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er Programmin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第十一章 整数规划方法 第十一章 整数规划方法 年8月19日 2016年8月19日 2016年8月19日 整数规划的一般模型; 整数规划解的求解方法; 整数规划的软件求解方法; 0-1 规划的模型与求解方法; 整数规划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2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作为运筹学的一人重要分支,是研究较早,理论较完善,应用最广泛的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一项任务确定后,如何以最低限度和成本(如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等)去完成这一任务;二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组织和安排,以完成更多的工作。因此,线性规划就是求一组变量的值,使它满足一组线性式子,并使一个线性函数的值最大(或最小)的数学方法。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10.2 立方根.
四种命题 2 垂直.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三、整数规划 第6章 整数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数列.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第3章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
线性规 Linear Programming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运输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指派问题 数学试验.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Chapter 3 整数规划 运筹学 Integer Programming Operations Research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等差与等比综合(3).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4课时 绝对值.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1.非线性规划模型 2.非线性规划的Matlab形式
Models and Software Practice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最小生成树 最优二叉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Integer Programming) 整 数 规 划 (Integer Programming) 整数规划的模型 分支定界法 0-1 整数规划 指派问题

一、整数规划的模型 (一)、整数规划问题实例 例一、合理下料问题 设某型号圆钢可生产零件毛坯为A1, A2,…,Am 。在一根圆钢上下料的方式有B1,B2, …,Bn 种,每种下料方式可以得到各种零件的毛坯数以及每种零件的需要量,如表所示。问怎样安排下料方式,使得即满足需要,所用的原材料又最少? 零件 方 个数 式 零件 零 件 毛坯数 用B1方法下料,能得到的零件数A1是a11个,。。。,Am是am1个

设:xj 表示用Bj (j=1.2…n) 种方式下料根数 模型: 例二、某公司计划在m个地点建厂,可供选择的地点有A1,A2…Am ,他们的生产能力分别是a1,a2,…am(假设生产同一产品)。第i个工厂的建设费用为fi (i=1.2…m),又有n个地点B1,B2, … Bn 需要销售这种产品,其销量分别为b1.b2…bn 。从工厂运往销地的单位运费为Cij。试决定应在哪些地方建厂,即满足各地需要,又使总建设费用和总运输费用最省?

单 销地 厂址 价 生产 能力 建设 费用 销量

设: xij 表示从工厂运往销地的运量(i=1.2…m、j=1.2…n), 1 在Ai建厂 又设 Yi= (i=1.2…m) 0 不在Ai建厂 模型:

(二)、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 一般形式 依照决策变量取整要求的不同,整数规划可分为纯整数线性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0-1整数线性规划。

纯整数线性规划:所有决策变量要求取非负整数。 混合整数规划:只有一部分的决策变量要求取非负整数,另一部分可以取非负实数。 0-1整数规划:所有决策变量只能取 0 或 1 两个整数。

(三)、整数规划与线性规划的关系 举例说明。 从数学模型上看整数规划似乎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求解只需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舍入取整,寻求满足整数要求的解即可。但实际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舍入得到的解(整数)也不一定就是最优解,有时甚至不能保证所得到的解是整数可行解。 举例说明。

例:设整数规划问题如下 首先不考虑整数约束,得到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称为松弛问题)。

现求整数解(最优解):如用“舍入取整法”可得到4个点即(1,3) (2,3)(1,4)(2,4)。显然,它们都不可能是整数规划的最优解。 用 解法求出最优解 x1=3/2, x2 = 10/3 且有Z = 29/6 图 x2 ⑴ ⑵ (3/2,10/3) 3 现求整数解(最优解):如用“舍入取整法”可得到4个点即(1,3) (2,3)(1,4)(2,4)。显然,它们都不可能是整数规划的最优解。 x1 3 按整数规划约束条件,其可行解肯定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内且为整数点。故整数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一个有限集,如图所示。

如上例:其中(2,2)(3,1)点为最大值,Z=4。 因此,可将集合内的整数点一一找出,其最大目标函数的值为最优解,此法为完全枚举法。 如上例:其中(2,2)(3,1)点为最大值,Z=4。 目前,常用的求解整数规划的方法有: 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 对于特别的0-1规划问题采用隐枚举法和匈牙利法。

二、分支定界法 (一)、基本思路 考虑纯整数问题: 整数问题的松弛问题:

1、先不考虑整数约束,解( IP )的松弛问题( LP ),可能得到以下情况之一: ⑴.若( LP )没有可行解,则( IP )也没有可行解,停止计算。 ⑵.若( LP )有最优解,并符合( IP )的整数条件,则( LP )的最优解即为( IP )的最优解,停止计算。 ⑶.若( LP )有最优解,但不符合( IP )的整数条件,转入下一步。为讨论方便,设( LP )的最优解为:

