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新进展 北冶卫生院 张富强. 快速性心律失常 指心室率 >100 次 / 分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有: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 室性颤动等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制作:宋晓红.
11 第 六 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沈志强 药学院 药理系 沈志强 药学院 药理系.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 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心律失常分类: 1 、缓慢型: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 2 、快速型:药物治疗复杂。 治疗手段: 1 、非药物治疗(起搏器、导管消融等) 2 、药物治疗.
试题 1 请指出心尖区内 听诊有何异常 : A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B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不传导 ** C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D 、可闻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 E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诊治新进展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 ) 杨德业.
心律失常 病人的护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石姝梅.
心律失常 主讲人:周栋.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律失常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不齐,窦停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护理.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继文.
抗心律失常药.
物理诊断技术 张振华 精品课系列 NO-19 jpkc.czmc.cn.
心律失常.
异位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二、分类 三、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点 四、几种心电现象.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红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心电图及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科 陈明龙.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吴旻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Agents Used in Cardiac Arrhythmias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心 律 失 常 的 治 疗 心血管内科 梁长清 BaoanHospital.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ers)
药物化学 抗心绞痛药物 Antianginal drugs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抗心律失常药.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
心电图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内科 李瑾.
内 科 学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内科教研室.
心 悸 《急诊医学》.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何红喜.
第二部分:心电图.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治疗要点.
焦點1 神經元與神經衝動.
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药物的 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律失常(arrhythmia)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 詹中群.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第十四章 局 部 麻 醉 药 Local anaesthetics 制作:肖 逸.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章 心律失常.
家兔实验性高钾血症 机能实验中心 生理学教研室.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 对心电图的影响 天津南开医院心脏科 高陆.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快速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南方医院心内科 黄晓波 ⒈.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s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
甲状腺激素.
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Jin Yu-hua Dept. of Geriatrics
心律失常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不齐,窦停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第二十一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刘丹花.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Antiarrhythmic Drugs Huifang T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v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LOGO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有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型两种,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有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型两种,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缓慢型 心律失常 快速型 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异常心肌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4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5

正常心肌电生理

心肌快慢反应电活动 正常心肌电生理 快反应细胞膜电位大(绝对值),去极速率快,振幅大,传导速度快。 快反应电活动 慢反应细胞膜电位小(绝对值),去极速率慢,振幅小,传导速度慢。 快反应电活动 慢反应电活动

自律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前提下,具有自动发生兴奋的特性。 正常心肌电生理 自律性 ( autorhythmicity ) 自律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前提下,具有自动发生兴奋的特性。 自律性形成的机制 舒张期自发性去极化形成的机制

正常心肌电生理 -90mv -60mv 4 -80mv 膜电位减小 正常 阈电位 4相除极

快反应自律细胞 舒张期自发性去极化是Na+内流大于K+外流所形成。 正常心肌电生理 快反应自律细胞 舒张期自发性去极化是Na+内流大于K+外流所形成。 慢反应自律细胞 舒张期自发性去极化是Ca2+内流大于K+外流所形成。 凡能在快反应细胞第4相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或在慢反应细胞抑制Ca2+内流的药物,均能减慢舒张期自发性去极化速度,自律性降低。

传导性 影响心肌传导速度的因素 正常心肌电生理 指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特性。 ①心肌细胞组织结构,细胞直径大传导速度慢,反之则快; ②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与幅度,速率越快、幅度越大则传导速度越快; ③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不应期 指心肌细胞兴奋后不能立即产生第二次兴奋的特性。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50mV时,细胞对刺激才可发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除极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 ERP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的最短时间。ERP长,说明心肌不起反应的时间延长,不易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

正常心肌电生理 A B C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异常心肌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4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5

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 异常心肌电生理 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异常心肌电生理 自律性增高 形成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之一,当自律性细胞舒张期自发除极速率增快,或最大舒张电位减小,或阈电位水平增高是下移,均可致自律性增高,冲动形成增多,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 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后除极是在一个APD中继0相除极后又发生的一种除极,其振幅较小,频率较快,是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导致触发活动。

