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流体力学基础 1.1 工作介质 1.2 流体静力学 1.3 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 1.4 气体状态方程 本章主要内容: 1.1 工作介质 1.2 流体静力学 1.3 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 1.4 气体状态方程 1.5 充、放气参数计算 1.6 管道流动 1.7 孔口流动 1.8 缝隙流动 1.9 瞬变流动
目的任务: 重点难点: 了解与液压及气动技术有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内容 流体经过薄壁小孔、短孔、细长孔等小孔的流动情况,相应的流量公式 流体经过各种缝隙的流动特性及其流量公式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及其减小措施
Part 1.1 工作介质 工作介质:在传动及控制中起传递能量和信号的作用。 流体传动及控制(包括液压与气动),在工作、性能特点上和机械、电气传动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载体的不同,前者采用工作介质。因此,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之前,必须先对其工作介质有一清晰的了解 。
Part 1.1.1 液压传动介质 1. 基本要求与种类 液压传动及控制所用的工作介质为液压油液或其他合成液体,其应具备的功能如下 : 1)传动 把由液压泵所赋予的能量传递给执行元件; 2)润滑 润滑液压泵、液压阀、液压执行元件等运动件 ; 3)冷却 吸收并带出液压装置所产生的热量 ; 4)去污 带走工作中产生的磨粒和来自外界的污染物 ; 5)防锈 防止液压元件所用各种金属的锈蚀 。
为使液压系统长期保持正常的工作性能,对其工作介质提出的要求是: 1)可压缩性 可压缩性尽可能小,响应性好; 2)粘性 温度及压力对粘度影响小,具有适当的粘度,粘温特性好; 3)润滑性 通用性对液压元件滑动部位充分润滑 ; 4)安定性 不因热、氧化或水解而变质,剪切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5)防锈和抗腐蚀性 对铁及非铁金属的锈蚀性小 ; 6)抗泡沫性 介质中的气泡容易逸出并消除 ;
为使液压系统长期保持正常的工作性能,对其工作介质提出的要求还有: 7)抗乳化性 除含水液压液外的油液,油水分离要容易 ; 8)洁净性 质地要纯净,尽可能不含污染物,当污染物从外部侵入时能迅速分离; 9)相容性 对金属、密封件、橡胶软管、涂料等有良好的相容性 ; 10)阻燃性 燃点高,挥发性小,最好具有阻燃性; 11)其他 对工作介质的其他要求还有;无毒性和臭味;比热容和热导率要大;体胀系数要小等 。
能够同时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理想的工作介质是不存在的。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工作介质按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分类(我国国家标准GB/T7631 表1-1 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种类 工 作 介 质 类 别 组成与特性 代 号 石油基液压液 无添加剂的石油基液压液 HH+抗氧化剂、防锈剂 HL+抗磨剂 HL+增粘剂 HM+增粘剂 HM+防爬剂 无特定难燃性的合成液(特殊性能) L-HH L-HL L-HM L-HR L-HV L-HG L-HS 难燃液压液 含水液压液 高含水液压液 水包油乳化液 水的化学溶液 含水大于 80%(休积分数) L-HFA L-HFAE L-HFAS 油包水乳化液 含水小于 80%(体积分数) L-HFB 含聚合物水溶液/水-乙二醇液 L-HFC 合成液压液 磷酸酯无水合成液 L-HFD L-HFDR 氯化烃无水合成液 L-HFDS HFDR和HFDS液混合的无水合成液 L-HFDT 其他成分的无水合成液 L-HFDU
目前90%以上的液压设备采用石油基液压油液。基油为精制的石油润滑油馏分。为了改善液压油液的性能,以满足液压设备的不同要求,往往在基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添加剂有两类:一类是改善油液化学性能的,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锈剂等;另一类是改善油液物理性能的,如增粘剂、抗磨剂、防爬剂等 。 为了军事目的,近年来在某些舰船液压系统中,也有以海水或淡水为工作介质的。而且正在逐渐向水下作业、河道工程、海洋开发等领域延伸。
另外,电流变流体(简称ERF)在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都在进行研究。ERF是在绝缘的连续相液体介质中加入精细的固体颗泣而形成的悬浊液。液体介质是不导电的油,如矿物油、硅(氧)油或石蜡油等。而悬浮在油中的颗粒为尺寸在1~100μm的不导电的元件和有机材料。粒子占流体总体积的10%~40%。ERF在外加静电场作用下其性质会发生迅速变化。 当施加一电压时,液体便固化;当电压取消后,又立即恢复其液体状态。使用ERF的优点是:整个系统只需很少或根本没有运动部件,因此可降低零部件制造精度,延长使用寿命,实现寂静系统;并且能具有与电系统相匹配的响应速度,在被动系统中引入主动性能以及实现电控下的无级调速。因此,ERF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
