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次课程内容回顾 上节课重点介绍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知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与技术贸易相关 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针对哈罗德 — 多马模型的 缺陷,索洛对哈罗德 — 多马模型进行了创造性的突破, 从而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工作的突破在于:第一, 索洛认为资本 — 劳动比率和资本.
Advertisements

4F 第五組 : 組長 : 區峻殷 (1) 組員 : 歐陽德賢 (2) 陳偉傑 (3) 鍾鏗梨 (4) 莊秋怡 (5) 通識專題研習.
齿痛消炎灵颗粒 HENAN ZHONGJIE PHARMACEUTICAL CO.,LTD. 雅风宁 R.
物资装备部 ( 国际事业公司 ) 大连中石化物资装备有限公司 大连公司进口商品经营业务简介 2016 年 4 月.
得勝者課程 ~ 說明會 ~. 得勝者 Champions 得勝者致力於  結合學校、家庭與社區等資源  並預備未來的領袖  協助青少年建立品格、提升能力.
兵學理論 Theory of Military Science 兵家述評 中國兵法烽火三國 三國鼎立 木子書屋 中華萬年網.
第 6 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 1. 国际劳动力流动概况 流动形式:移民和外籍劳工 流动性质:到美、加、澳等的多是永久移民,到 日、欧或中东的多是外籍劳工 流动方向:从人口多向人口相对较少国家流动, 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工资高的发达国 家流动.
中國大陸遭傾銷國家之應對政策 作者:潘偉華 學歷:英國伯明罕大學商學博士 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 助理教授.
每月一书 别让医生杀了你 刘克冕.
第五章 中山先生思想與台灣經驗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粤港澳经贸问题研究 2012年秋季学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教材案例汇总.
通識教育科專題研習報告 認識全球化 翟敏娟著 組員名單: 林慧敏4W(12) 梁月韻4W(14) 徐秀清4W(21) 蘇文傑4W(29)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M C A I 机械原理CAI 多媒体课件 张明勤 陈正文 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各位同學,為何會產生國際貿易與企業國際投資之現象?
肾衰竭.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及进度安排 By 刘京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 中国对外贸易(第二版)
動產計算(一) 包括存款本金、投資、有價證券、其他一次性給與之所得,計算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胡莹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未来 题 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 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题 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 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 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
第13课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
第十三章 有效资本市场 有效资本市场(efficient capital market)是一个证券价格能根据新信息的出现迅速调整的市场,即现行的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有关证券的全部信息。 研究意义:第一,对投资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观点相差很大,有很多未知问题需要研究。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財 務 管 理 概 述 授課教師 洪 裕 勝.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我国外资并购政策逐步完善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解读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金伯生
业 产 济 学 经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裘 莹 TEL:
运动心理学 山东体育学院 运动心理学教研室.
大学生职业发展 与就业指导 第八章 就业能力培养.
电 路 分 析 基 础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介绍 Powerpoint 制作:邹国良 课程主讲:邹国良 电话: (O)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
第二章 零售之發展.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的思想渊源 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 各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
无锡教育网网友座谈 – 愿教育回归 蔡蕾.
國際企業管理---日本 指導老師:簡俊成 老師 班級:四企四甲 學生: 陳莉娟 張佳蓉
懷孕、結婚與退學 懷孕和結婚是在學少女退學最常見的原因。來自最弱勢背景的女孩最容易退學,而且成為青少年媽媽。懷孕不但促使女孩退學,而且一旦退學,她們更容易懷孕。
