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章 存储系统 5.1 存储器的构成 5.2 存储系统的构成 5.3 Cache 5.4 虚拟存储器.
Advertisements

第6章 存储系统 6. 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评价 6. 2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与 层次结构存储系统 6. 3 半导体存储器
6.4 存储器的扩展 存储芯片的扩展 存储芯片的扩展包括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等三种情况。 1.位扩展
第四章 存储系统 4-1 存储系统概论 4-2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4-3 ROM(只读存储器) 4-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第5章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5.1 三级结构存储系统概述 主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CPU 高速缓存 三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第5章 存储器 本章学习主要内容为: 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常用存储芯片与CPU的接口特性。 存储器的接口设计。
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 第三十一讲 主讲教师:赵宏伟                 学时:64.
第 6 章 存储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三级存储体系的含义,及存储器的逻辑设计方法。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存储器的扩展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第6章 存储系统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第4章 主存储器 4.1 主存储器概述 4.2 读/写存储器 4.3 非易失性存储器 4.4 DRAM的研制与发展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第6章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
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五章 存储器 本章要点: ♦ 现代高档微机系统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选用原则 ♦ 存储器芯片与CPU的接口特性
第六章 MCS-51单片机总线系统与I/O口扩展
第一节 存储器的构成 第二节 存储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Cache 第四节 虚拟存储器
3.1 存储器的构成 3.2 存储系统的构成 3,3 Cache 3,4 虚拟存储器
第五章 总线 及其形成 本节课之前,大家学习了:
第8章 AT89S51单片机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单片机系统的三总线的构造 半导体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E2PROM的使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同时扩展
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第四章、存储系统 原著 谭志虎 主讲(改编) 蒋文斌.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五章 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系统内存扩充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PC系列机中的主存储器 习题与思考 上一章 目 录 帮助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 6 章 存储系统 6.1 概述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第5章 存储系统.
第四章 存 储 器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存储系统.
第3章 存储系统 本章内容: 存储器概述 随机读写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高速存储器 cache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存储保护.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80X86_88存储系统 黄强 深圳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存储器 朱华贵 2015年11月05日.
第5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基本概念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CPU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扩展 5.1 单片机扩展的基本概念 5.2 存储器的扩展 5.2 I/O接口扩展电路设计.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五节.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5章 存储器 主讲教师:喻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第12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孙卫强.
第五章:输入输出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述 5.2 半导体存储芯片结构及使用 位系统的存储器接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Random Access Memory)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 补充知识 2.1 总线和三态门 一、总线(BUS) 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DB(Data Bus)
组合逻辑电路 ——中规模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实验六 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1、熟悉并掌握RS、D、JK触发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 功能测试方法。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实验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 ① 带进位运算 ② 保存运算后产生进位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清华大学 阎石 王红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实验五 MSI组合逻辑功 能部件的应用与测试
7.1 AT89C51最小应用系统 从本质上讲,单片机本身就是一个最小应用系统。由于晶振、开关等器件无法集成到芯片内部,这些器件又是单片机工作所必需的器件,因此,由单片机与晶振电路及由开关、电阻、电容等构成的复位电路就是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如图7-1所示,AT89C51片内有Flash程序存储器,由它构成的最小应用系统简单可靠。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 莹.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教学部.
第九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半导体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器件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1 2 3 4.1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器 4.2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1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器 1 4.2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2 4.3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储器接口 3

SRAM 4.1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1.1 存储器的分类 RAM 内存储器 DRAM PROM 4.1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4.1.1 存储器的分类 SRAM RAM 内存储器 DRAM PROM ROM EPROM E2PROM 存储器 FLASH MEMORY FLOPPY DISK DISK HARD DISK 外存储器 CD OPTICAL DISK DVD MO

