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當前經濟發展情勢、問題與對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2 目    錄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參、 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肆、當前經濟問題及對策 伍、結語

3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一、台灣奇蹟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1.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 9.8 1

4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2

5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 所得均衡分配 所得最高群組的收入對最低群組的倍數 我國 國際比較 5.3 4.2 5.5 1964 1976
1 2 3 4 5 6 7 8 9 10 1964 1976 1999 我國 國際比較 5.5 4.7 5.3 8.5 9.5 25.7 5 10 15 20 25 30 中華民國 日本 新加坡 韓國 美國 巴西 3

6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3.生活普遍改善:家庭設備普及,自有住宅比率提高 99.3 95.8 84.9 78.6 67.4 54.5 23.5
1976 1987 1999 23.5 95.8 99.3 1.5 15.5 54.5 67.4 78.6 84.9 普及率 ( ) 彩色電視機 家用汽車 比率 自有住宅 4

7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4. 貿易快速發展,外匯存底累增〈目前排名世界第四位〉 外匯準備 億美元 出口 出超 進口 日 本 大 陸 香 港
20.4 中華 民國 3626 1760 1146 1117 億美元 307.5 201.0 161.0 672.1. 1116.6 1484.0 547.2 1085.8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外匯準備 〈2001年4月底〉 出口 進口 出超 註:中國大陸國外負債一千多億美元,而我國幾乎沒有外債。 147.7 1400 2000 5

8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5. 產業結構改善 1953 年 2000 年 農業 2.0% 農業 34.5% 服務業46.1% 工業 32.4%
65.6% 工業 19.4% 6

9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1986年 2000年 6.產業順利轉型 〈 951億美元〉 〈2714億美元〉 製造業生產結構變化
製造業生產結構變化  1986年 年 〈 951億美元〉 〈2714億美元〉 傳統工業 18.1% 技術密集工業 24.0% 傳統工業 40.4% 技術密集工業 47.9% 基礎工業 34.0% 基礎工業 35.6% 7

10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1986年 2000年 6.產業順利轉型 出口商品結構變化 〈399億美元〉 〈1484億美元〉
1986年 年 〈399億美元〉 〈1484億美元〉 低技術密集 商品14.4% 高技術密集商品 18.4% 低技術密集商品 47.9% 高技術密集商品42.3% 中技術密集商品43.3% 中技術密集商品 33.7% 8

11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7.產業快速升級 臺灣排名「世界第一」產品之變動 1983 年 2000 年 產品 產值 產值或產量
全球市場佔有率(%) ─按產量計算 製鞋 電扇 自行車 製傘 縫紉機 網球拍 自行車胎 熱水瓶 味精 自行車剎車器 樟腦 自行車鏈條 18.0億美元 2.3億美元 2.2億美元 1.9億美元 1.8億美元 1.0億美元 0.8億美元 0.35億美元 0.2億美元 0.14億美元 0.065億美元 0.056億美元 筆記型電腦 晶圓代工 主機板(不含系統出貨) IC 封裝 手工具 Mask ROM CD-R光碟片 CD-RW光碟片 DVD-Video光碟片 網路卡(NIC) 集線器 Analog Modem 135.5億美元94.5億美元 32.3億美元 31.2億美元 12.8億美元 6.3億美元 2.7億美元 33.625億片 83.7百萬片 1.38億片 30028千台 45095千台 35678千台 52.5 76.8* 35.8 34.1* 20.1** 45.9 51.0 81.2 55.1 65.0 56.6 79.3 62.5 註:*表示以產值計算,**表示佔全球出口市場比例。 資料來源:1.天下雜誌,1984年10月 2.經濟部ITIS計劃 9

12 壹、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 40.6 GNP ( 億美元 ) 1 95 3年 出口
中華民國 菲律賓 16.7 40.6 GNP ( 億美元 ) 每人GNP US$188 US$196 〈NT$2019〉 1 95 3年 1.2 3.5 1.9 4.9 出口 ( 億美元 ) 進口 10

13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 2 年 中華民國 8.1 3.9 3.0 11.2 1953-2000
8.1 3.9 3.0 11.2 平均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 ) 菲律賓 3144 917 1484 381 1400 314 GNP 億美元 出口 進口 每人GNP US$14,216 (NT$443967) US$1170 11