主日信息 蒙福勝萬民 徐家正牧師.
各位同學, 為何會產生國際貿易與企業國際投資之現象?
亞歷山大東征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謝孟雄博士.
第十八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三部分 博弈论 §3.1实验二:双方信任博弈 例如:一厂商支付给一名工人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并且期望这名工人能够回报以相应的更多的劳动。主动方厂商出于对被动方的信任,率先背离了标准的不合作博弈论所阐述的最优选择,若工人也提供了回报,则双方得到一个合作的结果。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酒店会给熟客赊账,而客人也不会赖账,我们将这一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波已称为双方信任博弈。
講題:活出召命的人生規劃 徒16 : 6-10.
企业战略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 赵丽芬.
第七章 国际金融市场 本章主要讲述以下几个内容: 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2.国际货币市场 3.国际资本市场 4.欧洲货币市场
消費者行為分析 講師 吳秀珍.
專業道德及防貪培訓研討會 守法循規 競爭優勢
策略管理導論 企四B 郭銘芳 黃琬倩 洪家雯 俞孟慈.
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二、垄断及反垄断措施 三、外部性及解决 四、公共物品
第5章 外匯市場 授課老師:趙永祥 博士 1.
經濟學100 第七章 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
課堂 4 全球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的原因 企業邁向全球的方法 對香港企業的影響.
第 9 章 國際化策略.
第二篇 利率與匯率 第八章  風險與利率期限結構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你知道当今还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还保留着国王?
第三篇 銀行體系與金融市場 第十章 國際收支帳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大霹靂的前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意識,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
Chapter 5 衍生性市場.
同學意見---快樂是: 自由 考試成績好 得到讚賞:例如老師、父母、朋友 有書看 有錢用,有東西吃 目標達到:例如比賽勝利.
全球化與在地化: 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及發展 張家銘〈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反思 2019/5/9 全球化下的台商在蘇州.
讓 好 工 作 找 上 你 林琪雅 洪孟吟 陳雅琪 黃麗燕 指導教授:張華南
完全競爭市場 6. 完全競爭市場 6 本章學習目標 熟悉四種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徵。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線。 了解完全競爭市場效率的觀念。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學習重點 了解外匯市場實際運作情形與報價方式 利用匯率的預期定理分析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關係 運用利率平價定理解釋兩國利率與匯率之關係 解釋單一價格法則、購買力平價學說與國際費雪效果.
第4章 遠期外匯理論.
西雅圖的魚市場.
CH12 土地資源財產權.
外盤動能理論與運用 主題二: 外盤動能試算表及外盤5M 主講: 陳文賢 學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財務管理研究所畢
現龍第二代協作交流計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上节次课程内容回顾 上节课重点介绍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分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特征、资金来源;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前问题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由是什么? 能否用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 答案是:能用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那么都有哪些理论呢?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内部化理论 第四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五节 小岛清比较优势投资论 第六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第七节 案例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 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掌握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发展中经 济体相关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形成 二、理论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形成 1.理论的出现 2.与传统理论的不同 3.理论的主要内容

