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苏争霸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貌合神离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根本原因: 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重要原因: 苏联实力的增强 历史原因: 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直接原因: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 苏 赫鲁晓夫 领导人 美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苏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争霸政策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美 争 霸 特 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缓和 重大事件 ①美国U-2飞机事件; ②柏林墙事件 ③古巴导弹危机 紧张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苏 争霸政策 美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 阶段 第二阶段: 60年代初—70年代末 苏 勃列日涅夫 领导人 美 肯尼迪、尼克松 战略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苏 争霸政策 美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 争 霸 特 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联合体……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 缓和 重大事件 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紧张
①从阿富汗撤军;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④签署反导等多个条约; ⑤双方首脑互访和会谈 缓和 阶段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苏 戈尔巴乔夫 领导人 美 里根、布什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苏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争霸政策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美 争 霸 特 点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 “和平演变” ①从阿富汗撤军;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④签署反导等多个条约; ⑤双方首脑互访和会谈 缓和 重大事件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和平演变”(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紧张
美苏争霸中美苏与中国的关系 国家 美国 苏联 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80年代 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坏 孤立、反对中国 关系正常化 美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同中国改善关系 苏中关系恶化 苏联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原因:全面收缩 原因:对外扩张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