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地球暖化台灣之能源政策 梁啟源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 研究員 2008.12.2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WTO 法律制度 —— 浅谈入世对我国的影响 翁杰、 孙晓园.
Advertisements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沈文华 2012年12月.
第二篇 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汽车市场分析及与钢铁产业关系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 贾新光.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及展望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焦方义 2007年11月25日
经济与税收形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陈 少 强.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徐萍.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
♥節能減碳♡ 六年8班25號王亭芳.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为什么要生产,靠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所以复习此课时必须把握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就业的关系,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小微企业的经营与作用。从整个教材看,必须认识消费与收入分配,消费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政府财政支持“三农”和扶贫开发的政策与措施
上海普通居民对当地房价的态度及住房需求调查
三十年來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經濟 包淳亮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第九章 全球经济中的美国.
教室空气质量与健康 ——谈谈教室开窗透气的重要性.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工作的四大要素: 环境-能力-服务-领导力
热烈欢迎 各位同仁和专家莅临指导! 班级:高一(1)班 2007年10月17日.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2012年6月
中国2013经济运行态势与 财政政策导向分析 文宗瑜 研究员 博导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
当前经济与农村改革发展形势 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题组.
落实全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立群.
统计为您服务 走近珠海住户调查 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石小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二OO七年一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 重要论述专题辅导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中国现代历史中考复习(三)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3、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是根本,起决 定 作用。 (2)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中信证劵的价值评估分析.
節能減碳救地球 環保素食更健康 承富實業有限公司 陳純純 營養師.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规划 前海CBD:打造前海CBD是深圳市在改革开放后下一个30年的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前海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围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 黄智.
朝代顺序 国家的产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社会的变革时期
党课(2015年4月27日) 主题: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主讲:朱伟清 上南北校党支部 2015年4月27日.
全球抗暖化.
——浅谈我国医药行业未来面临的环境机 遇与环境威胁
三 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对应学生用书P249.
金融转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3年7月19日 昆明 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
货币银行学导论.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現代文明的最重要特徵之一, 是犧牲未來換取今天的享受。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物價膨脹之意義(1) 一、意義:指在一段期間內,一國平均物價水準發生持續上漲的現象。 圖示(物價膨脹):
大氣候 謝曉淇 5A(23).
「中央地方共同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說明會 - 北部場次」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党的发展历程—— 2016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一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History 第一節 政治 第二節 經濟 第三節 社會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为什么要理财? 财富在增加 幸福却…… 据最新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中国大多中产阶级生活得并不幸福。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有车有房,收入可观的人群却显得更为脆弱。中产阶级家庭中,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成为家庭财务规划中压力最大的三个内容。尤其是养老,随着通胀、退休延迟、失独老人的增加,人们对于未来20年、30年的生活状况感到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加,烦恼挥之不去。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春天的故事之开放篇.
政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 校:兰州大学 主 讲:王学俭 教 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結構 國民所得會計:產出、所得與支出的測量 國內生產毛額 儲蓄與財富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物價指數與通貨膨脹 利率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培育与未来 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 管焱彬.
元氣青春 -青春踢踏行 高中職學生戒菸教育課程 歡迎你的加入~ 跨出健康第一步! 【投影片1-0-0】
駕訓班訓練費 成本項目及計算公式表檢討 委外研究案
玉米丰产已定 结构性供需决定后期行情 招金期货有限公司 农产品团队.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因應地球暖化台灣之能源政策 梁啟源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 研究員 2008.12.26

目錄 一、地球暖化影響 二、能源價格政策- 目前調整油、電、氣價格之配套 三、能源稅政策 四、產業政策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

一、地球暖化—環境生態之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地球暖化問題小組 (IPCC)」,在2007年4月6日布魯塞爾公布了當年第二項報告,嚴厲警告全球暖化效應比過去預測要嚴重的多。根據燃燒石化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推算,2050年左右氣溫極可能升高2至3度,屆時歐洲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有70%不再白雪皚皚。氣溫升高攝氏2度,缺水人口將達20億,有20%到30%物種瀕臨絕種,有更多人因為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旱澇而死亡。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全球人口將有五分之一受洪水影響,11億至32億人缺水,全球出現大規模物種滅絕。