1.理论的出现 (1)提出时间:1960年 (2)创始人 (美)海默(Stephen H. Hymer)及其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gdleberger)。 (3)创始过程 海默在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的基础 上,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后得到金德伯格的支持。后经金德伯格系统阐述。 理论分析又被称为海默-金德伯格传统。

2.与传统理论的不同 间接投资(FPI) 直接投资(FDI) 投资目的 只涉及资金流动,仅限于控制资本 运动形式 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 不一定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 资本流动:从丰裕国到稀缺国,从利息低的国家到利息高的国家 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理论基础:需要寻找新的理论

3.理论的主要内容 (1)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逻辑 (2)市场不完全性 (3)垄断优势

(1)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逻辑 跨国公司:权衡东道国市场与母国市场的利弊 跨国公司克服投资东道国的弊处:发挥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来源:市场不完全性

(2)市场不完全性 市场不完全性: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 主要表现于: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 规模经济引起的不完全性; 政府干预引致的不完全性。

(3)垄断优势主要表现 技术优势 管理优势 资金优势 信息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 全球网络优势

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势, 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跨国 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 位的手段。 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礼,一方面积累了丰 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国公司高效运作;另 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 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资金优势。跨国公司资金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 融资来源于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提成中抽取资金,各 国政府对此都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跨国公司本身就 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外部融资来源于向银行借款以及在国内 外金融市场的融资,跨国公司凭借其良好资信能够顺利地得 到公司外融资,较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总 成本,利于跨国公司增加对外投资。 信息优势。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地区总部等从组 织结构层面上构成了跨国公司的信息网络,而通信设备则为 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它们共同创造了跨国公司 在信息服务上的垄断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可以从两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以及纵向一体化,可以使其 生产达到最佳规模并获得最低成本,当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 时,跨国公司就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从而获得 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与同行业其他跨国公司同时集 聚于某一地区,彼此之间可以共享高技术劳动力市场和知识 外溢所带来的利益。 全球网络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布有采购、生产和 销售网络,加快了企业价值链的运转效率,增加了跨国公司 的垄断。

二、理论发展 1.约翰逊的知识资产论 2.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 3.阿利伯的“货币差异论” 4.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

1.约翰逊的知识资产论 约翰逊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国际公司的效率和福 利意义》的文章,文章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 资过程的关键。” 知识包括技术、专有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销售 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对各种知识资产的控制构成 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知识资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比,具有不同特点:①知识资 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知识资产的 边际成本却很低,或者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此失效;②知 识资产的供给弹性非常大,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同时使用。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2.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 1971年2月,凯夫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文章,强调了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产生差异的能力。 产品差异源于两个方面:①实物形态的显性差异,如产品质量、外形及包装等的不同从直观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在差异的印象;②营销技巧等引起的隐性差异,如商标、品牌等的不同从心理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在差异的感觉。 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营销技巧等优势可以不断地创造出差异性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需求,同时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关产品价格及市场占有率。

3.阿利伯的“货币差异论” 1970年,阿利伯发表了题为《直接投资理论》的文章,文 章引入了“通货升水(currency premium)”的概念,认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以各种货币定价的债券。 不同债券持有人需要承担对应货币相对贬值的汇率风险。 为弥补该汇率风险,必须包括一项“通货升水”。不同货币 中,坚挺货币的“通货升水”低,疲软货币的“通货升水”高, 因此决定各种债券预期收入流量的货币贴现率各不相同。 基于此原因,身处货币相对坚挺国家的跨国公司就能够依 赖其“通货升水”低而获得贷款优势,以较低的市场利率在 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影响因素的新角度。 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 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 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释疲软货币国家的 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理由。

4.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 1973年,尼克博克发表了题为《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的 文章,文章强调寡占反应行为是引起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尼克博克把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进攻型投资”与“防御型投资” 。进攻型投资是指第一个在国外市场建立子公司的寡头公 司的投资;防御型投资是指同行业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 型投资而至同一地点进行的投资。 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前者可以用弗农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者则需要由寡占 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点。

寡占是指由少数国家的几家大公司组成的,或者由几家大公 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身居其中的各家寡头企业 实施寡占反应行为。 寡占反应行为意指每一家寡头企业都对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 都非常敏感,紧盯竞争对手的行动,一旦竞争对手进行对外 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施追随战略,以期保持与竞争对手 一样的增长速度,维持本身的相对市场份额。寡占反应行为 的主要目标在于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行动所取得的“先行者优势 ”,规避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寡占反应行为的必然结果是引发 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性,这种成批性与企业集中度正相关程 度高,与盈利率以及东道国市场容量的正相关程度较高。

三、理论评价 积极方面: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 ,对后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①第一 次将直接投资从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使 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②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 接投资的先决条件是因为存在市场不完全性,并详细解释 了不完全性的具体类型;③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垄 断优势的来源。

消极方面:垄断优势理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垄断 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美国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它无 法解释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 接投资,也不能解释发达经济体非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正是因为该局限性,使得垄断优势理论随着跨国公司对外 直接投资各种新现象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失去其普遍意义。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创新阶段 2. 成熟阶段 3. 标准化阶段

