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类养殖与鉴赏 申玉春 Tel:13560519059 Email:shenyuchun@163.com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金鱼 第三章 锦鲤 第四章 热带鱼 第五章 绿毛龟
绪论 一、观赏渔业(休闲渔业)定义 以水族箱和水族馆为主要饲养场所、以水质的全人工调控为手段、以饲养观赏水生生物供人欣赏、消闲和娱乐为目的。 主要饲养对象是鱼类、爬行类、水生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和水草等。 观赏鱼类(Ornamental fish,aquarium fish)中饲养最广的主要有金鱼、锦鲤和某些热带鱼类,爬行动物主要是龟和鳄,哺乳动物主要是大型水族馆饲养的海豹、海豚和海狮等。
二、发展观赏渔业的意义 观赏娱乐、休闲 优良的科学试验材料 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金鱼性情文雅,色彩艳丽,体态雍容华贵; 热带鱼五光十色,华丽绝伦,活泼欢畅; 锦鲤体色鲜艳似锦,斑纹变幻多端。 优良的科学试验材料 陈桢、朱洗、童第周 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1992年,世界观赏鱼的批发贸易额达9亿美元,其中美国4.25亿美元,西欧1.8亿美元,日本1.1亿美元,新加坡0.7亿美元。
三、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 一)金鱼 金鱼原产于中国,系金鲫变异而来,而金鲫又由野生鲫演变而来。 《述异记》(公元460-508年)记载:“晋桓冲游卢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 唐肃宗于公元756年为了超度而“放生”,在各地建了81个水地,称放生池。 南宋高宗1163年杭州德寿宫建金鱼池“观鱼之乐”.
金鱼的起源2 苏东坡:“我积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 ,文同:“萍荷翻金鲫,兰曾超翠禽” 。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养玩矣”。 南宋岳柯(生于1214年)《程史》:“鱼中能变金色者,以鲫佳,鲤次之”。 “初白如银,次渐黄,久则金”。 《钱塘县志》:“杭州等地园亭遍养玩之”。 张世南《游记闻》:“福州三山溪水中的小鱼斑纹赤黑相间”,“里中宽豢之角胜为博戏”,“闻永嘉亦有之” 吴自牧《萝梁泉》记载:为满足富豪府弟沼池蓄养,钱塘门外已有“鲩活”“入城货卖”,商品市场。
金鱼的起源3 元代,金鱼已传到镇江和北京。 明代,金鱼饲养进人新的形式即转为缸养、盆养,逐渐进入室内摆设和观赏。不再称金鲫而称为金鱼。 《毅山笔尘》(1613年)记载:明朝皇宫中设有金鱼盆,置于案头供神宗皇帝朱翊赏玩。 清代,养金鱼的人越来越多。清末,玻璃器皿正式问世,用之饲养金鱼供观赏。北京著名售鱼处“知乐鱼庄”、“致乐鱼庄”、“来顺鱼庄”等。
金鱼的起源4 1936年上海有金鱼品种 70多种、1958年154种、1982年240种。 陈桢, 1959年出版了研究金鱼的专著《金鱼的家化与变异》 童第周(1902-1979)及其助手叶毓芬、严绍颐等,从鲫的卵子中提取了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内,生成了一种新的鱼类品种,该鱼的照片已列人英国皇家科学院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被命名为“童鱼”。 1985年,上海市金鱼协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名贵金鱼评比展览会”,正式开展了全国性金鱼评比活动,从而使我国金鱼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振兴时期。
金鱼的起源的科学实验 陈桢1928,金鱼与野生鲫杂交,后代可育。 李璞1959,金鱼与野生鲫胚胎发育观察,性状一致,2-3个月分化。 石厚1960,金鱼与野生鲫血清沉淀反应相同。 Ojima1966,王春元1982,二者染色体组型对比分析(2n=100),数量形态相似。 同一组织同工酶凝胶电泳谱带完全相同。 Ojima,对中国鲫鱼、金鱼和五个日本亚种鲫作染色体组型和C带分析。 Yamamoto,性别决定试验xy型
二)锦鲤 锦鲤是鲤的变种,体色鲜艳似锦,有红、白、金、黄、紫、蓝、黑色等,斑纹变化多端,是较大型的观赏鱼类。鲤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红鲤作为观赏鱼类,《本草纲目》“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但没有获得发展,却在异国落户生根和发展。 公元1804-1829年,日本贵族把这种有颜色的鲤,移人庭院的水池中放养,供作欣赏。 根据鲤容易变异的特点,日本采取杂交、培养和人工选择等方法,又选育出许多新品种。 1906年引进德国的无鳞革鲤和具有三排鳞的镜鲤与日本原有的锦鲤杂交,选育出色彩斑斓而品种繁多锦鲤。 锦鲤是日本人创造的活的艺术品。将其定为“国鱼”。
三)热带鱼 世界上最早饲养热带观赏鱼的国家是法国。 公元1868年,卡蓬尼尔把一种热带淡水鱼在巴黎饲养,该鱼名为Paradise Fish(极乐鱼)。 是世界上最早作为人工饲养观赏的一种热带淡水鱼。 以后,在英国与美国也相继饲养各种热带淡水观赏鱼,但种类并不像金鱼这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热带鱼的饲养和繁殖才得到发展。各国热带鱼养殖协会的相继成立,推动了观赏鱼爱好者饲养技术的交流,促进了热带观赏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四)观赏龟 绿毛龟素有“水中翡翠”之称,它与白玉龟、蛇形龟、双头龟并称为我这四大奇龟。集药用、美食、观赏于一体,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述异记》记载:“龟千年生毛,寿五干午谓之神龟,一万年口灵龟。” 《梁书》记载:“朱友贞末年,许州献绿毛龟以为瑞,因宫中选室以居之,曰为龟堂。” 《花镜》中记载:“龟乃介中灵物。故十朋大龟,圣人所取,金钱小龟,博览所尚。故介类虽多,而惟取于龟,龟之中又独详夫绿毛龟者也,总因其可供盆玩也。龟蛇头龙颈,外骨内肉。秋冬穴蛰,故多寿。千年生毛,是不可得之物也。”
