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存在 两种以上的等位编码基 因,在群体中可以编码多 种抗原分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Advertisements

知识聚焦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光无光都可以 需要光 主要是线粒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第 1 節 神經與運動 第 2 節 激素與協調 第 3 節 動物的行為 第 4 節 人類的免疫反應
肿瘤免疫学 及检验 诊断学教研室 2007、5.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第39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与移植免疫.
免疫分子 (二).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第六讲 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Back.
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第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
说课课件 感悟工业革命力量,闪耀科技创新光辉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迪生 西门子 卡尔·本茨 诺贝尔 学军中学 颜先辉.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三讲 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第四讲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企劃撰寫.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禁毒英雄,一生为公 --林则徐.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病的诊断.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美国史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人类建国史的奇迹,在短短230年的时间从一个被英帝国奴役的殖民地到成为驾驭全世界的“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美国的探索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1、基因突变 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三、师生探讨: 思考: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时期、原因、意义、特点及实例?
许冰莹, Tel: ;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免疫遗传 Immunogenetics.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与产前诊断 南京大学医学院 王亚平 2006年11月.
第十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HLA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张伯伟 2012年8月 烟台.
模拟 回归 提能 ——最后二十天复习策略 大连市第十二中学 单维霞.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矿中学 常跃.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nd MHS)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移植免疫及相关问题探讨 瑞金医院检验科 顾志冬.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 处理及提呈.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Complex,MHC
第六章 免疫应答.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and its encoding molecules
肿瘤免疫 北京大学 王月丹.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目 的 要 求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HLA复合体的概念;HLAⅠ类和HLAⅡ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MHC的生物学功能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Craig.Hanis,Ph.D. 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Hoaston 人类遗传学中心
MHC分子.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14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静电场中的无限大问题 物理无限远: 1、并非仅指场点到“无限远” 处的位移为无穷大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存在 两种以上的等位编码基 因,在群体中可以编码多 种抗原分子。

等位基因(alleles):位于同源染色体对 应位置的一对基因。 一、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等位基因(alleles):位于同源染色体对 应位置的一对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位于同一基因位点而具有不同编码特性的基因系列。是群体的基因概念。

二、共显性表达(co-dominant) 每一对等位基因位点的两个基因均为 显性基因,其编码分子可同时表达于细胞 膜表面。 可检出(群体):A基因 --- 约27种; B基因 --- 约50种; C基因 --- 约10种; DR基因 --- 约23种; DQ基因 --- 约9种; DP基因 --- 约6种。

单元型(haplotype):连锁在一条染色 体上的各基因位点组合。 HLA基因型(genotype):由分别来源 三、单元型遗传 单元型(haplotype):连锁在一条染色 体上的各基因位点组合。 HLA基因型(genotype):由分别来源 于父和母的两个同源单元型构成。 表现型(phenotype): HLA基因型 的编码产物。

(linkage disequilibrium) 四、HLA遗传连锁不平衡 (linkage disequilibrium) 指某两个基因在同一单元型上存在的 频率与理论预期值存在差异的现象。 如: 北欧白人 --- A1-B8(单元型) 汉族人(华北):B17-CW2、B46- CW1、A32-CW2等; 汉族人(华南):B17-CW2、A33- B17、B46-CW1等。

第五节 HLA分型 分型方法:血清学方法 细胞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1. 血清学分型法 --- 补体介导的微量细胞毒试验 原理: 抗体(HLA分型) + 淋巴细胞(受者) + 补体 淋巴细胞受损  判定结果 (细胞死亡百分率) 主要应用:检测HLA-A、B、C抗原。

2. 细胞学分型法 ---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 分为:单向法和双向法 原理: 单向法:淋巴细胞(供者,X 线或丝裂霉素 处理) + 淋巴细胞(受者)  培养  淋巴母细胞(判定结果); 双向法:淋巴细胞(供者) + 淋巴细胞(受者)  培养 淋巴母细胞(判定结果)。 主要应用:检测DR抗原

(3) PCR-SSO(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法 (4) 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3. 基因分型法 --- 分子生物学技术 原理:比较供、受者编码HLA抗原基因 的DNA序列,判定供、受者间的 相似程度。 主要方法: (1) 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2) PCR- RFLP法 (3) PCR-SSO(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法 (4) 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HLA配型:--- 组织相容性试验对供、受者HLA进行鉴定。 一、器官移植 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供受者间主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容程度。 HLA配型:--- 组织相容性试验对供、受者HLA进行鉴定。

1. 抗原提呈与MHC的限制性 抗原递呈: 抗原  APC  HLA-Ⅰ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 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二、免疫应答 1. 抗原提呈与MHC的限制性 抗原递呈: 抗原  APC  HLA-Ⅰ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 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 CD8+T细胞识别; 抗原  APC  HLA-Ⅱ类分子-  CD4+T细胞识别。

MHC限制性(或称限制性识别): 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的自身 MHC分子而发挥免疫学效应的 现象。

三、HLA与疾病的关系 R.R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举例:(1)强直性脊柱炎与B27 (2)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DDM)与DR3、DR4 R.R (relative risk,相对危险率) = R.R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举例:(1)强直性脊柱炎与B27 (2)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DDM)与DR3、DR4 病人(Ag+/Ag-) 对照(Ag+/Ag-)

恶性肿瘤细胞 --- HLA-Ⅰ类分子表达 减少或缺乏,肿瘤 细胞逃逸免疫监视。 实际应用:INF-  促进肿瘤细胞 强CD8+CTL细胞的特异 性杀伤。

在基因和所编码产物二个水平同时检测HLA基因型,可进行亲子关系及死亡者身份等方面的法医学鉴定。

六、HLA分型在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HLA基因遗传的连锁不平衡,导致不同人种、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群的HLA单元型基因表达特点不同。 如:中国人和日本人中A1极少; 白种人极多; 黑种人独具AW43,却无A11及B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