(1-1) 2. 物理性质 密度 单位体积液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液体的密度 。即: 式中 ρ — 液体的密度; V — 液体的体积; 式中 ρ — 液体的密度; V — 液体的体积; m — 液体的质量 。
常用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密度值见表1-2 液体的密度随着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其变化量一般很小,在工程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 。 表1-2 常用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密度(20℃) 工作介质 密度ρ/(kg·m-3) 抗磨液压液L-HM32 抗磨液压液L-HM46 油包水乳化液L-HFB 水包油乳化液L-HFAE 0.8×103 0.8875×103 0.932×103 0.9977×103 水-乙二醇液压液L-HFC 通用磷酸脂液压液L-HFDR 飞机用磷酸酯液压液L-HFDR 10号航空液压油 1.06×103 1.15×103 1.05×103 0. 85×103 液体的密度随着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其变化量一般很小,在工程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 。
可压缩性 液体因所受压力增高而发生体积缩小的性质称为可压缩性。若压力为p0时液体的体积为V0,当压力增加Δp,液体的体积减小ΔV,则液体在单位压力变化下的体积相对变化量为: (1-2) 式中,k 称为液体的压缩率。由于压力增加时液体的体积减小,两者变化方向相反,为使k 成为正值,在上式右边须加一负号 。 液体压缩率k的倒数,称为液体体积模量,即 (1-3)
表1-3 各种工作介质的体积模量(20℃,大气压) 表1-3所示为各种工作介质的体积模量。由表中石油基液压油体积模量的数量可知,它的可压缩性是钢的100~170倍(钢的弹性模量为2.1×105MPa) 。 表1-3 各种工作介质的体积模量(20℃,大气压) 工作介质 体积模量K/MPa 石油基液压油 水包油乳化液 油包水乳化液 (1.4~2)×103 1.95×103 2.3×103 水-乙二醇液压液 磷酸酯液压液 3.45×103 2.65×103 一般情况下,工作介质的可压缩性对液压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但在高压下或研究系统动态性能及计算远距离操纵的液压机构时,则必须予以考虑 。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石油基液压油的体积模量与温度、压力有关:温度升高时,K值减小,在液压油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K值会有5%~25%的变化;压力增加时,K值增大,但这种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当p≥3MPa时,K值基本上不再增加 。 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很大,因此当工作介质中有游离气泡时,K值将大大减小,且起始压力的影响明显增大。但是在液体内游离气泡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一般建议石油基液压油K的取值为(0.7~1.4)×103MPa,且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中的游离空气的含量 。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粘性 1)粘性的表现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内聚力的存在使其流动受到牵制从而沿其界面产生内摩擦力,这一特性称为液体的粘性 。 1)粘性的表现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内聚力的存在使其流动受到牵制从而沿其界面产生内摩擦力,这一特性称为液体的粘性 。 现以图1-1为例说明液体的粘性。若距离为h的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液体,下平板固定,而上平板以速度u0向右平动由于液体和固体壁面间的附着力及液体的粘性,会使流动液体内部各液层的速度大小不等:紧靠着下平板的液层速度为零,紧靠着上平板的液层速度为u0 , h y dy u0 x O 图1-1 液体粘性示意图
(1-4) (1-5) 实验测定表明,流动液体相邻液层间的内摩擦力Ff与液层接触面积A、液层间的速度梯度du/dy成正比, 即: 式中,比例系数μ称为粘性系数或动力粘度 。 若以τ 表示液层间的切应力,即单位面上的内摩擦力,则上式可表示为: (1-5) 这就是牛顿液体内摩擦定律 。
(1-6) 2)粘性的度量 度量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常用的粘度 有三种,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 2)粘性的度量 度量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常用的粘度 有三种,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 动力粘度μ 由式(1-5)可知,动力粘度μ是表征流动液体 内摩擦力大小的粘性系数。其量值等于液体在以单位速度梯度流 动时,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1-6)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及SI制中, 动力粘度μ的单位是Pa·s(帕·秒)或用N·s/m2(牛·秒/米2)表示 。 如果动力粘度只与液体种类有关而与速度梯度无关,这种液体称为 牛顿液体,否则为非牛顿液体。石油基液压油一般为牛顿液体。
