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本累積制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8 短期財務規劃 第 19 章 財務管理 第五版 編譯․製作.
Advertisements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勞動型兼任助理(工讀) 勞保費試算步驟教學
 標準成本制度可使用於分步或分批成本累積法中(∴標準成本是附生於這兩種基本成本制度之內,其本身並不自成為一種成本制度)。不過,在分步成本法中用得較多,因為連續生產流程中的相同產品設定標準,比替個別的分批產品設定標準更切實可行。
資產負債表和企業評價 3-1 三大財務報表的意義與關聯性 3-2 企業投資活動與財務報表 3-3 融資活動與企業價值分析
資產負債表.
會計學Ⅲ 第四章 存貨 第一節 存貨之意義及重要性.
第十二章 決策數量方法之應用.
Chapter 7 存 貨 (Inventory).
補充教材一:存貨之規劃與控制.
第十三章 訂價決策.
存貨的意義、內容及在財務報表上之表達 存貨盤存的會計制度 各種存貨成本流程假設以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基礎以及淨變現價值法 存貨評價錯誤的影響 如何以毛利率法估計期末存貨 存貨週轉率的意義.
樞紐分析與資料庫 蕭世斌 Nov 20, 2010.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成本系統製造費用拆分五項 WF/SM產品中心製作 GP3.1版更說明文件.
第二章 成本概念與成本流程.
管理會計 第一章 管理會計基本概論 編著:嚴玉珠 1-1 會計之功能 1-6 成本之觀念及名詞 1-2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
例3:銷貨成本$100,售價$125,試計算下列各項:
作業一 請找一家上市公司 5年股價與財務比率資料
CHAPTER 8 存 貨.
S服務 A生產 B生產 部 門 部 門 部 門 製造費用: 直接部門費用:S部門 $xx A部門 $xx B部門 $xx
第 六 章 存 貨.
※成本習性分析的目的: 為便於規劃、分析、控制、衡量或評估各種不同作業水準的成本,固定與變動成本應加以區分,亦即在預計活動量的區間內,必須先確定成本之中何者是固定的,何者是變動的,至於半變動成本則需將固定及變動成本加以估計。
第四章 資金成本.
會計學Ⅰ 第八章  調整(二) 第二節 存貨調整.
第9章 結 帳 9-1 結帳之意義及功用 9-2 虛帳戶之結清(一)(二) 9-3 本期損益帳戶之處理 9-4 結帳分錄釋例
第八章 財務預測.
Single Contribution Coupon Annuity 躉繳增值紅利利變型年金
Continuous Process 處理部門1 處理部門2 處理部門3 半成品 半成品 完成品 開始 加入基本材料 分步成本 分步成本
會計學 第四版 第十三章 存貨 13-1 存貨的意義及其相關問題 13-2 存貨數量盤存制度 13-3 存貨成本之決定-成本基礎
  第四章 會 計 循 環 之 完 成 學習目標 學習本章後,你應能夠: 1. 瞭解整個會計循環。 2. 編製財務報表。 3. 處理結帳程序。 4. 描述結帳後試算表之內容與目的。 5. 確認分類資產負債表的主要分類。 6. 處理迴轉與更正分錄。
第八章 成本控制模組.
第五章 存 货.
第九章 商品存貨.
存 貨 主講人:   林惠蓮 老師.
  第四章 會 計 循 環 之 完 成 學習目標 學習本章後,你應能夠: 1. 瞭解整個會計循環。 2. 編製財務報表。 3. 處理結帳程序。 4. 描述結帳後試算表之內容與目的。 5. 確認分類資產負債表的主要分類。 6. 處理迴轉與更正分錄。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財會十號公報 存貨之會計處理準則 主講人:林卉娟 協理 日 期:97年 6月4日 * 與國際接軌:
