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的终点误差 林仁杰 0208107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牛剖腹产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术后不孕的预防
台灣科技之父 李國鼎 先生.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歷史建築清水國小宿舍群修復工程 施工說明會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肛裂 王雪.
孔 子 內湖國小導讀活動 四年級 唐代所作的孔子画像.
肌学 保山医专解剖教研室.
胚胎学各论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交通安全 腳踏車.
养牛与牛病防治 张加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 方兴镇中心小学校 胡健.
病例四讨论 06中西医临床 第十组 组长 唐媛 组员 杨东山 秦思 李瑛 包继明 邹小虎.
海米 海米看起來真像韭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的认识 城关区民勤街小学 牟国卿.
本方案内外结合、治标治本。可彻底解决效果慢、易反弹问题
南海讲师团系列讲座 《良好行为习惯让您活到120岁》(下) 钟怀山 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企业员工专版.
巫山职教中心欢迎您.
临沭县中医院惠民措施 单病种限价 2010年5月10日.
動物小檔案 ☆目錄☆ ★1:名字、大頭照 ☆2:類型 ★3:外型特徵 ☆4:運動方式 ★5:喜歡吃的東西 ☆6:維持體溫的方法
有 效 教 学 在 物 理 学 科 中 的 实践 初 探 王 克 诚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奈米小丸子 1.設計理念 2.預期達到目標 3.教學活動簡介 教育部顧問室奈米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台北市東門國小王素慧老師編製.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草地上常見的動物 編寫:張文麗老師.
第三节 嫁接繁殖 第四节 分生繁殖 第五节 压条繁殖
第五单元 妊娠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前置胎盘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第一节 细胞 一、观察细胞.
美丽湖南 魅力湘西.
手足口病疫情概况简析 齐鲁医院日照分院 魏有农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氢离子浓度 对滴定分析影响的综述 化学四班 刘梦.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滴定分析中的条件要求 张亚菲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acid-base titration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温度滴定法 陈文锋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光度滴定法简介以及吸光光度滴定法概述 分析化学三班 刘俊扬
第25讲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2讲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氧化还原的终点误差 林仁杰 02081070

在课本的P154推出的氧化还原的终点误差公式Et=(10∆E/0. 059v-10-∆E/0. 059v)/10∆Eө/2×0 在课本的P154推出的氧化还原的终点误差公式Et=(10∆E/0.059v-10-∆E/0.059v)/10∆Eө/2×0.059V。下面是对这个公式的应用。 P155例14:在1.0mol/LH2SO4介质中,以0.10mol/LCe4+溶液滴定0.10mol/LFe2+,若选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

解:E1ө’=1.44V, E2ө’=0.68V,n1=n2=1, 二苯胺磺酸钠的条件电位Elnө’=0.84V。 故∆Eө’=1.44-0.68=0.76V, Esp=(1.44+0.68)/2=1. 06V , Eep=0.84V ∆E= Eep- Esp=0.84-1.06=-0.22V Et=(10∆E/0.059v-10-∆E/0.059v)/10∆Eө/2×0.059V =(10-0.22/0.059-100.22/0.059)/100.76/2×0.059×100% =-0.19%

这题中我们只是对于浓度较高(0.10mol/L)讨论,而且忽视了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影响,现在对浓度较低和有指示剂的影响进行讨论。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存在两种终点:非校正终点和校正终点。下面是有关的推论过程。

非校正终点是当指示剂参与终点过程,但又没有设法消除指示剂的存在对终点的影响的一种终点过程。 用氧化剂O1滴定还原剂R2, O1+R2=R1+O2 设又浓度为Cln的指示剂存在,但∆E=Eep-Esp≠0。且总有终点观测的不确定性等使终点与变色点不能重合,即∆E2≠0。

假设∆E2=0,化简可得[O1]ep=10∆E/0.059[O1]sp(1) ∆E2=Eep-Et 而∆E=∆E1+∆E2。由于终点误差等零,因此有了非校正误差,其公式定义为Et=([O1]ep-[R2]ep-[InR]ep)/C R2(0)。 假设∆E2=0,化简可得[O1]ep=10∆E/0.059[O1]sp(1) [R2]ep=10-∆E/0.059[R2]sp(2)

在变色点指示剂的指示剂和被滴定剂的反应常数:Kt=([O2]ep[InR]ep)/([R2]ep[InO]ep)= 10(Eep-ER2)/0.059 故[InR]ep=Kt [R2]ep[InO]ep /[O2]ep= Kt [R2]ep(CIn-[InR]ep) 又因为:([R2]ep /[O2]ep)/([R2]t /[O2]t=10[(Eep-E R2) -(Et-ER2)] =10∆E2

