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应力状态理论 (Analysis of the Stress-State)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任树棠 2019年4月19日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
低碳钢 铸铁 ? 韧性材料拉伸时为什么会出现滑移线?
低碳钢 铸铁 为什么脆性材料扭转时沿45º螺旋面断开? ?
根据微元 的局部平衡: 拉 中 有 剪
剪 中 有 拉
重 要 结 论 不仅横截面上存在应力,斜截面上也存在应力;不仅要研究横截面上的应力,而且也要研究斜截面上的应力。
2、应力的三个重要概念 应力的点的概念; 应力的面的概念; 应力状态的概念.
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和切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面上不同点的应力各不相同,此即应力的点的概念。
微元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同一点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此即应力的面的概念。
应 力 哪一个面上? 哪一点? 哪一点? 哪个方向面? 指明 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之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State of the Stresses of a Given Point)。
3、一点应力状态的描述 单元体 (Element) dx dy dz , ®
( 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es ) 三向(空间)应力状态 ( 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es ) y x z
( Plane State of Stresses ) x y 平面(二向) 应力状态 ( Plane State of Stresses )
纯剪应力状态 ( Shearing State of Stresses ) x y x y 单向应力状态 ( One 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es ) 纯剪应力状态 ( Shearing State of Stresses )
三向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 纯剪应力状态 特例 特例
由平衡即可确定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FP 示例一: S平面 l/2
5 4 3 2 1 S平面 1 3 2
l a S 示例二 FP
x z y S平面 4 3 2 1
1 y x z FQy 4 3 2 1 Mz Mx 3 4
1、正负号规则 正 应 力 拉为正 压为负
1、正负号规则 切 应 力 使单元体或其局部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1、正负号规则 q 角 y x q 由 x正向反时针转到x'正向者为正;反之为负。
2、平衡原理的应用——单元体局部的平衡方程 平衡对象——用q 斜截 面截取的单元体局部 x´ y´ dA q 参加平衡的量——应力 乘以其作用的面积 t yx 平衡方程——
t x dA s q s - cos ) ( dA dA q + t q dA ( cos ) sin + t q dA ( sin ) ' q s - cos ) ( dA x dA q + t q dA ( cos ) sin xy t yx + t q dA ( sin ) cos yx - s q y dA ( sin )
t - t dA + s q dA ( cos ) sin dA q + t q dA ( cos ) - t q dA ( sin ) - y - t x y dA ' + s q x dA ( cos ) sin dA q + t q xy dA ( cos ) - t q yx dA ( sin ) t yx - s q y dA ( sin ) cos
用 斜截面截取
最后,得到以下四个方程:
' - s x y + 2 æ è ç ö ø + x ' t y 2 =
sx sx' tx'y' ty'x' sy' B E B E x' y'
可见: 45º 方向面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但正应力不是最大值,切应力却最大。
t sx'=t B E B E sy'=t
结果表明: 45º 方向面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而且正应力为最大值。
主应力、主方向、 最大切应力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面内最大切应力 应力状态的主应力表示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主应力表达式 (主平面定义)
主方向(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es): 负号表示从主应力的正方向到x轴的正方向为顺时转向 主应力排序: s1s2 s3 主方向(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es): 负号表示从主应力的正方向到x轴的正方向为顺时转向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有不同的表示方法,而用主应力表示最为重要 请分析图示 4 种应力状态中,哪几种 是等价的 t 45o t t t 45o
注意区分面内最大切应力与所有方向面中的最大切应力-一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2 3 1 s - max = t
重要应用实例 承受内压薄壁容器任意点的应力状态
m s t p l pD l D pπd2 4 p ) D p ( m s p
D t pπd2 4 ) D p ( m s p
p p×D×l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