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運動 伽利略在運動學上的成就,奠定了牛頓動力學的基礎。伽利略成功的描述地球上物體的拋物運動,其主要基於兩個基本概念: (一)自然加速運動 自然運動於垂直方向上的運動速度分量,會以一固定的速率增加。 (二)自然水平運動 自然運動於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會以一固定的速率沿一直線行進。
革命的開始—由單擺到斜坡實驗 伽利略以實際的實驗證明,成功的挑戰亞理士多德所述自由掉落物體的速度為一定且與其重量成正比的概念。 不論物體掉落時所沿的路徑陡峭程度,自同一高度落下的物體所得到的最終速度是一樣的。
新的世界--慣性定理 在同樣的斜坡實驗中,若另一邊的斜率越來越小,則物體所走的水平距離將隨之變長,直到其垂直高度一樣時。在極限的情況下,當另一邊的斜率為零,亦即呈水平的狀態,此時物體將永遠無法達到一樣的高度。故若無其他阻力的存在,此物體應該永遠以一定的速度直線行走。 所以伽利略指出,物體的自然水平運動為等速直線運動。此現象的推廣即為伽利略的慣性定理(Principle of Inertia):動者恆動,靜者恆靜。
牛頓運動定律 自然運動的整合 牛頓主要的突破在於將伽利略的兩個運動概念結合在一起,以同一觀念的不同角度去統合此二不同的運動。雖然伽利略也有力的想法,但是牛頓挾其新數學(微積分)的優勢,重新引進力的觀念,並以數學量化形式去描述運動,此為牛頓最重要的貢獻。牛頓重新對運動觀念的詮釋,整理成現今古典力學經典之作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牛頓的運動世界—慣性世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對伽利略的拋物運動重新加以註釋,他說只要沒有空氣阻力和重力的拉扯,拋物體也會保持其起始的狀態。引用其原始描述,他對第一定律的說法為: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什麼是運動狀態的變化--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深刻的瞭解慣性定律的啟示,因而他進一步的敘說: “The alteration of motion is ever proportional to the motive force impressed; and is mad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ight line in which that force is impressed.”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何謂質量?何謂重量? 牛頓清楚的明白,同樣的外界干擾作用於不同的物體時,物體所得的加速度並不一樣。屬於物體的這種特性,決定該物體改變其運動速度的難易程度,牛頓稱此物質特性為該物體的”慣量”(inertia)又稱質量。根據此概念,物體質量的量測應以其對運動速度變化的影響而決定。然而,在地球上我們卻發現一較簡單的替代方法,那就是量測重量。由於所有物體的自然垂直運動皆為等加速度運動,故其所受的重力必然正比於其慣量的大小。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數學描述 此為一般所熟知的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形式。所謂單位力的大小,自然而然的等於單位質量(通常為公斤)乘以單位加速度(公尺每秒平方),我們稱此單位為一牛頓。 一新的數量概念可由此產生,我們定義描述物體運動狀態量的大小等於其質量乘以其運動速度,稱之為”動量”(momentum)。所以牛頓第二定律可更明確的敘述為 ”The time-rate-of-change of a quantity called momentum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orce”。 數學上可寫為: when m is a constant)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在定義物體的運動狀態與建立力為其變化的主因的同時,牛頓注意到一非常重要的關鍵:兩物體之間力的作用,為彼此相互存在的,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引用牛頓的原文,他述說: “To every action there is always opposed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or the mutual actions of two bodies upon each other are always equal, and directed to contrary parts.”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靜力平衡系統於解題時,有幾個建議步驟: (一)畫一系統示意簡圖。 (二)分離各個不同物體,令每個皆為獨立系統,對各個物體作所有”外力”的作用圖。 (三)慎選座標系,找出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各個分量的結果。 (四)對各個分量獨立分析計算,以求取未知量。 (五) 確定(四)的結果與(二)的分析圖一致,並利用極端時(某一量趨近於零或無窮大時)的結果去驗證。
例題一:重125N的交通號誌以二電纜線支撐(如下圖所示),請求出每根纜線的張力。
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垂直總力成正比 運動時 靜止時
一質量為m的物體,置於一靜摩擦係數為 的斜坡上。慢慢增加斜坡的傾斜角,直至該物體剛好開始下滑,問該臨界角為何?
為何會有土石流?
圓錐擺 若一質量為m之物體,懸掛於一長度為L的線上。若該物體以半徑為r做一水平等速圓週運動,求其所需之速度。
為減小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迴轉半徑,出口的設計多半向內傾斜以彌補摩擦力的不足。若某交流道的半徑為五十公尺,設計速限為13. 4m/s (30 為減小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迴轉半徑,出口的設計多半向內傾斜以彌補摩擦力的不足。若某交流道的半徑為五十公尺,設計速限為13.4m/s (30.0mi/h),假設摩擦力可忽略,則其路面傾角應為多少?
請估計自行車選手的速度
ㄧ般而論,力的形式可為時間函數、物體運動速度函數或空間位置之函數。 若已知外力形式為常數或可積分之時間函數,則物體的速度與位移可由關係式
例題五: 若一質量為1kg之物體,沿一直線運動,且以知所受之約束力為 F = cos t 牛頓 。請畫出於時間 t = 0 到 100秒之(一) 受力(二)速度(三) 位置 圖。
若已知外力形式非為常數或時間之函數,而是可積分之速度的函數,則物體的速度與位移可由牛頓運動定律得到:
終端速(terminal velocity) I (低速行進). 一質量2. 00g的圓球體於油中自由掉落,經夠長時間後,該物體以等速5 終端速(terminal velocity) I (低速行進) 一質量2.00g的圓球體於油中自由掉落,經夠長時間後,該物體以等速5.00cm/s的速度下降。求該物體自靜止到速度達到終端速的90%大小時所需之時間。
例題九:終端速(terminal velocity)II (高速行進) 空氣阻力約可寫為 其中D為經驗值,而為空氣的密度。故物體於大氣層內自由掉落的終端速為 Home Work : (1)請估計人類跳傘時,於降落傘未張開時的終端速(2)求出垂直下降時速度與位置對時間之關係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