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伍视 童 Modified 8年之前
1
小鹅瘟 小鹅瘟是一种侵害幼鹅和雏番 鸭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2
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小 肠粘膜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栓子。 临床表现下痢和神经症状。本病主要侵 害 4~20 日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 小鹅瘟 部分小肠段膨大,肠腔内有 栓塞物,表面有凝固纤 维素性渗出物(王永坤摄) 1 、临诊:
3
小鹅瘟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一员, 属 DNA 病 毒,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强,能抵抗 56 ℃ 3h 。 2 、病原:
4
本病的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鹅和幼鸭。 白鹅、灰鹅和狮头鹅幼雏的易感性相似。 1 周 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 100% , 10 日龄以上 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0% , 20 日龄以上的发 病率低,而 1 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3 、流行病学:
5
发病雏鹅从粪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通 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成传播。 大龄鹅作为带毒者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 中的易感雏鹅。每年均有发病,但死亡率较低, 在 20%~50% 之间。
6
潜伏期: 1~10d 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 最急性: 3~5 日龄发病者常为最急性,往往无 前驱症状,一发现即极度衰弱,或倒地乱 划,不久死亡。 4 、症状:
7
急性: 5-15 日龄内所发生的大多数病例常为急性。 症状为全身委顿,虽能随群采食,但将啄得 之草随即甩去; 半日后行动落后,打磕睡、拒食,但多饮水, 拉出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 呼吸用力,鼻端流出浆性分泌物,色泽变清; 临死前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病程 1~2d 。
9
亚急性: 15 日龄以上雏鹅病程稍长,一部分转为亚急性, 以委顿、消瘦和拉稀为主要症状,少数幸存者 在一段时间内生长不良。
10
5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 病例除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其他器官 的病变一般不明显。
11
15 日龄左右的急性病例表现全身性败血变化, 全身脱水,皮下组织显著充血。 心脏有明显急性心力衰竭变化,心房扩张, 心壁松弛,心肌无光泽,颜色苍白。 肝脏肿大。 急性型:
12
本病的特征性变化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 --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 可见靠近卵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 质地坚实,长约 2~5cm ,状如香肠,肠管被一淡 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
13
雏番鸭小鹅瘟剖检病变,肠道出血、肠 壁变薄、肠腔内形成腊肠样栓子
14
6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剖检病变作出初步诊断,确诊 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可采集病雏鹅的脾、肝或胰等病料,用无菌生理 盐水制成悬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每毫升加 青霉素及链霉素各 1000 单位,接种于 12 ~ 14 日龄 鹅胚,进行病毒分离。然后用已知抗小鹅瘟血清 作中和试验,确诊为小鹅瘟。 血清学检查方法有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反 向间接血凝试验等。
15
7 、防制: ( 1 )、管理措施 许多鹅细小病毒感染的爆发都是在孵化过程中 先天性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孵化来源于不同种 群的种蛋,严格从非疫区引进种苗和种蛋,尽量 做到自繁自养。
16
由于本病可通过孵化器传播,对孵化器内的用具、 物品等清洗后要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并保持良 好的孵化卫生。 新出壳的小鹅应防止与新购入的种蛋接触,如发 现 3 ~ 5 日龄雏鹅发病,应马上停止种蛋孵化。 对孵化器、房舍及用具要彻底消毒后才能使用。
17
在爆发过本病的鹅场,感染过本病而存活的雏鹅 不能留作种用,因为这些鹅可能成为潜在的病毒 携带者。 所有接触过的鹅,包括雏鹅和成年鹅,都应进行 血清学检查确定哪些被水平感染,淘汰血清学阳 性者,因为这些鹅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
18
( 2 )、免疫接种 较常用的是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防治本病效 果较好。 母鹅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 1 ∶ 100 倍 稀释的小鹅瘟疫苗 1ml/ 只。 母鹅未注射疫苗的,雏鹅出壳后第一天,可注射 雏鹅用小鹅瘟弱毒疫苗 0.5 毫升或抗小鹅瘟高免血 清 0.3 ~ 0.5ml 或高免蛋黄液1毫升预防。
19
由于本病仅限于雏鹅和番鸭,控制措施主要是 使雏鹅在头 4 ~ 5 周内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在疫区发病时,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很好。发 病早期治疗,雏鹅每只皮下注射 0.5 ~ 0.8ml , 保护率达 75 %左右。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