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支援計劃: 非華語中學生的中文教與學 簡介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必修模块)培训 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 英 2009 年.
Advertisements

港島東區校長分享會 - 學校的人力資助運用與管理 「新時代、新範式」 - 學校有效人力資源管理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鄭德富校長、譚文燕副校長 14/3/2014.
新高中倫理學與宗教科 中三級<倫理學>導讀教材. 程序表 Time / 時間 Content / 內容 Speaker / 講者 15:30-16:45Briefing Session and Workshop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econdary.
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District 303 Hong Kong & Macau, China Lions Affiliate Organizations 港澳獅子總會聯屬團體.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小一家長注意事項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從閱讀談起 報告人:陳大任.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1. 什麼是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是利用幾個細小的切口,透過電視監察器進行的各類手術,相對傳統外科手術的大切口,創傷明顯大大減低,亦因此稱之為微創.
2013年二手车市场环境分析.
The Five “Chinese Bridge” Chinese Proficienc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Kwartfinale.
尹浩然先生 (衛理中學副校長) 戴子樂先生 (香港培道中學歷史科主任) 周錦蓮女士 (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主任 - 歷史科)
香港迪士尼 51317林佳臻.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閱讀理解策略融入體育教學 陳信亨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卓越校長的前瞻與新思維教育 謝傳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在延承中创新 在探索中发展 May 12, 2012.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重要原则及实例体现 马越.
Blended Learning Solution for PLS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重要訊息 Key Messages 教育局鼓勵非華語學童在主流學校就讀,協助他們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盡早融入社羣。
嘉義市100學年度特色學校計畫審查- 樂活地球村
學校圖書館的就業狀況 Careers in School Libraries
双创工作从娃娃抓起——信息通信科普深入校园
戴炜栋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衞理中學 中三家長會 新高中課程簡介 8/3/20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讲授:魏红 博士/教授.
學生:蔡耀峻、許裕邦 座號:23號、21號 指導老師:黃耿凌 老師
利用評估提升小學中文科學習效能行動研究」實驗計劃 從評估到教學:跨校中文科行動計劃 成果分享
Hong Kong Library Education and Career Forum 2011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學校簡介 蘇浙小學幼稚園於1953年創辦,是香港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幼 稚園之一。蘇浙小學是一所非牟利小學,現設本地課程小學部、 幼稚園部(於2014年12月經過教育局學前機構第二次質素評核)、 幼兒園及國際部(幼稚園和小學)。幼兒園學生可報讀幼稚園(非直 升制)。幼稚園 學生可報讀小學一年級(非直升制),錄取與否分別.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研討會: 經驗分享 - 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 探究式專題研習的協作教學模式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從教師看閱讀在窗外 地 點:台灣師大圖書館B1 分享人:臺中市大鵬國小 設備組長林益生.
Social Ethics Project for Preschool Children 建立幼兒社群倫理價值觀
公共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对公立图书馆的影响 PUBLIC RELATIONS: Its Social Values and Impacts on Library Public Services.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Hong Kong Library Education and Career Forum 2009
Implementing ICT in British Schools
相册 由 Xeyri 创建.
四年級 中 文 科.
學生事務處 學生諮詢及簡介會 年2月1日.
初步分析報告 香港大學課程與教育學系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2002年4月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 Department of Relig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Mathematical maturity
香港傷健協會 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 走出我天地
Have Fun and Enjoy Learning Sentences
新世代的電腦教學法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Teachers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术學院 副教授 徐曉東(Ph.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故)名畑由之(上越教育大学研究生院) 南部昌敏(上越教育大学)
台灣 PIRLS 2006 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研究名稱: PIRLS =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主辦單位: IEA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與教育改革 IT fo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Reform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Infrastructure as 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的基础结构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与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班會程序 1.班會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席就位 4.唱國歌 5.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促進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分享 專業支援與同儕合作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李雪英 校長 盧燕芳 老師 2012年4月2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校支援計劃: 非華語中學生的中文教與學 簡介會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程序 背景分析 本團隊擁有相關的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計劃目標 參與對象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本計劃施行時間表及重要日程 本計劃預期的成果 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及教材 交流及問答