唐代周存的《瑞龟游宫沼赋》 介虫之长,实曰灵龟。明阴阳以应化,察利害以俟时。于穆我皇,德无不被;春国洋溢,神物来萃。虽五灵其必臻,陋众水而不处,选天池以自寄。金甲炫晃,带璧日以流光;绿毛丰茸,度薰风而含吹。不唼喋于萍藻,恣东西于荷芰。尔其有金者刚,有毛者柔,示刚柔之合体,表刑德之具修。昭品类之德性,备雄雌以共游,信皇德之上达,俾灵物之告休。观乎巡金塘,乐翠沼,晦迹无竞,凝神不扰。引修颈而鸟伸,动圆目而珠皎;映红蕖而灼烁,吸青露之缥缈。天资独智,笑渔者而萦罗;人谋既臧,鄙太卜之问兆。若夫百茎蓍下,九派江中,顺众流而五色斯易,迈干龄而片云在空。岂比夫承天眷,感宸衷,眄青琐兮邻紫宫。顾毛中之可宝,瑞皇室兮无穷。
绿毛龟
双头龟
观赏龟
五)水生花卉 “仰韶文化” 遗址发现有2粒莲子; “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香蒲、莲、菱等水生植物的花粉化石。 《彦周诗话》“世间花卉,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莲叶无花时,亦自香也”。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隆有荷华”。 相传我国唐朝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莲花节”。 睡莲“出淤泥而不染”,以象征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纯洁与不朽。 公元前1375-1225年的埃及帝王,在御花园水池中大量种植以观赏为目的的睡莲及水生植物。
水生花卉
四、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方向 1、观赏渔业生态学和水质调控技术 2、观赏鱼的新品种开发与选育 3、水生花卉新品种开发与选育 3、创造条件开展观鲸、豚旅游业
第一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柏拉图(纪元前427-347):“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它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
鱼的定义? 终生生活在水中、绝大多数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形态 一、鱼体的外部分区 鱼体划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形态 一、鱼体的外部分区 鱼体划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最后一对鳃裂 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骨后缘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 比目鱼类:体腔末端或 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 肛门或尿殖孔后缘。 由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之间为尾柄。
二、鱼类的体型 鱼躯体体除少数种类成体不对称外,都呈左右对称。有三个体轴 1、头尾轴(又称主轴或第一轴) 是自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2、背腹轴(又称矢轴或第二轴) 是自鱼体的最高部通过头尾轴,与头尾轴垂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 3、左右轴(又称侧轴或第三轴) 是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
鱼类有哪些体型? 五种基本类型: 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棒形(鳗形)、不对称形。 其它特殊体型: 带形、箱形、球形、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 鱼类由于生活习性及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体型。
纺锤形(fusiform)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头尾稍尖细,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鲻、梭、鲐、马鲛鱼 等。这样的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费最小的能量获得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有些高速游泳的鱼类,如金枪鱼、鲭的体型完全呈典型的流线形。以保证它们达到最快的游泳速度。
侧扁形(compressiform) 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 特点是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这种体型在硬骨鱼类中较为普遍,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敌害生物要把它一口吞下颇为不易。如乌鲳 、绿鳍马面鲀 、鲳、团头鲂等。 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
平扁形(depressiform) 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当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发达的时候,即成为背腹扁平、左右宽阔的平扁型。 如硬骨鱼类中的黄鮟鱇 ,软骨鱼类中常见的如鳐 、魟、鲼、鲾鲼等,它们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但鲼及鲾鲼等,其体型虽属平扁,而其胸鳍十分发达,形如鸟翼状,这就使得它们有时还能活跃于水体的中上层。 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棒形(鳗形)(anguilliform) 鱼体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形如一根棍棒。如鳗鲡Anguilla、黄鳝Monopterus、海鳗Nuraenesox cinereus、烟管鱼等。这种体型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动不甚敏捷,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不见。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不对称形