2、定界: 记( IP )的目标函数最优值为Z* ,以Z(0) 作为Z* 的上界,记为 = Z(0) 。再用观察法找的一个整数可行解 X′,并以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 Z′作为Z* 的下界,记为Z= Z′,也可以令Z=-∞,则有: Z ≤ Z* ≤ 3、分枝: 在( LP )的最优解 X(0)中,任选一个不符合整数条件的变量,例如xr= (不为整数),以 表示不超过 的最大整数。构造两个约束条件 xr≤ 和xr≥ +1

⑴.在各分枝问题中,找出目标函数值最大者作为新的上界; ⑵.从已符合整数条件的分枝中,找出目标函数值最大者作为新的下界。 将这两个约束条件分别加入问题( IP ) ,形成两个子问题( IP1)和( IP2 ) ,再解这两个问题的松弛问题( LP1)和( LP2) 。 4、修改上、下界:按照以下两点规则进行。 ⑴.在各分枝问题中,找出目标函数值最大者作为新的上界; ⑵.从已符合整数条件的分枝中,找出目标函数值最大者作为新的下界。 5、比较与剪枝 : 各分枝的目标函数值中,若有小于Z 者,则剪掉此枝,表明此子问题已经探清,不必再分枝了;否则继续分枝。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得到Z=Z*= 为止,即得最优解 X* 。

(二)、例题 例一:用分枝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用图解法计算) 记为(IP) 解:首先去掉整数约束,变成一般线性规划问题 记为(LP)

先将(LP)划分为(LP1)和(LP2),取x1 ≤1, x1 ≥2 ⑵ 用图解法求(LP)的最优解,如图所示。 x2 ⑴ (18/11,40/11) x1=18/11, x2 =40/11 Z(0) =-218/11≈(-19.8) 即Z 也是(IP)最小值的下限。 3 ⑶ x1 对于x1=18/11≈1.64, 取值x1 ≤1, x1 ≥2 对于x2 =40/11 ≈3.64,取值x2 ≤3 ,x2 ≥4 先将(LP)划分为(LP1)和(LP2),取x1 ≤1, x1 ≥2 3

有下式: 现在只要求出(LP1)和(LP2)的最优解即可。

Z(2) =-56/3≈-18.7 ∵Z2 < Z1=-16 ∴原问题有比(-16)更小的最优解,但 x2 不是整数,故利用 先求(LP1),如图所示。此时B 在点取得最优解。 x1=1, x2 =3, Z(1)=-16 找到整数解,问题已探明,此枝停止计算。 ⑵ x2 ⑴ A (18/11,40/11) B C 3 ⑶ 同理求(LP2) ,如图所示。 在C 点取得最优解。 即x1=2, x2 =10/3, Z(2) =-56/3≈-18.7 ∵Z2 < Z1=-16 ∴原问题有比(-16)更小的最优解,但 x2 不是整数,故利用 x2≤3, x2≥4 加入条件。 1 x1 1 3

加入条件: x2≤3, x2≥4 有下式: 只要求出(LP3)和(LP4)的最优解即可。

先求(LP3),如图所示。此时D 在点取得最优解。 即 x1=12/5≈2.4, x2 =3, ⑵ x2 ⑴ 先求(LP3),如图所示。此时D 在点取得最优解。 即 x1=12/5≈2.4, x2 =3, Z(3)=-87/5≈-17.4<Z≈-19.8 但x1=12/5不是整数,可继续分枝。即 3≤x1或x1 ≤ 2。 A (18/11,40/11) B C D 3 ⑶ 1 x1 1 3 求(LP4),如图所示。 无可行解,不再分枝。

在(LP3)的基础上继续分枝。加入条件3≤x1≤2有下式: 只要求出(LP5)和(LP6)的最优解即可。

先求(LP5),如图所示。此时E 在点取得最优解。 即 x1=2, x2 =3, Z(5)=-17 找到整数解,问题已探明,此枝停止计算。 ⑵ 先求(LP5),如图所示。此时E 在点取得最优解。 即 x1=2, x2 =3, Z(5)=-17 找到整数解,问题已探明,此枝停止计算。 x2 ⑴ A (18/11,40/11) B C D 3 E F ⑶ 1 求(LP6),如图所示。此时 F在点取得最优解。 x1=3, x2 =2.5, Z(6)=-31/2≈-15.5 > Z(5) x1 1 3 如对 Z(6) 继续分解,其最小值也不会低于-15.5 ,问题探明,剪枝。

x2 =3, Z* = Z(5) =-17 至此,原问题(IP)的最优解为: x1=2, 以上的求解过程可以用一个树形图表示如右: LP x1=18/11, x2=40/11 Z(0) =-19.8 至此,原问题(IP)的最优解为: x1=2, x2 =3, Z* = Z(5) =-17 以上的求解过程可以用一个树形图表示如右: x1≤1 x1≥2 LP1 x1=1, x2=3 Z(1) =-16 LP2 x1=2, x2=10/3 Z(2) =-18.5 # x2≤3 x2≥4 LP3 x1=12/5, x2=3 Z(3) =-17.4 LP4 无可 行解 x1≤2 x1≥3 # LP5 x1=2, x2=3 Z(5) =-17 LP6 x1=3, x2=5/2 Z(6) =-15.5 # #