14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三、臺灣經驗的秘訣 1.台灣經濟奇蹟原因分析 塑造安定的政經環境 堅 強 的 施 政 團 隊 施 政 理 念
施 政 理 念 前 瞻 完 整 的 實施土地改革成功 培養勤勞高品質的人力資源 施 政 能 力 卓 越 信 賴 的 鼓勵創業精神與能力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循序漸進,對症下藥的財經政策 12

15 壹、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危機變成轉機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財 經 該做的時候,沒做事情 政 策 該做的時候,做錯事情
2.財經政策的重要性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危機變成轉機 該做的時候,沒做事情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該做的時候,做錯事情 不該做的時候,去做錯事情 13

16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19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失衡 1.失衡原因:1986、1987年貿易出超擴大,造成台幣升值,外匯激增,
貨幣供給大幅增加,股、房市狂飆,形成泡沫經濟。 項目 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 物價 指數增 增加率 ( ) 金額 外︵ 匯億 準美 備元  ︶ 1986 11.6 10.3 11.0 10.1 10.0 399 29.7 242 20.3 157 47.6 -3.3 0.7 2.66 463.1 進出口貿易 ( 億美元 ) 經 濟 ( ) 加率 ( ) 成長率 公營 出 超 ( ) 增加率 年別 事業 金額 金額 ( ) 1987 12.7 18.6 11.4 11.3 24.1 537 34.7 350 44.7 187 19.2 -3.3 0.5 1.97 767.5 1988 7.8 14.6 1989 8.2 14.8 20.7 21.4 10.8 663 9.3 523 5.2 140 27.7 -0.4 4.4 1.57 732.2 1990 5.4 7.6 24.5 36.6 -7.9 672 1.4 547 21.8 -0.8 17.6 607 13.0 497 42.0 110 -41.2 -1.6 1.3 1.69 739.0 4.7 125 -11.0 -0.6 4.1 1.67 724.4 1991 7.6 9.2 23.0 6.6 3.7 762 13.3 629 14.9 133 0.2 3.6 1.51 824.1 1992 7.5 18.5 13.5 2.2 29.3 815 7.0 720 14.5 95 -28.9 -3.7 4.5 823.1 1993 12.0 18.1 -8.4 16.7 851 4.4 771 80 -15.1 2.5 2.9 1.45 835.7 1994 7.1 7.4 13.2 -11.9 10.3 930 9.3 853 10.8 77 -4.1 2.2 4.1 1.56 924.5 1995 6.4 7.3 3.2 -0.4 11.4 1,117 20.0 1,036 21.3 81 5.3 3.7 1.79 903.1 1996 6.1 1.7 -0.3 -2.0 3.4 1,159 3.9 1,024 -1.1 136 67.4 -1.0 3.1 2.60 880.4 1997 6.7 10.7 0.5 -4.3 18.6 1,221 1,144 11.8 -43.6 -0.5 0.9 2.72 835.0 1998 4.6 8.0 0.1 4.4 11.8 1,106 -9.4 1,047 -8.5 59 -22.7 0.6 1.7 2.69 903.0 1999 5.4 1.8 3.6 13.3 -0.7 1,216 10.0 1,107 5.8 109 84.8 -4.5 0.2 2.92 1,062.0 2000 6.0 7.8 -3.5 -1.9 13.7 1 ,484 22.0 1,400 26.5 84 -23.3 1.8 1.3 2.99 1 ,067.4 14

17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2.經社失衡衍生的問題關聯圖(1980年代中期以來) 非經濟面:社會與政 治失衡 問題起源 問題發展 問題後果
法規制度不 健全 政治解嚴 社會、政 治脫序 環保、勞資抗爭 政治不安定 立法效率不彰 治安惡化 貨幣供給 增加率偏高 熱錢流入 新臺幣升值 投資意願低落 輕工業 外移 出口擴張 轉緩 出口競爭力 減退 投資環境惡 化 股價、房地 產價格飆漲 工資上漲 生產成本上升 國家競爭力減退 2.經社失衡衍生的問題關聯圖(1980年代中期以來) 問題起源 問題發展 問題後果 貿易出超擴大 (超額儲蓄增加) 經濟面:總體經濟失衡 經濟法規制度 不合時宜 國內需求(公共、 民間投資)不足 國土資源配置不當 基礎建設不足 自由化、國際化進度落後 15

18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及佔製造業總產值比重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3.政府適時採取因應措施 ─ 該做的時候,作對事情 政府除於1989年2月28日為消彌泡沫經濟,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外,從 1980年代中開始一連串自由化、國際化措施,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加 速產業結構升級。 億美元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及佔製造業總產值比重 2224.1 % 1518.8 1793.1 1100.4 1681.7 573.5 1345.7 368.1 946.0 484.9 16

