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 文法学院 张淑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关于汇率计算.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货币银行学 各章要点.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微观经济学部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弘 2010年3月13日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西方经济学 廊坊电大 宋万生.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 赤字的经济效应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微观部分.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求法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5章 学习要求 主要问题: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名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三章 效用与偏好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 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了解价格效应的进一步分解,了解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关键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 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恩格尔曲线,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宏微观经济学 主 讲:郭 然 Tel: 、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核心内容: GDP 拓展内容: 其它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 名义GDP和实际GDP 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1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4.3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4.4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规模报酬变动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教学内容:总需求理论和总供给理论、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三章效用论 本章采用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即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消费者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并说明了价格与收入变化对消费最优决策的影响.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 局部均衡 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外部性与公共品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厂商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经济学学位课考试复习.
内 容 框 架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第十二章 [教材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IS-LM模型 [IS-LM Model]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称之为“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对生产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对生产要素的使用的需求。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第七讲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分配论) 本讲共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需求方面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 文法学院 张淑云

一、考试题型、分数比例 1、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 2、多项选择题(5题,15分) 3、判断题(10题,10分) 4、名词配伍题(5题,10分) 5、简答题(2题,20分) 6、计算题(2题,15分) 7、论述题(1题,15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闭卷90分钟。 考试时间:2009、07、11 2

二、复习方法 1、第1、7、9、11、17章不作为考试重点 2、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 3、计算题范围:宏观、微观各1道,重点掌握:均衡价格和弹性,消费者均衡、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国民收入与乘数。 4、简答题、论述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论述题:微观第五章、宏观第十章、第十三章、十四章、第十五章。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三、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二章 供求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第一个问题“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一个问题“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变动原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而需求的变动是由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 二是表现形式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曲线上点的移动,而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曲线的移动。可以通过图像来说明。

第二个问题“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掌握概念、计算公式、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二个问题“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掌握概念、计算公式、分类和影响因素。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之比,而不是变动的绝对量之比,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把握。需求弹性的分类中常见的是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商品,要注意这两种商品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要增加总收益,对富有弹性的商品要适当地降价,对缺乏弹性的商品要适当地提价。商业中运用的“薄利多销”策略和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谷贱伤农”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

第三章 效用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3.正常物品与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4.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第三章 效用理论 第一个问题“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首先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然后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可以参见58页图形)

第三章 效用理论 第二个问题“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在这个问题中,要描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这里的无差异是指效用无差异。无差异曲线可以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主观愿望,消费者希望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越好。预算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际上是消费者在预算上的约束。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两条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这一点所对应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现了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结合67页图形说明)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成本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成本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4.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6、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第一个问题“等产量曲线的特征”。这个题目比较简单,教材上也比较清晰。四个特征: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一个问题“等产量曲线的特征”。这个题目比较简单,教材上也比较清晰。四个特征: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 (2)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3)一个平面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条可以联系边际技术替代率来说明。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二个问题“等成本线的特征”。等成本线的概念: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所形成的曲线。等成本线在道理上和预算线相近。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两种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替代关系。等成本线会因成本或要素价格的变化而移动。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三个题: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一区域,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区域,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区域,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第一区域,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六个问题是“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这种题目的计算关键是要掌握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公式。即MR=MC。MR是总收益的一阶导数,MC是总成本的一阶导数。这样,在已知条件中,首先要能找到或推导出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求导,通过计算价格和产量最终计算出成本、收益和利润。例如:Q=6750 – 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 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题思路:(1)因为:TC=12000+0.025Q2 ,所以MC = 0.05 Q 又因为:Q=6750 – 50P,所以TR=P·Q=135Q – (1/50)Q2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斯威齐模型。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第一个问题“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这里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个问题“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这里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厂商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况:P>SAC、P=SAC、SAVC>P<SAC、P=SAVC、 P<SAV,(如图),均衡条件:MR=MC。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均衡条件:MR=AR=LMC=LAC=SMC=SAC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二个问题“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分析方法和上一道题的分析方法大体一致,只是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在短期内,厂商也将面临赢利、亏损和零利润的情况,厂商也将根据价格和变动成本的比较来进行生产或停产的决策。均衡条件:MR=MC。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获得超额利润。由于是完全垄断,其他厂商无法加入,垄断厂商可以长期保持获得超额利润。均衡条件:MR=LMC=SMC。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五个问题是“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这种题目的计算一要注意完全竞争,价格是一个常数。另外在题目中给出的短期均衡或长期均衡都是要运用其均衡条件来计算出具体的变量。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第六章 分配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4.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三个问题“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四个问题“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四个问题“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本章的两个重要概念。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市场失灵是有多种表现的,包括垄断、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上述三个问题都是围绕外部性提出的。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3.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市场失灵是有多种表现的,包括垄断、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上述三个问题都是围绕外部性提出的。

第二个问题“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个问题“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征税,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给予补贴,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二是企业合并;实际上就是外部性内部化。 三是明确产权。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4.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5.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6.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2.佛里德曼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评述。 4.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5.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6.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一个问题“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 短期消费曲线和长期消费曲线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为零时,仍然有消费。相同点是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相同,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五个问题: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其计算公式。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五个问题: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1减边际消费倾向分之一即边际储蓄倾向分之一)。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1减边际消费倾向分之一即边际储蓄倾向分之一)。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3.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3.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5.计算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一个问题“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一个问题“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三个问题“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三个问题“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由于在不同时期内价格水平对总供给影响不同,所以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未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平行于横轴,这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或叫“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

3.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及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其恶化。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及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其恶化。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个问题“失业含义、种类及对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含义:凡在一定的年龄段愿意工作而没找到工作的人就叫失业。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个问题“失业含义、种类及对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含义:凡在一定的年龄段愿意工作而没找到工作的人就叫失业。 种类: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是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这里重点掌握奥肯定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这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数据。 二是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二个问题“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二个问题“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按照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通货膨胀有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之分。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所有的商品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而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们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能预知或不完全预知。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已知的原因所引起,并且通货膨胀的幅度为人们所预知。 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和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上。教材阐述得比较清晰,这里不再详细解释。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4.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财政政策的内容。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4.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第一个问题“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制度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第一个问题“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制度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西方国家中,税收制度较为复杂,税种繁多。 这里不再一一阐述。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公债按照偿还斯的长短不同,可以区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财政支出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及安全方面的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公共卫生、教育、环保、运输、农业及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第四个问题“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这里重点是要掌握三个乘数的公式。注意三个公式的区别。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第三个问题“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具有转移支付作用的主要是税收和转移支付。税收也必须是在实行累进税的条件下才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和农产品支持价格。 第四个问题“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这里重点是要掌握三个乘数的公式。注意三个公式的区别。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2.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3.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4.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2.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3.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4.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5.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二个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三个问题“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三个问题“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西方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四个问题“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所以又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率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则尽可能地按最低要求留足准备金,因而在同样数额的存款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数量增加。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数量增加。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由于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留足准备金,因而在存款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

第五个问题“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五个问题“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这里主要是区分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存款乘数是派生存款为原始存款的倍数,计算公式是存款准备金率分之一。而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所以在具体计算时要根据给定的条件的不同来考虑。

2.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变化。 3.对外贸易乘数。 4.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资源禀赋理论。 2.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变化。 3.对外贸易乘数。 4.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一个问题“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一个问题“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 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别,例如有的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有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本,有的国家有丰富的土地,有的国家有富饶的矿藏,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主要出口由本国丰富资源生产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