一、地球暖化—環境生態之影響(續) 台灣平均溫度最近一世紀約增加1.2℃,為全球平均增幅(0.74℃)的1.6倍,晝夜溫差約減少1℃。超過90%的相對濕度發生頻率減少了一倍以上,以致霧天已基本上從台灣的各大城市消失,甚至毛毛雨過去四十年都有明顯的減少。最近中國大陸的研究也發現相似的現象,可能跟空氣污染物中的懸浮微粒有關,使氣候變化雪上加霜。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 2012年之前-產業貿易風險 2005年2月16日,抑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根據該協議,整體工業國家(議定書中的附件一國家)至2012年時,其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減少5.2%。故2012年後開發中國家為主的非附件一國家被要求承諾減量的壓力將大增。我國雖非京都議定書簽約國,但由禁用氯氟碳化物的蒙特羅議定書的先例來看,我國仍將會受到規範。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京都議定書也無貿易等制裁之規定,但根據WTO有關貿易障礙的規定,對環保有「例外條款」,即基於環保考慮可對進出口品課徵環保稅。準此,歐盟已發布的環保三指令,除規定電器電子產品回收(2005年8月生效)及禁止使用有毒物質(如鉛、鎘及汞)(2006年7月生效)之外,也要求能源使用產品需滿足生態設計(EUP)的要求,否則可限制其進口。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EUP已於2007年八月完成立法。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4%。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占世界1%,排第21名,但人均排放量則高居第18名。2004年我們平均每個人消耗的能量是全世界平均值的2.5倍,已超過瑞士、丹麥、英國、德國、法國、日本與韓國直逼澳洲(3.2倍)、美國(4.5倍)與加拿大(4.8倍)這三個最不理想的榜樣。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國際比較顯示台灣的能源生產力(卽國內生產毛額/能源使用量)比歐盟及日本分別低了47%及65%(見圖1)。故2012年之前台灣產業會面臨國際(特別是歐盟)貿易制裁的風險。台灣的出口及進口分別占GDP比率達68.1%及62.6%,歐盟目前(2006)占台灣出口及進口總額的11.7%及10.6%。出口若受歐盟等工業國家的貿易制裁,台灣經濟勢必遭受重大打擊。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圖1.各國生產力之比較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2012年後-國家投資風險 國際比較顯示,1990-2003年全球CO2排放累計成長35.51%,其中以工業國家為主的京都議定書的附件一國家僅成長1.6%,附件一的經濟轉型國家減少31%,然而,非附件一國家則累計成長46.3%。1990-2002,台灣CO2排放則累積成長111%(見圖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我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雖然由1996-1999的5.40%降為1999-2006年的3.8%,但CO2排放的年平均成長率(4.3%)卻高於經濟成長率,且居高不下(見表1)。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圖2.全球CO2排放成長(1990-2002)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總署(IEA)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表1.臺灣CO2與GPD之成長(1996-2003) 資料來源:CO2資料來自工研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 GDP資料取自中華民國國民所得,行政院主計處歷年資料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分析CO2增幅擴大的原因主要有二: (1)能源結構的變化: 含碳量高的煤炭佔能源供給的比重由1996年的27.1% 大幅增加為2006年的32.3%。含碳量低甚至不排放CO2的水力發電及核能發電則分別由2.7%及11.3%降低為1.4%及7.1%。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分析CO2增幅擴大的原因主要有二(續): (2)能源生產力(每單位能源使用量可生產的GDP): 異於1980-1999年能源生產力增加44%的成果,能 源生產力在1999-2006年間不昇反降,1999-2006年 降低幅度達3.4%,同期間能源密集度(能源使用量 /GDP)增加3.43%(見表2)。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能源密集產業佔全國能源消費比重由1996年的31.8%大幅提高到2006年的35.9%。另一為低於國際水準的能源價格所致。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表2.台灣能源效率的變化 (1996-2006)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所得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過去八年來,民進黨政府不只經濟發展令人失望,環境保護也沒做好。 2012年之後,國際若要求台灣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的要求,則台灣將面臨在短期內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假設2012年之後,國際要求台灣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為25%,則整體產業物價的上漲率將高達2.26%,經濟成長率將減少1.57%,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將極為嚴重。若提早因應,負面影響將減少一半以上。(見表3)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國際間目前努力控制CO2濃度的重要指標是在二十一世紀內不超過工業革命前的两倍,即560ppm。欲達到此目標全世界人均排放量應於2050年前減至每年5公噸左右,大約是我國2000年的人均排放量之半。因此我們建議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儘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並規劃通過全國CO2排放減量,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2050年比2000年減半。為達到此一目標,可從能源價格、產業結構及能源結構政策三方面著手。