Kt=([O2]t[InR]t)/([R2]t[InO]t)=[O2]t/[R2]t=10-(Et-E R2),所以得到: [InR]ep=CIn/(10∆E2+1) (3) 由(1)(2)(3)代入(0)后 , 又取消原来所假设的∆E2=0,∆E取代∆E1 ,得到非校正终点的误差终点公式:Et=(10∆ E 1/0.059v - 10-∆ E1/0.059v)/10∆ E 1ө/2×0.059V-Cln/ CM×(10∆E2/0.059v+1)

校正终点是加入指示剂一半mol量的被滴定的金属离子,使之处于变色点状态。 当达到计量点[O1]=[R2]时,同时变色点[RIn]=[In],由于[RIn]是人为加入的,从而减少了因指示剂消耗被滴定的金属离子带来的误差。

利用非校正误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同理可以得到校正终点的误差终点公式: Et=(10∆E1/0.059v - 10-∆E1/0.059v)/10∆E1ө/2×0.059V+Cln(10∆E2/0.059v-1)/ 2CM(10∆E2/0.059v+1) 现在同样对上面的例题,现在用这两种终点误差计算与原先的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E1ө’=1.44V, E2ө’=0.68V,n1=n2=1,二苯胺磺酸钠的条件电位Elnө’=0.84V。 例题改造:在1.0mol/LH2SO4介质中,以10-3mol/LCe4+溶液滴定10-3mol/LFe2+,若选用2×10-5mol/L的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设终点观测的不确定度为∆E2/0.059= 0.3) 解:E1ө’=1.44V, E2ө’=0.68V,n1=n2=1,二苯胺磺酸钠的条件电位Elnө’=0.84V。

而此时终点观测的不确定度∆E2/0.059=(Eep-EIn ө)/0.059=-0.3(∆E1为负,从误差叠加的不利原则,∆E2也为负的) 故:∆Eө’=1.44-0.68=0.76V Esp=(1.44+0.68)/2=1. 06V Eep=0.84V ∆E1= Eep- Esp=0.84-1.06=-0.22V 而此时终点观测的不确定度∆E2/0.059=(Eep-EIn ө)/0.059=-0.3(∆E1为负,从误差叠加的不利原则,∆E2也为负的)

把有关数据代入校正法公式: 把有关数据代入非校正法公式: Et=(10∆E1/0.059v - 10-∆E1/0.059v)/10∆E1ө/2×0.059V+Cln(10∆E2/0.059v-1)/ 2CM(10∆E2/0.059v+1)=(10-0.22/0.059-100.22/0.059)/100.76/2×0.059+2× 10-5(10-0.3-1)/2×10-3(10-0.3+1) =-0.52% 把有关数据代入非校正法公式: Et=(10∆ E 1/0.059v -10-∆ E1/0.059v)/10∆E1ө/2×0.059V - Cln/ CM× (10∆E2/0.059v+1)= (10-0.22/0.059-100.22/0.059)/100.76/2×0.059+2×10-5/[1×10-3 × (10-0.3+1)=-0.69%

而无指示剂公式只能: Et=(10∆E/0.059v-10-∆E/0.059v)/10∆Eө/2×0.059V =(10-0.22/0.059-100.22/0.059)/100.76/2×0.059×100% =-0.19% 本题用非校正法公式求解-0.69%反映了误差的本来面目,而校正法公式求解使误差减少了-0.37%,无指示剂公式求解使误差减少了 -0.5% .

上面只是在氧化还原中,其实在络合滴定中指示剂存在的影响中同样也可以推出的,而且络合指示剂中指示剂影响更大,更需要讨论的 上面只是在氧化还原中,其实在络合滴定中指示剂存在的影响中同样也可以推出的,而且络合指示剂中指示剂影响更大,更需要讨论的.其实在化学计量方面,络合滴定的指示剂问题与氧化还原中的指示剂原理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这里有已经推出的公式。

非校正终点的误差终点公式: 校正终点的误差终点公式: (注:L为配体,M为被滴定物.) Et=(10∆PM-10-∆PM)/(KML/ CM)1/2 - Cln/CM(10∆PM2+1) 校正终点的误差终点公式: Et=(10∆PM-10-∆PM)/(KML/ CM)1/2+Cln(10∆PM2-1)/2 CM(10∆PM2+1) (注:L为配体,M为被滴定物.)

参考文献: 孟凡昌,蒋勉,《分析化学中的离子平衡》,科学出版社, 1997.7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二版,高年教育出版社,2003.5 魏永巨,李克安, 大学化学,1995.6,第1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