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2
目 录 页 知识系统 Contents Page 线索归纳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3
知识系统
4
线索归纳 专题线索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5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6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7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
(9)趋势 ①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 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9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与趋势 (1)演变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 ③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10
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 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11
(2)趋势 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12
中外关联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中国 西方 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13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思想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14
答题必背要语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5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16
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2.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17
4.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5.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8
三、汉至元的政治演变 1.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9
3.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5.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0
6.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7.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1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2
3.宣政院是元代设置,理藩院是清代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4.明朝内阁首辅、清朝军机大臣在实际权力上却不能与宰相同日而语,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
23
热考视角 视角一 高考正能量——宗法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视角一 高考正能量——宗法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押题1 英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化习俗区别时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4
解析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血缘亲疏传承关系的重视,是家族宗法观念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产物,故答案选B。
25
押题2 2014年8月24日和讯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地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26
解析 备选项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B项。
27
视角二 文明史观——中华民族“寻根” 押题3 陕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之 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聚心 的民族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的朝圣地, 由此还形成了海内外同胞谒陵祭祖的清明公祭、重阳公祭的惯例。对此现象解读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讲文明、讲传承的文化理念 B.展示了凝聚中华民族,放射中国温度的力量 C.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历史观的积极影响 D.表明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文化影响内涵
28
解析 贵族政治(分封制)取代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史实,故说法本身存在错误。
答案 D
29
视角三 命题新思维——社会转型在先秦时期的表现
押题4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右图 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 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30
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分封制与郡县制,B项经济内容与题干中“中国古代政治”限制不符,
C、D两项表述明显与先秦时期历史发展趋势不符, 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31
押题5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没有拥有奴隶群。崇古的儒学者,面对如此巨变,大惑不解。”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D
32
视角四 主流价值观——共圆公平正义梦 押题6 2014年高考零分作文:“当富二代开着跑车在校园泡妞时,我在想我爹怎么就不是李刚?当郭美美展示奢侈品时又点醒了我,亲爹靠不住时其实还有一种人叫干爹;当普通百姓一月工资只够买0.5平方米房子时,而表哥十几万的手表就有几十块……”以上诙谐的描述实际上体现了人民对监督失衡的失望及对公平公正的渴望,以下史实可反映民心主旨的是( )
33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以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分权 C.完善监察、推行科举考试选官的举措 D.强化君权削弱相权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解析 对“强化权力监督、倡导社会公平公正”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主旨,比较备选项可知,C项内容与题干主旨最接近。 答案 C
34
押题7 “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4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 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5
解析 不以出身门第高低、血缘嫡庶亲疏等人为主观因素决定人的社会地位,而“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公平公正理念最接近,故选D项。
36
视角五 史学方法——探究历史原因 押题8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37
解析 材料批判的是利用单一原因就随意得出结论的现象,因此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应是其真实的意图,故答案为C项。
38
视角六 辩证思维看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正面评价
押题9 2014年8月,中国梦·学术动态网:《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一文认为,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片断,分析回答问题。
39
片断一 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
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40
(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
答案 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 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
41
片断二 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
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的更加合理?
42
答案 制度变化:①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
②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43
片断三 谈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
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 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
44
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3)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的积极作用。 答案 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
45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