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五、 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预算以外预计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预算可按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两部分内容分别编制。变动性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 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逐项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第十一章 财务预算 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 第二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 第 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四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 在对企业全部产品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 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应对企业主要 产品 ( 指对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大的产品 ) 进行 深入分析,以便取得降低成本的具体途径。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 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二是技术经 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兹分析如下:
第 9 章 战略规划与全面预算 管理会计. 第八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的基本体系 第二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其它方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8+16 = =21 3×25 =75 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9×9+7 = =482 注意: 先乘除,后加减.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知识点11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成本会计》 子项目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单元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其他 分配方法 单元设计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狄具亮.
八 统计 第三课时 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拓展练习.
卞琳琳 管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 先后就职于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南京石城税务师事务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手机: 办公室: /3/16.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主讲人:阎华荣.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 利润与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
初级会计实务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 主讲人:杨菠.
第七章 固 定 资 产.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一节 相对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相对分析法 第三节 Excel计算相对数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巫山职教中心欢迎您.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章 要素费用分配的核算.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嘉義榮民醫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综合费用的核算.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如何写总结和规划 演 说 非 常 道.
网中网的登录地址,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顺序表的删除.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连加、乘加、乘减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分配律.
成 本 会 计 成 本 会 计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 主讲:杨淑娥.
第二讲 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主讲教师:孙颖.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1、某项目变动对总资产的影响是用某项目本年
成本核算 一、成本和费用的分类 1.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费用的主要特征为:
《成本会计》 第九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第二十一讲 产品成本核算的品种法 主讲教师:孙颖.
第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认 识 小 数 潘 伟.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三十三讲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成本分析 主讲教师:孙颖.
Sssss.
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 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4、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5、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 【相关知识】 2 【任务实施】 3

(1)东方机械厂 2010 年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其中甲、乙产品为可比产品,丙产品为当年投产的新产品,甲、乙两种产品的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103元和98元。 (2)各产品有关成本计划的资料如表9-15所示。 表9-15 成本计划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计划单位成本(元/件)   95   85   28 计划产量(件) 360 540 800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3)各产品本年1~11月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如表9-16所示。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累计产量(件)       360      550      720 累计总成本(元) 34 200 43 890 14 328 (4)本年12月实际产量及成本如表9-17所示。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40       50        80   实际总成本(元) 4 200 4 110   1 672   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105 82.20 20.90

(5)根据以上资料,企业成本核算员编制的商品产品成本表如表9-18所示。   产品名称   指标项目 可比产品成本 不可比产品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 合计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本月份 40 50 80 本年累计数 400 600 800 单位成本(元/件) 上年实际平均 103 98 本年计划 95 85 28 本月实际 105 82.2 20.9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96 20 本月总成本(元) 按上年实际平均 9 020 4 120 4 900 按本年计划计算 8 050 3 800 4 250 2 240 10 290 本月实际成本 8 310 4 200 4 110 1 672 9 982 本年累计总成本(元) 100 000 41 200 58 800 89 000 38 000 51 000 22 400 111 400 本年实际成本 86 400 38 400 48 000 16 000 102 400

要求如下: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2)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产量因素、品种结构因素和单位成本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和成本计划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企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认识和掌握降低成本费用的规律,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成本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事前分析 事中分析 事后分析 成本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的成本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客观存在的差异的一种方法 。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数值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据相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比较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2.比率分析法 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 . 相关比率 分析法 构成比率 分析法 指某一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 趋势比率 分析法 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用以反映分析对象的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

3.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计算法。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衡量各个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分析、管理经济活动。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② 以计划数为基础,依次、逐个地以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计划数,将每次替换所算出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换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③ 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总差异数相符。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实际指标N1 = A1 × B1 × C1   差异数D = N1 − N0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第二次替代N3 = A1 × B1 × C0 (3) 第三次替代N1 = A1 × B1 × C1 (4)

测定的结果: A因素变动的影响 = (2) − (1) = N2 − N0 B因素变动的影响 = (3) − (2) = N3− N2 C因素变动的影响 = (4) − (3) = N1− N3 综合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 D = (N2−N0) + (N3−N2) + (N1−N3) =N1−N0

[案例9-2] 东方机械厂原材料费用相关资料如表9-19所示,材料费用的实际数和计划数存在差异。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其差异的影响程度。 表9-19    材料费用分析资料表 项 目 计 划 数 实 际 数 产品产量(件) 100 11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千克) 62 64 材料单价(元) 4 5 材料费用总额(元) 24 800 35 200

