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Business Cycles Theory]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的含义 “本书的主题为一国人均产出的增长。” [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宏观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分解式: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社会储蓄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不考虑技术进步): 规模报酬不变:
y 教材P694 图21-3 k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资本、产量和储蓄(投资)之间 的相互依赖关系 资本存量 产出/收入 资本存量的变化 储蓄/投资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方程的含义 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则: 只有人均资本的增长,人均产出才可能增加; 只有人均储蓄高于人均投资与人均折旧之和,人均资本才可能增加。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稳态条件: 虽然人均投资和人均产出不变,但只要资本存量与劳动人口保持同样比例增长,总产出就可以长期按相同的比例增长。
y yA syA 教材P696 图21-5 kA k 经济增长的稳态
储蓄率提高的影响 y C' C 教材P699 图21-7 k0 k' k
从短期看,储蓄率的提高可以使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劳动人口增长率,从而使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 但从长期看,只要储蓄率不再提高,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又会回落到等于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将在一个新水平上保持不变。
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影响 y A A' 教材P700 图21-9 k' k0 k
资本的黄金分割率 虽然储蓄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人均资本的和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但是,当产出一定时,储蓄或积累增加,消费就会减少,因而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问题。 黄金分割率——要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值,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当是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y M' 教材P701 图21-19 M k' k* k" k
加入技术进步的因素 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索洛-斯旺模型: 意义:要保证收入增长率高于劳动人口增长率,则必须使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人口增长率。
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索洛-斯旺模型: 意义: 只要技术进步是正数,即使资本增长率等于劳动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率仍然可以高于劳动人口增长率。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经济周期的阶段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则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出 实际GDP 潜在GDP 时间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论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次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①纯货币周期理论 ②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③创新周期理论 ④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⑤心理周期理论 ⑥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①乘数—加速数原理 ②货币主义周期理论 ③政治周期理论 ④卢卡斯的货币周期理论 ⑤实际周期理论
乘数—加速数原理 现代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加速数原理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说明企业固定投资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或社会投资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 乘数原理: 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产出若干倍的变动。 加速数原理: 收入或产出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 注意:
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和加速数的交替作用,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例:
设:
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何德旭、王朝阳、应寅锋:《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南方周末》 2004-10-21。
对传统观念的反向思维: 1980年代以前,经济周期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真实或名义的需求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 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的《构建时间与汇总波动》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彻底检讨,从而为宏观经济周期分析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在他们的经济周期模型中,技术进步率的现实波动会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劳动时间都发生变化。 何德旭、王朝阳、应寅锋:《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南方周末》 2004-10-21。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争论: “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国家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他们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经济周期问题,即经济中繁荣与衰退交替的经济波动。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争议围绕三个问题:经济周期的性质是什么?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外部冲击’。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因素,因此这种理论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市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故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这些冲击经济的因素不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与市场机制无关。”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技术突破导致的经济波动: “假定一个经济处于正常的运行之中,这时出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如网络的出现)。这种技术突破引起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个接一个,当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是一种新的长期趋势。19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与以后的衰退证明了这种理论。经济中这种大大小小作用不同的外部冲击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并非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政策含义: “普雷斯科特说:‘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谋求稳定的昂贵努力可能是逆生产性的。经济波动是对技术增长率的不确定性的最恰当的反应。’这就把关于经济波动的传统思考完全颠倒过来了。如果波动是因主要由技术变化产生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而作出的帕累托效率反应,货币因素就不再与这种不稳定相关,货币政策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应。货币是高度中立的。由于工人可以自由决定付出多少劳动,可观察到的就业状况常常是自愿的。实际上观察所得的GNP 波动路线不过是一种连续运动的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因此,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提出象‘充分就业’的官方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经济现实已经存在。” 唐未兵:《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2期。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GDP 实际GDP 潜在GDP 时间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GDP 实际GDP=潜在GDP 时间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实际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时间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