未然之外,包括潛在的負面影響的研究、時用化學技術的適用及其影響的監控、替代方案的設計、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協商。

天真與道德高度 不足以成為科技溝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