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捨止觀障礙 一、科判(分三) §1.略釋無障 §2.具有止觀障礙(分三) §2-1.障之廣辨(分二) §2-1-1.依內障(分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09 年 3 月 10 日 早上 7 时 10 分 牛奶 250 毫升 鸡蛋 90 克 3元2角3元2角 167 厘米 51.5 千克 7.5 平方厘米.
Advertisements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點 觀世音菩薩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無 j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隨煩惱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五位,是隨煩惱心所。 隨煩惱,是隨從根本煩惱而生起的煩惱。 隨有三義:一者自類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諸染心。
初期佛教在家眾的修行樣相 溫宗堃 製
第十三講 佛教禪修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蔡耀明 教授
歸敬本師釋迦牟尼佛.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三)
2016 新春禪三 茶禪一味 2014果如法師 著2016 陳武雄整理.
428 基督就是我的世界 JESUS IS ALL THE WORLD TO ME
七善處───如實知(正確了知事物的真相)────出離───解脫

一心不亂習講 末學 施得勝 2011/03/27 謝班長、諸位學長,阿彌陀佛! 非常感謝謝班長的安排,讓末學有機會習講 「一心不亂」。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章〉 大乘通說~禪波羅蜜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止觀輔行 (1) 釋開仁. 洛杉磯.
如是若於諸所學處,不樂修行,唯讚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則不堪任為善知識。
1佇起頭有道,道及上帝相及佇啲,道就是上帝。 2 此個道佇起頭及上帝相及佇啲。 3萬物對道來創造;見若受創造的,無一項呣是對伊來創造。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三十七助道品 七覺支 紙本《三十七助道品》222頁~340頁 電子書 頁~ 頁.
佛法與科學 – 學佛與學識 楊皓東 2006年11 月18日.
釋迦牟尼的原始說法.
中國人壽 徐真真.
比 丘 的 修 道 (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鴦伽國的鄉鎮名為馬邑。在那裡,世尊招呼比丘:「諸比丘!」諸比丘對世尊答應:「世尊!」然後,世尊說此(以下的話): 「諸比丘!人對你們的稱呼『沙門、沙門』:又,你們也是正當在被問『你們是誰?』時,而自稱為『是沙門』。諸比丘!你們的那幾位,如此正在被稱呼,如此正在自稱的時候,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習,即:『凡是作沙門之法與作婆羅門之法,對於這些法,我們應當受持而實行;如此,我們的這個名稱與自認,將成為真實與實在;凡是我們所受用的衣、缽食、床坐、醫藥資具,即那
如得法師開示 廣大供養意樂提策 1.
得陀羅尼者, 聞一切語音, 不喜不瞋。P.11.
中觀今論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 第一節 太過‧不及‧中道 參考資料: 福嚴佛學院, 講義.
寶貴十架.
閱讀生活--- 寫作可以像遊戲.
生活中的法味(I)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聖道分相應.
人間典範看佛陀 佛法與人生系列講座之二 鍾聞瑜主持
野地的花 穿著美麗的衣裳 天空的鳥兒 從來不為生活忙 慈愛的天父 天天都看顧 他更愛世上人 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妙雲集導讀正聞篇 我們的身心 丘中仁.
法眼僧蹤 融熙詞曲.
四預流支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釋開仁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雜阿含經 788經.
以下這個謎題無法透過宮摒除法完成解題。 但可透過「區塊宮摒除法」或「行列摒除法」完成 By TTHsieh
所知相分第二 分六大科 出體相 釋名義 辨一異 辨品類 釋妨難 通契經.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Since Jesus Came into My Heart 自耶穌在我心中 (1 of 8)
主, 你本為大 Great is the Lord By: Steve McEwan CCLI #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乙二、別釋修學方便 丙一、明教觀宗本 丙二、明二諦觀門 丙三、明起修方便 丁一、明二諦修證次第 丁二、明二諦正觀教學 戊一、世俗假施設門
你的同在 Your presence.
【菩提道次第廣論 】
題目: 學校舉行聖誕聯歡會,會上設有抽獎環節,抽獎卷的號碼由0001~1000,每位學生派發一張。凡抽出尾數是6的可以得到銅獎禮物,尾數是33的可得銀獎,最後三位數字是628的可以得金獎。現在你被委派負責購買禮物,那要分別預備多少分金、銀、銅獎的禮物呢?
你的真實身份 約翰福音 3:17 “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 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神的路最美善,雖我不明瞭, 為何憂愁試煉,常把我環繞﹔ 主用各樣方法,煉我像精金, 故我順服信靠,我慈悲父神。
競賽主題:農特產品包裝 作品名稱: 姓名: 學校/廠商名稱:
從龍樹《中論》第二十四品 深入瞭解大乘空觀
46. 脫離捆綁憂愁與黑影 1.脫離捆綁憂愁與黑影, 耶穌, 我來! 耶穌, 我來! 進入自由,喜樂與光明, 耶穌, 我來就祢!
第十四章名義資料的數字 描述:關連測量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奇異恩典 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 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特教宣導月 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從心出發,讓愛傳遞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主能在曠野開道路, 主能在沙漠開江河. 你若有信心像芥菜種子. 衪就要為你成就大事.
因數與倍數.
救主之愛 My Saviour’s Love Hymn 186 Charles H. Gabriel CCLI #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神的路最美善,雖我不明瞭, 為何憂愁試煉,常把我環繞﹔ 主用各樣方法,煉我像精金, 故我順服信靠,我慈悲父神。
大家吉祥.
第二章,教法 第一節、能詮的教法 P.27~30 第二節、教典略說 P.31~39
彼此同心 (羅馬書12:15-17).
第七章: 類別之概要 Called cetasika bec it arises depend on citta , greed, anger, delusion .King and Minister.
向耶和華唱新歌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 要向耶和華歌唱 稱頌祂的名 祂的名 天天傳揚祂的救恩 詞:詩九十六:1~4 曲:啞歌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John Newton, 1779 Arr. By Edwin O. Excell, 190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棄捨止觀障礙 一、科判(分三) §1.略釋無障 §2.具有止觀障礙(分三) §2-1.障之廣辨(分二) §2-1-1.依內障(分三) §2-1-1-1.加行障攝 §2-1-1-2.遠離障攝 §2-1-1-3.寂靜障攝 §2-1-2.依外障(分二) §2-1-2-1.依不善士障 §2-1-2-2.依非處所障 §2-2.障之略義 (分四) §2-2-1.加行障 §2-2-2.遠離障 §2-2-3.寂靜障(分三) §2-2-3-1.止障(分二) §2-2-3-1-1.放逸 §2-2-3-1-2.住非處