一、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中文是在香港生活的主要溝通語言,約5%的香港居民並非以中文作為母語,而裝備他們具備良好的中文能力(包括說聽和讀寫)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全港約有5所中學專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教育。另外,基於「融合教育」的目的,個別中學招收一些非華語學生 由於這些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與本地學生不同,因此這些中學的中文科教師都表示十分需要大學的支援,以便他們能更有效地指導這些學生學好中文

背景分析 良好的中文能力能改善非華語學生社會適應的能力、製造更佳的升學機會及就業前景 很多非華語學生都認為學習中文十分困難,特別是閱讀和寫作方面 很多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師不清楚這些學生學習中文的認知過程和特點,也不清楚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過程和策略,並不了解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需要,因而無法設計最有效的教材和教學策略,令教學倍感困難

二、港大團隊擁有相關的 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本團隊擁有相關的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 計劃名稱 年份 資金來源 1 參與學校數目 1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HK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formance in 2007 2008 CDI, EDB > 800 2 Collaborative Study on 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 of Ethnic Minorities Students in Local Schools of Hong Kong 2007 9 3 Provision of services for run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support centres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in five designated secondary schools EDB 5 (+41) 4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Software Package for South Asian Learners 2006

Support Centre for Teachers Using Chines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計劃名稱 年份 資金來源 參與學校數目 5 Dragonwise Teacher Collaboration Project II & III: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nd ‘Integrating project learning, ICT and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Developing usab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issemina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2003 QEF (2001-02) QEF(2004-05) 74 6 Support Centre for Teachers Using Chines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1998 Language Fund 300 7 Quality Education with Chines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2000 QEF 400 8 Advancing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Uplif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4 9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2006) EDB 144

三、計劃目標

計劃目標 發展校本的教學策略,配合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幫助他們發展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建立他們學習中文的信心 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中文 幫助他們學會說廣東話和書寫繁體字 幫助他們改善中文閱讀理解的能力 幫助他們改善中文寫作的能力 建立正面及積極的學習態度,生活上及學習上都能有效地運用中文

計劃目標 培育教師作為課程領導的角色,在中文教學上扮演推動者、協調者及研究員的角色,以發展校本的中文程,幫助這些非華語學生有效地學習中文課程 檢討現行的、為非華語學生而編寫的中文課程 探討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法 促進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成效 加深各參與學校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的認識

計劃目標 促進各參與學校對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對非華語學生的社交及智力發展的影響 設計、施行及評估參與學校在教與學方面的轉變 促進參與教師在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方面的教學效能 為參與教師提供研究為本及課堂為本的支援,幫助他們所屬的中學發展成更融合及充滿活力的校園 通過知識共享、同儕備課及課後研討,讓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

計劃目標 參與學校內及各學校之間強大的專業學習社群 學習社群可帶來不同的知識及不同的教學風格,共享發展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校本經驗,促進為教與學的水平 參與學習社群的教師分享經驗,能總結有效的教學經驗,並將之理論化 提供出版及技術支援平台,推動專業之間的分享;推廣由不同教師設計的、有效的校本教材,讓學習社群內的教師互相分享及共同使用

四、參與對象

參與對象 密集的校本支援: 8 所中學 計劃年期:3年 約40位教師和校長直接受惠 通過邀請他們分享參與的經驗和心得,同校約80位教師及1200 非華裔學生可間接受惠

參與對象 為中文課程領導而設的學習社群: 16所中學 計劃年期:3年 約30位教師及校長 通過參與學習社群的分享活動,改善校本中文課程及教學策略;校內約300位非華語學生間接受惠

參與對象 推廣研討會、《教師手冊》、《家長手冊》及網上資源庫: 香港所有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有興趣的教育同工和家長,通過參與推廣研討會、閱讀教師或家長手冊,和瀏覽本計劃網站而受惠