材料费用的实际数超过计划数10 400元,形成差异的因素有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各因素变化对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 计划指标 = 100 × 62 × 4 = 24 800(元) (1) 第一次替代 = 110 × 62 × 4 = 27 280(元) (2) 第二次替代 = 110 × 64 × 4 = 28 160(元) (3) 第三次替代 = 110 × 64 × 5 = 35 200(元) (4)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2) − (1) = 27 280 − 24 800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 (3) − (2) = 28 160−27 280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 (4) − (3) = 35 200−28 160 = 7 040(元)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差额计算法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差额计算法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110 − 100) × 62 × 4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62) ×4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5−4) = 7 040(元)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确定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首先计算实际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 =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100%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案例9-4]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情况表 201×年12月 产 品 名 称 计划总成本 实际总成本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5 000 4 800 +200 4   乙产品 19 000 18 800 1.05 合 计 24 000 23 600 +400 1.67 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12 500 12 000 +500 丁产品 12 200 −200 −1.67 24 500 24 200 +300 1.22 全部产品合计 48 500 47 800 +700 1.44

分析: 东方机械厂12月全部产品总成本实际比计划节约700元,降低率为1.44%,超额完成计划。但分别从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来看,计划完成的程度不同。总的节约额700元中,不可比产品成本节约300元,可比产品成本节约400元。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降低额 计划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实际降低额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降低额 实际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降低额 降低率(%) A产品 1 000 250 245 250 000 245 000 5 000 2  B产品 400 398 400 000 398 000 2 000 0.5 合计 650 000 643 000 7 000 1.076 9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实际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实际降低情况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 A产品    800 250 247.5 200 000 198 000 2 000      1 5 000          2 B产品 1500 400 396.8 600 000 595 200 4 800   0.8       0.5 合 计 800 000 793 200 6 800 0.85 7 000 1.076 9 分析:计划降低额为7 000元;计划降低率为1.076 9%。 实际降低额为6 800元;实际降低率为0.85%

(2)确定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品产量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 产品品种构成 产品单位成本

①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800 000×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计划降低额 =800 000×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800 000 − 793 000 − 800 000 × 1.076 9% = − 1 615.2(元)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 − 1 615.2 −0.201 9% 800 000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年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793 000−793 200 = −200(元)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 ×100% -200 = ×100% 800 000 =−0.025%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200 = ×100% 800 000 =−0.025%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分析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是指将分析对象的各成本项目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确定差异额和差异率以及各成本项目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查明造成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产品:A产品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单 位 成 本 与上年实际比 与本年计划比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成本降低额 成本降低 率(%) 直接材料 21 20 22.5 −1.5 −7.143 −2.5 −12.5   直接人工 12 10 11 1     8.333 −1 −10.00 制造费用  9 0   −11.11 合计 43 39 43.5 −0.5 −1.163 −4.5 −11.54 以上分析表明:A产品本年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超支了4.5元,主要是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直接人工费用超支了1元,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影响了单位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因此还应对各项费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额 = 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 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直接材料差异额 = 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 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额 + 直接材料单价变动影响额 其中: 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额 = ∑(实际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价 直接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 ∑(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耗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直接人工费用=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费用 − 直接人工计划费用 直接人工费用=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费用 − 直接人工计划费用 = 单位产品人工效率差异 + 小时工资率差异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差异额=实际制造费用−计划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差异额=实际制造费用−计划制造费用   =工时消耗量变动差异+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差异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实际小时制造费用分配 率−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

[案例9-6] 东方机械厂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表9-24 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计 划 金 额 实 际 金 额 直接材料 20 22.5 直接人工 10 11   制造费用   9 10   合计 39 43.5 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 计划 实际 数量 单价 金额 1.甲材料 1 8 12 2.乙材料 4 3 3.5 10.5 3.人工费用 2.5 2.75 11 4.制造费用 9

(1)直接材料项目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实际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价 = (1−1) × 8 + (3−4) ×3=−3(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数额  =∑(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耗 = (12−8) × 1 + (3.5−3) × 3=5.5(元) A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 其构成因素为:乙材料耗用量减少,节约了3元;甲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4元,乙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1.5元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直接人工差异额=11−10=1(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小时工资率差异= (2.75−2.5) ×4=1(元) A产品单位成本直接人工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小时工资率提高超支了1元。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数额 = (2.5−3) ×4 = − 2(元) A产品单位成本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工时消耗增加,超支了3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减少,节约了2元。

(1)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① 计划成本降低额 =计划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 =360 × (103 − 95) + 540 × (98−85) =2 880 + 7 020 = 9 900(元)

计划成本降低额 ② 计划成本降低率 = 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③ 实际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400 × (103 − 96) + 600 × (98 − 80) =2 800 + 10 800 = 13 600(元)

实际成本降低率 =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3 600÷(400 × 103 + 600 × 98) × 100% =13 600÷100 000 × 100%=13.6%

(2)用因素法分析各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①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400−360) × 103+(600−540) × 98] × 11% =110 0(元) ②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103 + 600 × 98)− (400 × 95+600 × 85) − (400 × 103+600 × 98) × 11% =100 000 − 89 000 − l00 000 × 11% = 0(元)

③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95 − 96) + 600 × (85 − 80) =− 400 + 3 000 = 2 600(元) ④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2 600÷(400 × 103 + 600 × 98) × 100% =2 600÷100 000 × 100% = 2.6%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下列指标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的比率( )。 A.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B.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C.可比产品上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D.可比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有( )。 A.产品产量 B.产品品种构成 C.产品单位成本   D.本年计划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