19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4.資金外流,未造成產業空洞化─ 1986年台幣開始升值,勞力密集產 %
億美元 % 4.資金外流,未造成產業空洞化─ 1986年台幣開始升值,勞力密集產 業外移,15年來資金外流逾千億美元,但政府因應得當,失業率除921震災月 份外從未超過3%,產品出口值自1986年之399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之1484億美 元,累積出超達1650億美元。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業出口值及佔製造業出口值比重 17

20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5.日本的失敗 ─ 該做未做,該做又做錯 票及不動產市場,泡沫消滅後銀行被套牢資金達100兆 日圓。
(1)泡沫經濟時未採取任何措施,造成銀行資金大量流入股 票及不動產市場,泡沫消滅後銀行被套牢資金達100兆 日圓。 (2)橋本首相於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為解決日本財政危機 ,採逆向操作,不降稅反而加稅(消費稅3%→5%),不增加 公共投資反而減少公共建設,造成今日日本經濟困境 ─ 橋本下台的主因。 (3)富士銀行研究報告,認為日本今天的危機,不是經濟危 機(產業競爭力強),是金融危機、信心危機。我們呢? (4)最近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日本經濟新聞問卷調查結果 發現,企業家共同理想的人選必須: 具備願景與遠見 (Vision) 將願景付諸實現的智慧及領導能力─小泉當 選原因。 1 2 18

21 人民幣除本次貶值外,之前亦由1988年之3.72元貶至1993年底之5.8元,貶幅約為36%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二、亞洲金融風暴的挑戰: 1.亞洲金融風暴成因 危機背景 ( ) 危機醞釀 ( /6) 危機爆發 (1997/7 - 現今 ) 區域經濟整合 金融自由化 人民幣貶值 (由 1988年初1美元兌 人民幣3.7元貶至1994 年之8.7元) 匯率政策釘住美元 國際貿易及電子 產品需求下降 美元升值, 日圓貶值 幣值高估, 競爭力下降 舉債支持經濟高度 成長 ( 1990至95年各國平均 每年經濟成長率 : 國8.8%,馬國8.7%, 印尼8.3%,菲國2.7% 政治不安定 如泰國於過去11年間換 了9任內閣、11位財長、 4位央行總裁) 資本帳開放過速 印尼於1979年即開放 資本帳,各國外人投資股 市比例多介於30%至 49%間) 金融管理鬆散;政 府,企業與金融機 構關係密切 外資大量流入 投資過度,企業負 債偏高 如馬來西亞1994至96年 投資率均在40%以上,但 儲蓄率則介於32%至 37%之間。泰、菲之投資 率亦多超過儲蓄率4%左 右。) 國內信用擴張 股市、房地產 價格飆漲,形 成泡沫經濟 工資上揚, 利率提高 外債增加 如印尼外債約 1400億美元,馬 國外債約450億美 元,短期外債比 例亦高) 出口趨緩, 進口增加, 貿易逆差擴 泡沫經濟破 滅後,房地 產價格下 跌, 銀行壞 帳增加 歐美景氣 好轉,利率 上升 貨幣 遽貶 資本 外流 利率 飆漲 經濟 趨緩 企業 倒閉 失業 升高 物價 上揚 金融 機構 停業 *: 人民幣除本次貶值外,之前亦由1988年之3.72元貶至1993年底之5.8元,貶幅約為36% 各國經濟、金融 互動日益密切 歐美利率大 幅下降 ,資金 外流 19

22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2.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
等措施,1998年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台灣一枝獨秀達4.6 %,失業率僅 2.7 %,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0 %之內。 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單位:% 匯率及股價變動率 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199 7 6 月底 ~ 199 8 6 月底 ~ 199 7 6 月底 ~ 1997 1998 1999 1997 1998 1999 199 8 6 月底 199 9 1 2 月底 199 9 12 月底 日本 -41.5 56.7 3.9 1.6 -2.5 0.2 3.4 4.1 4.7 香港 -43.8 98.2 11.3 5.0 -5.3 3.1 2.2 6.3 新加坡 -61.9 134.2 10.5 8.0 0.4 5.4 1.8 3.2 3.5 菲律賓 -74.6 26.2 -58.2 5.2 -0.6 3.3 8.7 10.1 9 . 7 泰國 -88.0 95.9 -37.7 -1.7 -10.2 4.2 1.5 4.4 韓國 -95.3 265.8 15.9 -5.8 10.7 2.6 6.8 馬來西亞 -96.5 86.9 7.5 -7.5 2.4 3.0 中華民國 -35.5 21.3 -17.8 6.7 4.6 5.4 2.7 2.7 2.9 印尼 -122.1 161.7 -72.2 4.7 -13.1 0.3 4.8 5.5 6.4 中國大陸 - - - 8.8 7.8 7.1 3.1 3.1 3.1 資料來源 : APEC 20