COST 成本計算系統.
Chapter 6 存 貨 Inventory.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 A980R106 陳怡如.
例:(如上、下圖) 甲部門1月份投入直接材料$24,500,直接人工$29,140,製造費用$28,200。生產50,000單位,其中45,000單位已完成轉入下一部門(乙部門),4,000單位尚在製,1,000單位損壞。則甲部門已完工的45,000單位總成本若干?期末在製品若干?
第二章 會計基本法則 2-1 交易 2-2 財務報表要素 2-3 一般常用之會計科目 2-4 會計方程式.
第七章 調 整 7-1 調整之意義及功用 7-2 會計基礎 7-3 應計項目之調整 7-4 遞延項目之調整 7-5 估計項目之調整.
火災保險之理賠 一、火災保險理賠之基本概念 (一)火災保險之理賠之手續 (二)火災保險損失之估計 (三)火災保險損失之賠償
Part 5-2 短期資金 財務規劃與預測.
第十七章 流動負債 指導者: 詹茂焜  老師 製作者: 林盈寬、曾兆文.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第十三章 品質成本分析.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管理會計 第二章 分批成本會計制度 編著:嚴玉珠 2-1 成本會計制度之種類 2-2 分批成本制之主要表單
第十章 攸關成本與決策.
永順商店採「先實後虛法」記帳,試根據下列資料,在日記簿作成調整分錄。 (四)期初「用品盤存」餘額$2,000,本期購入文具紙張
著作權所有 未經正式書面授權 禁止轉載截錄 第四章 買賣業會計.
財務控制 工具 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報表 財務控制工具 企業常用的財務控制工具
第八章 調整 (二) 8-1 熟練呆帳調整 8-2 折舊的調整 8-3 存貨的調整 8-4 各項攤銷之調整 8-5 調整分錄釋例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關於科目的屬性 交易目的金融資產 備供出售金融資產 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 採權益法之長期股權投資 待出售非流動資產 流A 流A、基金及投資
第九章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CVP分析.
企業如何提升產品成本準確率 鼎新電腦—知識學院總經理 江美英
第四章 分步成本制度. 第四章 分步成本制度 學習目標 介紹分步成本制度 敘述存貨之衡量與會計處理程序 編製生產成本報告 分析多部門分步成本法.
第三章 分批成本制度. 第三章 分批成本制度 學習目標 辨識分批成本與分步成本的特性 敘述分批成本的作業流程 說明分批成本單 記載分批成本的會計分錄 介紹彈性預算制度 說明製造費用的計算方式 敘述非製造業的分批成本.
第八章 銷售預測(2).
百一電子 4Q, 2017 營運報告.
應收帳款 1.應收帳款的會計處理 (1)賒銷商品時: (2)帳款收現時: (3)發生呆帳時: 應收帳款 銷 帳 現 金 備抵呆帳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資訊分析.
第五章 過帳及分類帳 5-1 過帳之意義及分類帳之功用 5-2 分類帳之種類 5-3 分類帳之格式 5-4 過帳之方法 5-5 帳戶之餘額.
第四章 存 貨 4-1 存貨之意義及內容 4-2 存貨數量之衡量制度 4-3 存貨成本之衡量方法 4-4 成本之續後評量
供應鏈存貨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成本累積制度