SDRAM: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内即可完成数据的访问和刷新,可与CPU的外频同步工作。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1.2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发展 SDRAM: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内即可完成数据的访问和刷新,可与CPU的外频同步工作。 DDR SDRAM: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访问存储器,双倍数据速率DSRAM。 3.DDR2 SDRAM:在DDR的基础上新增了4位数据预取技术,可以达到2倍于DDR的带宽。 4.DDR3 SDRAM:一次预取的数据位数8位,可达到的频率上限超过2000MHz。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1.3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框图 1. 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作为一个整体一次存放或取出的内存储器数据成为存储字。 在字节编址的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内存地址对应一个字节单元。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2、存储器中的数据组织 作为一个整体一次存放或取出的内存储器数据成为存储字。 在字节编址的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内存地址对应一个字节单元。 例:32位双字12345678H占内存4个字节地址24300H~ 24303H,在内存中的存放方式为: (a)为小数端存放 (b)为大数端存放 都以最低地址24300H为双字地址。

(1)存储容量 — 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4.1.4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 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存储速度 — 可以用两个时间参数表示: 存取时间 (Access Time)TA — 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存储周期 (Memory Cycle)TMC—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3)可靠性—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 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 (4)性能/价格比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4.1.5 三种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简介 1、SRAM 芯片HM6116 SRAM的存储单元 容量:2KX8b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HM6116的内部功能框图 HM6116的引脚排列

11条地址线、8条数据线、1条电源线VCC和1条接地线GND 3条控制线 — 片选信号 、写允许信号 和输出允许信号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11条地址线、8条数据线、1条电源线VCC和1条接地线GND 3条控制线 — 片选信号 、写允许信号 和输出允许信号 3个控制信号的组合控制6116芯片的工作方式。 DIN 写入 L X DOUT 读出 H 高阻 未选中(待用) I/O引脚 方 式

◆ 将需要读取的数据的地址送到存取器芯片。 ◆ 将读写控制引脚WE置高,片选信号CS和输出OE置低。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读操作: ◆ 将需要读取的数据的地址送到存取器芯片。 ◆ 将读写控制引脚WE置高,片选信号CS和输出OE置低。 ◆存储器芯片驱动数据输出线,将存取的数据输出。

◆ 将读写控制引脚WE和片选信号CS置低。输出信号OE置高。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写操作: ◆ 将要写入的数据地址送到存取芯片 ◆ 将要写入的数据送入存取器芯片 ◆ 将读写控制引脚WE和片选信号CS置低。输出信号OE置高。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2、DRAM芯片 Intel 2164(64Kx1b) 单管DRAM的存储单元 2164的引脚图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2164的内部功能框图

为减少引脚数地址线分行地址和列地址,地址引脚8根。内有地址锁存器,分别锁定行地址和列地址。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内部结构: 64KX1b的芯片,64K单元需16条地址线。 为减少引脚数地址线分行地址和列地址,地址引脚8根。内有地址锁存器,分别锁定行地址和列地址。 存储体由4个128X128的存储矩阵组成。 1:4 I/O门电路,分别选择4个存储体中的一个单元。 数据线是输入和输出分开的,由 信号控制读写。 无专门的片选信号。

由行地址选通信号 ,将先送入的8位行地址送到片内行地址锁存器,然后由列地址选通信号 将后送入的8位列地址送到片内列地址锁存器。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工作原理: 由行地址选通信号 ,将先送入的8位行地址送到片内行地址锁存器,然后由列地址选通信号 将后送入的8位列地址送到片内列地址锁存器。 行地址连接地址总线A0~A6,列地址连接地址总线A8~A14,可同时选中4个存储体中的一个单元。 地址线A7、A15经地址锁存器接1:4I/O门电路输入端,根据A7、A15不同的编码,选中4个存储体中的一个单元。

刷新时,送入7位行地址,同时选中4个存储矩阵的同一行,即对4×128 = 512个存储单元进行刷新。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刷新时,送入7位行地址,同时选中4个存储矩阵的同一行,即对4×128 = 512个存储单元进行刷新。 每2ms需刷新一遍,2ms内需128个刷新周期。 刷新时间:每2ms内刷新一遍 每行刷新间隔为2ms/128=15.625μs。 刷新间隔:15μs。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3、EPROM芯片 Intel 2732A(4KX8b)

