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乙) 第六章 组合变形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7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A A A.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补课通知: 实验学时改上理论课。 时间:第4、5周三6、7节 地点:教1-304 望同学们周知。 2007年3月
新型綠色建材-竹材人造板探討 主講人:王百恆老師.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2 材力2-1 内容 Chp.2 拉压 1. 概念 2. 轴力 轴力图 3. 应力 要求 准确判断拉压杆; 熟练截面法; 掌握应力计算
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盲杖与盲杖技巧.
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会计科目与账户*** 3. 借贷记账法***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分别用双手在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双手交叉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混泥土浇筑前准备 材料要求 (1)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主 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是一门关键的学位课程,
2007年11月考试相关工作安排 各考试点、培训中心和广大应考人员: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变形.
第三章 弯曲内力.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分式的乘除(1) 周良中学 贾文荣.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必修Ⅰ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 家 好 欢迎来培训班参加学习.
动画分镜头技巧 梁思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判断正误] 1.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2.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 为条件反射。 (√) 3.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 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248.
实验证明,在动载荷作用下,如构件的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胡克定律仍然适用。
市级个人课题交流材料 《旋转》问题情境引入的效果对比 高淳县第一中学 孔小军.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2 桩基础工程 学习重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检验标准,对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及方法。 学习要求:
我国三大自然区.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崇拜即將開始,請大家安靜片刻, 預備心靈敬拜上帝。
第十二单元 第28讲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中考语文积累 永宁县教研室 步正军 2015.9.
第5讲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1.5楼梯与雨篷 1.5.1楼梯   板式楼梯(最常见)、梁式楼梯、   (螺旋楼梯、悬挑楼梯) 楼梯的结构设计步骤:
第11讲 模板工程 邵阳学院 杨宗耀(教授级高工) 1 模板的种类 2 现浇结构中常用的模板 3 模板设计 4 模板的拆除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单元五 磨削加工.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金属切削过程是指刀具从工件表面切除多余金属,从切屑形成到已加工表面形成的整个过程。
工程力学-学位考复习 主讲教师: 陈 奂 船舶专业--08春
第5章 弯曲变形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第六章 弯 曲 强 度.
9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9.3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
第八章 组合变形.
4 弯曲内力、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第五章 摩擦 §5-1 滑动摩擦 §5-2 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 §5-3 滚动摩阻的概念.
材料力学 第十章 组合变形.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轴力·轴力图 2-3 拉、压杆内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第四章 梁的弯曲内力.
廣翅蠟蟬.
§9-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压杆的长度因数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第10章 组合变形.
~˙好吃餅乾˙~ 不吃光看就可讓人有百分百幸福感的烘焙點心,絕對非餅乾莫屬。簡單易學的過程和不算麻煩的製作過程,都一再吸引著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心。想體會餅乾的好滋味嗎?想從點心烘焙上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嗎?不論是薄的或厚的餅乾,輕輕咬上一口,心中馬上就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心動了嗎?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在家動手作屬於自己特有的餅乾吧!
材料力学(乙) 题目解析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05 债务重组.
畢氏定理(百牛大祭)的故事 張美玲 製作 資料來源:探索數學的故事(凡異出版社).
102年人事預算編列說明 邁向頂尖大學辦公室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材料力学(乙) 第六章 组合变形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7日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1、概念 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 则构件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1)若其中一种是主要的,其余变形引起的应力或变形很小,则构件可按主要的基本变形进行计算。 (2)当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或变形属同一量级时,则构件的变形则需要看成简单变形的组合。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弯拉组合 偏心拉伸 外力平行但偏离轴线 横向载荷+轴向载荷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弯扭组合:辘轳从深井中提水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压弯组合:吊车吊起重物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吊车立柱 压弯组合:吊车立柱的偏心压缩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弯扭组合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2、工程实例 压弯扭组合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3、处理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叠加法 内力,应力,应变,变形等与外力之间成线性关系。 材料线性 材料非线性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3、处理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叠加法 1)外力分析 将外力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 形,使之每个力(或力偶)对应一种基本变形。 2)内力分析 求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分 别计算每一种基本变形下构件的应力和变形。 3)应力分析 画出危险截面的应力分布图,利用叠加原理将基本变形下的 应力和变形叠加,建立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3、处理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叠加法 应力、变形 基本变形1 组合 组合变形 基本变形2 应力、变形 基本变形… 应力、变形

