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命题竞赛 虹桥中学高三化学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Advertisements

原子吸收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 原子荧光 紫外-可见光谱 光谱分析 分子吸收 分子光谱 红外光谱 分子发光.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和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中学化学 九年级上学期 第八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 主讲人 董晓静 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
开启化学之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3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
省质检考前指导.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 发酵工程基础知识.
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清北学堂化学提高班网络课程 主讲人:清北学堂金牌助教周坤
痛 风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科.
2013馬來西亞中學教育參訪學術交流活動 奈米磁顆粒 北區奈米科技 K-12 教育發展中心種子教師 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 黃泰日老師.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复习回顾: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怎样验满二氧化碳? 澄清石 灰水变 浑浊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有机、计算热点选择题归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湖南省长郡中学化学组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专题12 化学实验.
也谈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其复习对策 西安交大附中 杨晓蓉.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课标教材 高考试题研究结果呈现 一、全国新课改简介 二、课改区化学课本简单对照 三、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研究 四、对新课改下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专题三 创新题型 题型一 STSE热点材料题 类型一 科学技术类 【例1】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07年度科学研究
基礎化學 侯美如師 專任辦公室 聯絡方式: 1:
第三章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讨论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实际上反应能否发生,平衡
植物生理学 ——呼吸作用—— 任课教师: 张 鹏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例: K ,各气体分压 KPa 下 N2(g) + 3 H2(g) = 2 NH3(g) 1. 指定条件下,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严建波.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重铬酸钾—无 汞 盐法 测 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化学系 02级 (3)班 杨宏伟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Acid-Base Equilibrium and Acid-Base Titration
第二章 热化学 §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4 Hess定律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第五节 缓冲溶液 一、 缓冲溶液的定义 二、 缓冲原理 三、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四、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榆林市第十中学 高瑞艳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榆林市第十中学 高瑞艳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春.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實驗課前該做的事 清點實驗器材,如有缺少請寫在黑板上 #組別 缺少的東西 ,並記得請助教補給你,否則下一班清點有缺 少會扣你的分數。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该反应属于 反应。 H H H—C —C—O—H ,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氮的循环 授课人:王小静阜阳一中化学组.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普陀三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2016年11月.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浓度.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钠及其化合物 欧昌友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
即c(NaOH)-c(HA)=[OH-]-[HA]-[H+] 从滴定终点误差的定义可得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中化学命题竞赛 虹桥中学高三化学组

试题特点 整体思路:命题在强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立足新教材,主动对接新课改,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在化学试题之中。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同时对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科内的融合,设计多层面、多角度问题,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1、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关注STSE知识;充分体现社会生产化工工艺与化学的紧密联系。 2、坚持“以能力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学科核心能力和学习潜能的考查” 3、充分体现新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鲜明特点。 “突出主干知识,强调能力考查,灵活应用信息”的要求。试题注重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素养。

1、(原创题10分)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 )向外界泄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 原子中有82个中子 B.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有机反应历程 C.从海带中提取碘可以采用灰化→浸取→酸化→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 D.工业上常用钙还原氯化铯制取铯。此法是在真空下,温度700~900℃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铯蒸气经冷凝后成液态收集。此法是利用金属钙的金属性比铯强。

题型及难度:原创题 .正确答案选D。该题面向一般本科类考生,预测难度值为0.85左右,属较易题。属于送分题,区分度不大,效度较高。 命题意图:该题属STSE相关知识题,是近年来高考保留的传统题型。考查化学与生活、工农业生产最新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考核考生化学知识或原理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考核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考核考生的记忆、动手、理解、迁移等多种能力。本题设置情景新,起点高,但题干简单;四个选项简明扼要,有新意,不单调,但落点低。考查的知识内容都取自化学新课程的必修、选修等模块,考查知识紧扣碘和铯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双基知识,知识的覆盖面相对较大。该题符合新课标强调“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

2、(原创题10分)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其结构简式如下: 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红外光谱仪测定阿莫西林的某些官能团。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能产生氨基酸。 C.该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反应呈紫色。 D.该化合物属高分子化合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1mol阿莫西林最多消耗4molNaOH。

题型及难度:该题为原创题,是创新题。该题面向一般本科类考生,预测难度值为0.80左右,属相对较易题,区分度不大,效度较高。 【考核目标】该题属有机化学选择题,是近年来高考保留的传统有机题型。考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概念、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考查现代仪器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考核考生有机化学知识中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知识。 【命题意图】本题设置情景来源于生活中的常见药物阿莫西林,题干简单,给出药物的结构简式。四个选项落点紧扣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但立意的角度不同,A选项属于知识的识记层面,考查现代仪器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官能团;B选项考查氨基酸的官能团;C选项考查酚的官能团与性质;D选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考查考生的有机物概念、官能团与性质。通过这些考查,目的是引导考生重视有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改编+原创题30分 )Ⅰ、硫酸工业中废渣称为硫酸渣,其成分为SiO2、Fe2O3、Al2O3、MgO。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方案,进行硫酸渣中金属元素的提取实验。 已知25℃时Mg(OH)2Ksp=5.6×10-12;Fe(OH)3Ksp=3.5×10-38;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Kb=1.8×10-5,其饱和溶液中c(OH-)约为1×10-3mol·L-1。 硫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环保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以其废渣为题材,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为设计问题,具有情境的真实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题为无机实验综合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化学新课程的必修、选修等多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化学实验,考核目标:⑴通过对实验流程、实验图表等的观察以获取有关感性认识,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接受、处理、整合的能力;⑵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文字的表达能力;⑶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⑷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考查考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⑸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6)从情感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①,推测试剂①应该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铝 C.氨水 D.水 (1) 写出固体E的化学式: 。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①,推测试剂①应该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铝    C.氨水   D.水 (3)要将G从溶液H中分离,是否适宜用减压过滤,理由是 。      (4) 要将固体C、E、G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实验操作中需要的主要仪器除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外,还有 。         【答案与评分标准】 (1)Mg(OH)2 (3分) (2)A (3分) (3) 不适宜 (1分),因为G为胶状沉淀,用减压过滤胶状沉淀会透过滤纸(3分) (4) 泥三角、坩埚(坩埚钳)(4分)       基本操作: (3)减压过滤操作。 《实验化学》新增知识,属记忆理解型,考查考生能否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能否正确复述、再现。 (4)灼烧操作。 该小题可以考查考生对中学常见化学仪器的熟悉程度。(预计难度0.75,开放性题目) (1)和(2)考查考生对整个实验流程的读和分析能力,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难度中等,主要是引导考生对题目要有系统的处理。 (预计难度0.65,有一定区分度)