一、地球暖化—臺灣經濟之影響(續) 表3.不同二氧化碳減量方式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註1:以課徵碳稅為工具來達到CO2減量目標。 註2:漸進法為以22年分年累進方式課徵。 資料來源:梁啟源,「我國永續發展之能源價格政策」,台灣經濟 預測與政策,中研院經濟所,96年3月。

二、能源價格政策 偏低的能源價格提供市場錯誤的訊號,不利高能源效率技術的採用,並鼓勵耗能產業的發展以致影響整體能源效率。原則上,合理的能源價格除了反映其生產成本之外,也應該反映如空氣污染、道路壅塞、能源安全及二氧化碳排放等的社會成本。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一) 目前油、電、氣價必須“解凍”的理由 1.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非短期現象係長期問題 國際原油價格從2004年初年初的每桶30美元,漲到2007年11月國內油價凍漲時的基準價79美元續漲到今年(2008)5月9日的124美元。未來油價預測仍將居高不下。同期間煤、天然氣也分別上漲191%及87%,可謂第三次能源危機。國內能源價格凍漲,僅是短期權宜因應措施,長遠之計需反映進口成本,回歸市場機制。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一) 目前油、電、氣價必須“解凍”的理由 2.國營中油及台電虧損是全民的損失 油、電、氣價若持續凍漲,預計中油公司全年將虧損832億元,台電公司虧損超過1,378億元,分佔中油及台電公司資本額的64%及42%,,並影響其長期投資計劃,若不增資則有倒閉之虞,若增資由政府投資形同全民買單。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一) 油、電、氣價必須“解凍”的理由(續) 3.惡化政府財政赤字 2000年之前,中油及台電公司每年繳庫盈餘分別為 200億及300億,共500億元,凍漲政策造成兩公司由 盈轉虧,對政府赤字的影響,不只是目前每年繳庫 盈餘減少的500億元,還需追加未來兩公司每年需增 資的2,100億元,將嚴重惡化政府財政赤字共2,600 億元,並排擠公共建設預算。 4.全民補貼能源使用大戶,不符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一) 油、電、氣價必須“解凍”的理由(續) 5.遠低於國際水準的能源價格,影響整體能源使用率、長期產業競爭力並使得溫室氣體排放失控 目前台灣的油、電價格已成為世界上非產油國中最低者(見圖3至圖6),台灣能源價格及能源效率均不到日本及歐盟的一半。偏低的能源價格不利節能產品及生產技術的採用,影響整體能源效率、產業結構調整及溫室氣體減量。過去16年台灣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成長率最高(133%)的國家之一,2000年之後惡化尤甚,能源價格偏低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圖3. 各國油價之比較 (普通無鉛汽油) 資料來源:能源局,3月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圖4. 各國油價之比較 (柴油) 資料來源:能源局,3月

二、能源價格政策-電價方面(續) 圖5.世界各國電價的比較(電燈用電) 資料來源:美國The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2007年7月

