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詩學觀念的流變論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詩學觀念的流變論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詩學觀念的流變論綱

2 先秦兩漢 核心觀念:詩言志 1.萌芽於《詩三百》的創作、編採、教學的應用之中。 2.言志觀念發展到漢代,形成中國傳統的詩歌的理論型態。
3. 「志」本於心,之後的內涵逐步擴大: A.采詩→賦詩:與政教關係逐步緊密。 B. 「興觀群怨」:實用功能 C. 「思無邪」:政治、思想規範 D.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中和

3 先秦兩漢 4.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開拓詩教的批評、解釋方法→影響漢儒解經。 5.荀子以「聖人」之「志」說詩,造成詩學向經學轉變的樞紐。 6.漢人貢獻: A.美刺比興:以詩批評、美頌時政。 B.正變:建立中國詩學的史觀。

4 先秦兩漢 儒家以外的諸子詩學觀 1.墨家:尊師非樂 2.法家:燔詩明法→以法教代替詩教 3.道家:否定政教、文藝→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楚騷:屈原「發憤以抒情」,發展「情」的觀念→對言志的補充 ※使漢人情、志並用的端緒。

5 先秦兩漢 樂府:以觀風之名,行娛樂之實→趨向緣情 古詩:文人的緣情心曲。 辭賦:騁才之作,勸百而諷一→詩賦欲麗 騷賦:短篇抒情。
※總結而言,先秦兩漢的各種文體雖有緣情的表現,但依舊籠罩在言志的大傳統底下。

6 魏晉南北朝 中國詩學正式由言志轉向緣情→新變 轉變關鍵:歷史、政治的轉變,大一統政局的瓦解,個人主體的自覺獨立→個人情感的表現。
過渡期:建安時期主「氣」的文學觀。 1.個人天生的才性(氣之清濁有體),與外物(緣情)交感而成。 2.文章中的壯盛、慷慨之氣,即為風骨、風力。 ☆個人的才氣之注重,因而轉入個體之注重。

7 魏晉南北朝 緣情而綺靡:因重視個人的情感,不以政教之至的大團體、群性之抒發,故可表現自我的內在(緣情)與外顯感受(綺靡)。
清虛、清省、清淡:個體的自我陶養面向。 1.從阮籍始,雜入老莊,情成五言的玄言詩。 2.老莊的思想,崇尚自然,在加上南方的山水之美,因而發展為山水田園詩。 3.山水田園詩著重物我交融,形成「體物」詩觀。←→對照於「緣情詩觀」。 4.宮體詩的發展亦屬於「體物」詩觀的思想產物。

8 隋唐五代 居於承先啟後的位置 1.初步總結先秦至魏晉南北朝詩學中的言志、緣情兩大潮流。(承先)
2.開啟宋元以後詩歌的主情和主意兩大分流。(啟後) ◎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

9 隋唐五代 隋及唐前期詩學承接、延伸齊梁間的復古、新變、通變三大脈絡。 1.復古:李諤、王通等人。 2.通變:唐初南北融合。
3.新變:延續聲律、對偶,發展出近體詩歌,如沈佺期、宋之問等人。 →陳子昂風骨、興寄並舉(才性與政教合) 殷璠風骨與聲律兼備(尚質與尚文) →言志與緣清的對立暫告一段落。

10 隋唐五代 中唐以後,國勢日下,詩人的關懷角度落於現實面。
1.感事:感事→杜甫的「即事名篇」 的 新題樂府;終於在唐代中期出現了白居易倡導 的新樂府運動。(繼承兩漢的美刺時政傳統) 2.寫意:書寫想法、意見,發於內心的自覺。 A.杜甫論詩:重理、法、學問→屬內在涵養,開啟宋人主意的詩學傳統。 B.韓孟詩派:承自處騷,重心中不平之氣則發之,並行諸想像,故為奇險。 →與主情分化。

11 隋唐五代 感事與寫意的匯流: 感事為主情,因物感興,但在面對政治、現實的看法時,又插入議論、不平之氣,遂轉入主意之途。
◎晚唐五代,感事與主意潮流趨退。 1.皮日休、杜荀鶴繼承感事傳統,但失去藝術性,流於兩漢政教詩學。 2.杜牧繼承寫意傳統,直承韓孟,但當時影響不大。 3.因政局不安,緣情傳統再興。

