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與 消費者行為 3. 效用與 消費者行為 3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何謂效用與消費者行為。 應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費者的效用。 說明無異曲線之意義與其特性。 應用效用極大的觀念來分析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區別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理解何謂價值的矛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下页 返回上页 9.3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2 ). 下页 返回上页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四、小结.
Advertisements

商管群科科主任 盧錦春 年 3 月份初階建置、 4 月份進階建置、 5 月份試賣與對外營業。
1 第十章 CH10 分配理論 所得分配涉及一國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公平,深受各國 政府重視,也是近年來的熱門議題,本章從分配的意義與 所得分配的種類談起,再介紹三種常見所得分配不均度的 測量指標,有助於讀者瞭解所得分配的概念。 10-1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10-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運輸經濟學 第二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概念.
機率的定義與性質 機率概念與應用網路學習研究.
第1章第3节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案例1:关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研究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体训练与形象塑造.
經濟學 導論 經濟學 導論 創新工程系列講座─基礎知識 主講人:王廷興 博士 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系 副教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解读
顶碗少年.
第六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一、 型的微分方程 二、 型的微分方程 三、 型的微分方程.
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体系: 命题 常用逻辑性用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基本逻辑连结词 量词.
1.5 充要条件.
基隆市立八斗高中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 402 班『親師座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均衡”护航小班化“研改”添翼个性扬 衢州市柯城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工作回眸与展望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体育局(文化局)
第二三四章 供給與需求.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曲线及其有关概念
现代经济学.
第二节 脊柱的运动 脊柱运动形式 旋转 ( 角度运动 ) 三维运动 平移 ( 线性运动 ) 脊柱的稳定性 脊柱创伤 研究脊柱运动的意义
本章內容要點: 偏好與無異曲線 理性選擇的基本公設 無異曲線的特性 消費者最適選擇應滿足的條件 以無異曲線分析法導出需求曲線
13 投資與政府支出.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五、消費者的選擇 效用與價值 邊際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邊際效用分析法.
資源配置的五個面向 生產什麼 如何生產 何時生產 何處生產 生產收入如何分配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資源配置的五個面向 生產什麼 如何生產 何時生產 何處生產 生產收入如何分配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知识模块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主讲人:白韬喆.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1 計數效用 效用:賦予滿足程度一定的單位(效用),用來測度人們進行消費時滿足(快樂)程度的高低
9.1 圓的方程 圓方程的標準式.
第四章 消費者選擇與需求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消費者均衡 需求曲線 消費者剩餘.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第3讲 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Utility) 2、偏好(Preference)
消費者偏好與效用概念.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3.1 李嘉图模型 3.2 李嘉图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財經學分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從經濟學看世界 第一章: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 陳建良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 專任教授兼主任秘書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边际效用分析 3.2 无差异曲线分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钱胡风 2019/2/24.
第三章 效用论 两种方法分析: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选择:三个基本问题 稀缺性资源 人们的福利 优化配置与有效使用 需求 供给.
因式定理.
資源配置的五個面向 生產什麼 如何生產 何時生產 何處生產 生產收入如何分配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1.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2 直角坐標.
第五讲 从常用连续分布到二维变量分布 本次课讲授:第二章的 ; 下次课讲第三章的 ;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財富的風險態度影響其理財行為 明白蒐集完全訊息不必然是理性的行為 解釋產品訊息如何影響購買行為
需求、供給與 市場均衡 2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需求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了解供給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認識市場供需均衡與市場失衡時的調整。 了解價格機制與價格管制。
二、供給,需求與市場平衡 需求 供給 市場均衡 均衡的變動 價格彈性.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消费政策 掌握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等概念 掌握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第五模块 微分方程 第三节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一、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二、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红利、年金、满期金自动转入聚宝盆,收益有保底,升值空间更大
效用函數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經濟學 I Economics.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9/5/20.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导数与微分 在课程简介中已经谈到, 高等数学就是微积分(微分 + 积分). 对于一元函数来说, 微分本质上就是导数. 这一部分内容是“导数与微分”. 由此可见, 这一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是在极限的基础之上讨论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 “导数与微分”是每个学习高等数学的人必须掌握的内容.
3-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 频率分布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样品中镍的质量分数(%)进行重复测定,得到90个测定值如下:
第四讲: 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第十三章 核在經濟學上的應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四章 利率的結構與資訊內涵 授課老師:_____.
消費者行為的研究 主題一 MU與TU 主題二 消費者剩餘.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tuì)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學習目標 瞭解政府收入與各種稅制 區別政府支出的效果 瞭解政府預算 掌握政府預算編列原則 OBJECTIV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效用與 消費者行為 3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何謂效用與消費者行為。 應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費者的效用。 說明無異曲線之意義與其特性。 應用效用極大的觀念來分析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區別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理解何謂價值的矛盾。