1. 创新阶段 在创新阶段,产品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创新国国内,此时企业并不特别关注生产成本、配销成本等。因为:①产品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生产,所以需要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此时企业对于成本的关注自然退居次要地位。②产品在达到标准化生产之前,原材料投入和零部件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此时与成本相比,企业更希望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给。

 ③企业开发新产品之后,总是希望利用差别产品作为竞 争手段,以能够获得垄断利润。此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 对手的反应,以及市场上是否会出现竞争对手的仿制品 等。④一般情况下,处于创新阶段的产品往往满足的是 愿意尝试新产品、新工艺的追求时尚的消费群体,这个 群体对于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生产成本自然 对于企业的生产区位影响不大。

2. 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逐渐标准化,企业开始考虑 在国外进行生产。因为:①产品逐渐标准化,价格因 素在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 同时新产品的种类和式样日益增多,产品的交叉需求 弹性增加。基于此,企业开始考虑扩大生产,以期通 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 场占有率。

  ②新产品和新技术趋于稳定,市场上的仿制品开始增多, 产品成为大众产品,创新企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垄断地 位下降,垄断利润减少,市场的价格弹性趋于下降,生产 经营成本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③国内市场饱和 ,国外需求增加;同时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竞争胜败的关键 因素,企业开始核算对外出口、许可证经营和对外直接投 资等三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与收益,开始考虑对外 直接投资。

3. 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经完全标准化,企业 选择对东道国直接投资是必然结果。因为:①创新企业 的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价格和成本成为企业之间的 竞争基础,因此企业期望能够将生产地点设立在成本较 低的区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成为跨国公 司进行海外生产的最优区位选择。在发展中经济体生产 出来的产品,要么在国内销售,要么返销母国,要么销 往其他国家。

②企业在母国的生产规模已经逼近规模经济临界点,如果再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会下降。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企业选择海外生产。③受当地化战略驱使,跨国公司需要满足东道国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跨国公司选择对东道国直接投资以维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1. 基于创新的寡占阶段 2. 成熟的寡占阶段 3. 衰老的寡占阶段

1. 基于创新的寡占阶段 在这一阶段,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不再仅限于美国,还包括 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各国创新企业均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依据本国的要素禀赋状况集中在某个特定行业进行产品创新 ,既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也向市场提供现有产品的差异化产 品,以维持其垄断优势。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集中于母国国 内生产基地,以方便协调生产、研制以及销售活动。当出现 技术扩散、产品和工艺标准化以及国外竞争时,跨国公司就 会把生产向国外转移,维持和延续基于创新的寡占优势。但 是各国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成本结构不同,它们的区位选择可 能会存在差异。

2. 成熟的寡占阶段 进入成熟的寡占阶段之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发生改变,从 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变为利用生产、销售与研制的规模 经济优势,或者说从确保技术优势转向设置进入壁垒,以排 斥竞争对手进入,维持其本身的寡占地位。 此时,跨国公司往往采用两种战略:一是相互牵制战略,即 跨国公司各自在竞争对手的主要市场上设厂经营,以此牵制 竞争对手,避免其在自己的市场上削价竞争;二是追随战略 ,即领先跨国公司开辟新市场时,同一行业的寡头成员紧紧 追随,进入同一市场,以维护寡占均衡。

3. 衰老的寡占阶段 该阶段,产品标准化已经完成,规模经济优势逐渐消失,跨 国公司不得不寻求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其一,跨国公司之间缔结卡特 尔,通过操纵市场价格等限制竞争并瓜分市场;其二,利用 产品广告商标等宣传手段实现产品差异化,建立新的进入壁 垒,以维持市场份额。但是竞争者不断进入,成本竞争和价 格竞争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关键因素,高成本的跨国公司被 迫退出,去寻找新的以创新为基础的优势;低成本的跨国公 司继续留下,成为最后的寡占者,并依据成本因素来选择生 产区位,把市场距离和寡占反应置于次要位置。

