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Advertisements

《血液在心血管中的循环流动》 段玉佩. 1 教材 分析 2 学情 分析 3 教学 设计 4 教学 过程 5 教学 反思.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概念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 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九孔的繁殖與養殖. 大綱 九孔簡介: * * 繁殖場之構造及設備:潮間帶養殖、平面式養 殖、立體式養殖、餌料處理方式潮間帶養殖平面式養 殖立體式養殖餌料處理方式 種貝的選擇: * * 繁殖的方法: * * 受精卵的發育及養成: * *
第三章 第一节 从受精卵谈起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阶段划分 指受精卵发育为幼体 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 → 性成熟的个体 幼体从母体内生出来 → 性成熟的个体 阶段 划分 阶段 划分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二章贝类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贝类的贝壳 一、无板纲 无贝壳,但体表被有角质并带有石灰质针、棘外皮.
猜谜语 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课比赛 胎盘的形成 姓 名:魏 强 职 工 号: 单 位:动物医学院.
实验八 虾的解剖与淡水 枝角类、桡足类的鉴别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第九章 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第十三章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身体的结构.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丰富的图形世界(2).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动物解剖生理 主讲人:解红梅.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胸 膜 炎.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13章 棘皮动物门.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 ①象环节动物那样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
陈大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1. 物种—— “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第九节 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 目录.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四课时).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滕州市羊庄镇羊庄中学 甘信用.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ATP SLYTYZJAM.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初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授课教师 何才健 东胜九义校.
假体腔动物 进化地位 本类群包括九个门,外形差异很大,彼此的亲缘关系不清楚,但都具有假体腔。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用计算器开方.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細胞.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进化地位 软体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出现了真体腔,但一般不发达,只在围心腔以及生殖腺和排泄管腔处有真体腔。 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海生种类一般有担轮幼虫期。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 具有三个胚层和不发达的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个部分,常有贝壳。 排泄系统为后肾型。 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间接发育种类具有担轮幼虫期。

身体结构 头部:一般来说,底栖或附着生活的类群头部不发达或退化消失,如石鳖、河蚌。活动的类群头部明显并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如蜗牛、乌贼。 足:形状多样,螺、石鳖的足块状;双壳类的足斧状;角贝的足柱状;乌贼和章鱼的足与头部愈合,环绕头部分裂成若干条长腕;固着生活种类(如牡蛎)足退化。

河蚌(无齿蚌)外部形态

软体动物(双壳类)内部结构 1 无头,示斧状足

内脏团( visceral mass ) :在足的背面,容纳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 外套膜(mantle):由背侧皮肤伸展而成,一般包裹内脏团、鳃甚至足。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称为外套腔(mantle cavity),内侧纤毛摆动造成水流,对各种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 外套膜外侧表皮常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

贝壳:体表具一个或多个保护性外壳。有的种类无壳,还有的种类具内壳。 贝壳从外向内分为三层: 角质层薄,颜色多样,由贝壳素构成,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棱柱层很厚,由柱状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结构。 珍珠层由片状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文石结构,能折光反射,有珍珠光泽。

贝壳与外套膜横切面

贝壳的形成: 外套膜边缘加厚形成三个皱褶,最外的皱褶分泌贝壳硬蛋白,形成角质层。 外套膜边缘在角质层内面分泌方解石结构的碳酸钙,形成棱柱层,不再加厚。 整个外套膜外层细胞可以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形成珍珠层,可不断加厚。 软体动物的外套膜中如果进入了异物,就会刺激珍珠层分泌,将其包裹起来,逐渐形成珍珠。

贝壳和外套膜的切面图 外套膜外表皮 外套膜纹 外套膜肌 棱柱层 珍珠层 结缔组织 外套膜环肌 外套膜内褶 外套膜中褶 角质层沟 外套膜外褶

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双壳纲头部退化,没有口腔,其他软体动物均有口腔,口腔内有唾液腺,口腔壁有颚和齿舌(radula),颚位于口腔前背部,有刮食物的作用,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使角质齿片作前后方向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

胃的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和胃盾。 几丁质的胃盾保护胃的分泌细胞。 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呈囊状,称为晶杆囊,内有一胶质棒状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晶杆末端在胃内搅动并且放出消化酶,帮助消化。(也有论点是储存养分的) 肝脏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头足类还有胰脏,均可分泌消化液。 肛门通常位于外套腔出水口附近。

软体动物(双壳类)内部结构 2 示消化、呼吸、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以外套膜形成的鳃进行呼吸。 鳃是外套膜内壁的突起,内有血液流动。鳃丝长有纤毛,并有几丁质的结构支持。水流通过外套膜内壁和鳃丝上面纤毛的打动,从外界按一定方向流经鳃,与鳃内血流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流出体外。 陆生种类(如蜗牛)以外套膜形成的“肺”进行呼吸。

软体动物(双壳类)内部结构3 示呼吸器官瓣鳃的结构

无齿蚌(河蚌)的瓣鳃结构

循环系统 一般是血液从心耳进入心室,经由动脉流入组织间血窦,再经静脉流回心耳。血液循环过程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 开管式循环血液携带氧气和输送营养的效率不如闭管式循环高,不能满足快速运动种类的需要。 头足纲动物的血液循环则是闭管式的,以适应在水中快速捕食和躲避敌害。

河蚌的心脏结构: 心脏位于围心腔中,由二个心耳和一个心室构成。 心耳三角形漏斗状,壁薄,不能搏动,两端分别与心室和静脉相连并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心室卵圆形,壁厚,肌肉发达,可搏动,心室前后端分别与前、后大动脉相连。心室的中央被直肠穿过。