3.1 效用分析 3.1.1 效用的意義 效用(utility)係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勞務所 獲得的滿足程度。 計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分析: 基本假設認為效用可用具體的數字衡量,而衡量 的單位則稱為效用單位。 序數效用(ordinal utility)分析: 將消費時所產生的效用根據偏好做排序,而不採 用具體的數字來衡量。

3.1 效用分析 3.1.2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古典經濟學家將計數效用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效用: 總效用(total utility, TU) 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

3.1 效用分析

3.1 效用分析 3.1.3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係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 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商品的消費量增 加,消費者從該商品所得到的效用增量(也就是 邊際效用)會遞減。

3.2 邊際效用分析法 邊際效用分析法 研究消費者均衡時,首先假設消費者的偏好以及 所得 I 都是固定的,且商品的價格也假設固定不 變。其次,將市場中的商品簡化成只有兩種商品: X 財與 Y 財;並以PX 與PY 分別表示 X 財與 Y 財 之價格,QX 與QY 分別表示 X 財與 Y 財之購買數 量。此時,消費者的總支出可以用(3.2)式來 表示。 ……..(3.2)

3.2 邊際效用分析法 上式中表示總支出(PX QX + PY QY)不可以超過總 所得 I,也可稱為預算限制(budget constraint)。 在考慮消費的最適選擇前,先將所有滿足預算限制 的消費組合條列如表3-2。

3.2 邊際效用分析法 當消費者將最後一塊錢花費在任何商品上所獲得 的邊際效用均相等時,消費者的總效用達到最大, 此即最適消費組合之邊際效用均等法則(equal 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 這就是消費者的最適選擇,以數學式表示如 (3.3)式。 ……..(3.3)

3.2 邊際效用分析法 因此,只有在 ,消費者才能實現消費 均衡。

3.2 邊際效用分析法 此亦證明了消費者均衡的選擇,就是消費者花費 的最後一塊錢所獲得的邊際效用MUm應相等, 在此同時效用達到最大。當消費者同時購買多種 商品時,也會符合上述的邊際效用均等法則。以 數學式表示如(3.4)式所示。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1 無異曲線的意義 無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又稱為無差異曲 線,或等效用曲線。 經濟學家為了表示消費者在消費兩商品時的滿足 程度不同,於是利用無異曲線進行分析說明。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2 無異曲線的特性 無異曲線為負斜率 無異曲線的形狀呈現凸向原點 因為兩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遞減。所謂邊際替 代率,是指在無異曲線上任何一點組合之兩種商 品的互相替換比率;以公式表示為: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 無異曲線與其特性 3.3.2 無異曲線的特性 平面上任一點只有一條無異曲線通過 任兩條無異曲線不相交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1 預算線 預算線(budget line)也可稱為消費可能線 (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或者等支出線。 預算線會受到消費者的所得與商品價格因素影響, 其關係可以寫成(3.6)式: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1 預算線 預算線會隨著預算線限制式(3.6),而改變其 斜率或位置。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2 效用極大與消費者的選擇 消費者會希望能在可消費組合(預算線)的範圍 內,使其滿足程度達到最大(效用最大的無異曲 線);而這樣的最適消費組合便發生在預算線與 無異曲線相切之位置,此時達到消費者均衡。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4.3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價格與需求量之間是呈反向變動關係,經濟學家 認為這是由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和所 得效果(income effect)組合而成的,而以上兩 種效果加總的結果則稱為價格效果(price effect)。

3.4 無異曲線分析法

3.5 消費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消費者剩餘(consumers’surplus) 生產者剩餘(producers’surplus) 係指一消費者在購買某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 高價格與實際支出市價間的差額。 生產者剩餘(producers’surplus) 係指生產者在生產某商品時,實際市價與其願意 生產的最低價格之間的差額。

3.5 消費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3.5 消費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社會總剩餘(total social surplus) 將消費者剩餘的面積與生產剩餘的面積相加

3.6 價值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非常多,一天沒有水, 人類的生活會非常不方便。相對地,鑽石就沒 有像水如此實用。 為什麼有用的水價格那麼低,而鑽石卻有如此 高價呢?

3.6 價值的矛盾

結語 效用為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因為感受不同而產 生不同效用,於是有不同的選擇與消費行為。 經濟學家利用無異曲線分析來說明消費者對於 兩種商品或勞務的不同數量組合,都能獲得相 同程度滿足。

結語 許多的生產與消費決策都是基於邊際的考量, 並利用邊際效用和價格之間的關係來說明當最 後一塊錢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都相同時,消費 者的總效用就會達到最大,此即消費者的最適 選擇。 此外,利用價格說明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 與總剩餘的變動,將有助同學了解如何衡量社 會福利水準並解決價值矛盾的問題。

Q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