编程方式— OE/VPP加21V电压,CE加50ms低电平有效的TTL编程脉冲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2732的工作方式:(6种) 读方式—CE和OE同时为低电平 待用方式— CE为高电平,输出高阻抗 编程方式— OE/VPP加21V电压,CE加50ms低电平有效的TTL编程脉冲 编程禁止方式— OE/VPP加2lV电压,CE接高电平 输出禁止方式— OE/VPP接高电平,CE接低电平 Intel标识符方式

2732A的方式选择 三种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输出O0~O7 CE (18) VCC 引脚 模式 OE/VPP (20) A0(22) (24) 输出O0~O7 (9~11)(13~17) 读 L X +5V 输出 输出禁止 H 高阻 待用 编程 Vpp 输入 编程禁止 Intel标识符 编码

半导体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2 半导体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内存芯片同CPU的连接是构成存储子系统的组要工作: 地址线的连接: 半导体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4.2.1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内存芯片同CPU的连接是构成存储子系统的组要工作: 地址线的连接:   CPU为8088,有20条地址线A19~A0。20条地址线分为二部分,其中Ai~ A0称为片内地址,直接同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Ai~ A0相连。A19~Ai+1为片外地址通过“片选控制电路”同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CE相连。 数据线的连接:   存储器芯片的8根数据线直接同8088的8条数据线

例:16 K×4位的SRAM芯片组成 64K字节主存储器。 总片数 = 64 K×8位/(16 K×4位)= 8片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例:16 K×4位的SRAM芯片组成 64K字节主存储器。 总片数 = 64 K×8位/(16 K×4位)= 8片 位扩展:2片16K×4位的芯片组成一组,构成16K×8 位存储器组 字扩展:4组16K×8位存储器组构成64 K×8位的存 储器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8片RAM芯片和CPU连接的接线图如下。

存储器芯片的控制信号OE、WE同8088CPU的控制信号RD、WR和M/IO等有关信号连接。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控制线的连接:   存储器芯片的控制信号OE、WE同8088CPU的控制信号RD、WR和M/IO等有关信号连接。 1、集成译码器及其应用 CPU对存储器单元进行读写,先要选择存储器芯片(片选),然后选择所要读写的存储单元(字选)。片选是通过地址译码方法来实现的。 典型的译码器为74LS138

74LS138功能表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1 1 1 1 1 1 1 1 × × × 0 × × × 1 × × × 1 1 1 1 1 1 1 1 1 × × × 0 × × × 1 × × ×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C B A G1 G2A G2B 输 出 输 入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应用举例:8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系统

由以上分析可知各芯片的地址为: EPROM#1: F8000H~F8FFFH EPROM#2: F9000H~F9FFFH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由以上分析可知各芯片的地址为: EPROM#1: F8000H~F8FFFH EPROM#2: F9000H~F9FFFH EPROM#3: FA000H~FAFFFH EPROM#4: FB000H~FBFFFH SRAM#1 : FC000H~FC7FFH SRAM#2 : FC800H~FCFFFH SRAM#3 : FD000H~FD7FFH SRAM#4 : FD800H~FDFFFH

对于存储芯片较少的存储器系统,可以采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组成片选控制电路。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2. 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实现片选控制 对于存储芯片较少的存储器系统,可以采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组成片选控制电路。 或门的特性—输入全0,输出为0。 与非门的特性—输入全1,输出为0。 可以方便地用或门、与非门或其组合组成片选控制电路。

CPU的全部地址线A0~A19都参予译码,因此对应于存储器芯片中的任意单元都只有唯一的确定的地址。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3 、实现片选控制的三种方式 全译码 CPU的全部地址线A0~A19都参予译码,因此对应于存储器芯片中的任意单元都只有唯一的确定的地址。 部分译码 CPU的地址线A0~A19中有l条或几条没有参予译码,此时一个存储单元就有几个地址对应,若有n条地址线未参予译码,则一个存储单元有2n个地址对应,称为“地址重迭”。