12 宋金元 依舊屬於「主意」與「主情」兩大思潮的籠罩。 大致發展: (主意占優勢) 北宋→主意 ↗ ↖ 南宋→主情 ← 金元 (主情漸占
↗ ↖ 南宋→主情 ← 金元 (主情漸占 優勢,且二派逐漸融和)

13 宋金元 主情派:著重體物感興,強調情景交融。 主意派:強調理性沉澱,分析式的創造藝術形象。 →兩派思路不同,宋詩主要屬於「主意」派
1.尋求法度 2.趨向以文為詩 3.著重理性思辨,以詩悟人

14 宋金元 主意派發展的過程 1.初期反對西崑、晚唐綺靡詩風,主意思想興起。 2.歐陽修、梅堯臣建立北宋主意詩的特色:
窮而後工強調個體安身立命與自我條件的省思。 →不同於中唐主意詩重感事。

15 宋金元 北宋三大派: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 1.王派:以杜甫為宗,開啟主意派的緒端。
2.蘇派:杜甫之外,兼崇陶潛,兼濟與獨善調和,從崢嶸到平淡得以體現,藝術性高。 3.黃派:宗陶、杜,又開啟重學問、法度之詩學,建構北宋江西詩派的規模。

16 宋金元 三派之後,續有延流,所論多在「活法」、「悟入」之理解。 1.江西詩派以文字技巧論法與悟 →由法入悟
2.其他兩派則重是意象,跳脫文字技巧的追求 3.延續由法入悟,南宋逐漸講求跳脫工夫(法),以生活感觸入詩,強調社會實踐。(陸游)

17 宋金元 主情思潮:集中於南宋 1.楊萬里等人:主晚唐詩風,講求餘味。 2.嚴羽等人:主盛唐氣象,強調清澈、自然,講求興趣。
3.張戒等人:強調詩教、復歸風雅。 2.3兩派有復古趨向,2求藝術、3求政教。

18 宋金元 主情思想的影響 1.楊萬里等人主晚唐影響較大,可與江西末流抗衡。 2.嚴羽等人主盛唐氣象,為明代詩歌思想主流
3.張戒等人強調詩教,與理學家的思想相合。

19 宋金元 金代:詩學承北宋而有變異。 1.初期承北宋末、遼的綺艷,之後才走出自己的特色。
2.崇蘇、黃,追求自然、自得,帶有性靈、主情韻(王若虛、元好問等) 3.重獨創、求新奇,近黃庭堅,師心自用,屬主意思想(李純甫等)

20 宋金元 元代:詩分兩期 1.前期上承宋金:總結江西詩派、理學家思想、自然、自得等北方思想。 2.後期開啟明人:
A反對過度詩歌技法,主張復古、宗唐 B.反對模仿蘇、黃等,強調個人才性抒發,開啟明代性靈派。

21 明代 主流:師古與師心 師古:以漢魏盛唐為追求對象 師心:追求個人的性靈,追求個人情趣 ◎師古派的主要代表:格調論
1.格:內在人格特質、思想所表現的外在風格 2.調:重在聲調、形式的藝術表現

22 明代 3.格調須統一:高古的風格須與宛亮的風調結合,方足以稱為有格調。 4.格調說的由來:針對宋詩主意不主情,元詩近情但格不高→跳脫宋元,提倡復古,以漢魏盛唐為高古。 5.但時空條件不同,名人無法完全進入盛唐「因物興感」興感的主情系統,故走向情與理的協調。→形成主情與主理的綜合。 6.最後走向矛盾:尺寸古法VS擬議變化;真詩在民間VS追求雅正

23 明代 ◎師心派:以性靈為文學本源 產生於明中葉,與王陽明心學流傳有關係。 →心學以心為世界的本源,符合性靈詩潮反對復古的主張。
→但有差異處:陽明心學以心為良知、天理;性靈論者的「性靈」為作者的才性。 1.重情趣: 情:思想內容,屬自然天性的個人特色。 趣:藝術風格,表現個人天然條件,反模擬。 BUT偏向浮泛、窄化。


Download ppt "中國詩學觀念的流變論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