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八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动能定理 关山中学 史清涛.
力和运动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课堂达标训练 专题训练.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请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浮力的应用.
运动与摩擦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云石小学 谢勇波.
10.2 立方根.
专题2 力学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制作.
第十章 浮  力.
温故自查 1.力的概念:力是 . 2.力的性质:(1)力不能离开 而独立存在;(2)力是物体之间的 作用;(3)力是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 ;(2)改变物体的.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摩擦力和生活中.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16课 运动和力(一).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挂件模型 高考复习.
死海之旅.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平抛运动.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 温州中学新疆部 章晶晶.
摩擦力、物理图象、弹簧专题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看一看,想一想.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专题:简单的连结体问题 定海一中 余 杰.
计算.
实数与向量的积.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整体法隔离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整体法、隔离法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肖翠峰提供)
第4课时 绝对值.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
4.沉与浮.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1-4 摩擦力 (friction force) 一.滑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研究摩擦力.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第五章  力 运动和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一).
第11课时 浮力及其应用 豫考解读 豫考探究 考点聚焦 1.
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 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10.1 浮 力.
汽车紧急刹车后为什么还能继续前进,最后为什么又能停下来?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第四节 沉与浮.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 方向 F浮=____________ 公式 如图所示,液体(气体)对物体上、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王 健 军

2015陕西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一、准备复习课之前的两个代入 二、中考物理复习课五要素 三、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形式 四、关于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一、准备复习课之前的两个代入 1、代入自己 ,想象自己回到自己的初三那年 那时的您期待什么形式的复习课?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老师? 2、代入自己的孩子,假设面前是您自己的孩子在听课 您最希望教给他什么?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给他授课?想让孩子在复习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二、中考物理复习课五要素 中考物理复习的五个步骤 1.对基础知识点的回忆与落实 2.建立联系,形成思维导图 3.核心问题重现 4.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5.适度练习(做有效的题目,检验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迁移)

1.对基础知识点的回忆与落实 (1)学生重视:把“知道”变成“熟悉” (2)具体做法:①课前5分钟,读、写 ②让孩子在家里默写 (3)带点趣味性:基础知识点大比拼

2.建立联系,形成思维导图 第八章 力 力的基础知识 一、力 弹力 什么是力 弹力 三 二、重力 常 要 见 素 重力 的 及 三、摩擦力 一、力 弹力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八章 力 力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常 见 的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 要 素 及 示 意 图

力的基本知识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种力:弹力、重力、摩擦力 压强 浮力 力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简单机械 功、功率、机械效率

3.核心问题重现(用问题来引领前进) 1、怎样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2、怎样分析浮力问题?

问题1: 如何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物体不受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变 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平衡力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运动方向改变 改变 物体受力不平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1 .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的升力大小_____受到的重力,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直升机匀速下降时,升力大小______重力大小;加速上升时,升力大小______重力大小;在空中盘旋时,受到的力_______(平衡/不平衡)。 等于 空气 等于 运动状态改变 大于 不平衡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例2 .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由表可知,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在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N;在第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拉力与摩擦力不平衡 序 号 木块运 动状态 测力计 示数/N 1 静止 0.6 2 匀速 0.7 3 加速 1.0 0.6 0.7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等于

方法:判断静摩擦力大小一般从平衡力着手。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例3 .如图,将重为2N的水杯竖直握在手上,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5N时,水杯静止,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1;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7N时,水杯静止,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2 ;当手对水杯的压力为4N时,水杯恰能匀速下滑,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f3 。则f1、 f2和f3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f1= f2 = f3 所受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方法:判断静摩擦力大小一般从平衡力着手。

(二)根据受力情况推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不变 受平衡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不平衡 加速、减速或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例4 .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__运动,后做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 加速 匀速 空气阻力等于于重力 空气阻力小于重力

处于非平衡状态,小球受力不平衡。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5 .如图,将一悬吊在细绳下的小球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摆动经过最低位置B,再运动到最高位置C。 (1)小球在C位置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若小球运动到B位置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如何运动? A B C F G 处于非平衡状态,小球受力不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和惯性现象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对惯性现象的表述: 受力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产生现象 由于惯性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 例6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例6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 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④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推力与摩擦力平衡 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 例7.一表面光滑的小车,m1>m2两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不计空气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后停在车上 B.一定不相碰后停在原处 C.可能相碰后继续在车上运动 D.一定不相碰,两球以相同的速度在车上运动 D

问题2: 怎样分析浮力问题?

重点讲解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阿基米德原理: 二力平衡: F浮=G- F示 测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F浮=G排液= m排液g =ρ液 V排g 浸没时: →悬浮 →下沉 →上浮 F浮=G( ρ液= ρ物)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 ρ液﹤ ρ物) F浮﹥G( ρ液﹥ ρ物) 漂浮于液面: F浮=G( ρ液﹥ ρ物)

方法: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确定浮力大小。 热点推荐 物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松手后最终漂浮。漂浮时, F浮=G物=mg =0.03kg×10N/kg=0.3N V排=V物, F浮=ρ液 V排g=1×103kg/m3×50×10-6 m3×10N/kg=0.5N 例8 .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松手后,当物块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g取10/kg) 0.5 沉底、悬 浮还是漂浮? 0.3 方法: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确定浮力大小。

难点解析 C 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体积小于50cm3 F浮=G,m排=m蛋 A.鸡蛋的密度小于清水的密度 B.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小于50cm3 C.鸡蛋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在液面下时受到的浮力 D.鸡蛋漂浮在液面上时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50g F浮>G C

4.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控制变量 如:通过比较受压面的形变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比较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等。 转换 研究方法 如:由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推理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推理(理想化) 如:多次改变杠杆上所挂钩码的数量与位置,使杠杆平衡,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归纳

5、适度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1)例题要精选 (2)课后作业要反馈(及时、全面、情感) (3)讲习题时的一个盲区 (4)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错误引领前进) (5)作业布置的智慧

三、中考物理复习课的形式 1.带有游戏环节的课例 2.穿插小组比赛的课例 3.带有创新实验的课例 4.试卷讲评课例 5.其它小专题课(单位换算专题)

四、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想法

节奏清晰 整体把控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以单元复习为主,做到考点覆盖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提高能力 以专题复习为主,做到重点突出 节奏清晰 整体把控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以单元复习为主,做到考点覆盖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提高能力 以专题复习为主,做到重点突出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查缺补漏 以模拟试卷讲评为主,做到难点突破 第四阶段:回归课本(回归到知识点上) 第三阶段穿插到第一、二阶段中

四个“定位” 复习方式的“定位” 试题的“定位” 学生的“定位” 教师的“定位”

关于复习方式的“定位” 1、不固定复习模式,要根据内容变换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和欣喜感(不能“独舞”) 2、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美好的体验。 3、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考虑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让孩子在课堂中感受到我们老师的温度。

把一辆公交车变成一个车队 我们只是头车

关于试题的“定位”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理清考点,明确中考说明分项细目表及水平层次要求。 (1)把握重点 (2)强化难点(密度、浮力和压强、简单机械与功和机械能、欧姆定律、电功率) (3)关注热点 (4)重视“经典”

关于学生的“定位” 1、知识点清晰、并形成了思维导图 2、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思; 3、分层指导 中等生、后进生(为得分学习) 优生(为不失分学习) 4、分类反馈

关于教师的“定位” 1、帮助搜集、整合资源的“学伴” 2、做学生的“观众” 3、激励学生的“教练”

让每一个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