(1-7) 运动粘度v 液体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称为该液体的运动粘 度v, 即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及SI制中,运动粘度v的单位是m2/s(米2/秒)。因其中只有长度和时间的量纲,故得名为运动粘度。国际标准ISO按运动粘度值对油液的粘度等级(VG)进行划分,见表1-4 。 表1-4 常用液压油运动粘度等级 粘度等级 40℃时粘度 平均值 范围 VG10 VG15 VG22 VG32 10 15 22 32 9.00~11.0 13.5~16. 5 19.8~24.2 28.8~35.2 VG46 VG68 VG100 46 68 100 41.4~50.6 61.2~74.8 90.0~110
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是根据特定测量条件制定的,故又称条件 粘度。测量条件不同,采用的相对粘度单位也不同。如恩氏粘度 ˚E(欧洲一些国家)、通用塞氏秒SUS(美国、英国)、商用雷 氏秒R1S(英、美等国)和巴氏度˚B(法国)等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规定统一采用运动粘度来表示油的粘度。
3)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使液体内聚力发生变化,因此液体的粘度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粘度下降(见图1-2(见教材P12))。这一特性称为液体的粘-温特性。粘-温特性常用粘度指数VI来度量。VI表示该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液的粘度变化程度之比。通常在各种工作介质的质量指标中都给出粘度指数。粘度指数高,说明粘度随温度变化小,其粘-温特性好 。 一般要求工作介质的粘度指数应在90以上,优异在100以上。当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介质。
几种典型工作介质的粘度指数列于表1-5 。 表1-5 典型工作介质的粘度指数VI 介质种类 粘度指数VI 石油基液压油L-HM 石油基液压油L-HR 石油琪液压油L-HG ≥95 ≥160 ≥90 油包水乳化液L-HFB 水-乙二醇液L-HFC 磷酸酯液L-HFDR 130~170 140~170 -31~170
4)压力对粘度的影响 压力增大时,液体分子间距离缩小,内聚力增加,粘度也会有所变大。但是这种影响在低压时并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当压力大于50MPa时,其影响才趋于显著。压力对粘度的影响可用下式计算 : vp=vaecp≈va(1+cp) (1-8) 式中 p—液体的压力,单位为MPa; vp—压力为p时液体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2/s; va—大气压力下液体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2/s; e —自然对数的底; c —系数,对于石油基液压油,c =0.015~0.035MPa-1
5)气泡对粘度的影响 液体中混入直径为0.25~0.5mm悬浮状态气泡时,对液体的粘度有一定影响,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vb=v0(1+0.015b) (1-9) 式中 b—混入空气的体积分数; vb—混入b空气时液体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2/s; v0 —不含空气时液体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2/s 。
Part 1.1.3 选用和维护 正确而合理地选用和维护工作介质对于液压系统达到设计要求、保障工作能力、满足环境条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运行可靠性、防止事故发生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
1. 工作介质的选择 工作介质的选择包含两个方面:品种和粘度。选择工作介质时要考虑的因素如表1-6所示 。 表1-6 选择工作介质时考虑的因素 考虑方面 内 容 系统工作环境 是否阻燃(闪点、燃点) 抑制嗓声的能力(空气溶解度、消泡性) 废液再生处理及环保要求 系统工作条件 压力范围(润滑性、承载能力) 温度范围(粘度、粘-温特性、剪切损失、热稳定性、挥发度、低温流动性) 转速(气蚀、对支承面浸润能力) 工作介质的品质 物理化学指标 对金属和密封件等的相容性 过滤性能、吸气情况、去垢能力 锈蚀性 抗氧化稳定性 剪切稳定性 经济性 价格及使用寿命 货源情况 维护、更换的难易程度
工作介质的选择通常要经历下述四个基本步骤: 1)列出液压系统对工作介质以下性能变化范围的要求:粘度、密度、体积模量、饱和蒸气压、空气溶解度、温度界限、压力界限、阻燃性、润滑性、相容性、污染性等; 2)查阅产品说明书,选出符合或基本符合上述各项要求的工作介质品种 ; 3)进行综合权衡,调整各方面的要求和参数; 4)与供货厂商联系,最终决定所采用的合适工作介质。 表1-7(见教材P14)示出各种工作介质的性能比较和应用范围,可供选择工作介质的品种时参考 。