独特的体型 不对称形:原为侧扁形,但由于长期适应于一侧平卧水底生活,形成非常特殊的体型,即两眼长在头的一侧,口已扁歪,颌齿的强度两侧不等,甚至体上的斑纹色泽两侧也不相同,有眼侧的色泽往往与环境一致,以避免敌害的侵袭,如鲽形目鱼类。 球形:体近似圆球形,如东方鲀、刺鲀体短而圆,游泳迟钝,当遇到危险时,立即用口吞人空气或水,使身体膨胀呈气球状而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漂流逃避险境。 球形
独特的体型 海马形:如海马Hippocampus的头部和躯干部几乎成为直角相交,头形似马头状,躯干弯曲,尾部细小延长而卷曲,能缠绕在海藻上,活动迟缓; 翻车鲀形:体短而侧扁,背鳍和臀鳍对应且很高,尾部很短,好象一条被切去尾部的鱼,如翻车鲀Mola mola,这种体型的鱼类游泳力弱,只能在大洋中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泊生活; 海马形 翻车鲀形
独特的体型 箭形 带形 箱形 箭形:吻部向前延长,头和躯干部亦相应延长,使体略呈圆筒状,背鳍及臀鳍位于体后端,且相对称,如颌针鱼、鱵鱼、银鱼均近似这种类型. 带形:基本上属于侧扁形,但头尾轴特别延长,形如带状。如带鱼 Trichiurus haumela. 箱形:体近似方形,外部为骨质板所包被,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箱子,只有细小的尾部、吻部和鳍露在外面,如箱鲀.
三、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 吻部 眼后部 眼间隔 颊部 吻部(snout):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部分(interorbital space)。 颊 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cheek)。
峡部是否与鳃盖膜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 颏部(颐部) 峡部 喉部 下颌联合 鳃盖膜:有鳃条骨支持。 峡部是否与鳃盖膜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branchial membrane)。鳃盖膜被有细长肋骨状的鳃条骨(branchiostegal ray)所支持。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部分(jugular)。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mandibula symphysis)。 颏部(颐部chin) :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峡部(isthmus) :由喉部向前延伸(亦即颏部后方)的部位。峡部是否与鳃盖膜连接在一起,在鱼类分类学上系一重要的形态特征。
三、鱼的头部器官 1、吻(rostrum) 板鳃类和鲟类的吻一般比较发达。颌针鱼、旗鱼、箭鱼的吻也很长。 功能:摄食、防御。 锯鲨Pristiophorus和锯鳐Pristis的吻部向前伸长,两侧还固生着由盾鳞变成的锐齿。 锯鲨和鲟类常用长吻挑拨泥沙,捕食埋栖于泥沙中的饵料生物。 锯鳐时常冲进鱼群猛烈摇摆锯齿状长吻,可将周围的鱼刺伤、击昏或将对方的肌肉撕下,然后吞食这些失去抵抗能力的鱼
2、 口(Mouth) 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 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 唇(lip):鱼口缘的皮褶构造,无任何肌肉组织,有别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 功能: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硬骨鱼类口的位置和形状变化较大,依口的位置和上下颌长短,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鱼类的口位置 口上位 口端位 口下位
烟管鱼等:口延长呈管状,口很小,开口于管状吻的前端。 鱼类口裂的大小和形状与其捕食习性的关系 凶猛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齿尖锐锋利。 深海鱼类:口更大,齿尖锐。 温和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小。 有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口裂很大。 烟管鱼等:口延长呈管状,口很小,开口于管状吻的前端。 一般说来营捕食性生活的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齿尖锐锋利,如带鱼、大黄鱼等。若干深海鱼类的口更大,如鮟鱇、大喉鱼等,这也与其生活习性有密切联系的,由于它们生活在黑暗的深水层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口大,齿尖锐,能大量吞食较大的食物。相反,温和性食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鱼,一般口裂较小,如上述的烟管鱼、海龙、海马等。但有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的口裂也很大,如鲸鲨,它们利用较大的口,尽量吞取较多的水,滤取水中的食物。