壹、分批成本法 依生產批次編製成本單累積成本,故產品生產完成即可確定成本。 適用於裝配式製造業或接單生產之行業。 優缺點 成本標的:工作批次 產品成本內容 材料:實際成本 人工:實際成本 製造費用:分攤

分批成本法之會計處理 購入原物料 領用直接原料 領用間接原料 發生薪工 薪工分配 薪工支付 雇主負擔勞健保費 發生水電費 發生修理費 提列廠房折舊 分配製造費用 完工轉入倉庫 出售 月(年)底結清製造費用

分批成本法下損壞品之會計處理 正常損壞:應將損壞品成本(扣除殘值)由剩餘之完好單位負擔,可分以下兩種 ㄧ般訂單:損壞成本由全部產品負擔,故應轉入製造費用,分攤至各批產品。此法下製造費用分配率應包括正常損壞分配率。 特殊訂單:由該批產品負擔損壞成本,故發生損壞品時,僅需將殘值轉出,而將剩餘損壞成本留在該批在製品帳戶中。此法下製造費用分配率不應包括正常損壞分配率。 非常損壞:應將損壞品成本(扣除殘值)列為當期費用或損失。

範例 甲公司生產某批產品1000單位,其單位生產成本如下: 生產完成檢驗時發現有50單位發生損壞,每單位殘值$5,試依下列假設做必要分錄 直接材料 $10 直接人工 6 製造費用(包含正常損壞分配率$1) 9 生產完成檢驗時發現有50單位發生損壞,每單位殘值$5,試依下列假設做必要分錄 (1)正常損壞且該批為特殊訂單 (2)正常損壞且該批為一般訂單 (3)非常損壞且該批為一般訂單

解 在製品 24,000 材料 10,000 人工 6,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8,000 損壞品 250 在製品 250

解 (2)在製品 25,000 材料 10,000 人工 6,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9,000 損壞品 250 製造費用 1,000 (2)在製品 25,000 材料 10,000 人工 6,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9,000 損壞品 250 製造費用 1,000 在製品 1,250

解 (3)在製品 25,000 材料 10,000 人工 6,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9,000 損壞品 250 非常損失 1,000 (3)在製品 25,000 材料 10,000 人工 6,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9,000 損壞品 250 非常損失 1,000 在製品 1,250

分批成本法下瑕疵壞品之會計處理 正常瑕疵: 非常瑕疵:應將整修成本列為當期損失。 ㄧ般訂單:將整修成本計入製造費用,分攤至各批產品。此法下製造費用分配率應包括正常瑕疵分配率。 特殊訂單:由該批產品負擔整修成本,故應將整修成本計入該批在製品帳戶中。此法下製造費用分配率不應包括正常瑕疵分配率。 非常瑕疵:應將整修成本列為當期損失。

範例 乙公司生產某批產品1000單位,其單位生產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20 直接人工 15 製造費用(按直接人工60%分配,其中10%為正常瑕疵分配率) 生產完成檢驗時發現有80單位發生瑕疵(其中30單位為非常瑕疵,整修成本為直接材料$800,直接人工$500,試依下列假設做必要分錄 (1)該批為特殊訂單 (2)該批為一般訂單

解 (1) (2) . 在製品 42,500 44,000 材料 20,000 20,000 人工 15,000 15,0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7,500 9,000 製造費用 1,000 非常損失 581.25 600 在製品 968.75 材料 800 800 人工 500 500 已分配製造費用 250 300

貳、分步成本法 依以產品的生產步序或所經部門累積各項成本,到期末時,將各步序或部門所列計的總成本除以各該步序或部門當期完工的產品數量,即可求得各步序或部門的平均單位成本。 適用於產品規格標準化可連續大量生產的行業。 優缺點 成本標的:生產部門或生產步序 產品成本內容 材料:實際成本 人工:實際成本 製造費用:實際或分攤

生產成本報告之編製 步驟 先進先出法 加權平均法 1.確定實際產量與 完成轉出單位應分成 完成轉出單位無須區分 完工比率 (1).期初在製品 步驟 先進先出法 加權平均法 1.確定實際產量與 完成轉出單位應分成 完成轉出單位無須區分 完工比率 (1).期初在製品 (2).本期投入完成 2.計算約當產量 應扣除期初在製品之 不應扣除期初在製品之 (數量表) 約當產量 約當產量 3.彙總成本資料 期初在製品成本,無需 期初在製品成本,按 按成本要素區分,但需 成本要素與本期增投 單獨列示 要素成本加總 4.計算單位成本 為本期投入之單位成本 為平均單位成本 (成本表) 5.成本分配 完成品成本分為 完成品成本無須區分 (成本分配表) (1)期初在製品完成之總成本 (2)本期投入並完成之成本

範例 The following data concern the operations of the A company‘s first processing department for a recent month.(以下為A公司第一生產部門本月之相關資料) Work in process, beginning:(期初在製品) Units in process (在製單位) 400 Percent complete with respect to materials 60% (材料完工程度) Percent complete with respect to conversion 40% (加工成本完工程度) Costs in the beginning inventory:(期初在製品成本) Materials cost (材料成本) $1,944 Conversion cost (加工成本) $4,512 Units started into production during the month 15,000 (本月投入生產單位) Units completed and transferred out 14,500 (完工轉出單位) Costs added to production during the month: (本月投入生產之成本) Materials cost $119,053 Conversion cost $418,950 Work in process, ending: 期末在製品存貨 Units in process 900 Percent complete with respect to materials 90% Percent complete with respect to conversion 40% Required: Using the weighted-average method(加權平均法) and FIFO method(先進先出法), calculate: (1) total equivalent units (約當產量)for material and conversion. (2) the cost per equivalent unit(約當單位成本) for material and conversion. (3) the cost transferred to finished goods.完工轉出產品之成本 (4) the cost of ending work in process. 期末在製品成本