三、理论评价 1.主要贡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①弥补了 古典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静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第一 次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整 体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②比较清楚地解释了发达经济 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进行直接投资的经济现象;③补充了垄断 优势理论无法清楚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跨国公司为什 么在世界范围内居于支配地位的不足。

2.缺陷。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关注的是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 体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论有其局限性, 表现于:①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比如 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逆向”投资;②缺乏对于资源 开发型投资、技术开发型投资以及非出口替代型投资动因的 解释能力;③无法合理解释与美国经济结构不一致的发达经 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 越来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浪潮,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经济活 动的主要变化,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就失去普遍意义。

第三节 内部化理论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评价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前提假设 2.内部化的动机 3.内部化的收益 4.内部化的成本

1.前提假设 市场不完全是内部化理论的关键性假设。巴克利和卡森认为 市场不完全并不是由规模经济、寡头行为、贸易保护主义或 政府干预造成的,而是由于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以 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企业市场交易成 本增加。 市场失效是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在让渡自己的中间 产品时无法保障自身的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 资源,以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内部化理论特别强调了包 括知识在内的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2.内部化的动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 移知识产权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进行对外直 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跨国公司出于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的 经营目的,往往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 部转让,实现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 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的动机和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市场结 构有关,其中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及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产品市场内部化的 动机最强。

3.内部化的收益 内部化收益源于消除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经济收益: (1)协调价值链各个环节带来的经济收益; (2)跨国公司实行差别性内部转移价格带来的经济 收益; (3)稳定买卖双方供求关系带来的经济收益; (4)长期维持技术垄断优势带来的经济收益; (5)避免政府干预带来的经济收益。

4.内部化的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是指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交易障碍而额 外增加的成本,即内部化成本。 内部化成本包括:①资源成本;②通信成本; ③国家 风险成本; ④管理成本。

5.内部化的实现条件 跨国公司内部化的实现条件是:跨国公司内部 化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二、理论评价 1.理论意义 2.局限性

1.理论意义 (1)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既可以解释发达经济体 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解释发展中经济体的对外直接 投资; (2)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许可证安排 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参与国际经济方式选择的依据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跨国公司可以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内部化,保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 垄断优势。

2.局限性 (1)跨国公司市场内部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 既阻碍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也阻碍了新技术、新产 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 顺利发展; (2)内部化理论只考虑了如何维持跨国公司垄断优势, 如何发挥企业本身的效率,却没有考虑东道国市场是否 具有推动跨国公司发挥效率的基础与条件,因此说内部 化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四节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一、理论的形成基础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理论发展 四、理论评价

一、理论的形成基础 1. 理论背景 2. 现实条件

1. 理论背景 (1)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进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拥有的净优势研究,集中表现为海默—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 (2)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把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其代表是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及修正模型; (3)根据区位理论,研究跨国公司选择某个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而非其他国家的原因,即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4)以厂商理论为基础,强调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即巴克利和卡森为主要代表的内部化理论。

2. 现实条件 (1)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日本以及发展中经济体都加入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行列里面; (2)投资行业分散化。投资部门从制造业扩展到了资源开发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 (3)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方式除去独资之外,合资和合作经营更是迅速发展; (4)投资流向多样化。既包括从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的传统投资,也出现了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横向投资,以及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逆向投资。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1.所有权优势 2.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

1.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又称企业优势、厂商优势等,指一国企业具有 或者能够获得而其他企业不具有或者无法获得的资产或者 所有权,或者说是企业通过本身不断积累而形成的特定优 势。 所有权优势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 所有权优势包括可通过市场转让的优势和不可转让的优势 两部分,可细分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以及资信 优势等。

2.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又称一体化优势,意指企业本身作为替代外部市 场的一种组织制度优势。它回答了如何实现企业所有权优势 的问题。 邓宁认为,企业将其拥有的各种特定优势加以内部化的动机 在于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实现 资源的最佳配置,并继续保持和充分利用其特定优势的垄断 地位。 市场不完全性既存在于中间产品市场,也存在于最终产品市 场。市场不完全性可以分为结构性的和知识的。