二、能源價格政策-電價方面(續) 圖6.世界各國電價的比較(電力用電) 資料來源:美國The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2007年7月

二、能源價格政策(續) (一) 油、電、氣價必須“解凍”的理由(續) 6.能源價格該調而未調反造成物價上漲預期,不利物價 穩定 7.造成供給短絀 古今中外的實證皆顯示人為強力干預市場機制,特別 是管制物價的結果,只有極短期的效果,最終一定失  敗,且會造成市場供給短絀。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  (1)提高所得以降低物價上漲之影響 國內油、電、汽價反映國際能源價格而調整,各國 皆然,國內消費者卻反應強烈,主要是「什麼都漲只有 所得沒漲」所致。1999-2006年台灣每戶家庭所得年平 均長率為0.38%,低於同時期的年平均消費者物價上漲 率0.75%,造成每戶家庭的實質所得不昇反跌。(見表4) 促進經濟成長以提高所得是降低物價上漲影響的最 有效作法。但由於受美國次貸風暴的影響,今年世界經 濟趨緩,促進經濟成長恐非短期可做到。建議將馬蕭競 選白皮書的「負所得稅制」,以優先法案的方式儘早立 法通過,儘快實施。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表4. 1964-2006年台灣平均每戶家庭收支變動率 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計算方式:複利計算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2)油氣價調整回歸浮動油價、氣價機制,但電價分二 次調整以降低短期衝擊,長期並宜擬定浮動電價機制 回歸既有之油價及氣價浮動調價機制,可以避免未來因 調價爭議而造成的鉅大社會成本。 調價的幅度並以中止中油及台電公司的持續虧損為優 先考量,但調價前中油及台電已產生之虧損則可考慮不 加以反應,以減輕漲幅。根據以上原則估計中油公司油 價約需調整13%,天然氣價調30%,電價漲40%。建議油 價格調整回歸浮動油價、氣價公式一次反應。電價分二 次調整(即先調20%),以降低經濟衝擊。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3)修正浮動油價機制 1.公式需考慮匯率變動因素 2.各種油品調幅原則上宜相同,改正過去柴油及燃料油調幅大於汽油的作法,2004年迄今柴油及燃料油調幅分別為78%及90%,遠大於92汽油調幅47%(見表5)。相對不利產業及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中低所得者,不符公平正義原則。 3.浮動油價機制係因應國際油價飆漲時期的非常做法,長遠之計,油價之決定仍宜回歸市場機制,由市場來決定。

表5.台灣與鄰國之油價比較與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所得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4)消除進口障礙落實油、電、氣業自由化,以提高產業經營效率降低成本    石油業在2000年之後已自由化,和日、韓、港、 星四地比較,2007年10月台灣的稅前油價平均低了20% ,當時中油公司且有200億的盈餘,顯示國內煉油業效 率並不惡。但國內只有台塑化及中油兩家業者,尚無進 口業等其他競爭者。    建議我國汽油、煤油及航空燃油關稅稅率降至5% 以下,以縮小原油及油品間之進口關稅價差,與韓國、 歐盟及大陸拉近(見表6)。此可符合WTO避免關稅障 礙之精神,提高業者輸入油品誘因,增加未來國內油品 市場之競爭機會,導引油品市場更進一步自由化。如關 稅稅率下降,提高進口業者輸入油品誘因,由於進口數 量成長,尚可增加我國關稅收入。 

