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 書名:虎與狐 張殿文著 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序 圖片 郭台銘檔案 郭台銘精神 鴻海發展 心得
序 「郭台銘一定有所變、有所不變,才能讓鴻海這家企業可以同時擁有紀律和彈性。」───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 「他的客戶敬他,他的供應商畏他,他的競爭對手更不用說了。」 ───花旗美邦銀行董事總經理 Kirk Yang(楊應超)
圖片
郭台銘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出生:民國39年年10月8日 學歷:中國海專 興趣:工作 運動:打高爾夫球、游泳(夏天)、跑步、爬樓梯 郭台銘常被比喻為成吉思汗,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因為他所開創出的鴻海帝國,橫跨全球,規模驚人,只有上溯到快八百年前,才能看見相同的擴張霸氣與雄圖大業。
郭台銘精神 除了很會賺錢以外,他的領導能力也是不能小看的。 郭台銘曾在接受專訪時說了一句話:「別人愈不相信的事,我就愈要做到。」 對於媒體對他不好的評論也不以為意;他說,這些批評,都成為鞭策他最好的方法。 儘管每天工作十六小時以上,大小會議不斷,郭台銘還是利用上下班的交通時間,隨時吸收成功及致富之道
鴻海發展 鴻海的發跡,原是製造電視機用的零件,原只是一家中小企業。 誰也沒想到,這家資本額原是30萬台幣的公司,竟會在三十年後,挑戰七千億營收,員工多達十三萬人,版圖橫跨三大洲,並屢屢創下令人咋舌的輝煌紀錄。 不起眼的連接器背後,是怎樣恢弘的格局、長遠的布局,又如何能不斷開創出經營的新局? 即使如此,在郭台銘自己眼裡,卻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他只是在不斷遭遇到的逆境中,努力學習與成長,摸索出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都絕對能生存下去的智慧。 三十年來,台灣人創下的經濟奇蹟光環正逐漸褪色,詭譎不明的經營環境,正在考驗台灣人面對逆境的智慧。
挑戰全球最低成本──打造超競爭平台 「別人愈認為不可能的事,我愈想去挑戰」 超越國界、縱跨產業,沒有時差的全球競爭, 鴻海不但快速發展出適應力,而且維持「成本領先」, 靠的是「垂直整合能力」、「全球製造基地」、「技術開發能力」、「全球行銷綜效」四項基礎所構建的平台, 再加上「執行力」與「多元整合」打造出的「超競爭平台」
全球製造基地──超競爭平台之一 「發展的根本,建立在隨時應變的執行能力」 在「適者生存」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中, 鴻海練就了經得起打擊的體質, 除了累積自有技術、持續擴充產能, 郭台銘不斷進行組織汰舊換新、進軍大陸基地。 成為「全球化」和「最低成本」的起點
垂直整合的能力──超競爭平台之二 「失敗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 鴻海以連接器產品為中心,發展出精密模具核心技術, 進一步布局PC產業,也確立了鴻海垂直整合的策略﹔ 但郭台銘也同時面對垂直整合增加的「固定成本」及營運槓桿, 讓郭台銘更急欲「擴展產品市場」及「加強成本管理」。
善於變革的企業文化──超競爭平台的執行力 「你我看法不同沒關係,但是要有相同價值觀」 變革能力,是鴻海可以一再推動企業轉型、再造組織的核心能力, 而郭台銘善用「地震哲學」、「先有嚴師才有高徒」、及「論功行賞」, 造就了東方企業有效率的變革模式!
全球行銷綜效──超競爭平台之三 「胸懷千萬里,心思細如縷」 鴻海可以為任何一個客戶提供全球服務, 因為速度決定成本。 鴻海可以為任何一種產品提供配套服務, 因為彈性決定勝負。 郭台銘認為「選客戶」是鴻海壯大的第一關鍵, 為了選客戶,觀察客戶有沒有長期發展的企圖心, 他比客戶更關心自己。
技術開發能力──超競爭平台之四 「天下沒有完美的辦法,但總有更好的辦法」 郭台銘把「高科技的鴻海」視做「三次創業」, 其實是打造進入者障礙, 也是CMMS模式的需要, 更可以說是新一波的組織變革。
多元整合──超競爭平台的下一個三十年 「忠誠等於穩定,格局等於成長」 大而快還不夠,郭台銘還要鴻海繼續「保持彈性」, 創建出一種「彈性而有活力的系統結構」, 直接強化「優秀的人才、精密的技術、獨到的創意、準確的執行」四大項工作目標, 完成多元整合,讓鴻海再走三十年。
心得 鴻海集團的盛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能夠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產品,所以成本成為鴻海最主要的關鍵成功因素。 接下來從接單、研發、製造、供應鏈垂直整合、行銷、財務控管到企業文化 ,都可以看出郭台銘他心思的細膩,然後開創出世界性的鴻海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