分步成本法下之損壞品 正常損壞 非常損壞 正常損壞或非常損壞之計算基礎 1.實際投入量:當期到達檢驗點之單位數(不論好壞) 2.實際完好產出量:完成單位+通過檢驗點之期末在製品 3.正常投入量:實際完好產出量/(1-正常損壞率) 正常損耗=正常投入量*正常損壞率

範例 某公司一月份產量資料如下 期初在製品(完工比率60%) 10,000 本期投入 90,000 本期完成 80,000 期初在製品(完工比率60%) 10,000 本期投入 90,000 本期完成 80,000 期末在製品(完工比率80%) 6,000 損壞單位(檢驗點為50%) 14,000 1.分別依下列不同假設,計算正常與非常之損壞單位 (1)正常損壞率為實際投入量之5% (2)正常損壞率為正常投入量之5% (3)正常損壞率為完好產出量之5% 2.若期末在製品完工比率為40%,期初在製品完工比率為30%,重作上述各題

解 期初在製品 10,000 (上期已通過檢驗) 本期投入 90,000 可分成 70,000(完工已通過檢驗) 期初在製品 10,000 (上期已通過檢驗) 本期投入 90,000 可分成 70,000(完工已通過檢驗) 6,000 (期末在製已通過檢驗) 14,000(損壞 已達檢驗點) (1)正常損壞=90,000*5%=4,500 非常損壞=14,000-4,500=9,500 (2)正常損壞=76,000/95%*5%=4,000 非常損壞= 14,000-4,000=10,000 (3)正常損壞=76,000*5%=3,800 非常損壞= 14,000-3,800=10,200

解 2. 期初在製品 10,000 (本期才通過檢驗) 本期投入 90,000 (包含通過及未通過檢驗) 2. 期初在製品 10,000 (本期才通過檢驗) 本期投入 90,000 (包含通過及未通過檢驗) 可分成 80,000(完工已通過檢驗) 6,000 (期末在製未通過檢驗) 14,000(損壞 已達檢驗點) (1)正常損壞=94,000*5%=4,700 非常損壞=14,000-4,700=9,300 (2)正常損壞=80,000/95%*5%=4,211 非常損壞= 14,000-4,211=9,789 (3)正常損壞=80,000*5%=4, 000 非常損壞= 14,000-4,000=10,000

損壞之處理原則 正 常 損 壞 非 常 損 壞 忽 略 法 詳 細 分 攤 法 1.約當產量 計算時應計入 不計入 應計入 正 常 損 壞 非 常 損 壞 忽 略 法 詳 細 分 攤 法 1.約當產量 計算時應計入 不計入 應計入 2.損壞成本 作為當期損失 不辨認損壞成本 應將損壞成本由當 期通過損壞點之 完好單位依實際 單位比例分攤 3.損壞單位 從損壞成本中 從材料成本或 從損壞成本中 之殘值 扣除 前部成本中扣除 扣除

目前對正常損壞之一般處理原則 損 壞 品 發 生 之 時 點 處 理 方 法 1.製造開始發生 忽略法 2.隨製程平均發生 忽略法 損 壞 品 發 生 之 時 點 處 理 方 法 1.製造開始發生 忽略法 2.隨製程平均發生 忽略法 3.製造中某ㄧ點發生 a.期末在製品通過損壞點 忽略法或 詳細分攤法 b.期末在製品未通過損壞點 詳細分攤法 4.製造完成時發生 詳細分攤法 亦即期末在製品未通過檢驗點時,不得採用忽略法