6.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8.1) 3、处理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叠加法 = + = + +

6.2 拉(压)弯组合(8.2) 1、受力特点 P 图示折杆ABC,已知杆各段的横截面面积均 为A,弯曲刚度均为EI。试求自由端截面C的 水平和铅垂位移。 2P 解: (2)C截面的竖直位移 截面C的竖直位移主要三部分组成: (3)由AB杆压缩变形引起的竖直位移wy3。

6.2 拉(压)弯组合(8.2) 1、受力特点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既有轴向拉( 压 )力,还有横向力。 F1 F2 2、变形特点 杆件将发生拉伸 (压缩 ) 与弯曲组合变形。

6.2 拉(压)弯组合(8.2) 3、示例 F1 F2 Fy F Fx F1 :产生弯曲变形 F2 :产生拉伸变形 Fy :产生弯曲变形  Fy Fx Fy :产生弯曲变形 Fx :产生拉伸变形

 6.2 拉(压)弯组合(8.2) 4、内力分析 MZ FN 横截面上内力 1、拉(压) :轴力 FN 2、弯曲: 弯矩 MZ 剪力 FS x y O z 横截面上内力 MZ 1、拉(压) :轴力 FN FN 2、弯曲: 弯矩 MZ  剪力 FS 因为剪力引起的切应力较小,故一般不考虑。

6.2 拉(压)弯组合(8.2) 5、应力分析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x y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1)拉伸引起的正应力 FN (2)弯曲引起的正应力 (3)二者方向均垂直于截面

6.2 拉(压)弯组合(8.2) 5、应力分析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符号: z x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符号:

6.2 拉(压)弯组合(8.2) 5、应力分析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符号: z x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符号:

6.2 拉(压)弯组合(8.2) 5、应力分析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符号: z x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符号:

6.2 拉(压)弯组合(8.2) 6、强度条件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x y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由于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仍为单向应力状态,故其强度条件仍然为

6.2 拉(压)弯组合(8.2) 6、强度条件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x y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注意: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相等时,应分别校核杆件的拉、压强度条件。

6.2 拉(压)弯组合(8.2) 6、强度条件 MZ (z, y) FN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特别指出: x y O z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z, y)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y) MZ FN 特别指出: 对于弯曲刚度EI较小的杆,在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下,轴向压力引起的附加弯矩较大,且附加弯矩的转向与横向力引起的弯矩同向,此时叠加原理将不再适用。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1 F1 F2 F2 + F1l/4 + 轴力 弯矩 杆的危险截面:中间截面 l/2 x 轴力图 弯矩图 +