河蚌的血液循环路线: 心室收缩,将血液送至前、后大动脉,后大动脉的血液流经外套膜动脉和血窦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由外套膜静脉回到心耳。前大动脉的血液先经小动脉到各器官和组织间的血窦中,然后经肾静脉入肾脏,排出代谢废物后,经入鳃静脉入鳃,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经出鳃静脉回到心耳。

排泄系统 后肾型,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形成。肾脏是一个两端开口的管状构造,一端以肾口开口在围心腔(即真体腔),一端以肾孔开口在外套腔。 肾口具纤毛,收集体腔液中的代谢产物。肾口之后的腺体部富含血管,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再流经管状部(膀胱),最后由肾孔排放入鳃上腔(河蚌),随水流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一般包括脑(cerebral)、足(pedal)、侧(pleural)、脏(visceral)四对神经节;神经节(ganglion)之间由两条神经索连接。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多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匣包围。

感觉器官 软体动物的头部有触角和眼。 脑下面有一对平衡囊,司平衡感觉功能。 外套膜也有感觉功能(比如河蚌入水口处的感觉乳突)。 头足类的眼与脊椎动物的眼构造上十分相近。

生殖系统和发育 软体动物有雌雄同体的,也有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的。有的种类是体外受精,有的种类是体内受精。 海产种类常有担轮幼虫(trochophore)和面盘幼虫(veliger)期,头足类受精卵直接发育。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卵裂方式多为螺旋卵裂,头足类是盘裂。

软体动物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分类 软体动物现存约11.5万种,根据身体构造分为七个纲: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和头足纲。 原始软体动物出现在前寒武纪浅海中,身体卵圆形,两侧对称,有一对触角,体背有一个扁平的壳,壳下面有由体壁延伸形成的外套膜,外套膜与内脏团间形成外套腔。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在哥斯达黎加附近3350m深海发现生活的个体,称为新蝶贝。 身体两侧对称,体背有1个扁平盾状壳,头部不发达。外套沟中有5-6对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某些器官重复排列,类似分节现象。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全部海生,目前记录600多种。常见种类如分布于潮间带的石鳖。 头部不明显,身体扁平,卵圆形,背面有8个复瓦状排列的贝壳,体长2-12cm,足块状,雌雄异体,以齿舌刮取礁石上的海藻为食,发育过程有担轮幼虫期,无面盘幼虫期。

无板纲(Aplacophora) 全部海生,目前记录约250种,我国南海的龙女簪是无板纲动物。 身体蠕虫状,穴居或爬行,体表无贝壳,体壁中有角质或石灰质的骨刺,腹面中间常有一条由外套膜下卷形成的纵沟,头部不发达,体长5cm左右,多数雌雄同体。

腹足纲(Gastropoda)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目前记录75000种现存种类。 头部明显,身体左右不对称,神经扭转成“8”字形,有些种类又有反扭转现象,足块状,多具螺旋形壳,雌雄异体或同体,有的种类有卵胎生现象,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与面盘幼虫期。

腹足纲不对称体制的起源与进化: 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表明,当时一 些腹足类的壳是对称的。现代胚胎学和比较形态学的研究也表明,腹足类胚胎发育到担轮幼虫时期也一直是对称的,发育到面盘幼虫时身体才出现了扭转。这说明早期腹足类的体制是两侧对称的,现在不对称的体制是后来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是次生性不对称。

古生物学证据表明,腹足类祖先在背方有一个扁平、简单的贝壳,随着腹足类祖先身体的增长,以及头部和内脏团需要缩入贝壳下,使身体背部不断隆起,贝壳也随身体的隆起增加了高度,逐渐成为长圆锥形。为了减少水中运动阻力,贝壳发生旋转倒伏。但是这样使外套腔被压在壳下,使得原来从前到后的水流受阻,影响了呼吸和排泄等生理活动。

接着腹足类身体发生了扭转,出水口从身体后方转到了前方,外套膜和内脏团也发生180度扭转,这样身体一侧器官的发育受到阻碍,该侧的鳃、心耳和肾逐渐退化消失,原来平行的两条神经索则扭转成为“8”字形。腹足类不对称体制就这样形成了。 旋转和扭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化石证据表明旋转的发生早于扭转。扭转过程是从寒武纪开始到奥陶纪末完成的,大约经历了几千万年。

腹足纲次生性不对称体制的形成

不对称体制形成后,有些种类(后鳃类)由于目前尚无法确定的原因,贝壳出现退化,于是内脏发生了反扭转,外套腔开口连同鳃和肛门等再转回到身体后端,原来被扭成“8”字形的神经索也恢复了平行。但是已经退化消失的器官则不能重新发生了,所以虽然后鳃类的外形又成为两侧对称,但是内脏器官仍然是左右不对称的。

双壳纲(Bivalvia) 多数海生,少数淡水生,现存30000种。 身体侧扁,一对发达左右壳包围身体,头部退化,无口腔和齿舌,足斧状,原始种类为栉鳃,高等种类为瓣鳃,海产种类多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种类有的具钩介幼虫。

掘足纲(Scaphopoda) 海产,穴居,现存约350种,如角贝。 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牛角形管状壳,足柱状,无鳃,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头足纲(Cephalopoda) 海产,现存650种,化石种类9000多种。 运动迅速,外套膜肌肉发达,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脑,原始种类有外壳,多数种类的壳被外套膜包被或退化。

思考题: P112,No.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