23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1998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中華民國 菲律賓 日本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21

24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3. 金融危機對中華民國衝擊相對較輕的原因 (1) 經濟體質健全 (2) 逐步漸進推動經濟及金融自由化
(3) 產業結構富彈性與韌性,以中小企業及高科技產業為主,具有 旺盛之創業精神 (4)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事業在強化中小企業體質及促進科技 產業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5) 政府適時採取有效因應措施 22

25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經濟體質健全 :東亞各國多有鉅額外債 ,外匯存底相對不足 ;我國則外 債不多 ,外匯存底龐大。
東亞國家之外債及外匯準備 外債 外匯準備 ( 1 9 9 7 年底 ) 單位 :億美元 246 835 434 218 454 60 934 262 1379 181 1544 211 中華民國 韓國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泰國 印尼 23

26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經濟體質健全 :東亞各國過度投資 ,我國則有超額儲蓄。 東亞各國超額儲蓄率 5.4 1.5 -1.7 -3.7
-6.2 -3.7 1.5 -1.7 ( 年平均 )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韓國 中華民國 馬來西亞 超額儲蓄率= 投資率 + 儲蓄率 24

27 貳、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我國政府採行之因應措施 全球出口拓銷方案 擴大國內需求方案 勞工保險失業給付 穩定股市措施 協助企業取得經營資金
政府措施 我國政府採行之因應措施 全球出口拓銷方案 擴大國內需求方案 勞工保險失業給付 穩定股市措施 協助企業取得經營資金 振興建築投資業 強化經濟體質方案 25

28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一、近三年經濟成長 ─ 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逐漸復甦,經濟成長仰 賴民間消費與投資 1998年 1999年
年別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一、近三年經濟成長 ─ 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逐漸復甦,經濟成長仰 賴民間消費與投資 年別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項目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來源 國內需求 88,404 6.48 6.38 90,344 1.88 1.88 94,906 4.41 4.27 民間消費 53,342 6.52 3.88 56,413 5.37 3.25 60,219 5.55 3.36 政府消費 12,797 4.12 0.58 12,217 -6.49 -0.92 12,620 1.87 0.23 民間投資 13,855 11.80 1.75 13,629 -0.68 -0.11 15,260 13.68 2.05 公營事業投資 2,151 4.41 0.11 2,412 13.28 0.33 2,321 -1.91 -0.05 政府投資 5,033 0.09 0.01 5,207 3.64 0.21 4,989 -3.49 -0.20 存貨變動 1,226 - 0.05 466 - -0.89 -503 - -1.12 國外淨需求 986 - -1.81 2,555 - 3.54 1,953 - 1.71 商品及勞務輸出 42,742 2.41 1.17 44,861 11.90 5.65 52,493 17.33 8.73 減:商品及勞務輸 41,756 6.34 2.98 42,306 4.41 2.10 50,540 14.86 7.03 國內生產毛額 89,390 4.57 4.57 92,899 5.42 5.42 96,859 5.98 5.98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6

29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經濟成長來源 ─ 經濟成長主力是民間的活力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7
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營事業投資 政府投資 輸出 輸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7

30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二、2000年經濟成長 1.經濟成長預測值由盛而衰 28
1999年12月2000年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年1月 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 28

31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2.各季經濟成長每況愈下 經 濟 成 長 概 況 單位:% 2000 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年、季別
經 濟 成 長 概 況 單位:% 年、季別 項 目 2000 年 第 一 季 第 二 季 第 三 季 第 四 季 成 長 率 5.98 7.92 5.43 6.63 4.08 國內需求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營事業投資 政府投資 5.55 1.87 13.68 -1.91 -3.49 7.65 -6.17 18.41 -3.95 -4.05 5.62 -9.51 27.13 -26.19 -16.09 5.02 13.25 17.47 -0.82 11.58 3.83 13.32 -0.56 28.01 -0.32 國外淨需求 商品集勞務輸出 減:商品及勞務 輸出 17.33 14.86 13.03 11.63 18.88 18.35 23.52 21.79 13.99 8.1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9

