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的關鍵 區分 XY型 XO型 ZW型 單性生殖 決定因素 精子 卵 卵是否受精 ♂的染色體 XY X ZZ n ♀的染色體 XX ZW 代表種類 人類、果蠅 蝗蟲、椿象 鳥類、蝶、蛾 蜂、蟻 X或Y X或○ Z 經有絲分裂產生 Z或W 經減數分裂產生
孤雌生殖 水蚤&輪蟲 蜥蜴 蜜蜂 蚜蟲 硬骨魚 軟骨魚
水蚤
水蚤媽媽生出的小水蚤都是母的呦!!
疑是冬卵?
雄性出現時,意味著環境不佳,準備要產生「休眠卵」了 「裸腹蚤」左為雌蚤,右為雄蚤 雄性出現時,意味著環境不佳,準備要產生「休眠卵」了
輪蟲形體微小,長約0.04-2毫米,多數不超過0.5毫米。根據以下特徵很容易和其它體形大小差不多的動物區別開來。第一,身體前端有一個著生纖毛環的頭冠(纖毛只存在於頭冠,此與原生動物的纖毛蟲不同)。輪蟲因生活時該頭冠纖毛不停地擺動似輪盤而得名。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類似幾丁質的咀嚼器。
全單性生殖(total parthenogenesis). 在雙巢目輪蟲中尚未發現有雄蟲,而只有雌蟲單性生殖繁殖后代
輪蟲的雄性個體很小,最小的僅為雌體的1/10,雄體的一些結構如泄殖腔、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均退化消失。通常在外界環境適宜時,雌蟲行孤雌生殖,由雌體產生大而卵殼較薄的卵。這種卵成熟過程中不發生減數分裂,稱為非需精卵,它很快發育成雌性個體。這種雌體又行孤雌生殖,稱非混交雌體,如此重復可行許多代孤雌生殖。 在單巢目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或有其他刺激時,輪蟲種群中會出現混交雌體。它產生小型的卵,卵殼薄,這種卵在成熟過程中經過了減數分裂,稱為需精卵。需精卵如果不受精,則孵化成雄體,雄蟲壽命很短。卵如果受精,則發育成一個具厚卵殼的休眠卵。休眠卵可以對抗各種不良環境長達數月之久,待環境好轉時,再孵化成非混交雌體,又開始孤雌生殖。 這種生殖與生活方式,無疑是對淡水生活的一種適應,是調節其種群數量的一種方式。在環境有利時,輪蟲行孤雌生殖,以迅速增加種群數量;當環境不利時,則出現雄蟲,行交配生殖,形成休眠卵以對抗惡劣的環境。其混交個體的出現可以受溫度、光照、水質、食物以及種群內密度等各種因素所誘導。有性生殖一年中可以出現一次到多次,同一水域同種輪蟲可以出現一次到多次數量高峰。
淡水輪蟲大概是體型較大,和圓水蚤在一起不但不會被當成食物,反而會附著在圓水蚤身上造成圓水蚤活力衰退。
草履蟲
昆蟲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偶發性孤雌生殖 即在正常情況下行兩性生殖,但偶爾可能出現不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現象。在蛾類,家蠶就能進行偶發性的孤雌生殖。 【二】經常性孤雌生殖 例如在膜翅目昆蟲(如蜜蜂)中,受精卵發育成雌蜂,非受精卵發育成雄蜂。 還有一些經常孤雌生殖的昆蟲,在自然情況下,雄蟲極少,有的甚至還沒有發現過雄蟲。這些種類的生殖,完全或幾乎完全透過孤雌生殖,例如一些葉蜂、癭蜂(沒食子蜂)、小蜂、竹節蟲、粉虱、介殼蟲、薊馬、蓑蛾等。 【三】週期性孤雌生殖 所謂週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隨季節的變遷而交替進行。蚜蟲是最熟悉的例子。許多蚜蟲只在冬季將要來臨的時候才產生雄蚜蟲,進行雌雄交配,生產受精卵越冬(冬卵)。而從春季到秋季連續十餘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後代,在這段時期幾乎完全沒有雄蚜蟲。 蚜蟲在進行孤雌生殖時,它的後代都是雌蟲,經兩性交配後產的卵,到第二年也都發育成雌蚜,唯有產生性蚜時才出現雄蚜。 孤雌生殖對昆蟲的廣泛分布有著重要的作用,當遇到不適宜的環境條件而造成大量死亡的時候,孤雌生殖的昆蟲也更容易保留它的族群。所以孤雌生殖可以認為是對抗惡劣環境和擴大分布的有利條件。
蜜蜂的大家庭 (左中右依次是:工蜂、蜂王、雄蜂)
黑色箭頭所示路線為一般蟻類生殖方式,藍色箭頭則為火蟻特有生殖方式,藍色交叉代表火蟻無此生殖路線
母葉脩(擬葉蟲)是孤雌生殖
(三眼恐龍蝦 )鱟蟲
在全世界的動物園紀錄中,牠們曾有2次「孤雌生殖」的紀錄,其中一次是在倫敦動物園,雌性科摩多龍未與雄性交配而生蛋,孵化後的幼蜥都是公的,雌蜥再與自己所生的小公蜥交配生出下一代。 找不到男朋友,就自己想辦法
但有一小部分的遺傳物質,從雄個體的精子進入了亞馬遜莫莉魚的卵子裡。再經由細胞學的分析及染色體組成的過濾,果然證實了帶有黑斑的幼魚具有雄魚的基因
龍紋蝦 ;大理石小龍蝦
科學家証實雌性錘頭鯊可以孤雌生殖
盲蛇僅有雌體,採孤雌生殖
美國麻州「先進細胞科技公司」利用尚未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仍帶有雙套染色體的卵細胞,施予化學及電刺激,促使其進行分裂形成囊胚,這種做法稱為「孤雌生殖」。他們並從形成囊胚的胚胎中取得含有幹細胞的「內胚細胞」,在體外培養形成一穩定的細胞株,能維持在未分化的狀態達十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