用高位地址线直接作芯片的片选信号。有地址重迭和几片芯片的地址不连续现象。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线选法 用高位地址线直接作芯片的片选信号。有地址重迭和几片芯片的地址不连续现象。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 A0 SRAM × × 1 0 × × × × × 0 ~ 0 × × 1 0 × × × × × 1 ~ 1 EPROM × × 0 1 × × × × × 0 ~ 0 × × 0 1 × × × × × 1 ~ 1 则两个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为:(未用为0) EPROM:10000 H ~ 107FFH , SRAM : 20000 H ~ 207FFH 。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5、控制信号连接 SRAM芯片通常有三条控制信号线 : 片选信号 、 写允许信号 和输出允许信号 。 EPROM芯片常采用双线控制: 片选信号 和输出允许信号 。 8086 CPU 提供读信号 RD、写信号WR和端口/存储器访问 信号IO/M ,与存储器芯片相应信号连接。(图)

8位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接口 4.2.2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DRAM芯片的连接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行地址和列地址的形成 采用二片74LS158—四路二选一选择器将CPU的l6位地址线分为行地址A0~A7,列地址A8~A15,分二次送入DRAM的地址端。

数据选择端(S)为四组共用,供四组从各自的2个数据中分别选取1个所需数据输出。只有在四组共用的选通端G为低电平是方可输出。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功能:四2选1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端(S)为四组共用,供四组从各自的2个数据中分别选取1个所需数据输出。只有在四组共用的选通端G为低电平是方可输出。 74LS158 内部结构图 74LS158 功能表 选通输入 选择输入 输 入 输 出 G S A1~A4,B1~B4 Y1~Y4 L X Y=A H Y=B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4164DRAM: 64KX1b 3A 3B 74LS158的工作原理: ADDRSEL先为低电平,74LS158输出A路信号MA0~MA7(行地址),60ns后,ADDRSEL输出高电平, 74LS158输出B路信号MA8~MA15(列地址)。送到DRAM芯片组的8条地址线。

4组DRAM存储器的RAS和CAS由两级地址译码器组成: 第一级译码器由256X4位的ROM—24S10组成,产生第 二级译码的译码条件。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2、 RAS和CAS的产生 4组DRAM存储器的RAS和CAS由两级地址译码器组成: 第一级译码器由256X4位的ROM—24S10组成,产生第 二级译码的译码条件。 译码产生的原理: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Q0 Q1 Q2 Q3 S1 S2 24S10 在4位存储单元中预写适当的值,地址线A0~A7选择一个存储字,当S2S1=LL时,输出端Q3Q2Q1Q0输出第二级译码产生的条件。

和 的产生:(XT机256KB的内存)

有存储器读或写信号XMEMR,XMEMW。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第二级译码器工作的条件: 第一级译码器的输出Q0=H 非刷新操作DACK0BRD=H 有存储器读或写信号XMEMR,XMEMW。 第一级译码器24S10中有关存储字内应写入的数据 Q2Q1Q0 总线地址 SW4、SW3(24S10的A5、A4) 00 01 10 11 A19~A16 (24S10的 A3~A0) 0000 001 0001 000 011 0010 101 0011 111

第二级译码器由二个74LS138组成,分别生成4组DRAM芯片所需要的RAS和CAS。 CAS译码器工作条件还需满足下面3个条件中的一个: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第二级译码器由二个74LS138组成,分别生成4组DRAM芯片所需要的RAS和CAS。 CAS译码器工作条件还需满足下面3个条件中的一个: AEN=L,即DMA操作 MEMR=L,即存储器读 MWTC=L,即存储写 DRAM芯片组动态刷新时,同时输出4组DRAM芯片的RAS0~RAS3 行选信号。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3、刷新电路 4164DRAM容量为64KX1b,分成4个128X128的存储距阵。当RAS有效时,根据地址线A6~A0的值,刷新每个存储距阵的相同行。 刷新时间:每2ms内刷新一边,每行刷新间隔为2ms/128=15.625μs。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刷新逻辑原理图

