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鲜军舫 王振常.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脑桥段 脑池段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 乳突段 腮腺段.
Advertisement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头颈部影像诊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陆明. 头颈部 眼 耳 鼻窦 鼻窦 咽 喉 腮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 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 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 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好发 年龄为 40—60 岁。好发人群为长期伏案工作的 白领、电脑操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
鼻腔鼻窦肿瘤. 一、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耳鼻咽喉科医院 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 多见于 40 岁以上 单侧发病 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内翻性乳头状瘤又称为边缘性肿瘤、癌前状态、潜在 性恶性肿瘤.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二、关节基本病变 X 线征象 1 、关节肿胀( swelling of joint ):关节 囊、周围软组织肿胀。炎症、积液、出血、肿 瘤侵犯。间隙会增宽。 2 、关节破坏( destruction of joint ):关 节软骨、骨性关节面破坏。间隙会变窄。 3 、关节退行性变( degeneration.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刘忠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暨脊柱外科研究所 ● COA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臧渝梨.
右腓骨下端骨囊肿 病史:   男21,.
病例讨论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许祖梅.
骨 肿 瘤 主讲 卢国强.
骨 肿 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王岩峰.
骨肿瘤.
桃園縣埔心國民小學專題報告 海豹 海豹 報告人 : 吳宜旻 指導老師 : 鄭省村.
颌骨肿瘤 福州市第二医院影像科 游 斌.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一.转移性骨肿瘤.
骨样骨瘤影像诊断分析 宁德市中医院影像科 苏孝生.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第三节 骨关节疾病(1) 目的和要求 掌握骨折与关节脱位的X线征象,认识骨折对位对线的意义 掌握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典型的X线表现.
骨肿瘤.
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学教研室 柯维旭.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眼球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邢振
病史:女,13岁,右肩部疼痛4个月,加重20天,夜间较明显,可自行缓解
子 宫 肌 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栾南南.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读书报告.
病例讨论 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 侯秀英.
骨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骨 骼 系 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国.
Logo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脊柱的CT诊断 Diagnosis of Spine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朱莉莉 杨世埙 李明华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骨肿瘤X线病例图谱 骨肿瘤X线病例图谱.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杨世埙.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
脊柱结核.
膝关节常见病MRI诊断 2017/9/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影像学部.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Imagnosis of bone tumor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纵隔疾病.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二章 第五节 眩晕.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 七 章 脊柱区 编 者 韦 力 徐文坚 广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病例一 患者:男 年龄:11岁 病史摘要:无.
作者:葉福玲 班級:六年四班 指導老師:黎家雲
骨骼肌肉系统.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组病例讨论 郭小超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髓母细胞瘤 2015级影像规培生 严文杰.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玉萍
骨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 邬海博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早读片 刘远芳.
早读片 刘远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

脊椎肿瘤发生部位 胸椎 40.2% 骶椎 30,5% 腰椎 22.0% 颈椎 7.3%

肿瘤在脊椎的分布 椎体/附件约2:1 椎体良性/恶性约1:3 附件良性/恶性约2:1

脊椎肿瘤的检查方法: 常规X线平片: 优点:简便,价廉,观察全面. 缺点:重叠,密度分辨率低,早期或小病变易遗漏.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微 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如CT 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临床 0.6%—1% 尸解 10% 部位 头颅,脊椎占50% 90%脊椎血管瘤 位于胸腰椎。

病理学: 病理学:骨血管瘤由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静脉窦组成。 组织学:血管瘤的血窦大小不一,周围为水肿区及胶冻样脂肪性骨髓.病变处骨小梁吸收,残存小梁代偿性增厚,病灶内有血栓形成。

X线表现: 椎体横行骨小梁吸收,纵行骨小梁增厚.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

CT表现: 椎体呈圆点状、花纹状改变—病灶呈低密度溶骨区,境界清晰,增厚的骨小梁呈多数圆点状高密度,骨皮质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

MRI表现: 病灶T1w,T2w呈斑点或条状高信号或等信号,增粗的骨小梁T1w,T2w均呈低信号。

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原发性 二.继发性—发生在其它骨病变(巨细胞瘤、骨囊肿等)基础上或与之共存

发病年龄及部位: 发病年龄:30岁以下,80%在20岁以下。 发病部位:脊椎占20%,颈胸椎多见,好发于附件,向椎体累及。

X线表现: 病变起源于附件并向椎体发展,病灶呈囊性膨胀性,单房或多房改变,与正常骨分界清晰,周边无硬化,病灶破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