Ⅱ.该小组进一步对H溶液的组成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步骤1、取25.00mlLH溶液,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测得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224mL。 在问题的设置上,考查物质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实验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学科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的思维;结合实验探究,突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的考查。

思维的完整性有较高的要求;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中上难度,预计难度0.50) (5)若将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得气体 体积 (填“偏大”、“偏小”、“不变”) (6)右侧量气装置中的液体可选择 。 (7) 反应后,读取体积时,需注意①冷却到室温 ② ③视线与凹液面平视。 步骤2、取25.00mlLH溶液,加甲基橙指示剂,用0.1000mol/L的盐酸溶液进行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12.00mL。 (8)确定H溶液的溶质成分及其物质的量之比 。 【答案与评分标准】 (5) 偏大(4分) (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3分) (7) 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相平。(4分) (8)n(Na2CO3): n(NaHCO3)=1:4 (5分) (8)考查探究问题能力;对逻辑的严密性和 思维的完整性有较高的要求;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中上难度,预计难度0.50) (5)(6)(7)考查实验设计和评价、操作能力,并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情况。其中(7)要有精简文字表达能力(预计难度0.70)

4、(改编组合题30分)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 Pa、反应时间3 h):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2(g)+3H2O(l) 2NH3(g)+O2(g) ΔH=+765.2 kJ·mol-1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 mol) 4.8 5.9 6.0 2.0

(3)能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要求考生结合反应热画出曲线图,对考生的学科 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题源于书本 《化学反应原理》P38图的改进题,有引导考生回归 书本复习的想法。预计难度值:0.35。 (1)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否自发进行? 。 (2)从323K到353K,氨气的生成量减少的原因 。 (3)请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答案与评分标准】本题30分。第(1)第(2)小题每空格3分,其余每空格4分 (1)不能(3分)(2)氨气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3分) (3) (1)要求先判断熵变,再判断自发反应。新增内容的理解应用。 (2)考查获取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并能转化为文字 表述,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发散性。学生容易错答 为催化剂受影响(预计难度0.52)

(4)平衡常数的计算,新增内容,也是近三年高考 的热点。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设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7。该条件下反应 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为 。 利用N2和H2可以实验NH3的工业合成,而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5)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 N2(g)+3H2(g)=2NH3(g) △H=—92.4kJ/mol 2H2(g)+O2(g)=2H2O(g) △H=—483.6kJ/mol 则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与评分标准】 (4)5.0×10-3 (4分) (5)4NH3(g)+5O2(g)=4NO(g)+ 6H2O(g) △H= —905kJ/mol(4分) (4)平衡常数的计算,新增内容,也是近三年高考 的热点。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盖斯定律的考查,新增内容。

(6)以图像分析为载体考查条件对速率、平衡的影响。易错C项。对学生应用反应原理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难度值0.43. (6)氮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如NO、NO2、N2O4等。对反应 N2O4(g) 2NO2(g),在温度为T1、T2时, 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答案与评分标准】 ( 6 )D(4分) (6)以图像分析为载体考查条件对速率、平衡的影响。易错C项。对学生应用反应原理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难度值0.43.

【答案与评分标准】 (7)H2+CO32--2e-=CO2+H2O 1mol (7)现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 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在电解池中生成1molN2O5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答案与评分标准】 (7)H2+CO32--2e-=CO2+H2O 1mol (7)非常规电解质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综合考查。较难题。

【命题难度】该题面向一般本科类、重点类的考生,预测难度值为0 【命题难度】该题面向一般本科类、重点类的考生,预测难度值为0.55左右,属较难题。知识覆盖面大,层次感较强,梯度合适,既有考生容易得分的题目,又有明显区分度的拉分题目,总体难度中等。 【命题意图】本题是以2011年高考说明为命题依据,以中学化学中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设置化学反应原理的主干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与平衡的相关计算、电化学原理、电极反应式书写、化学能量变化及计算),关注新增内容(化学平衡常数),突出考生的绘图能力,凸显新课程理念的合理考查。对化工生产过程优化策略,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和变通性。考核点与2011年浙江高考题有多个相似之处:(2011浙江高考27,14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