3、须(barael) 鳅科及鲇形目均以口须多而著称。 深海种类颌下常具一长须,分叉呈树枝状,在一些末梢上可能具有发光器。 功能:须上有味蕾分布,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须上有味蕾分布,其功用是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须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有各种命名,例如颐须,颌须,鼻须,吻须。鳅科及鲇形目均以口须多而著称。深海种类颌下常具一长须,分叉呈树枝状,或分枝在一长柄之后,在一些末梢上可能具有发光器,这与深海特殊情况有关。 口须的形状、位置、长短和数目可视为分类特征之一。
1、吻须,2、颌须,3、鼻须, 4、颐须 口须的形状、位置、长短和数目为分类特征之一。
4、眼(eye) 扁平的鱼类:眼转到头顶。 鲽形目:眼睛扭转在体之一侧。 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 盲鳗:眼已退化。 一般多位于头部两侧。 扁平的鱼类:眼转到头顶。 鲽形目:眼睛扭转在体之一侧。 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 盲鳗:眼已退化。 深海鱼类:有些种类已退化为盲鱼,而有些种类的眼则变得特别大。
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 眼完全裸露。 脂眼睑(adipose eyelid):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 瞬膜:有些鲨鱼的眼所具有的可以自行移动眨眼的膜状器官。
5、鼻(nose) 主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道作用。 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的种类而异。
圆口纲:鼻孔只有一个,开口于头部背面的正中央或头部前端。 软骨鱼类: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 口鼻沟: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通道。
硬骨鱼类:绝大多数每侧均有两个鼻孔:前鼻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开。 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 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腔相通。
6、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 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 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 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 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上只看到一对鳃孔。
所有的硬骨鱼类都具有鳃盖,并有骨骼支持,在外观上只能看到一对鳃孔,鳃盖边缘具有皮质鳃盖膜。 黄鳝:左右鳃孔在腹面愈合为一。
7、喷水孔(spiracle) 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后方的一对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鳃裂。 板鳃鱼类在水底潜伏时,改用喷水孔引入水流进行呼吸,可避免泥砂进入鳃腔。 一般鳐类的喷水孔特别大,鲨类的喷水孔小或退化。 板鳃鱼类的口位于头之腹面,当其在水底潜伏时,改用头背侧的喷水孔引入水流进行呼吸,可避免泥砂进入鳃腔,当其在水层中游泳时则用口进水。
四、鳍 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类型? 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各鳍有哪些特化现象? 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义。
鳍的功能和组成 功能:鳍(fin)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角质鳍条(ceratotrichia) 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 “鱼翅” 。
鳞质鳍条(Iepidotrichia) 由鳞片衍生而来,又称骨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 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 分枝鳍条: 末端分枝、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 不分枝鳍条:鳍条末端不分枝、本身亦柔软,且成多节。 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鳍棘(真棘spine):由鳍条变成,不分枝不分节、强大而坚硬。已骨化为单一的棘,不能左右分开。 假棘(或称棘状软条):在鲤形目的许多种类所具有的坚硬的棘,具有分节的特征,由左右两鳍条骨化而成,一经水煮后立即分开。 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视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鳍的种类 奇鳍(Median fin) : 偶鳍(Paired fin) : 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背鳍 dorsal Fin 臀鳍 anal fin 尾鳍 caudal fin 偶鳍(Paired fin) : 胸鳍 pectoral fin 腹鳍 ventral fin 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一)背鳍 功能: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 数量:背鳍一个、二部分或三部分,或更多部分。有的种类背鳍后面生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fin-let)(又称副鳍),或脂鳍(adipose fin)。
