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PN结的物理特性 石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乳源高级中学通用技术<<-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计 算 机 电 路 基 础 执教者:谢婷.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概 述 一、门电路的概念 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常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 与 非 门 或 非 门 异或门 与或非门 与 非 与 与 门 或 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2 PN结 1.3 半导体二极管 1.4 稳压管 1.5 半导体三极管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2.学会对组合逻辑电路的测 试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主讲:赵训义.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 Potential-pH Diagram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第十七章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wl com.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大学物理实验 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物理教研室.
用计算器开方.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8.4.2.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mA IC IB uA EC RB mA EB IE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半导体器件的图测方法.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电子控制技术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PN结正向特性的研究和应用 主讲人:冯波.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过程,最多七步,必得6174
*第十节 最小二乘法 第九章 问题的提出: 已知一组实验数据 求它们的近似函数关系 y=f (x) .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 Potential-pH Diagram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B12 竺越
数学模型实验课(二) 最小二乘法与直线拟合.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半导体PN结的物理特性 石浩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 4.实验数据处理 5.总结和收获

1.实验目的 (1)测量半导体PN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测定PN结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玻耳兹曼常数 2.实验原理 PN结(PN junction)。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称PN结。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P是positive的缩写,N是negative的缩写,表明正荷子与负荷子起作用的特点。一块单晶半导体中 ,一部分掺有受主杂质是P型半导体,另一部分掺有施主杂质是N型半导体时 ,P 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附近的过渡区称为PN结。PN结有同质结和异质结两种。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PN 结叫同质结 ,由禁带宽度不同的两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PN结叫异质结。

(1)PN伏安特性及玻耳兹曼常数测量 本实验采用硅三极管接成共基极线路,因为此时集电极与基极短接,集电极电流中仅仅是扩散电流。复合电流主要在基极出现,测量集电极电流时,将不包括它。本实验中选取性能良好的硅三极管(TIP31型),实验中又处于较低的正向偏置,这样表面电流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 。

(2).弱电流测量 LF356是一个高输入阻抗集成运算放大器,用它组成电流-电压变换器(弱电流放大器),如图所示。其中虚线框内电阻Zr为电流-电压变换器等效输入阻抗。 (3).PN结的结电压U与热力学温度T关系测量

3.实验步骤 (1)U1为三位半数字电压表,U2为四位半数字电压表,TIP31型为带散热板的功率三极管,调节电压的分压器为多圈电位器,为保持PN结与周围环境一致,把TIP31型三极管浸没在盛有变压器油干井槽中。变压器油温度用铂电阻进行测量。 (2)在室温情况下,测量三极管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压U1和相应电压U2。在常温下U1的值约从0.3V至0.42V范围每隔0.01V测一点数据,约测10多数据点,至U2值达到饱和时(U2值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结束测量。在记数据开始和记数据结束都要同时记录变压器油的温度,取温度平均值。

(3).改变干井恒温器温度,待PN结与油温湿度一致时,重复测量U1和U2的关系数据,并与室温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4).曲线拟合求经验公式: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实验数据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指数回归、乘幂回归这三种常用的基本函数(它们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基本函数),然后求出衡量各回归程序好坏的标准差δ。对已测得的U1和U2各对数据,以U1为自变量,U2作因变量,分别代入:

(a)线性函数U2=aU1+b; (b)乘幂函数U2=aU1b; (c)指数函数。求出各函数相应的a和b值,得出三种函数式,究竟哪一种函数符合物理规律必须用标准差来检验。办法是:把实验测得的各个自变量U1分别代入三个基本函数,得到相应因变量的预期值U2*,并由此求出各函数拟合的标准差 . (5).计算/常数,将电子的电量作为标准差代入,求出玻尔兹曼常数并与公认值进行比较。

二、关系测定,求PN结温度传感器灵敏度S,计算硅材料0K时近似禁带宽度值。 1.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源电压,使上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即电流I=100μA。同时用电桥测量铂电阻的电阻值,通过查铂电阻值与温度关系表,可得恒温器的实际湿度。从室温开始每隔5℃-10℃测一定值(即V1)与温度(℃)关系,求得关系。(至少测6点以上数据) 2.用最小二乘法对关系进行直线拟合,求出PN结测温灵敏度S及近似求得温度为0K时硅材料禁带宽度 .

4.实验数据处理 1.关系测定,曲线拟合求经验公式,计算玻尔兹曼常数。以U1为自变量,U2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函数、乘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拟合。 2. 电流I=100μA时,关系测定,求PN结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S,计算0K进硅材料的近似禁带宽度。

线性回归

乘幂回归

指数回归拟合

实验所得结果 1.计算玻尔兹曼常数: 由数据得 e/k=bT =1.059×104 CK/J 则 = 1.513×10-23 J/K 将结果与玻尔兹曼公认值进行比较。

2.用ORANGE对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 (1)斜率,即传感器灵敏度S= -0.00172 mV/K (2)截距=1.1169 V(0K温度) (3)相关系数r= 0.98235 (4) 禁带宽度=1.1169 电子伏特,将此结果与硅在0K温度时禁带宽度公认值=1.205eV相比较。

6.总结和收获 这个实验看上去步骤是很多的,尤其是要测出三组数据,还有要改变电路,加热冷却;后来听老师说过原理之后就明白了它的原理,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后按部就班做下来之后发现这个实验并不是很复杂。 在分析数据的时候,起初我没有把对扩散电流太小(起始状态)及扩散电流接近或达到饱和时的数据删去,所以总是得不出较好的结果。后来才发现,之后删除那些数据拟合出来的图线较为完美了,得到这些图像后我才真正了解了半导体的物理特性,真正动手做一个实验和理论上研究实验原理是由本质区别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