(1) 由地址多路器产生刷新所需要的低7位地址A6~A0 动态存储器的连接 (1) 由地址多路器产生刷新所需要的低7位地址A6~A0 (2) 15μs的时间间隔由定时器(8253)发出,作为DMAC的请求信号DREQ0,经CPU允许产生一次刷新操作,DMAC发出DACK0经非门1、与非门2和与门3产生刷新所需要的RAS# (3) 存储器读信号经与非门2和与门3送存储器芯片

偶地址体—同CPU低8位数据线相连。由A0作片选, 当A0=0时选中。 奇地址体—同CPU高8位数据线相连。由 作片选, 当 =0时,选中。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储器接口 4.3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储器接口 4.3.1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奇偶分体 在16位系统中,内存1MB分为两部分: 偶地址体—同CPU低8位数据线相连。由A0作片选, 当A0=0时选中。 奇地址体—同CPU高8位数据线相连。由 作片选, 当 =0时,选中。 存储芯片A0~A18同CPU地址线A1~A19相连。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储器接口 A0 传送的字节 L 两个字节 H 奇地址的高位字节 偶地址的低位字节 不传送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储器接口 4.3.2 8086的存储器访问操作 1、字节访问和字访问 字节访问:同8位机,一个总线周期访问一个字节 字访问:当8086访问一个整字(16位)变量时 该变量的地址为偶地址(即字变量的低字节在偶地址单元,高字节在奇地址单元),则8086将用一个总线周期访问该字变量; 该变量的地址为奇地址(即字变量的低字节在奇地址单元,高字节在偶地址单元),则8086要用两个连续的总线周期才能访问该字变量,每个周期访问一个字节。

当要访问的16位字的低8位存放在奇存储体中,又称为“未对界的”或“未对齐的” 或非规则字。CPU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才能访问该字。 2、“对准的”字与“未对准的”字 “对准的”字 : 8086 CPU 能同时访问奇存储体和偶存储体中的一个字节以组成一个存储字,要访问的1个字的低8位存放在偶存储体中(规则字)。CPU只需一个总线周期就能完成对该字的访问。 “未对准的”字: 当要访问的16位字的低8位存放在奇存储体中,又称为“未对界的”或“未对齐的” 或非规则字。CPU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才能访问该字。

字节变量和字变量的传送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储器接口 4.3.3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接口举例 例1 8086 CPU 与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接口如下图所示 其中#1-#8为SRAM芯片6116,,#9—#16为EPROM芯片2732,计算各芯片的地址范围,并分析接口电路的特性。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接口举例 偶地址片选 奇地址片选 A0

SRAM:#1、#3、#5、#7组成偶存储体。#2、#4、#6、#8组 成奇存储体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接口举例 存储器结构: SRAM:#1、#3、#5、#7组成偶存储体。#2、#4、#6、#8组 成奇存储体 EPROM:#9、#11、#13、#15组成偶存储体。#10、#12、 #14、#16组成奇存储体。 片选:8片SRAM芯片由74LS138(#17和#18)产生片选 8片EPROM芯片由74LS138(#19)产生 #17产生偶地址片选信号 #18产生奇地址片选信号

8086CPU的地址数据双重总线通过锁存器74LS373输出地址线A0~A19。(3片,8282、8283)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接口举例 8086CPU的地址数据双重总线通过锁存器74LS373输出地址线A0~A19。(3片,8282、8283) 通过数据收发器74LS245传送数据线D0~D16 奇偶存储体选择: SRAM: #17译码器工作:G1接M/IO和A15相与;G2A接WR和RD 相与;G2B接A0 (A0=0) #18译码器工作:G1接M/IO和A15相与;G2A接WR和RD 相与;G2B接BHE (A0=1)

G1接M/IO;G2A接RD;G2B接A16~A19相与非。 偶体奇体选择: #9、#11、#13、#15的片选信号CE接A0 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接口举例 EPROM: #19译码器工作: G1接M/IO;G2A接RD;G2B接A16~A19相与非。 偶体奇体选择: #9、#11、#13、#15的片选信号CE接A0 #10、#12、#14、#16的片选信号CE接BHE(A0=1)

Thank You ! www.1p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