三、0-1 整数规划 0-1 整数规划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整数规划,这时的决策变量xi 只取两个值0或1,一般的解法为隐枚举法。 例一、求解下列0-1 规划问题

解:对于0-1 规划问题,由于每个变量只取0,1两个值,一般会用穷举法来解,即将所有的0,1 组合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值要求就可求得最优解。但此法太繁琐,工作量相当大。而隐枚举法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一定的条件,就能较快的求得最优解。 x1 . x2. x3 约束条件 满足条件 Z 值 (1) (2) (3) (4) 是∨ 否× ( 0. 0. 0 ) 0 0 0 0 ∨ ( 0. 0. 1 ) -1 1 0 1 5 ( 0. 1. 0 ) 2 4 1 4 -2 ( 1. 0. 0 ) 1 1 1 0 3 ( 0. 1. 1 ) 1 5 × ( 1. 0. 1 ) 0 2 1 1 8 ( 1. 1. 0 ) ( 1. 1. 1 ) 2 6

由上表可知,问题的最优解为 X*=( x1 =1 x2=0 x3=1 ) 由上表可知: x1 =0 x2=0 x3=1 是一个可行解,为尽快找到最优解,可将3 x1-2 x2+5 x3 ≥5 作为一个约束,凡是目标函数值小于5 的组合不必讨论,如下表。 x1 . x2. x3 约束条件 满足条件 Z 值 (0) (1) (2) (3) (4) 是∨ 否× ( 0. 0. 0 ) 0 0 0 0 0 ∨ ( 0. 0. 1 ) 5 -1 1 0 1 5 ( 0. 1. 0 ) -2 × ( 0. 1. 1 ) 3 ( 1. 0. 0 ) ( 1. 0. 1 ) 8 0 2 1 1 8 ( 1. 1. 0 ) 1 ( 1. 1. 1 ) 4

例二、求解下列0-1 规划问题 解:由于目标函数中变量x1, x2 , x4 的系数均为负数,可作如下变换: 令 x1 =1- x1′ , x2 =1- x2′, x3= x3′, x4 =1- x4′带入原题中,但需重新调整变量编号。令 x3′ = x1′, x4′ = x2′得到下式。

可以从( 1.1.1.1 )开始试算, x′(3)=( 1.1.0.1 )最优解。 ∴ x(3)=( 1.0.1.0 )是原问题的最优解,Z* =-2

例三、求解下列0-1 规划问题 令 y1=x5, y2=x4, y3=x2, y4=x3, y5=x1 得到下式

y1 . y2. y3 . y4. y5 Z 值 所以, Y*= (0.0.0.1.0),原问题的最优解为: 约束条件 满足条件 Z 值 (1) (2) 是 ∨否× ( 0. 0. 0. 0. 0 ) 0 0 × ( 1. 0. 0. 0. 0 ) 1 -1 ( 0. 1. 0. 0. 0 ) -1 1 ( 0. 0. 1. 0. 0 ) -2 1 ( 0. 0. 0. 1. 0 ) 4 -4 ∨ 8 ( 0. 0. 0. 0. 1 ) 3 -2 所以, Y*= (0.0.0.1.0),原问题的最优解为: X* =(0.0.1.0.0),Z* =8

练习:用隐枚举法求解0—1规划问题 (0 . 1 . 1 . 0 . 0)

四、指派问题 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n 项不同的任务,需要n 个人分别完成其中的一项,但由于任务的性质和各人的专长不同,因此各人去完成不同的任务的效率(或花费的时间或费用)也就不同。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应指派哪个人去完成哪项任务,使完成 n 项任务的总效率最高(或所需时间最少),这类问题称为指派问题或分派问题。 (一)、指派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n 个人被分配去做n 件工作,规定每个人只做一件工作,每件工作只有一个人去做。已知第i个人去做第j 件工作的的效率( 时间或费用)为Cij(i=1.2…n;j=1.2…n)并假设Cij ≥0。问应如何分配才能使总效率( 时间或费用)最高?