在液压系统所有元件中,液压泵的工作条件最为严峻,不但压力高、转速高和温度高,而且工作介质在被液压泵吸入和由液压泵压出时要受到剪切作用,所以一般根据液压泵的要求来确定介质的粘度。表1-8(见教材P15)给出了各种液压泵用油的粘度范围及推荐牌号 。 此外,选择工作介质的粘度时,还应考虑环境温度、系统工作压力、执行元件运动类型和速度以及泄漏等因素:当环境温度高、压力高,往复运动速度低或旋转运动时,或泄漏量大,而运动速度不高时宜有用粘度较高的工作介质,以减少系统泄漏;当环境温度低、压力低,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速度高时,宜采用粘度低的工作介质,以减少液流功率损失 。
2. 工作介质的使用和维护 选择好合适的工作介质仅是保障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而要保持液压装置长期高效而可靠地运动,则必须对工作介质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正确的维护。实际上,如果使用不当,还会使工作介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工作介质的维护关键是控制污染。实践证明,工作介质被污染是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着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及元件的寿命 。
1)污染物种类及其危害 液压系统中的污染物,是指混入工作介质中的各种杂物,如固体颗粒、水、空气、化学物质、微生物和污染能量等。工作介质被污染后,将对系统及元件产生下述不良后果 : 固体颗粒会加速元件磨损,堵塞缝隙及过滤器,使液压泵和阀 性能下降,产生噪声; 水侵入液压油会加速油液的氧化,并与添加剂起作用产生粘性 胶质,使滤心堵塞 ; 空气的混入会降低工作介质的体积模量,引起气蚀,降低润滑 性 ; 溶剂、表面活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使金属腐蚀 ; 微生物的生成使工作介质变质,降低润滑性能,加速元件腐 蚀,对高水基液压液的危险更大。
2)污染原因 工作介质遭受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染物的来源如表1-9所示。表中液压装置组装时残留下来的污染物主要是指切屑、毛刺、型砂、磨粒、焊渣、铁锈等;从周围环境混入的污染物主要是指空气、尘埃、水滴等;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指金属微粒、锈斑、涂料和密封件的剥离片、水分、气泡以及工作介质变质后的胶状生成物等 。 表1-9 工作介质中的污染物 外界侵入的污染物 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工作介质运输 过程中带来的 污染物 液压装置组装 时残留下来的 从周围环境 混入的污染 物 液压装置中相对 运动件磨损时产 的污染物 工作介质物理化学 性能变化时产生的
3)污染度等级 工作介质的污染度是指单位体积工作介质中固体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即工作介质中所含固体颗粒的浓度。为了定量地描述和评定工作介质的污染程度,以便对它实施控制,有必要制定污染度的等级标准 。 国际标准ISO4406:1987污染度等级见表1-10(见教材P16)。该等级采用两个数码表示工作介质中固体颗粒的污染度,前面的数码代表1mL工作介质中尺寸≥5μm的颗粒数等级,后面的数码代表1mL工作介质中尺寸≥15μm的颗粒数等级,在两个数码之间用一斜线分离。例如,污染等级为20/17的液压油,表示它在每毫升内≥5μm的颗粒数在5000~10000之间,≥15μm的颗粒数在640~1300之间 。
由表1-10可知,ISO4406:1987规定的污染度根据颗粒浓度的大小共分为26个等级数码,颗粒浓度愈大,代表等级的数码愈大。 我国国家标准GB/T 14039-1993《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与国际标准ISO4406:1987等效 。 为适应工作介质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ISO4406:1987标准作了重大修改。ISO4406:1999与原来标准的主要区别如下 : 删除原来的0.9等级数码,增加25、26、27、28和>28等5个 等级数码。各个等级的颗粒浓度范围不变。25等级以上的颗粒浓 度用外推法确定 ; 对于按ISO 11171校准的自动颗粒计数器计数器计数,用 ≥4μm、≥6μm和≥14 μm三个尺寸范围的颗粒浓度等级数码表 示油液的污染度 。
4)工作介质的污染控制 为了有效地控制液压系统的污染,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元件的使用寿命,需要制定必须的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表1-11和表1-12(见教材P17)为我国制定的典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清洁度等级。 表1-11 典型液压无件清洁度等级 液压元件类型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各种类型液压泵 一般液压阀 伺服阀 比例控制阀 液压马达 16/13 13/10 14/11 18/15 15/12 19/16 液压缸 摆动液压缸 蓄能器 过滤器壳体 17/14 20/17