3.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本身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比如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潜在的市场容量等。它回答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国际生产布局的问题。

区位优势取决于以下各因素: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成本;运输成本和通信成本、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以及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偏好以及商业惯例等的差异。上述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国际生产活动,只有国外的综合区位优势较大时,企业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优势不仅决定着企业是否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且还决定着其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部门结构。

三、理论发展 20世纪80年代,邓宁研究了1967—1979年间世界上67个国 家的直接投资流出与流入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净国际投资地位与 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即一国的直接投资流出总额减去直接 投资流入总额。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各国分为四个组别 ,对应于投资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

①第一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的发展中经济 体的直接投资阶段。此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 势都缺乏,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入量非常小,流出量几乎 为零,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负值。 ②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介于400~2500美元之间的 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阶段。此时这些国家直接投资 流入量上升,但流出量很小,故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继续保持 负值。

③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介于2500~4000美元之间的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阶段。此时这些国家直接 投资流出量大幅增加,其速度可能超过流入量,因此净流入 量在减少,但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依然为负值。 ④第四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000美元的发达经济体 直接投资阶段。此时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利 用区位优势的能力明显,这些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 ,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转为正值。

四、理论评价 1.主要贡献 2.理论缺陷

1.主要贡献 (1)综合吸收了其他理论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影响 因素的分析,从中归结出三组变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 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而利用这三组变量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 直接投资应该具有的各种条件。 (2)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奠定了基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经济发展阶段与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不 仅能够解释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还能 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发展中经济体、地区 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 理论的发展。

2.理论缺陷 (1)三种优势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限制了该理论的 解释能力。比如,所有权优势过度依赖内部化因素,如果 没有内部化因素,很多所有权优势可能并不存在或根本不 能被利用;所有权优势往往又由区位因素决定等(Itaki Massakiko, 1991)。 (2)现实解释能力受限。因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强调某 国企业必须同时具有三种优势,才能发生对外直接投资, 但是现实中,很多发展中经济体的企业并没有同时具有三 种优势,却不仅发生了对外直接投资,而且还具有良好的 发展趋势。

第五节 小岛清比较优势投资论 一、理论提出背景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提出背景 小岛清理论的诞生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兴 起密切相关。日本学者原有理论只适用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 资,不适用于日本的情况。比如小岛清认为,海默等人有关 结构性研究方法强调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在微观层 面上对公司管理的考察研究,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跨国 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尤其是忽视了在国际分工基 础上的比较成本原理的作用。小岛清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成 本原理从宏观层面详细比较分析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与美 国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并提出了比较优势投资论。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1.理论差异 2.理论核心

1.理论差异 日本与美国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差异: (1)从投资主体来看,美国多是具有雄厚资本的垄 断型企业,而日本则集中于中小型企业; (2)从投资动机来看,美国在于跨国公司能够通过 内部市场顺利向国外转移创新型技术,以长期垄断这 些技术,而日本则是向国外转移在本国已经处于比较 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以期能够提升本国产业结 构;

(3)从投资类型来看,美国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的投资,而日本则是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 (4)从与国际贸易关系来看,美国型投资与国际贸 易是一种替代关系,是一种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 资,而日本型投资则与国际贸易是一种补足关系,是 一种顺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

2.理论核心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 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 始按顺序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不仅包括渐趋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还包 括一些行业中的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 部门。这些部门、行业或企业的生产可以统称为“边际型生 产”。与国际贸易按照既定的比较成本开展贸易相比,对外 直接投资是按照从趋于比较劣势行业开始投资的原则,因 此可以扩大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创造出新的比较成本格 局。这是小岛清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理论评价 1.主要贡献 2.缺陷

1.主要贡献 (1)拓展了直接投资领域的研究范围。在小岛清 理论提出之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局限于研究欧 美等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而无人 关注欧美之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小岛清理论是 针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展开研究,可以说它正好弥 补了上述缺憾。