小 鳍 和脂 鳍 小 鳍: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又称副鳍。 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
几种鱼类的背鳍和臀鳍
真骨鱼类的背鳍 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malacopterygii)。 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actinopterygii)。 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背鳍鳍棘部。 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是现代真骨鱼类的两大主要支派。
背鳍的特化 鳐类:背鳍退化,位置移到尾部后端,形状很小。 斑鰶及大海鲢等鱼:背鳍的最后一鳍条延长成丝状。 体躯延长的鱼:背鳍很长。 鮣:第一背鳍变成位于头顶部吸盘状的印。 鮟鱇: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钓丝。深海鮟鱇背鳍鳍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 Sucking disc 鳐类:背鳍退化,且位置已移到尾部后端,形状很小。 斑鰶及大海鲢等鱼:背鳍的最后一鳍条特别发达,延长成为丝状。 体躯延长的鱼:背鳍很长,如鳗鲡。 鮣:第一背鳍变成位于头顶部吸盘状的印,可附着在船体或大鱼的身上既可不费力地旅游各地,又能避免敌害的侵袭。 鮟鱇: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钓丝。生长在深海无光环境中的深海鮟鱇,其背鳍鳍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诱引其它食饵。
(二)臀鳍 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 鳉形目一些种类(如食蚊鱼)的雄鱼有交配器,为臀鳍一部分鳍条特化而成。 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 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 鳉形目一些种类(如食蚊鱼)的雄鱼有交配器,为臀鳍一部分鳍条特化而成。 臀鳍位于鱼体后下方的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但其形状、大小也因各种鱼类而异。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海鳗、鳗鲡等以臀鳍作为运动器官的鱼,臀鳍一般很多,其它鱼类的臀鳍仅用来维持身体之平衡,一般显得较小。有些鱼类的臀鳍纯粹由鳍条组成,有的则具有若干坚硬程度不同的棘。
(三)尾鳍 功能: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 组成:由鳍条组成,绝无真正的鳍棘。 特化:尾鳍退化或没有尾鳍。 硬骨鱼类的尾鳍: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以及尖圆形等。 鱼类的尾鳍具有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的作用。鱼类的尾鳍由鳍条组成,绝无真正的鳍棘。 没有尾鳍的种类为数不多,例 如海马、魟类及黄鳝等少数鱼类。 尾鳍的形状、大小因种类而有 很大变化。鲨类的尾鳍呈不对称状, 分为上下两叶,鳐类的尾鳍退化或 缩小。魟类的尾鳍甚至完全消失。 硬骨鱼类的尾鳍外观上大多对称, 但也有不同的外形,如新月形、深 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以及 尖圆形等。
尾鳍的形状和鱼的游泳速度的关系 游速快而作长距离洄游的鱼: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 。 游速慢的鱼:多半呈圆形或平直形,尾柄也较粗大。
(四)胸鳍 功能: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 黄鳝和丝鳗科的鱼没有胸鳍。 胸鳍有种种变态类型。
(五)腹鳍 功能:协助平衡。 腹鳍的不同位置在鱼类分类和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腹鳍胸位或吼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
软骨鱼类的鳍脚 所有现代软骨鱼类的雄鱼的腹鳍内侧变为鳍脚,为雄性交接器。
第二节 鱼类的习性 一、鱼类食性 滤食性鱼类 捕食性鱼类 植食性鱼类 杂食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 伏击式猎食性 追捕掠食性 吮吸式猎食
二、鱼类生长特点 生长速度变幅大。 生长的阶段性。 生长优势明显。 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的鱼苗比人工繁殖生长快。 养殖鱼类比自然鱼类的生长速度快。 淡水主要养殖鱼类生长速度比海水养殖鱼类快。 同种鱼,体长增长最快的时间早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间。
三、鱼类繁殖 卵生 浮性卵 漂流性卵 沉性卵 粘性卵 卵胚生
三、栖息水层 中上层鱼类 中下层鱼类 底层鱼类
五、水温 热带鱼类:生存温度多为10~40℃,生长适温为20~30℃,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温水鱼类:生存水温0.5~38℃,适宜水温20~32℃,繁殖最适水温22℃~26℃,摄食和生长最适温度25~32℃ 冷温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介于温水鱼类和冷水鱼类之间 冷水鱼类:生存温度为0~25 ℃ ,适宜生活温度12~18℃,最适生长温度为16~18℃
六、溶氧 溶氧量达5mg/L以上时,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强度大,饲料系数低,生长快;
七、pH 多数鱼类生存pH值为4-10 鲤pH值为4.4-10.4 家鱼pH值4.6-10.2 鱼类在pH值7.5-8.5微碱性水中生长最好
八、盐度 狭盐性鱼类 广盐性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