设决策变量 1 分配第i 个人去做第j 件工作 xij = 0 相反 ( I,j=1.2. …n ) 其数学模型为:

(二)、解题步骤: 指派问题是0-1 规划的特例,当然可用整数规划,0-1 规划的解法去求解,但是利用指派问题的特点可有更简便的解法,这就是匈牙利法。 第一步:变换指派问题的系数矩阵(cij)为(bij),使在(bij)的各行各列中都出现0元素,即 (1) 从(cij)的每行元素都减去该行的最小元素; (2) 再从所得新系数矩阵的每列元素中减去该列的最小元素。

第二步:进行试指派,以寻求最优解。 在(bij)中找尽可能多的独立0元素,若能找出n个独立0元素,就以这n个独立0元素对应解矩阵(xij)中的元素为1,其余为0,这就得到最优解。找独立0元素,常用的步骤为: (1)从只有一个0元素的行(列)开始,给这个0元素加圈,记作◎ 。然后划去◎ 所在列(行)的其它0元素,记作Ø ;这表示这列所代表的任务已指派完,不必再考虑别人了。 (2)给只有一个0元素的列(行)中的0元素加圈,记作◎;然后划去◎ 所在行的0元素,记作Ø . (3)反复进行(1),(2)两步,直到尽可能多的0元素都被圈出和划掉为止。

(4)若仍有没有划圈的0元素,且同行(列)的0元素至少有两个,则从剩有0元素最少的行(列)开始,比较这行各0元素所在列中0元素的数目,选择0元素少的那列的这个0元素加圈(表示选择性多的要“礼让”选择性少的)。然后划掉同行同列的其它0元素。可反复进行,直到所有0元素都已圈出和划掉为止。 (5)若◎ 元素的数目m 等于矩阵的阶数n,那么这指派问题的最优解已得到。若m < n, 则转入下一步。 第三步: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0元素。 (1)对没有◎的行打√号; (2)对已打√号的行中所有含Ø元素的列打√号; (3)再对打有√号的列中含◎ 元素的行打√号;

(4)重复(2),(3)直到得不出新的打√号的行、列为止; (5)对没有打√号的行画横线,有打√号的列画纵线,这就得到覆盖所有0元素的最少直线数 l 。l 应等于m,若不相等,说明试指派过程有误,回到第二步(4),另行试指派;若 l=m < n,须再变换当前的系数矩阵,以找到n个独立的0元素,为此转第四步。

例一: 任务 人员 A B C D 甲 2 15 13 4 乙 10 14 丙 9 16 丁 7 8 11

2 4 9 7

4 2

Ø ◎ ◎ ◎ Ø ◎ Ø

第四步:变换矩阵(bij)以增加0元素。 在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中找出最小元素,然后打√各行都减去这最小元素;打√各列都加上这最小元素(以保证系数矩阵中不出现负元素)。新系数矩阵的最优解和原问题仍相同。转回第二步。

例二、 有一份中文说明书,需译成英、日、德、俄四种文字,分别记作A、B、C、D。现有甲、乙、丙、丁四人,他们将中文说明书译成不同语种的说明书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问如何分派任务,可使总时间最少? 任务 人员 A B C D 甲 6 7 11 2 乙 4 5 9 8 丙 3 1 10 丁

求解过程如下: 第一步,变换系数矩阵: 第二步,试指派: -5 ◎ ◎ Ø ◎ 找到 3 个独立零元素 但 m = 3 < n = 4

独立零元素的个数m等于最少直线数l,即l=m=3<n=4; 第三步,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0元素: ◎ √ ◎ Ø ◎ √ Ø √ 独立零元素的个数m等于最少直线数l,即l=m=3<n=4; 第四步,变换矩阵(bij)以增加0元素: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中的最小元素为1,然后打√各行都减去1;打√各列都加上1,得如下矩阵,并转第二步进行试指派:

◎ Ø √ ◎ Ø ◎ 得到4个独立零元素, 所以最优解矩阵为: ◎ Ø ◎ ◎ Ø 15

练习:用分枝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图解法) 练习:用分枝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图解法)

LP x1=3/2, x2=10/3 Z(0) =29/6 x1≥2 x1≤1 LP2 x1=2, x2=23/9 Z(2) =41/9 LP1 x1=1, x2=7/3 Z(1) =10/3 x2≤2 x2≤2 x2≥3 x2≥3 LP5 x1=1, x2=2 Z(5) =3 LP6 无可 行解 LP3 x1=33/14, x2=2 Z(3) =61/14 LP4 无可 行解 # # x1≥3 # x1≤2 LP7 x1=2, x2=2 Z(7) =4 LP8 x1=3, x2=1 Z(8) =4 # #

LP x1=2/3, x2=10/3 Z(0) =29/6 x1≥2 x1≤1 LP2 x1=2, x2=23/9 Z(2) =41/9 LP1 x1=1, x2=7/3 Z(1) =10/3 x2≤2 x2≥3 # LP3 x1=33/14, x2=2 Z(3) =61/14 LP4 无可 行解 x1≥3 x1≤2 # LP7 x1=2, x2=2 Z(7) =4 LP8 x1=3, x2=1 Z(8)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