常用的控制工作介质污染的措施有 : 严格清洗元件和系统。液压元件在加工的每道工序后都应净 化,装配后再仔细清洗,以清除在加工和组装过程中残留的污染 物。系统在组装前,先清洗油箱和管道,组装后再进行全面彻底 的冲洗; 防止污染物从外界侵入。在贮存、搬运及加注的各个阶段都应 防止工作介质被污染。工作介质必须经过过滤器注入系统。设计 时可在油箱呼吸孔上装设空气过滤器或采用密封油箱,防止运行 时尘土、磨料和冷却物侵入系统。另外,在液压缸活塞杆端部应 装防尘密封,并经常检查定期更换; 采用高性能的过滤器。这是控制工作介质污染度的重要手段, 它可使系统在工作中不断滤除内部产生的和外部侵入的污染物。 过滤器必须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滤心;
Part 1.1.2 气压传动介质 1.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气压传动及控制的工作介质 。 自然界的空气是由若干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氮 (N2)和氧(O2),其他气体所占比例很小。此外,空气中常含 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湿空气。所含水蒸气 达到最大可含量时,这种空气称为饱和湿空气。
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基准状态下(即温度t=0℃、压力p=0.1013MPa),干空气的组成如表1-13所示。 表1-13 干空气的组成 成分 氮(N2) 氧(O2) 氩(Ar) 二氧化碳(CO2) 其他气体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78.03 75.50 20.95 23.10 0.932 1.28 0.03 0.045 0.078 0.075 空气的全压力是指其各组成气体压力的总和,各组成气体的压力 称为分压力,它表示这种气体在相同温度下,独占空气总容积时 所具有的压力。
(1-10) 2. 空气的性质 密度 空气具有一定质量,常用密度ρ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 。 空气的密度与温度、压力有关。因此 ,干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 (1-10) 式中 ρg— 在热力学温度为T和绝对压力为p状态下的干空气密 度,单位为kg/m3; ρ0— 基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ρ0=1.293kg/m3; T— 热力学温度,T=273.16+t,单位为K;
(1-11) 湿空气的密度计算式为: 式中 ρs—在热力学温度为T和绝对压力为p状态下的湿空气密 度,单位为kg/m3; p—湿空气的绝对全压力,单位为MPa; pb—在热力学温度为T 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 为MPa [见表1-15(教材P21)]; φ—空气的相对湿度 [见式(1-15)(教材P20)]。
表1-14 空气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压力0.1013MPa) 粘性 空气的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受压力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空气的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见表1-14 。 表1-14 空气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压力0.1013MPa) t/℃ 5 10 20 30 40 60 80 100 v /(×10-4m2·s-1) 0.133 0.142 0.147 0.157 0.166 0.176 0.196 0.210 0.238
压缩性和膨胀性 气体因分子间的距离大,内聚力小,故分子可自由运动。因此,气体的体积容易随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 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的性质称为压缩性;而气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膨胀性。气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都远大于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故研究气压传动时,应予考虑。 气体体积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服从气体状态方程。
湿空气 湿空气不仅会腐蚀元件,还会对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不仅各种元件对空气介质的含水量有明确规定,而且常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水分被带入系统。 湿空气所含水分的程度用含湿量来表示,湿度的表示方法又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之分。
(1-12) (1-13) 1)绝对湿度 每一立方米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常用 (单位为kg/m3)表示,即: 或 式中 ms—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kg; V—湿空气的体积,单位为m3; ρs—水蒸气的密度,单位为kg/m3; ps—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为Pa; Rs—水蒸气的气体常数,Rs=462.05J/(kg·K); T—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