棄捨止觀障礙 一、科判(分三) §2-2-3-2.觀障(分二) §2-2-3-2-1.樂自恃舉 §2-2-3-2-2.掉亂 §2-2-3-3.小結 §2-2-4.結說障之略義 §2-3.結說有障 §3.棄捨止觀障礙

云何名為二道資糧? 若自圓滿, 若他圓滿, 若善法欲, 若戒律儀, 若根律儀, 若於食知量, 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 覺寤瑜伽, 若正知而住, 若善友性, 若聞正法, 若思正法, 若無障礙, 若修惠捨, 若沙門莊嚴; 如是等法,是名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

云何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 如有一,於下欲界,觀為麤相,於初靜慮離生喜樂,若定、若生,觀為靜相;彼由多住如是觀時,便於欲界而得離欲,亦能證入最初靜慮。如是,復於初靜慮上,漸次如應一切下地,觀為麤相;一切上地,觀為靜相;彼由多住如是觀時,便於乃至無所有處,而得離欲,亦能證入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如是,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

云何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 如有一,親近善士,於聖法中,已成聰慧;於聖法中,已得調順;於苦聖諦,如實知苦;於集聖諦,如實知集;於滅聖諦,如實知滅;於道聖諦,如實知道;既得成就有學智見,從此已後,漸修聖道,遍於三界見、修所斷一切法中,自能離繫,自得解脫,如是便能超過三界,如是,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

二、論文 §1.略釋無障 云何無障?謂此無障,略有二種:一者、依內,二者、依外。我當先說依內外障;與彼相違,當知即是二種無障。

§2.具有止觀障礙(分三) §2-1.障之廣辨(分二) §2-1-1.依內障(分三) §2-1-1-1.加行障攝 云何名依內障?謂如有一,於其先世不曾修福;不修福故,不能時時獲得隨順資生眾具,所謂衣、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及餘什具。有猛利貪及長時貪,有猛利瞋及長時瞋,有猛利癡及長時癡。或於先世積集、造作多疾病業,由彼為因多諸疾病;或由現在行不平等,由是因緣風熱痰廕,數數發動;或有宿食住在身中;或食麤重。

