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 陶 渊 明 桃 花 源 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乌海十中语文教研组 集体备课成果. 白居易 ( ),字乐天,晚居香 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1 .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 帆风顺,主要是 “ 兼济天下 ” 。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映民生疾苦的 “ 讽喻诗.
Advertisements

解释下面 “ 将 ” 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 )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 动 词、请 qiāng 动词、拿 jiāng 动词、扶 jiāng.
小蝌蚪找妈妈.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请读准加点字音 ji zhù tiě tiē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jiān huò yān jì jiū shuò tuò
语文园地三.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教师技能培训 —— 孙海茹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苏轼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穷 人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 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
诗 经 卫风·氓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初读文本,注意字词。 曾皙( ) 毋( )吾以也 千乘( )之国 夫子哂( )之 端章甫( ) 铿( )尔 莫( )春者 浴乎沂(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黔 驴 技 穷 黔 驴 之 技 小露一手 请说出和驴”相关的成语\俗语 非驴非马 借坡下驴 驴年马月 卸磨杀驴 驴唇不对马嘴 骑驴看唱本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说课教案 说课教师:孝义二中 李丹.
狼 蒲松龄. 狼 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郭沫若曾在蒲松龄故居题联: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郭沫若曾在蒲松龄故居题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六国论 苏 洵.
错别字的五种成因.
埃及的 金字塔.
宝坻区高三语文 2016 一轮复习策略研讨 宝坻九中高三语文组 周维隽.
语文大课堂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
短文两篇 《孟子》 制作:郭锦维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一中.
第一章:职业化训练.
语言表达 模块二 语言表达基础 项目4 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 多媒体课件.
剖析小语试卷题例 增强监测工具的导向功能.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第三章作品之三 李斯《谏逐客书》 一、作者简介 二、中心思想 三、课文分析 四、艺术特色.
我的四季 张洁.
故 乡 鲁 迅 作者 感知 阅读1 阅读2 阅读3 阅读4 归纳 探究 大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散文(2) 9 议论散文两篇.
读本P129 庖丁解牛 庄子.
狼 蒲松龄 主讲:李娜.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狼牙山五壮士 执教教师:刘冬云.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谁说女子不如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寻找规律,强化记忆 ———字音题复习 瓯海区三溪中学 吴俊靖.
逍遥游 庄子.
孙权劝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曾朴 吴敬梓 刘鹗 吴趼人.
我的早年生活 ---[英]温斯顿•丘吉尔.
Jù 玩 具 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海底森林 儒勒 凡尔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邶风·谷风 xí xí gǔ fēng ,yǐ yīn yǐ yǔ 。mǐn miǎn tóng xīn ,bù yí yǒu nù 。
6 梅 花 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嬴政并吞六国 “姜尚渭水钓鱼” —— 鱼; “秦琼长安卖马” ——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 ——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 ——猪肉;
梳理教材,夯实基础 鳌江中学 丁家盛.
紫丁香. 紫丁香 窗前一株紫丁香 5 我会读 老师 笑脸 小院 枝叶 窗口 休息 唱歌 安静 盛开 感谢 挂牵 消除 疲倦 眨眼 又香又甜.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安塞腰鼓》——刘成章 山东潍坊青州市西书院初中 制作人: 赵娟.
语文百花园六.
普通話讀音相同,但粵語讀音不同的姓氏 江 姜 屈 曲 顏 嚴 石 時 陸 路 魏 衛 向 項.
1.一去二三里 小溪小学.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主教: 游建凌.
腰鼓.
第12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活字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20.纸船和风筝 山丹县南关小学 张春贵.
乌鸦喝水.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姓氏歌.
19 爱发脾气的孩子.
关雎.
臺灣各地名產.
1.小蝌蚪找妈妈 liǎnɡ jīnɡ 睛(眼睛)(点睛) 两(两个)(两人)(两半) (目不转睛) jiù 就(就是)(成就)(就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东晋 . 陶 渊 明 桃 花 源 记

读准下列注音: huò kuàng yǎn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qiānmò tiáo yí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为外人道 为具言所闻 诣 刘子骥 无问津者 qiānmò tiáo yí yāo yì jiàn yù wèi wéi yì jì jīn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看动画回答问题 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你认为主要讲了谁的经历? 答:渔人﹑刘子骥﹑太守﹑老翁;主要讲了渔人的经历。 渔人的 生活状况如何? 答:贫困交加,受官府剥削压迫。 老翁的生活状况如何? 答:丰衣足食,和平安定,没有官府压迫。 为什么以《桃花源记》为题? 答:渔人是在桃花林的尽头,靠近水的发源地的地方发现了那个美好的 地方。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 少时博学能文,有“大济苍生” 之志。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语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 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 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 / 2. 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 有 良田美池 桑竹   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 相闻. 其中 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 垂髫,并 怡然自乐. / / / /    / / / / / /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 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 / / / / / / / / / / 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 /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 遂迷,不复得路.    / /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作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循着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数 shù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数 落花 繁多的样子 鲜艳美丽

意动用法(以……为异) 感到惊奇、奇怪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又,再 很,非常 尽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评点: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舍弃、放弃 只,仅仅 ……的样子

髫 tiáo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类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 交错相通 古今异义 都 黄发: 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借代

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见到一片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 译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 评点: 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见到一片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 乃:于是,就 具:详尽地 要:通“邀” 咸:都 妻子:妻子 和儿女 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 延:邀请 yÙ 语:告诉 足:值得

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译文: 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评点: 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寻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为故事的第三部分。 译文: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以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 评点: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寻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为故事的第三部分。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 第三部分(第4、5段)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再寻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研读课文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发现桃花源 学习第一段 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 人物:渔人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曲折、隐蔽、幽深)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曲折、隐蔽、幽深)

进入桃花源 学习第二段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 (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 (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

进入桃花源 学习第三段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进入桃花源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感) (民风淳朴)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世外桃源 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特点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 世外桃源

关于主题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客观的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试一试:你能找到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 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总意):从狭隘幽暗一转而为开阔明亮。今指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落英缤纷------落英 :坠落的花瓣。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重点语句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 路程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在那里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5.初极狭,才通人。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宽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热情款待。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人世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 “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已经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上标记。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18.闻之,欣然规往。 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桃花源。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课堂练习 1、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社会,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世界。 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源 进入桃源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自给自足,和平安定 世外桃源

作者复习: 陶渊明 本文作者 ,字 ,名 ,后人称他   ,自号 ,浔阳柴桑人。___ (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____ 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___ 诗人,代表作有《 》《 》《 》等。本文选自《 》。 元亮 靖节先生 潜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田园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饮酒 陶渊明集

4、一词多义: 便舍船 舍弃 寻向所志 寻找 舍 寻 屋舍俨然 房子 寻病终 不久 处处志之 做标记 乃大惊 于是 志 乃 寻向所志 标记 乃不知有汉 竟然

5、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都) (沿,沿着) (邀请)

6.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交错相通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 今义: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绝境,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古义: 无论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或他人的缺点

7、 完成下列对联 上: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 下: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上:子骥难寻避世地 下:渔人偶入桃花源

8、用原文回答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⑶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⑷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⑸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⑹文中能表现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语句是?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⑺与“黄发垂髫”意思最近的一个词是?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示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1) 伛偻提携 老人和小孩 (2)展示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⑻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世尘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他的哪首诗的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中心思想? 〈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外桃源 9、请概括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社会。 10、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 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12、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呢?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不思进取、消极避世的心理。 而今的青少年应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于直面现实,而不要消极避世。

作业: 1、做同步训练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