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吸虫,是寄生人体小 肠内大型吸虫,也称肠吸虫,其所引起的慢 性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称 之为姜片吸虫病(fasiolopsiasis)。1873年在 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 “赤虫”,早在1600多年以前我国东晋时期已 有记载。
1、形态 成虫 虫体硕大肥厚,肉红色,背腹扁平,前尖后钝,近椭圆形,大小约为20~75×8~20×0.5~3mm,体表有棘。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紧靠口吸盘之后,其肌肉发达呈漏斗状,约为口吸盘4~5倍。两肠支呈波浪状沿虫体两侧下行至虫体后端,末端盲管状。雌雄同体,两个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体后半部。卵巢呈分支状,子宫管状,盘曲在卵巢与腹吸盘间,无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发达,广泛分布于虫体两侧。
虫 卵 椭圆形,大小为(130~140)μm×(80~85)m,浅黄色,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小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2 生 活 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人体或猪的小肠内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水红菱、荸荠、 茭白、藕及多种水草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终宿主: 人、家猪和野猪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甚至出现 腹水等症状。儿童患者常出现程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 缓。
4.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 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2.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 可用成虫纯化抗原或分泌物抗原等 作皮内试验,或进行ELISA试验, 阳性符合率为91.7%~100%。
5.流行 本病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 区,如越南、印度、日本以及菲律 宾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除东北、内蒙、新疆、西藏、 青海等地区外,在18个省市自治区 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也为重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为经口感 染,因生食带有囊蚴的菱角、荸荠等 而感染,或饮用有囊蚴污染的生水而 感染。囊蚴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存活。 本病的传染源除病人外,染病的猪 也为重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为经口感 染,因生食带有囊蚴的菱角、荸荠等 而感染,或饮用有囊蚴污染的生水而 感染。囊蚴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存活。 感染者以5~20岁的青少年儿童多见。
6.防治 1) 病原治疗吡喹酮为首选药物, 中药槟榔和广木香,水煎剂。 2) 预防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饮食卫生: (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 (3)开展灭螺工作: (4)普查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