五、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校本中文課程總目標圖示如下: 課程總目標 共 通 能 力 文 化 素 養 學 習 態 度 會 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 聽 識 字 與 說 識 字 與 寫 閱 讀 作

研究計劃 校本中文課程 識字 聽、說 第一年 資訊科技 輔助中文學習 讀 第二年 寫 第三年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校本支援: 參與校本支援的教師(每所學校約派出5位教師)會直接參與校本中文科課程的設計、施行、課堂研究及計劃成效評估 各中學校長協調計劃在校內的執行情況 可商議確實的計劃進度及參與時數 預算教師每年需投入40小時參與與計劃有關的會議(包括共同備課會議) 參與兩次研討會,並分享研究成果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 學習社群: 每所學校派2位教師或課程領導(例如校長、課程發展主任或中文科科主任)參加本計劃提供之工作坊或學習會議 總會議時間約為每年25小時 本計劃鼓勵教師設計及評估他們自行為非華語學生設計的校本教與學活動的成效 本計劃鼓勵每所學校的校長參與本計劃舉辦的所有活動 本計劃亦會邀請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參與,例如非華語學生、本地學生、家長及其他學科的教師

六、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 重要的日程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基本原則: 本計劃提供的支援以符合個別學校的需要為原則 本計劃創建的學習社群,旨在組織不同學校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建立學習及交流的平台 本計劃會出版一本有關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師手冊》 本計劃將舉辦講座及週年研討,藉此向教育界同工及社會推介各參與學校的校本經驗及教材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校本支援: 重點:提升參與學校教師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學法和能力,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水平 施行模式: 為期3年 由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與學校緊密合作 大學專業團隊會為學校提供密集的校本支援,包括共同備課、課堂研究及課後檢討會議等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循環式的計劃、施行、觀察及檢討,檢視創新的中文教與學方法能否配合NCS學生的需要 通過與香港大學專業團隊的合作,參與學校的教師能掌握進行「行動研究」的技巧和能力,從而檢視校本的轉變,及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與學校會組成「跨校學習網絡」,定期分享他們的學校發展經驗。此外,教師亦參與「學習社群」(即第二種支援模式)所組織的交流活動,與與會者分享經驗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為確保本計劃所得的經驗及成果能推廣給全港的教育同工,本計劃會舉辦兩次週年研討會(第一次:2010年2月;第二次:2011年年底),讓參與學校的教師能總結他們的教學及研究經驗,並分享有效的教學法 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參與本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為學校和教師建立學習社群: 重點: 提升為NCS學生而設的中文課程的教與學水平 提升課程領導和中文科科主任在第二語言教學的知識,學會如何監察及檢視校內的教與學水平 並以研究為基礎,解決NCS學生學習中文的問題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施行模式: 為期3年 參與學校委派2位代表參與 (包括課程發展主任、中文科主任等) 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提供專業訓練及推動學習社群成員的參與;專業團隊成員亦會到各參與學校進行分享 每兩星期或每月舉行會議,交流教學經驗,或檢討施行新教學法的成效,促進教與學的水平和發展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 期望課程領導能積極參與,試用以研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創新教學法,以發展校本的改善計劃,例如合作進行行動研究,幫助教師設計及發展校本的中文課程、教材及相關的語文評估工具 這些以研究為基礎的經驗及試驗結果,會於會議中與與會者分享,並獲得他們及大學團隊的回饋 所有參與學校會被邀請參加兩次週年研討會,並於研究會上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 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參與本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

七、本計劃預期的成果

預期的成果 專業的支援及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 出版《教師手冊》及《家長手冊》。《教師手冊》 會包括重要的概念指引及示例;《家長手冊》會以淺白的文字為家長解釋重要的概念(例如第二語言學習理論) 發展網上資源庫,提供有效的推廣及交流媒介,分享有效的教學設計、教材及學示例 舉辦兩次全港性的週年研討會

預期的成果 澄清參與學校校長及教師,在教導NCS學生時的需要及問題,提供有用的指引回應這些問題 教師對指導NCS學生學習中文的效能會提升

八、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及教材

九、交流及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