表6. 主要國家原油與油品之進口關稅稅差表 資料來源:APEC網站資料庫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1.電價調整效法蔣經國時代在兩次石油危機的作法,家 庭用電價採分段累進調價方式。如每月用電110度以 下不調或微調,110度以上分段累進。 2.家用天然氣及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調幅考慮低於平 均油價及氣價調幅。每個家庭不一定開車,但皆需烹 飪,減少家用天然氣及桶裝瓦斯漲價幅度可減輕對中 低收入家庭之影響,家用天然氣可比照家庭用電採分 段累進調價。 3.大眾運輸工具費率微調或不調,可照顧中低收入戶。 但鑒於石油市場已自由化,補貼費用不宜由中油公司 來補助,而應由政府另編預算來挹注。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4.計程車不宜歸類為大眾運輸工具,但計程車業者為弱勢團體受油價上漲衝擊甚大,建議採下列配套: (1)允許調整計程車費率 (2)以空污基金補助計程車業要改用液化石油氣(桶 裝瓦斯),其優點除了能降低汽油漲價影響外,也可改善都市空氣污染。但宜同時責成石油零售業加蓋加氣站。 (3)普設計程車候車站,減少計程車因四處覓客而空耗汽油,更可避免交通壅塞。 (4)控制計程車牌照發照數目,改善惡性競爭。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二、能源價格政策- 調漲油、電、氣價格之配套(續) 5.積極推動全國節能減碳運動 除了反映進口成本調整國內能源價格外,政府更宜積極推動下列節能減碳運 動,師法蔣經國時代因應兩次石油危機的作法。 政府帶頭發起夏季不穿西裝運動。 落實機關、學校、企業及社區減碳及節能教育宣導。 提高冷凍空調等電器及車輛能源效率。 宣導產品節能標章,鼓勵消費者使用節能產品。

表7.以油、氣及電價各漲10%對整體經濟之影響 單位:%

表8.油(13%)、電(20%)、氣價(30%)同步調漲對經濟之總影響 單位:% 全年 2008* CPI 直接效果 1.155 0.637 直接、間接效果 1.908 1.068 經濟成長 -0.623 -0.346 CO2 -11.507 -6.326 註:假設2008年6/1調整油、氣價,7/1調整電價。

表9.油(20%)、電(25%)、氣價(31%)同步調漲對經濟之總影響 單位:% 全年 2008* CPI 直接效果 1.503 0.831 直接、間接效果 2.513 1.411 經濟成長 -0.861 -0.481 CO2 -16.002 -8.860 註:假設2008年6/1調整油、氣價,7/1調整電價。

三、能源稅政策 爲反映使用石油的溫室氣體排放成本,政府未來並宜適時落實碳稅或以單位熱值含碳量課徵之能源稅即(碳稅)及相關配套措施來反映二氧化碳排放的社會成本並實施綠色租稅改革,以達到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能源節約的三贏目標。建議實施下列具體配套措施:

三、能源稅政策 以漸進法適時(如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下跌時)推動能源稅(碳稅) 以降低對經濟之衝擊; 將能源稅(碳稅)稅收做下列用途以減少對經濟之衝擊並增加政治上的接受度: 1.降低個人所得稅及公司所得稅稅率,並提高免稅額。 2.對於減溫績效良好的廠商給予能源稅減免或退稅。 3.取消汽車及水泥以外所有的貨物稅、娛樂稅、印花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 4.仿北歐國家分擔企業提供員工的社會安全支出以增加就業 5.對低收入戶給予能源津貼。 6.向國外購買碳排放權。 7.溫室氣體減量之研發及政策研究。

三、能源稅政策-影響評估 根據梁啟源(2008)利用台灣動態一般均衡模型(DGEMT)評估財政部版能源稅及其減稅方案對產業及整體經濟物價、成長、能源需求及CO2排放之影響。其主要發現如下: 預估稅收總收入2,260億元。 課徵能源稅並實施減稅配套對CO2的減量及節能有顯著成效,對經濟的影響則相對輕微。(見表10-1、10-2) 不含運輸業的服務業,由於能源密集度低,能源稅課徵對其影響相對較小,但受惠於減稅配套其成長率不降反昇。能源稅及其配套措施確實利於改善產業結構。

三、能源稅政策-影響評估 課徵能源稅及其減稅配套措施至2018年CO2及空氣污染減排之總社會效益為1,517.1億元。(見表11) 將社會效益減掉經濟成長降低所造成的社會成本,1,155.6億元(=195,533億元×0.591%),尚得社會淨效益達361.5億元。 因此課徵能源稅並採減稅配套屬經濟可行,值得政府採行。行政院宜儘速將能源稅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