§2-1-1-2.遠離障攝 多事、多業,多有所作,多與眾會,樂著事業,樂著語言,樂著睡眠、樂著諠眾,樂相雜住,樂著戲論。 §2-1-1-3.寂靜障攝 樂自舉恃、掉亂、放逸、居止非處。 如是等類,應知一切名依內障。

§2-1-2.依外障(分二) §2-1-2-1.依不善士障 云何名依外障?謂如有一,依不善士,由彼因緣,不能時時獲得隨順教授、教誡。 §2-1-2-2.依非處所障 或居惡處,於此住處,若晝日分,多有種種諠雜、眾集、諸變異事。若於夜分,多有種種高聲、大聲,大眾諠雜。復有種種猛利辛楚、風日惡觸,或有種種人及非人怖畏驚恐。 如是等類,應知一切名依外障。

§2-2.障之略義 (分四) 如是廣辯內外障已。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於此中,略有三障:一、加行障,二、遠離障,三、寂靜障。 §2-2-1.加行障 云何加行障?謂若此障會遇現前,於諸善品所有加行,皆無堪能,亦無勢力。 此復云何?謂常疹疾、困苦、重病,風熱痰廕數數發動,或有宿食住在身中,或被蛇蠍、百足、蚰蜒之所蛆螫,或人、非人之所逼惱。又不能得衣、食、臥具、病緣醫藥、及餘什具。如是等類,應知一切名加行障。

§2-2-2.遠離障 云何遠離障?謂食麤重。或樂事業,多事、多業、多有所作,由此因緣,愛樂種種所作事業,後彼事中其心流散。或樂語言,由此因緣,雖於遠離斷寂靜修,有所堪能、有大勢力,然唯讀誦便生喜足。或樂睡眠,由此因緣,惛沈、睡眠常所纏繞,為性懈怠、執睡為樂、執倚為樂、執臥為樂。或樂諠眾,由此因緣,樂與在家、及出家眾,談說種種王論、賊論,食論、飲論,妙衣服論、婬女巷論,諸國土論、大人傳論,世間傳論、大海傳論,如是等類能引無義,虛綺論中,樂共談說,抂度時日。又多愛樂數與眾會,彼彼事中令心散動、令心擾亂。或樂雜住,由此因緣,諸在家眾、及出家眾。若未會遇,思慕欲見;若已會遇,不欲別離。或樂戲論,由此因緣,樂著世間種種戲論,於應趣向好樂前行,於遠離中喜捨善軛。

如是等類眾多障法,應知一切名遠離障。 若有此障會遇現前,難可捨離,阿練若處、山林、曠野、邊際臥具所有貪著,亦不能居阿練若處、塚間、樹下、空閑靜室。 §2-2-3.寂靜障(分三) 云何寂靜障?謂寂靜者,即奢摩他、毘缽舍那;有奢摩他障、有毘缽舍那障。

§2-2-3-1.止障(分二) §2-2-3-1-1.放逸 云何奢摩他障?謂諸放逸及住非處。 由放逸故,或惛沈睡眠纏繞其心;或唯得奢摩他,便生愛味;或於下劣性心樂趣入;或於闇昧性其心樂著。 §2-2-3-1-2.住非處 由住如是非處所故,人或非人諠雜擾亂,他所逼惱、心外馳散。 如是名為:奢摩他障,當知此障能障寂靜。

§2-2-3-2.觀障(分二) §2-2-3-2-1.樂自恃舉 云何毘缽舍那障?謂樂自恃舉、及以掉亂。 樂自恃舉者,謂如有一作是思惟:我生高族、淨信出家非為下劣,諸餘比丘則不如是,由此因緣自高自舉,陵蔑於他。 如是我生富族,淨信出家非為貧匱;我具妙色,喜見端嚴,多聞聞持,其聞積集,善巧言詞,語具圓滿,諸餘比丘則不如是,由此因緣自高、自舉,陵蔑於他。