分步成本法之會計處理 1.領料 在製品—A部門 在製品—B部門 材料 2.人工 在製品—A部門 薪工 3.製造費用 在製品—A部門 已分配製造費用

分步成本法之會計處理 4.期末結算 在製品—B部門 在製品—A部門 製成品 在製品—B部門 5.將非常損壞成本及殘值轉出 非常損壞損失 損壞品存貨 6.瑕疵整修 在製品—A部門(正常瑕疵) 非常瑕疵損失 (非常瑕疵) 材料 薪工 已分配製造費用

範例 某公司生產一種產品,經甲、乙部門連續製造,原料於製造時一次投入,但乙部門加入原料後會使轉入數量增加25%。甲部門損壞單位發生於加工至30%時,乙部門損壞單位發生於加工至60%時,本年一月份相關資料如下 數量 甲部門 乙部門 期初在製品 170,000(完工15%) 100,000(完工80%) 本期投入 430,000 轉入次部 490,000 500,000 期末在製品 98,000(完工25%) 160,000(完工75%) 損壞單位 正常 9,000 ? 非常 3,000 ?

範例 成本資料 甲部門 乙部門 期初在製品 前部成本 $ -- $580,000 材料 595,500 195,000 成本資料 甲部門 乙部門 期初在製品 前部成本 $ -- $580,000 材料 595,500 195,000 加工成本 90,444 312,000 本期增投成本 材料 1,612,500 1,225,000 加工成本 1,847,250 2,286,000 乙部門正常損壞為完好產出單位5% 試作(1)按平均法編製甲部門生產成本報告 (2)按先進先出法編製乙部門生產成本報告

(1)須採詳細分攤法 數量表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材料 加工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170,000 100% 15%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材料 加工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170,000 100% 15% 本期投入 430,000 合計 600,000 轉入次部 490,000 100% 100% 490,000 490,000 期末在製品 98,000 100% 25% 98,000 24,500 正常損壞 9,000 100% 30% 9,000 2,700 非常損壞 3,000 100% 30% 3,000 900 合計 600,000 600,000 518,100

(1)須採詳細分攤法 成本表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成分配本表 期初在製品 $ 595,500 $ 90,444 $ 685,944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期初在製品 $ 595,500 $ 90,444 $ 685,944 本期投入 1,612,500 1,847,250 3,459,750 待處理成本 $2,208,000 1,937,694 4,145,694 約當產量 600,000 518,100 約當單位成本 $3.68 $3.74 $7.42 成分配本表 轉入次部(490,000*7.42+9,000*3.68+2,700*3.74) $3,679,018 期末在製品(98,000*3.68+24,500*3.74) 452,270 非常損失(3,000*3.68+900*3.74) 14,406 總成本 $ 4,145,694

(2)可採詳細分攤法 數量表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100,000 100% 100% 80% 本期投入 490,000 本期增加 122,500 合計 712,500 完工轉出 期初在製 100,000 0% 0% 20% 20,000 本期投入 400,000 100% 100% 100% 400,000 400,000 400,000 期末在製品 160,000 100% 100% 75% 160,000 160,000 120,000 正常損壞 28,000 100% 100% 60% 28,000 28,000 16,800 非常損壞 24,500 100% 100% 60% 24,500 24,500 14,700 合計 712,500 612,500 612,500 571,500

(2)可採詳細分攤法 成本表 前部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期初在製品 $1,087,000 前部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期初在製品 $1,087,000 本期投入 $3,679,018 $1,225,000 $2,286,000 7,190,018 待處理成本 $8,227,018 約當產量 612,500 612,500 571,500 約當單位成本 $6.00656 $2 $4 $12.00656

(2)可採詳細分攤法 成分配本表 完工轉出 期初在製品本期完工 (1,087,000+20,000*4) $1,167,000 (1,087,000+20,000*4) $1,167,000 本期投入本期完工 4,802,624 (400,000*12.00656) 正常損失 208,131 $6,177,755 (291,383.68*400,000/560,000) 期末在製品 1,844,302 (160,000*6.00656+160,000*2+120,000*4 + 291,383.68*160,000/560,000) 非常損失(24,500*6.00656+24,500*2+14,700*4) 254,691 總成本 $8,277,018 (正常損失總額= 28,000*6.00656+28,000*2+16,800*4=291,383.68)