三、能源稅政策-影響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分析並未考量因溫室氣體減排導致投資增加而增加的經濟成長效果。若加以考量,則稅收使用增列社會保險支出的能源稅條例的社會淨效益會更高,經濟可行性也更大。再者,根據梁啟源(民94)及梁啟源(民96)能源稅若能落實按能源的含碳量課徵,並有適當配套(如對減排良好的廠商給予退稅)則能源稅的減溫效果會更佳,對經濟的影響會更低,經濟可行性也將更高。

表10-2 能源稅及其配套(含補貼社會安全支出)對整體經濟的淨效果 表10-1 課徵能源稅及其配套對整體經濟的淨效果 單位:% (1) 實施配套措施前 (2) 實施配套措施後 (3)=(1)+(2) 淨影響 物價 1.1851 -0.3273 0.8579 經濟成長 -1.1232 0.2638 -0.8594 CO2排放 -9.270 0.248 -9.050 表10-2 能源稅及其配套(含補貼社會安全支出)對整體經濟的淨效果 單位:% 未補貼雇工社會 安全支出時 補貼雇工社會 安全支出後 經濟成長 -0.859 -0.591 CO2排放 -9.050 -9.038

表11、能源稅及其配套之空氣污減量效果 註1: 該空氣污染物之單位減量成本取自梁啟源(民國94年)及梁啟源(民國95年)

四、產業政策 由於目前台灣能源價格相對偏低,未合理反映其內部及外部成本,影響節能誘因和產業結構調整。故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產生衝突。以目前審議中之大煉鋼廠及石化廠投資案為例,政府似可從以下三方面擇ㄧ來做:

台灣實證研究-碳稅與能源稅之比較 表12、碳稅與能源稅之影響比較(2020年) 能源稅 碳稅 (1) (2) =(1)*2.73 (3) 單位:% 能源稅 碳稅 (1) (2) =(1)*2.73 (3) (4) =(3)/2.73 CO2減量 -9.27 -25.31 產業物價成長率 1.19 3.25 1.01 0.37 經濟成長率 -1.12 -3.05 -1.19 0.44 50 50

四、產業政策(續) 1、採嚴格限制高耗能工業的設立或容許高耗能工業設立但提出配套措施。若是容許大鋼廠及石化廠的設立,則需提出配套措施。建議的配套措施及原則為: 取消鋼鐵、石化、水泥等耗能產業之投資獎勵 考量產業關聯效果; 汰舊換新; 以供應國內原料的自給自足為原則; 容許企業對衛星工廠的節能及二氧化碳減量的協助以及到國外購買碳排放權給予排放抵換; 採『工業區為單位』,以「天然氣發電為原則」之汽電共生系統。

四、產業政策(續) 2、發展低能源密集產業。 服務業為低能源密集產業,政府若以服務業, 如:觀光、運輸及金融為產業發展重點,則可 避免重化工業及電子業帶來的問題。為達到此 目的,經濟國際化及自由化是必走之路,兩岸 的經貿關係必須鬆綁。