式中 ρb—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单位为kg/m3; pb—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为Pa 。 (1-14) 式中 ρb—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单位为kg/m3; pb— 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为Pa 。
(1-15) 3)相对湿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和饱和绝对湿度之比称为该温度下的相对温度,用φ表示,即 : 3)相对湿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和饱和绝对湿度之比称为该温度下的相对温度,用φ表示,即 : (1-15) 当φ=0,即ps=0时,则空气绝对干燥; 当φ=100,即ps=pb时,则空气达到饱和湿度 。
(1-16) 4)含湿量 含湿量分为质量含湿量和容积含湿量。 4)含湿量 含湿量分为质量含湿量和容积含湿量。 在含有1kg质量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的质量,称为该湿空气的质量含湿量,用d表示, 即: (1-16) 式中 ms— 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g; mg— 干空气的质量,单位为kg; pb— 饱和水蒸气的分压力,单位为MPa; p— 湿空气的全压力,单位为MPa; φ— 相对湿度 。
(1-17) 在含有1m3体积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的质量,称为该湿空气的容积含湿量,用d′表示,即: 式中 d—质量含湿量,单位为g/kg; ρg—干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m3 。 在标准大气压(0.1013MPa)下,饱和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为pb、密度ρb、容积含湿量d’b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见表1-15(教材P21) 由表1-15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和含湿量都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减小,所以降低进入气动装置空气的温度,对于减少空气中的含水量是有利的 。
5)露点温度 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实际上,露点温度也就是与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s相对应的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因此,湿空气的温度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就会有水滴析出。采用降温法去除湿空气中的水分即是根据这个原理 。
6)析水量 气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是由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湿空气被压缩后,压力、温度、绝对湿度都增加,当此压缩空气冷却降温时,其相对湿度增加,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后,便有水滴析出。每小时从压缩空气中析出水的质量称为析水量。析水量按下式计算 : (1-18) 式中 Qm—每小时的析水量,单位为kg/h; qz—从外界吸入空压机的空气流量,单位为m3/min; φ—压缩前空气的相对湿度; T1、p1—分别为压缩前空气的温度(单位为K)和绝对全压 力(单位为MPa);
例1-1 将20℃的空气压缩至0.8MPa(绝对压力),压缩后的空气温度为50℃,已知压缩空气机吸入空气流量为6m3/min,空气相对湿度为85%,试求每小时的析水量 。 解 已知:qz=6m3/min,φ=0.85,p1=0.1MPa,p2=0.8MPa,T1=(273+20)=293K,T2=(273+50)=323K 根据式(1-18)计算:
3. 空气的质量等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动元件日趋小型化、低功率化,其结构越来越精密;同时应用气动系统较多的医药、食品和微电子等行业对作业环境和污染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对气动系统的工作介质—空气的净化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压缩空气的质量等级标准ISO8573.1,见表 1-16。我国国家标准GB/T 13277-1991与此等效 。 表1-16 空气质量等级 等级 最大粒子 露点温度 /℃ 最大含油量 /(mg/m3) 尺寸/μm 浓度/(mg/m3) 1 2 3 4 5 6 0.1 15 40 — 8 10 -70 -40 -20 +3 +7 +10 0.01 1.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