CT表现: 囊性,膨胀性病灶内可见液—液平,为本病特征。(血浆,血细胞分离)

MRI表现: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由于血细胞和血浆的分离可以出现液—液平(T1w上低下高、T2w则相反。)

骨样骨瘤: 好发年龄:25岁以下。 发病部位:长骨皮质多见,脊椎占10%,1/2在腰椎椎板,关节突,椎弓。

X线表现: 病灶周边硬化,增生,瘤巢被掩盖。 脊柱型“C”弯曲。 青少年+腰痛+侧弯+增生。

CT表现: 瘤巢呈低密度,伴钙化。 病巢周边骨硬化。 小关节增生。 MRI:病巢偏高信号,周边硬化呈低信号。

骨母细胞瘤: 年龄:20岁以下。 部位:41%在脊椎,椎板, 脊突。 部位:41%在脊椎,椎板, 脊突。 病灶大小:骨样骨瘤<1厘米,骨母细胞瘤>2厘米, 1—2厘米间为两者并发。

影像学表现: X线及CT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50%有钙化,骨化。 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 MRI:T1W中低信号。 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骨巨细胞瘤: 起源:脊髓间充质。 病理分级:1—4级或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 发病年龄:88.5% 20岁以上。 发病部位:脊椎占16.7%,腰骶椎多见,病变起源于椎体。

X线及CT表现: 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骨现象。 与正常骨分界清晰。 有或无硬化带。 有或无分房结构。 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 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

MRI表现: 病灶与正常分界清晰。 T1W等低信号,T2W等高信号。 有或无软组织肿块。 继发出血或并发ABC有液—液平面。

骨髓瘤: 发病年龄:45岁以上。 部位:扁骨,脊椎,骨干。 发病率:占恶性骨肿瘤4.5%。

临床症状: 疼痛—持续性疼痛、放射性疼痛。 软组织肿块—易见于浅表部位的骨骼:肋骨、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数呈皂泡样。 骨破坏区伴软组织肿块。 骨质硬化少见。

脊柱表现: 脊柱广泛性骨质疏松。 单个或多个压缩性骨折。 椎体溶骨性破坏,可累及附件。或呈皂泡样。 椎旁软组织肿。 椎间隙正常。

骨质疏松型 脊椎普遍性疏松,有赖于临床和实验室及骨穿确诊。

单发型 单个椎体破坏,膨胀,压缩骨折。 早期累及附件。 易伴发软组织肿块。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坏溶骨性病变。 境界模糊,无硬化。

硬化型(POEMS) 多发性神经病变(polyneuropaphy) 肝,脾肿大(organomegally) 内分泌障碍(endocrinopathy) 血清电泳M蛋白升高(M-protein) 皮肤色素沉着(skin changs)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脊索瘤: 起源:残留或异位脊索组织,属低度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多见于40--70岁。 发病部位:颅底(35%),骶尾椎(55%)和脊柱(10%)。

临床症状: 早期无症状或表现为疼痛。 颅底肿瘤有神经压迫症状。 骶尾病变向后生长出现软组织肿快;向后生长出现膀胱、直肠受压。 脊柱病变为腰背痛。

影像学表现: 病灶呈溶骨性,伴骶孔,中央管扩大。边缘较清,可有硬化,分房及钙化。向骨盆内突出软组织肿块。 其它部位的肿瘤呈单个椎体不对称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MRIT1w中等低不均信号,T2w高信号,70%分房伴包膜,与周围分界清晰。

颅底脊索瘤: 好发于枕骨斜坡,可累及蝶骨。 斜坡骨质破坏,伴有不规则钙化、骨化。 软组织肿快累及蝶窦、筛窦或突向咽喉。 压迫脑干、桥脑及导水管导致脑积水。

上海市远程医学网继续医学教育——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主讲人:杨世埙

脊椎脊索瘤 椎体和椎弓骨破坏,伴有骨化、钙化,可侵及邻近椎体。 椎间隙狭窄或正常。 椎前软组织肿块。

脊椎转移性肿瘤: 原发病灶成人依次为:乳房,前列腺,肺和甲状腺肿瘤。儿童见于神经母细胞瘤。 播散途径:血行,淋巴。 部位:胸腰椎多见。

转移性肿瘤的分型: 溶骨型 成骨型 混合型

溶骨型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体呈虫蚀样破坏伴压缩性骨折,早期累及附件。 椎间隙保持正常。 MRIT1w偏低信号,T2w偏高信号,转移灶强化显著.正常椎体信号T1w略高于椎间盘,如:椎体信号低于椎间盘提示转移可能。

成骨型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