(2)可採忽略法 數量表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完工比例 約 當 產 量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前部 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100,000 100% 100% 80% 本期投入 490,000 本期增加 122,500 合計 712,500 完工轉出 期初在製 100,000 0% 0% 20% 20,000 本期投入 400,000 100% 100% 100% 400,000 400,000 400,000 期末在製品 160,000 100% 100% 75% 160,000 160,000 120,000 正常損壞 28,000 非常損壞 24,500 100% 100% 60% 24,500 24,500 14,700 合計 712,500 584,500 584,500 554,700

(2)可採忽略法 成本表 前部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期初在製品 $1,087,000 前部成本 材料 加工成本 合計 期初在製品 $1,087,000 本期投入 $3,679,018 $1,225,000 $2,286,000 7,190,018 待處理成本 $8,227,018 約當產量 584,500 584,500 554,700 約當單位成本 $6.2943 $2.0958 $4.1211 $12.5112

(2)可採忽略法 成分配本表 完工轉出 期初在製品本期完工 (1,087,000+20,000*4.1211)$1,169,422 本期投入本期完工 5,004,480 (400,000*12.5112) $6,173,902 期末在製品 1,836,948 (160,000*6.2943+160,000*2.0958+ 120,000*4.1211) 非常損失(24,500*6. 2943+24,500*2.0958+ 14,700*4.1211) 266,168* 總成本 $8,277,018 *調整誤差30

参、倒流式成本法 適用於生產流程縮短,存貨減少之情況(及 時生產制度JIT) 少量之期末存貨以實地盤點或實地觀察來估計成本即可 在製品成本無需詳細記錄,亦無明細記錄, 其餘額藉由期末分錄修正(倒推)

釋例一 甲公司為小型製造業,產銷單一產品,為建立完整的產品永 續盤存制度,所有生產成本均先記錄於原料與在製品帳戶, 至每月底實地盤點後再加調整,本月份共銷售產品496單位, 其他資料如下 (1)本期進料$2,000,000,發生加工成本$3,000,000 (2)原料與在製品帳戶期初餘額為$20,000,其中包含加工成本 $4,000,無期初製成品 (3)期末盤點結果:製成品3單位;在製品2單位,估計原料成 本為$8,000,加工成本為$10,000;原料3單位,成本為 12,000。 試計算本月份之銷貨成本及月底之製成品存貨金額,並做必要 分錄,又每單位製成品中之原料成本與加工成本各為若干?

解 製成品成本:20,000+2,000,000+3,000,000-(8,000+10,000+12,000)=4,990,000 製成品單位成本:4,990,000/(496+3)=10,000 製成品中之加工成本:(4,000+3,000,000-10,000)/499=6,000 (1)銷貨成本:10,000*496=4,960,000 (2)製成品存貨:30,000 (3)每單位製成品中之加工成本:(4,000+3,000,000-10,000)/499=6,000 (4)每單位製成品中之原料成本:10,000-6,000=4,000 原料與在製品 2,000,000 應付帳款 2,000,000 銷貨成本 4,960,000 製成品 30,000 原料與在製品 4,990,000 原料與在製品 3,000,000 應付薪資 3,000,000

釋例二:三項紀錄點 某公司以平準化製程大量生產標準化產品,採高度自動化作業,維持JIT制度,無期初存貨,本年度發生交易如下: (1)購置及使用原料$830,000 (2)製成品中之原料為$720,000 (3)轉入銷貨成本之原料為$610,000 (4)生產過程中記錄之加工成本為$940,000 (5)生產經理估計年底存貨之加工成本為:原料及在製品$2,200、製成品$6,600 試將上述交易作成分錄

解 (1)購入原料 原料及在製品 830,000 應付帳款 830,000 (2)產品完成 製成品 720,000 原料及在製品 720,000 (3)銷售 銷貨成本 610,000 製成品 610,000 (4)發生及轉入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 940,000 各種貸項 940,000 銷貨成本 940,000 加工成本 940,000 (5)期末盤存 原料及在製品 2,200 製成品 6,600 銷貨成本 8,800