异常心肌电生理 (二)冲动传导异常 单次折返形成一次期前收缩,连续多次折返则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扑动或纤颤。 1.单纯性传导障碍 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阻滞等。 2.折返 是指冲动沿传导通路折返回原处并反复运行的现象,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单次折返形成一次期前收缩,连续多次折返则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扑动或纤颤。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异常心肌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4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5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1.抑制异常冲动形成 2.改变膜反应性 3.延长不应期 (1)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1)绝对延长ERP (2)相对延长ERP (3)提高邻近心肌细胞ERP的均一性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异常心肌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4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5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类别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I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适度阻滞钠通道,尚抑制K+外流。 类别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I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适度阻滞钠通道,尚抑制K+外流。 IB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轻度阻滞钠通道,促进K+外流。 IC 普罗帕酮 重度阻滞钠通道。 Ⅱ类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自律性。 Ⅲ类 胺碘酮、索他洛尔 阻滞Na+、Ca2+内流、抑制K+外流, 延长APD及ERP,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Ⅳ类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阻滞Ca2+内流,抑制窦房结、房室 结Ca2+内流,使自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1 2 3 4 Ⅱ类β受体阻断药 Ⅳ类Ca2+通道阻断药 Ⅰ类奎尼丁 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 Ca2+ Ⅲ类胺碘酮 Na+ -90mv -60mv 1 2 3 4 Na+ Ca2+ K+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盐酸普罗帕酮 利多卡因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盐酸胺碘酮 维拉帕米

奎尼丁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房性、室性及房室结性心律失常。因不良反应大,不作首选。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房性、室性及房室结性心律失常。因不良反应大,不作首选。 普鲁卡因胺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对房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因不良反应较大,不作首选。 普鲁卡因胺是麻醉药普鲁卡因结构改造的衍生物,以电子等排体酰胺代替酯结构,因其结构中的酰胺键比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键水解速度慢,所以稳定性高。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容易氧化变色。储藏期间易氧化变色,在配制注射剂时可加入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尤为显著。 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为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药,对其他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但不及利多卡因。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普萘洛尔(propranlol) 是治疗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对其他原因所致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对伴有心绞痛或高血压者更为适宜。 维拉帕米(erapamil)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对心房颤动和扑动也有效。

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用药原则 1. 先单用药,后联合用药; 2. 个体化用药; 3. 充分注意不良反应,特别是致心律失常作用

合理选药 1.窦速:β受体阻断剂或维拉帕米 2.房早: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 3.房扑、房颤: 转律:奎尼丁、胺碘酮 减慢心室率:β受体阻断剂、维拉帕米等

4.阵发性室上速: 急性发作选:维拉帕米、强心苷、β阻断药 慢性或预防发作选:强心苷、奎尼丁 5.室早:美西律、胺碘酮 心梗急性期静滴利多卡因 强心苷中毒用苯妥英钠

 6.阵发性室速: 转律: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 维持:同“室早” 7.心室纤颤: 转律:利多卡因、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肌电生理 异常心肌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原理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4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5

胃肠道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金鸡钠反应 奎尼丁晕厥 特殊反应 红斑狼疮综合征 肺纤维化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金鸡钠反应 奎尼丁晕厥 特殊反应 红斑狼疮综合征 肺纤维化 甲状腺功能紊乱 角膜微粒沉淀

1.胃肠道反应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和苯妥英钠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应在饭后服药。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和苯妥英钠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应在饭后服药。 2.心血管系统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因抑制心脏、舒张血管而引起低血压。对心脏抑制过强时,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

3.过敏反应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出现过敏反应,但表现各不相同。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出现过敏反应,但表现各不相同。 奎尼丁表现为皮疹、紫癜和呼吸困难; 普鲁卡因胺表现为皮疹、药热和粒细胞减少; 利多卡因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 服以上药物前应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4.特殊不良反应 奎尼丁有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耳呜或视力降低)和奎尼丁晕厥(神志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严重时可致猝死)。 普鲁卡因胺长期使用可发生红斑狼疮综合征。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胺碘酮可发生肺纤维化,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胺碘酮可有少量沉积在角膜及皮下,出现角膜褐色微粒沉淀及皮肤呈灰色或蓝色;因含碘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降低。碘过敏、甲状腺功能紊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