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
愛提問題的哲學家 大約兩千四百年前的雅典有個男人因為問了太多問 題被處死,在他出現之前,也有別的哲學家,不過 有了他以後,哲學才真正的興起,這個哲學家就是 蘇格拉底。
問出理解的極限 蘇格拉底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市集與人交談,與他 對話的人,往往在與蘇格拉底的對談中,顯示出其 實他們並不知道他們自以為的事情。 蘇格拉底樂於揭露世人對於事物真正理解程度的極 限,質疑他們賴以生活的種種假設。如果對話結束 時,人人都領悟到自己知道的事情何其稀有,對他 來說就是一大成功,這樣總好過你繼續以為你自己 懂得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懂。
追尋存在的本質 「哲學」這個詞來自於希臘語,意思是「智慧之愛 」。西方哲學的傳統,是以推理、論證與發問為基 礎,而不是因為某位要人告訴你這些話,然後你就 相信了。 蘇格拉底認為智慧不是知曉大量的事實,或是知道 要做什麼事情。智慧瞭解我們存在的真正本質,包 括我們的知識能力極限。 和蘇格拉底相比,現在研習哲學的人,具有將近 2500年的哲學思維作為基礎。可以說整個西方哲學 的思維都是由蘇格拉底所開啟的。
追尋存在的本質 蘇格拉底的睿智在於他不斷的發問,他總是願意將 他的理念拿出來辯論,他宣稱,只有在你思索自己 的作為時,生命才值得繼續。 蘇格拉底對於他的思想,並未寫下來,我們對於蘇 格拉底的瞭解,都是透過柏拉圖的作品,才對他有 認識。
生平 蘇格拉底(Socrates)出生於公元前469年希臘城邦雅典,母 親是個助產士,父親是位石匠。他終其一生都在雅典城 內活動,他曾在軍中服役,也擔任過政府的公職。在蘇 格拉底年輕的時候,曾經研究過在他之前思想家的理論。 但很快的他相信最重要和最傷腦筋的主題就是人類的境 況本身。
影響蘇格拉底思想的轉捩點 在當時的雅典有位對蘇格拉底很敬佩的青年到了德 爾斐( Delphic)神殿祈求神諭,世上是否有聰慧超 過蘇格拉底的人。他得到的神諭是蘇格拉底是世上 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聽到了這個傳聞非常的驚 訝,於是開始一一訪問當時雅典的居民,蘇格拉底 聰明而且機智,他很能追問困難而且令人尷尬的問 題。但他最終發現他所訪問過的眾人都和自己一樣 是無知之人,連他在內沒有所謂真正聰慧的人。 神諭所啟示的是說蘇格拉底不像他人,以無知之知 為自傲,相反的虛心承認自己本來的無知,對於智 慧或是知識有絕對誠實的態度。
影響蘇格拉底思想的轉捩點 蘇格拉底之所以被神諭告知為天下第一智者,是因 為蘇格拉底具有「無知之知」。從此蘇格拉底開始 出入雅典街頭巷尾,勸導同胞自覺自己的無知並關 懷自己的生命。但是也因為直言別人的無知得罪了 不賞當地的權貴。 紀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以「腐化雅典市民的理由」 控訴,在法庭上蘇格拉底堅持自己的信念,觸怒了 庭上的裁判官,因而被判決了死刑,坐牢期間仍與 友人討論人生智慧的問題,並堅決不聽友人勸告逃 亡,最後從容服毒而離世,留給世人不朽的精神氣 度。
主要思想 蘇格拉底主要關心的問題在於人的理性能夠培養出 分辨善惡的智慧。換句話說他認為人是能夠培養出 關於何者為善和何者為惡的知識。獲得關於善的客 觀知識是為了讓人能夠過至善的生活。哲學思索的 目的就在於獲得這種關於善的知識。 在柏拉圖的<饗宴篇>當中,蘇格拉底規定了哲學 家之愛是一種對於智慧的愛慕。 蘇格拉底指出這種對於善的知識的探詢,是一種對 於智慧的愛慕,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上 ,第一位界說哲學為「愛慕智慧」的偉大思想家。
獲得知識的方法 蘇格拉底為了獲得善的知識的方法是一種所謂的「問答 法」,也是一種對話的方法。 蘇格拉底的問答法首先假設對方的立論成立,而後通過 此立論所衍生的自然結論,找出論理上的矛盾,因之修 正原來的假設,以便為了獲得更高層次的理性概念。這 個方法又稱為辯證法。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位助產士,蘇格拉底也將自己譬喻為 思想上的助產醫師,利用思想問答的方式讓對方產生更 新更真的思想。 哲學思索應該從現實性出發,對話的開端也從日常生活 出發,但是對話的目標在於獲得普遍定義或是真理規準 ,自始至終都必需要有理性的思維貫穿其中。
蘇格拉底理論的四項基本原則 1 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活。沒有經過審視的生活既沒 有尊嚴也不光榮,只是日復一日的過。蘇格拉底認為, 要做個真摯完整的人,每個人都要將自身的生活和信念 交給自我檢視來探測。進一步的說法是只有透過自我檢 視的過程,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幸福。 2 如果我們要過美好的生活,如果可能的話,真摯的幸 福與真摯的美好生活就必須遵循某些適切的思想與行動 的準則。這些準則必須是客觀的且對所有人都是真的。 過得渾渾噩噩,對生活迷惘的人正需要真理作為生活的 根據。
蘇格拉底理論的四項基本原則 3 真理就在我們心中,不論星辰、傳統、宗教經書 或人云亦云,真正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的準則就在我 們內心深處,不論多麼隱蔽。因為最終無人可以教 導旁人關於生命的真理。如果真理並非內在於你, 你就永遠無法找到它;但如果在你內心深處,只有 無情而批判的自我審視才能將它揭露。 4 雖然沒有人能夠正確教導他人正確行動和清晰思 考的基本原則,某些人可以稱為教師或是哲學家, 他們提的問題可以刺激人們,使他們開始自我省視 。在初始階段,教師或許可以引導這個過程,因為 他們也曾有過相同的背景,知道陷阱何在。
知德合一說 蘇格拉底強調客觀知識是行為實踐唯一的手段,並且進 而主張「知德合一」說,認為「德」根本上只是「知識 」。他認為具有德行知識的的人一定不會去做壞事,為 非作歹的人是因為無知。這種主張具有德行知識必然不 會為惡的主張,在哲學的發展歷史上又稱為「倫理」的 主知主義。 蘇格拉底在思想發展的貢獻上,是理性思維的萌芽期, 在他之前的哲學家對於信念的主張都是盲從的信仰,整 個西方哲學可以說是理性主義的貫穿,蘇格拉底則是這 條漫漫長路的先驅,對於理性主義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 貢獻。
參考書目 哲學的40堂公開課,作者,Nigel Warburton,吳妍儀 譯,台北:漫遊者文化,2015 一本就通:西方哲學史,作者,傅佩榮,台北:聯 經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