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高一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 复习 历史回顾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小结 巩固练习 作业.
物理学中的数学故事 10电力 郑锴.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 第03-2讲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3-4 动能定理 本次课内容 §3-5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高三物理复习 运动的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两 课 时) 泉州六中 苏碧贤.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王积羽.
第1节 行 星 的 运 动 太阳系主要成员——太阳和其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1节:行星的运动.
一、行星的运动 太阳系主要成员——太阳和其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万有引力和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学习要求 ①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③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无关。
教 材 分 析 第四章 圆周运动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培荣.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及其应用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的 应 用 版权所有—庞留根 ,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2系列课件.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西山学校 高一物理组秦庆伟.
宇宙中的地球.
行星的运动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李运玺.
第 三 节 电磁铁的应用.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太阳系.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7-1 能量的形式和轉換 1 of 12 能量是促成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太陽能替我們將水搬到高處,人類再利用高、低水位差發電。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圆周运动模型的归纳 圆周运动 牛二律+运动学 动能定理 匀速率 变速率 机械能守恒 临界条件 无承托 单质点 系统 描述瞬时 与地球组成系统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5.3 近 似 数.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实数与向量的积.
课题: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
章 末 整 合.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主讲:曾林海.
用计算器开方.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质点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一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得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郑州十一中北校屈俊良 2007年2月.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2.2.1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 2.2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1. 冲量 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即冲量。 恒力的冲量 (t1 → t2): z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太阳系.
以西結書.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

年份 题号 命题点 高考(全国卷)四年命题情况对照 分析 2014年 17题 通过“行星冲日”考查开普勒定律、追及 18题 通过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关系考查地球密度 2015年 21题 通过“嫦娥三号”考查天体受力、运动、能量分析 16题 通过同步卫星考查速度的合成问题 2016年 通过同步卫星考查万有引力定律 2017年 24题 通过飞船的返回考查机械能和功能关系 19题 考查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018年 20题 通过“中子星”考查双星运动

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质量及密度的求解 题型2 卫星运行参量、力、能量的分析 题型3 卫星变轨与对接 题型4 双星与多星问题 四种常见题型 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质量及密度的求解 题型2 卫星运行参量、力、能量的分析 题型3 卫星变轨与对接 题型4 双星与多星问题

处理思路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黄金代换公式

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质量及密度的求解 解题方略 1.表面加速度法——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

2.环绕法——利用环绕天体的运动参量求解

例1 (2014年全国卷Ⅱ)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数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 B

例2 (2009年全国卷Ⅰ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 例2 (2009年全国卷Ⅰ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1.8×103kg/m3 B. 5.6×103kg/m3 C. 1.1×104kg/m3 D.2.9×104kg/m3 答案 D

题型2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解题方略 F万=Fn 结论:低轨、高速、周期短;高轨、低速、周期长。

例3 (2016·新课标全国Ⅰ·17)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h B.4h C.8h D.16h 答案 B

例4(2011·新课标全国Ⅰ·19) 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m/s,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 ) A.0.1s B.25s C.0.5s D.1s 答案 B

题型3 卫星变轨与对接 解题方略 卫星速度改变时,卫星将变轨运行: 题型3 卫星变轨与对接 解题方略 卫星速度改变时,卫星将变轨运行: 1.速度增大时,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周期变长,机械能增加,稳定时高轨道上时速度比在低轨道上小. 2.速度减小时,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周期变短,机械能减少,稳定时低轨道上时速度比在高轨道上大.

例5 (2014·湖北八校二次联考)(多选)如图为嫦娥三号登月轨迹示意图 例5 (2014·湖北八校二次联考)(多选)如图为嫦娥三号登月轨迹示意图.图中M点为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点,N点为环绕月球运行的近月点.a为环绕月球运行的圆轨道,b为环绕月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环绕地球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大于11.2 km/s B.嫦娥三号在M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应点火加速 C.设嫦娥三号在圆轨道a上经过N点时的加速度为a1,在椭圆轨道b上经过N点时的加速度为a2,则a1>a2 D.嫦娥三号在圆轨道a上的机械能小于在椭圆轨道b上的机械能 答案 BD

例6(2013·新课标全国Ⅰ·20) 2012年6曰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土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入不干涉,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 BC

例7 (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 )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 BD

例8 [2017·全国卷Ⅰ] 一质量为8. 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 60×105 m处以7 例8 [2017·全国卷Ⅰ] 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高考题型4 双星与多星问题 解题方略 双星系统模型有以下特点: 2.两颗星的圆心、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 高考题型4 双星与多星问题 解题方略 双星系统模型有以下特点: 2.两颗星的圆心、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 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关系,且 r1+r2=L

例9(2018·新课标全国Ⅰ·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例10(2010·新课标全国Ⅰ·25)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为。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 分别为和。求与两者平方之比。 (结果保留3位小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