釋例三:各種紀錄點 某公司採及時生產制度及倒推成本制,x2年無期初存貨,1月份資料如下: (1)單位標準成本:直接原料$26、加工成本$15 (2)1月份生產資料 購料成本 $5,300,000 加工成本 $3,080,000 完工 200,000單位 銷售192,000單位 試分別依下列三種方法編製該公司1月份分錄(假設直接材料並無差異) (A)三項紀錄點:進料、完工、出售 (B)二項紀錄點:進料、出售 (C)二項紀錄點:完工、出售

解 (A)三項紀錄點:進料、完工、出售 1.進料 原料及在製品 5,300,000 應付帳款 5,300,000 2.完工 製成品 8,200,000 原料及在製品 5,200,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3,000,000 3.銷售 銷貨成本 7,872,000 製成品 7,872,000 4.發生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 3,080,000 各種貸項 3.080,000 5.期末盤存調整 銷貨成本 80,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3,000,000 加工成本 3,080,000

解 (B)二項紀錄點:進料、出售 1.進料 原料及在製品 5,300,000 應付帳款 5,300,000 2.銷售 銷貨成本 7,872,000 原料及在製品 4,992,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2,880,000 3.發生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 3,080,000 各種貸項 3.080,000 4.期末盤存調整 製成品 328,000 原料及在製品 208,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 120,000 銷貨成本 80,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3,000,000 加工成本 3,080,000

解 (C)二項紀錄點:完工、出售 1.完工 製成品 8,300,000 應付帳款 5,300,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3,000,000 2.銷售 銷貨成本 7,872,000 製成品 7,872,000 3.發生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 3,080,000 各種貸項 3.080,000 4.期末盤存調整 原料及在製品 100,000 製成品 100,000 銷貨成本 80,000 已分攤加工成本3,000,000 加工成本 3,080,000

釋例四 某公司一月一日存貨科目之餘額如下: 原料與在製品(RIP) $21,000 製成品 170,000 物料 20,000 製成品 170,000 物料 20,000 RIP餘額包括材料成本$20,100以及分攤至半成品的估計加工 成本$900。製成品餘額包含材料成本$84,000以及估計加工成 本$86,000。一月底實地盤點之存貨: 原料與在製品(RIP) $23,000 製成品 174,000 物料 5,000 RIP餘額包括材料成本$21,600以及分攤至半成品的估計加工 成本$1,400。製成品餘額包含材料成本$85,800以及估計加工 成本$88,200。

薪資分配 購買材料 銷貨成本 25,000 原料與在製品 406,000 製造費用統制帳 45,000 應付帳款 406,000 銷貨成本 25,000 製造費用統制帳 45,000 行銷費用統制帳 50,000 管理費用統制帳 40,000 薪工 160,000 購買材料 原料與在製品 406,000 應付帳款 406,000 注意:用料無需分錄 使用間接材料 製造費用 15,000 物料 15,000 注意: (1)人工直接結轉銷貨成本 (2)直接人工金額小,可以和製造費用 合併為加工成本 薪資發生 薪工 160,000 應付薪工 128,000 代扣所得稅 12,000 代扣勞健保費 20,000 雇主負擔勞健保 製造費用統制帳 7,000 行銷費用統制帳 5,000 管理費用統制帳 4,000 代扣所得稅 4,000 代扣勞健保費 12,000

RIP倒流至製成品 製造費用發生 製成品 404,500 製造費用統制帳 292,000 原料與在製品 404,500 製造費用統制帳 292,000 累計折舊 290,000 預付保險費 2,000 RIP倒流至製成品 製成品 404,500 原料與在製品 404,500 20,100+406,000-21,600=404,500 製造費用發生 製造費用統制帳 21,000 現金 17,000 應付帳款 4,000 製成品之材料成本倒流至銷貨成本 銷貨成本 402,700 製成品 402,700 84,000+404,500-85,800=402,700 製造費用結轉銷貨成本 銷貨成本 380,000 製造費用統制帳 380,000 將加工成本由銷貨成本調回存貨 原料與在製品 500 製成品 2,200 銷貨成本 2,700

銷貨成本 原料與在製品 2,700 25,000 380,000 402,700 21,000 406,000 500 404,500 23,000 805,000 製成品 402,700 170,000 404,500 2,200 174,000

肆、混合成本法 材料成本:依生產批次累積(分批) 加工成本:依加工部門累積(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