-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1 F1 F2 F2   拉伸正应力 最大弯曲正应力 l/2 l/2 最大弯曲正应力 杆危险截面下边缘各点为危险点,其拉应力为 -  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2 内力:FN,Mmax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3 悬臂吊车如图所示。横梁用20a工字钢制成。其抗弯刚度Wz = 237 cm3, 横截面面积A=35.5 cm2,总受力F= 34 kN,横梁材料的许用应力为[]=125 MPa。校核横梁AB的强度。 C 30° A B D F 1.2m 1.2m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3 F F FRAy FRAx Fy Fx 解:(1) 分析AB的受力情况 C A B D 30° A B D F 1.2m 1.2m B A D F FRAy FRAx FNBC 30° Fy Fx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3 F F FRAy FRAx Fy Fx 解:(1) 分析AB的受力情况 C 解:(1) 分析AB的受力情况 AB杆为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组合变形。 30° A B D F 1.2m 1.2m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最大压应力发生在该截面的上边缘。 B A D F FRAy FRAx Fy FNBC FNBC 30° Fx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3 F F FRAy FRAx Fy Fx 解:(2) 压缩正应力 (3) 最大弯曲正应力 C 解:(2) 压缩正应力 30° A B (3) 最大弯曲正应力 D F 1.2m 1.2m B A D F FRAy FRAx Fy FNBC (4) 危险点的应力 FNBC 30° Fx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小型压力机的铸铁框架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许用拉应力[t] = 30 MPa ,许用压应力 [c] =160 MPa。试按立柱的强度确定压力机的许可压力F。 F 350 F 150 50 50 150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A=0.015 m2 z0 =0.075 m z1 =0.125 m y z z0 z1 F 350 F 150 50 50 150 解:(1) 确定形心位置 A=0.015 m2 z0 =0.075 m z1 =0.125 m 计算截面对中性轴y的惯性矩 Iy = 5.3110-5 m4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z z0 z1 F n F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在 n-n 截面上有轴力FN及弯矩My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由轴力FN产生的拉伸正应力为 z z0 z1 F n F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由轴力FN产生的拉伸正应力为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z z0 z1 F n F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由弯矩My产生的最大弯曲拉应力为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z z0 z1 F n F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2) 分析立柱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由弯矩My产生的最大弯曲压应力为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3) 叠加:在界面内侧有最大拉应力 y z z0 z1 n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3) 叠加:在界面内侧有最大拉应力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3) 叠加:在界面外侧有最大压应力 y z z0 z1 n 350 F n n 150 50 My FN 50 150 解:(3) 叠加:在界面外侧有最大压应力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4 F F F My FN 解:(4) 因此 y z z0 z1 n 350 n n 150 50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5 F=10 kN,l=2 m,e=l/10,a=30,[σ]=160 MPa,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1)计算简图 外力分解,向梁轴简化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5 F=10 kN,l=2 m,e=l/10,a=30,[σ]=160 MPa,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2)内力分析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5 F=10 kN,l=2 m,e=l/10,a=30,[σ]=160 MPa,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3)截面型号初选 按弯曲强度初步设计(弯曲正应力大于拉压正应力) 选12.6号工字钢, Wz=7.75×10-5 m3 , A=1.81×10-3 m2

6.2 拉(压)弯组合(8.2) 例题6.5 F=10 kN,l=2 m,e=l/10,a=30,[σ]=160 MPa,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 (4)校核与修改设计 12.6号满足强度要求,否则修改设计。

6.3 弯扭组合(8.4) F3 F4 F1 F2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当作用在梁上的载荷和支反力均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由直线弯成一条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平面曲线,称为对称弯曲。 F3 F4 F1 F2 对称弯曲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 梁要有对称面; 2. 外力要作用在对称面内。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非对称弯曲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弯曲正应力分析 利用叠加法分析内力与应力 弯曲正应力沿横截面线性分布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中性轴的位置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轴为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 中性轴的方位角为: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θ 中性轴的位置 My与Mz的合成弯矩的方位角 由于截面的 Iy Iz 故   即中性轴与合成弯矩M所在的平面并不相互垂直,因此这种 弯曲也称为斜弯曲。

6.3 弯扭组合(8.4) 1、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斜弯曲) 最大弯曲正应力 σmax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的各点处 矩形、工字形与箱形等 具有外棱角截面:

6.3 弯扭组合(8.4) 例题6.6 Fy =Fz =F =1.0 kN,a=800 mm,截面高h=80 mm,宽b=40 mm,[σ]=160 MPa,校核梁强度。 解: (1)内力分析 危险截面:截面A

6.3 弯扭组合(8.4) 例题6.6 Fy =Fz =F =1.0 kN,a=800 mm,截面高h=80 mm,宽b=40 mm,[σ]=160 MPa,校核梁强度。 解: (2)应力分析 危险点:d, f (3)强度校核

F 6.3 弯扭组合(8.4) 2、弯扭组合 C A 1)研究对象: B a 圆截面杆 l 2)受力特点: 杆件同时承受转矩和横向力作用 3)变形特点: 发生扭转和弯曲两种基本变形

6.3 弯扭组合(8.4) m 3、内力分析 F F 设AB为直径为d的等直圆杆, B端具有与AB成直角的刚臂。 研究AB杆的内力。 C F l a B A 设AB为直径为d的等直圆杆, B端具有与AB成直角的刚臂。 研究AB杆的内力。 将力F向AB杆右端截面的形 心B简化得: 横向力 F(引起平面弯曲) 力偶矩 m = Fa(引起扭转) B A F m x AB杆为弯、扭组合变形