(2)将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融合为一体。在小岛清 理论之前,学者们倡导的是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 的替代关系,或者说是一种转移行为,而小岛清强调的是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补足关系,或者说是一种 创造行为,这就说明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不再对立, 而是一种融合。 (3)突破了以往欧美学者局限于一种商品、一个企业、 一个产业的研究基础,而是拓展至多种商品、多个企业、 多个产业。

2.缺陷 (1)缺乏普遍的解释能力。小岛清理论的研究对象仅限 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而日本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其要素 禀赋决定了日本经济属于自然资源匮乏型的海岛经济,再 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需要恢复经济、提升产业结构 ,这就决定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必然集中于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的资源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可以说小岛 清理论是充分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寻求具有日本特色国际 分工的理论,并不具有普遍的解释能力。

(2)缺乏长期的解释能力。小岛清理论的研究集中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即垂直型 投资方式。而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的对 外直接投资也转为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即水平型投 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转变自然不是小岛清理论所能 解释的。 (3)忽略了日本比较劣势产业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后给 发展中经济体带来的掣肘,比如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的产 业结构升级,加速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源消耗,加大发展 中经济体的环境污染等。

第六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一、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二、波特的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理论

一、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1.提出背景 2.主要内容 3.理论意义

1.提出背景 1977年,威尔斯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一书, 书中提出了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小规模技术 理论。 威尔斯认为,发展中经济体跨国企业的相对优势来自 低生产成本和反映母国市场规模的特点。这种低生产 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制成品市场需求有限、规模很小紧 密相关的。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经济 体跨国企业的相对优势。

2.主要内容 (1)拥有为小市场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这个市场空档正好被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所利用,它们以此可以开发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2)发展中经济体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具有非常大 的优势。这些发展中经济体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海 外某种团体的需要而建立的,比如为旅居海外的华人提供 食品加工、餐饮以及新闻出版等,带动了来自中国、东南 亚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这些民族产品的生产利用母国 资源,在生产成本上占有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物美价廉是发展中经济体产品 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成为发展中经济体跨国企业提高市 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发展中经济体企业营销费用明显低 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但适于中低收入水平的阶层。

3.理论意义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发展对 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市场向多元化 发展,即使是处于技术不够先进、生产规模不够大 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小企业也有机会实现对外直接投 资,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二、波特的直接投资竞争优势 理论 1.理论内容 2.理论评价

1.理论内容 (1)构成竞争优势的四项环境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 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 同业竞争,这些因素彼此相互影响,它们可能会加强本 国企业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速度,也可能造成企业发展 停滞不前。

(2)对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或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可 能只需要具备其中两项因素就能得到竞争优势,但是这样 的优势往往是不能持久的,因为竞争对手能非常轻松地战 胜此优势。即使是由知识密集型产业构成骨干的先进经济 体,也必须各项因素都具有优势,才能保持竞争力。而竞 争自身越激烈越有可能带来成功,因此,一国要想在全球 竞争中战胜对手,国内需要有激烈的竞争。这样的竞争, “一方面促使企业向海外发展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为企 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创造条件”。

2.理论评价 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理论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以构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四项要素组成的模型为出发点,从 动态角度阐释了国内竞争会促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而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先国内后国外的投资顺序,具有很 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该理论是基于对日本企业的研究得出的,对于其他国家的 企业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另外,迈克尔·波 特没有详细分析四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情况,只是进行 了简单粗略的归纳,这不能不说是该理论的不足。

第七节 案例 ——英国石油公司利用三大优势对外扩张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发展壮大 第七节 案例 ——英国石油公司利用三大优势对外扩张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发展壮大 略

关键术语 垄断优势 市场不完全性 产品生命周期 内部化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小规模技术

复习思考题 简述垄断优势的主要内容,并作出适当评价; 简述约翰逊的知识资产论和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的主要 内容; 简述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并作出 相应评价; 简述威尔斯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