彼由如是自高舉故,諸有比丘耆年多智,積修梵行,不能時時恭敬請問;彼諸比丘,亦不時時為其開發未開發處,為其顯了未顯了處,亦不為其殷到精懇,以慧通達甚深句義,方便開示,乃至令其智見清淨。 如是名為:樂自恃舉毘缽舍那障。 又如有一,唯得「少分下劣智見」安隱而住,彼由如是「少分下劣智見」安住,便自高舉,自高舉故,便生喜足,更不上求。是名樂自恃舉所住毘缽舍那障。 §2-2-3-2-2.掉亂 言掉亂者,謂如有一,根不寂靜,諸根掉亂、諸根囂舉,於一切時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不能安住思惟諸法,不能堅固思惟諸法。由此因緣,毘缽舍那不能圓滿、不得清淨,是名掉亂毘缽舍那障。

§2-2-3-3.小結 如是二法障奢摩他,謂多放逸、及住非處二法;能障毘缽舍那,謂樂自恃舉、及以掉亂。如是若奢摩他障、若毘缽舍那障,總名寂靜障。 §2-2-4.結說障之略義 如是名為:障之略義。 §2-3.結說有障 即此略義及前廣辨,總略為一,說名為障。 §3.棄捨止觀障礙 此障相違,當知無障,謂即此障,無性遠離、不合不會,說名無障。

昏沉睡眠蓋的探究 一、五蓋是障礙法:《瑜伽師地論》大正30,329b 於諸靜慮、等至障中,略有五蓋,將證彼時,能為障礙。何等為五? 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舉惡作蓋,五、疑蓋。 五蓋: 1.貪欲蓋:執著貪愛五欲之境,無有厭足,而蓋覆心性。 2.瞋恚蓋:於違情之境上懷忿怒,亦能蓋覆心性。 3.昏眠蓋:惛沈與睡眠,皆使心性無法積極活動。 4.掉舉惡作蓋:心之躁動,或憂惱已作之事,能覆心性。 5.疑蓋:於法猶豫而無決斷,因而蓋覆心性。

二、昏沉睡眠蓋的涵義 (一)昏沉的涵義:《成唯識論》大正31,34a 云何惛沈?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 《瑜伽師地論》大正30,329b 惛沈者:謂或因毀壞淨尸羅等隨一善行,不守根門,食不知 量,不勤精進減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於所修斷,不勤 加行,隨順生起一切煩惱,身心惛昧,無堪任性。 (二)睡眠的涵義:《成唯識論》大正31,35c 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 不自在,心極闇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寤時。

三、產生昏沉睡眠蓋的因緣 (一)睡眠之起有三種原因:《遺教經論》大正26,286b14-15 於中起睡眠有三種:一、從食起,二、從時節起,三、從心起。 (二)睡眠的因緣:《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大正31,699c8-11 睡因緣者:謂羸瘦疲倦身分沈重,思惟闇相,捨諸所作,曾數此時 串習 睡眠;或他咒術神力所引;或因動扇涼風吹等。

四、昏沉睡眠蓋的對治法 (一)《中阿含經》〈長壽王品.長老上尊睡眠經〉大正1,559c-560a 尊者大目揵連獨安靜處宴坐思惟而便睡眠。…佛復告曰:「大目揵連!如所相著睡眠;汝莫修彼相,亦莫廣布;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隨本所聞法,隨而受持,廣布誦習;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隨本所聞法,隨而受持,為他廣說;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隨本所聞法,隨而受持,心念、心思;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以兩手捫摸於耳;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以冷水澡洗面目及灑身體;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從室出,外觀四方,瞻視星宿;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從室出,而至屋頭,露地經行,守護諸根,心安在內,於後前想;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捨經行道,至經行道頭,敷尼師檀,結跏趺坐;如是睡眠便可得滅。 若汝睡眠故不滅者。大目揵連!當還入室,四疊優多羅僧以敷床上,襞僧伽梨作枕,右脅而臥,足足相累,心作明想,立正念正智,常欲起想。

(二)惛沈、睡眠蓋誰為非食? 《瑜伽師地論》大正30,330a24-b7 有光明相,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 明有三種: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復有三種:一、在夜分,謂星月等。二、在晝分,謂日光明。三、在俱分,謂火珠等。法光明者:謂如有一隨其所受、所思、所觸,觀察諸法;或復修習隨念佛等。依身光明者:謂諸有情自然身光。 當知:初明治三種暗:一者、夜暗,二者、雲暗,三者、障暗,謂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種黑暗,由不如實知諸法故,於去、來、今,多生疑惑;於佛法等,亦復如是。此中無明及疑,俱名黑暗。又證觀察,能治惛沈睡眠黑暗,以能顯了諸法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