6.3 弯扭组合(8.4) 3、内力分析 画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B A F x B A m x m Fl 固定端A截面为危险截面

F 6.3 弯扭组合(8.4) 4、应力分析 C A B   M   A1 A4 A3 A2 z x A1 A1 A1 A4 T y x z A4 A2 A3 A1  C F A B M A4  A1 A2 A3 T  A3 A4 A2 A1  A1 A3 A2 A4

6.3 弯扭组合(8.4) 4、应力分析    M   A1 A2     A3  A1 A1 A4 A3 A4 A3 x A2  

6.3 弯扭组合(8.4) 4、应力分析  危险截面(A截面)上的最大弯曲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A1、A2处。 M 最大扭转切应力发生在截面周边上 的各点处。 T  A3 A4 A2 A1 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为A1和A2点。

6.3 弯扭组合(8.4) 4、应力分析  对于许用拉、压应力相等的塑性材 料制成的杆,这两点危险程度是相 同的,可取任意点A1来研究。 M A4  A1 A2 A3 对于许用拉、压应力相等的塑性材 料制成的杆,这两点危险程度是相 同的,可取任意点A1来研究。 A1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该点的单 元体如图示: T  A3 A4 A2 A1 A1  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1)主应力计算 对于圆形截面杆有 C1 1)主应力计算   对于圆形截面杆有 式中W为抗弯截面系数,Wt为抗扭截面系数,M、T为危险 截面的弯矩和扭矩。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C1 2)根据第三强度理论,求相当应力  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C1 3)根据第四强度理论,求相当应力  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C1 4)强度校核  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5)讨论 是危险点的正应力,是危险点的切应力 C1 5)讨论   是危险点的正应力,是危险点的切应力 该公式适用于图示的平面应力状态,且横截面不限于圆形 截面 ; 该公式适用于弯+扭组合变形、拉(压)+扭转的组合变 形、以及拉(压)+扭转+弯曲的组合变形; 切应力的方向可以不用考虑。

6.3 弯扭组合(8.4) 5、强度分析 5)讨论 W为抗弯截面系数,M、T为轴危险截面的弯矩和扭矩。 C1 5)讨论   W为抗弯截面系数,M、T为轴危险截面的弯矩和扭矩。 该公式仅适用于塑性材料发生弯+扭组合变形时,且其截 面为实心圆截面或空心圆截面。

6.3 弯扭组合(8.4) F2 F1 6、弯拉(压)扭组合 C A 1)研究对象: B a 圆截面杆 L 2)受力特点: 杆件同时承受转矩、横向力和纵向力作用 3)变形特点: 发生拉伸、扭转和弯曲三种基本变形

6.3 弯扭组合(8.4) 6、弯拉(压)扭组合 4)危险截面: 截面A 5)危险点a: 6)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 + 纯剪切

6.3 弯扭组合(8.4) 6、弯拉(压)扭组合 7)强度条件:

6.3 弯扭组合(8.4) 例题6.7 空心圆杆AB和CD杆焊接成整体结构,受力如图。AB杆的外径 D=140 mm,内、外径之比α=d/D=0.8,材料的许用应力 []=160 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AB杆的强度。 A B C D 1.4m 0.6m 15kN 10kN 0.8m

6.3 弯扭组合(8.4) 例题6.7 F m 解: 1)将力F向AB杆的B截面形心 简化 AB为扭转和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10kN D A B 15kN 0.6m C 1.4m AB为扭转和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A B F m

6.3 弯扭组合(8.4) 例题6.7 F m + - 解: 2)作出弯矩图和扭矩图 固定端截面为危险截面 A B 15 kN·m

作业 下次内容 第七章 压杆稳定(1) 6.8b, 6.22, 8.2, 8.6, 8.16 l n·h0 两种层叠梁均由n个b×h0的相同材料的等截面板条组成,一种为层间不可滑动的,另一种为层间可滑动的(不计摩擦),弹性模量E已知,当截面上总的弯矩为M,试求出两种叠层梁的中点的挠度。 l n·h0 6.8b, 6.22, 8.2, 8.6, 8.16 下次内容 第七章 压杆稳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