四、產業政策(續) 3.除此之外,為建立公平且有效率的能 源市場,石油業的進入障礙應予排除 ,並開放電力及天然氣市場。獎勵再  3.除此之外,為建立公平且有效率的能 源市場,石油業的進入障礙應予排除 ,並開放電力及天然氣市場。獎勵再 生能源產業、節能產業及節能服務業 的發展。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 鑑於1999年後,政府的能源政策以「非核家園」為主軸,發展再生能源及節約能源為輔。唯目前不含大水力的再生能源占能源總供給的比率僅0.76%。成本偏高是原因之一,其中成本最低的風力發電每度在2元左右,高於台電平均發電成本(1.33元/度)。太陽光電的成本則更高達每度17元到23元(見圖7)。再生能源的發展其實也受地理限制,以風力為例,爲達到270萬瓩的發電目標,需架設一千八百座以上風機,唯因受風場條件及土地使用的限制,有實施上的困難。尤有甚者,再生能源無法替代供應基本負載的核能電廠。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圖7 台灣再生能源成本之比較 註:資料來源為台灣電力公司;*代表台電運轉實績。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之2004年世界各國的電力排放係數可知,我國的電力排放係數(2004年是0.628公斤CO2/度電)與產油國家相差不遠,而顯著高於工業化國家(見圖8)。以鄰近之日、韓兩國的電力排放係數(0.424及0.443)來換算我國CO2總排放量,約有7000萬噸/年之減量空間。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圖8 世界各國電力排放係數比較 資料來源:全國工業總會,科技及能源委員會資料。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比較2005年6月「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和1998年「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的能源結構規劃,主要差異是2005年者大幅提高未來二十年再生能源、天然氣與燃煤的比重, 分別由原先規劃的3.3%、16%及28%增加為6.0%、17.5%及43%。但大幅降低核能的比重,由原先的15%降為4.0%。其影響是2025年的二氧化碳減量目標需由原先的55%大幅縮小為36.6%,減量差額達1.4億噸 (見圖9) 。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圖9 二次全國能源會議之CO2減量規劃 註:1.基準情景(BAU)參考87年全國能源會議設定之節能目標28%,已將所抑制5,220萬噸CO2,兩者合計為14,380萬噸,此為工對(9,700萬噸)、運輸(2,300萬噸)部門三者所抑制CO2之總效果。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2000年10月核四停工引發的政局混亂及投資意願的打擊,曾是影響2000年台灣景氣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並造成2001年使上僅見的經濟負成長(見圖10)。核四預定完工商轉時間延三年並已造成多逾千億的台電營收損失(經折成現值後比較),若再延二年,損失將超過1600億元。再者,由於2004年後,原油、燃氣及煤等國際能源價格飆漲,雖則2006年電價曾調高5.8%,台電仍因核四未能在2006年如期商業運轉而在2007及2008年將分別虧損312億元及1300億元,預計至2009年燃料成本增加額合計可達3000億以上。99年的備載率可能低於10%,停電機率大增。(註:科技泡沫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其重要指標NASDAQ崩盤卻始自2000年4月非10月。)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圖10 近年來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分數變動 資料來源:台灣景氣指標,經建會歷年資料。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能源安全:大幅增加燃煤電廠,由於無法獲致環保署環評委員會的認同,興建困難。燃氣電廠則受則受限於天然氣儲存成本高且安全儲存偏低(約5天),並不可靠。若有兩個颱風同時襲台,造成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無法靠岸,約佔發電從1/4到1/3的燃氣電廠將停擺。這對未來能源供應的安全性是一大挑戰。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實際上由於近年來油價飆漲及京都議定書生效各國的核能政策已有調整跡象,如英國、美國。非核家園政策非世界的主流意見。核四應照原訂計畫完工運轉,核一、二、三廠以延役作為替代方案,並考慮在既有電廠加裝新核能機組。

五、能源多元化政策(續) 在發展再生能源的政策上,不宜將推廣再生能源使用與發展再生能源產業兩者混為一談。從能源使用的角度來看,推廣再生能源使用應考量其淨能源效益並進行包含減碳等外部效益的成本效益分析。不符上述兩項評估標準的再生能源現階段不宜進行大規模推廣,而宜以挹注其研究發展以建立產業國際競爭力為重點。再生能源發展計畫除考慮以上二評估標準外,尚應考慮其工程施工之可行性、對環境之衝擊並有合理之長期及分期計劃目標。 我們瞭解以上措施由於牽涉生產及消費行為的調整,將對國人的生活造成不便。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地球只有一個,做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必需承擔應盡的責任,參與國際社會的努力,以挽救全人類面臨的地球暖化危機。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