32 參 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 需求面經濟成長來源〈貢獻百分點〉 經濟成長率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共投資 存貨增加 輸出 輸入
2000年第1季 2000年第2季 2000年第3季 2000年第4季 4.1 7.9 5.4 6.6 5.0 3.2 3.1 2.2 -0.8 -1.4 1.5 3.5 2.7 -0.1 -0.3 -2.0 0.7 0.5 0.8 1.2 -2.7 -3.6 6.4 10.0 11.4 7.4 -5.3 -8.8 -10.0 -4.0 30

33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3. 2000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末 亞洲四小龍經濟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主計處及新加坡、韓國、香港統計月報
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末 亞洲四小龍經濟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主計處及新加坡、韓國、香港統計月報 31

34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三、景氣衰退情形 1.經建會景氣對策信號急速下降 ─ 景氣對策信號由去年10月首度掉入景氣欠 綜合判斷分數 38
佳的黃藍 燈區後急速下落,自12月起已連續4個月呈現景氣衰退的藍燈信號, 顯示 景氣持續低迷。 一年來景氣對策信號走勢圖 綜合判斷分數 紅燈〈景氣過熱〉 38 黃紅燈〈景氣活絡〉 32 綠燈〈景氣穩定〉 23 黃藍燈〈景氣欠佳〉 17 藍燈〈景氣衰退〉 2000年 年 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2

35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2.經建會領先指標指數創新低 ─ 一年來領先指標持續滑落迭創新低, 領先指標指數概況表
今年3月份指數連續第14個月下降並創1985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領先指標指數概況表 1996年9月=100 領先指標指數 2000年 年 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3

36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3.廠商景氣信心趨向悲觀 ─ 製造業廠商對景氣樂觀預期於去〈2000〉年2月達到最 轉壞 轉好
高水準後,即反轉直下, 8、9月至年底間悲觀預期者遠超過樂觀預期者,今年1、2月雖較 顯樂觀,惟3月悲觀者再度超過樂觀者,顯示廠商對未來景氣續趨保守不樂觀。 經建會廠商景氣信心調查(3個月後) 轉壞 轉好 2000年 年 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9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4

37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台經院廠商景氣信心調查(6個月後) 轉好 轉壞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0年 2001年
2000年 年 1月 2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35

38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4.對外貿易從高度成長變為負成長 ─ 2000年出口1484億美元、進口1400億美
元,分別較上年增加22.0 % 及26.5 % ,貿易總額成長24.2 % ,為1989年以來最大增幅。惟 第四季以來出、進口成長趨緩,今年1-4月出口累計較上年同期衰退5.7 % ,至進口減幅達 11 % 。財政部預估今年我國出、進口將較去年衰減5%及7%,創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 來新低。 進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月增長情形 2000年 年 1月 2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1月 月 3月 月 資料來源:財政部 36

39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5. 工業生產成長轉趨疲軟 ─2000年全年工業生產雖較上年增加7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5.工業生產成長轉趨疲軟 ─2000年全年工業生產雖較上年增加7.38 %,惟12月工業部門生產已轉為負成長。受到國際經濟景氣趨緩及國內需求不振的影響,工業生產衰退幅度持續擴大,累計今年第一季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衰退4.17 %,其中製造業減幅達4.95 %,創下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單季最大減幅。 工業部門生產變動情形 2000年 年 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經濟部 37

40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6.失業率節節竄高 ─ 景氣減緩與產業持續轉型嚴重衝擊國內就業市場。國內失業
自去年7月超過3 ﹪後就持續升高,至今年3月己飆升至3.98 ﹪,失業人數38萬人,其中因 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16萬2千人,國內受失業波及的總人數高達93萬9千 人,持續創新高紀錄,顯示國內失業狀況空前嚴峻。 近一年來失業變動情形 月別 項目 200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1年 失業率 〈%〉 2.74 2.91 2.82 2.73 2.78 2.89 3.06 3.16 3.10 3.19 3.23 3.27 3.35 3.73 3.89 失業人數 〈千人〉 267 282 274 265 271 283 300 311 304 313 319 323 329 364 380 受波及總人數 594 646 637 572 611 662 665 690 680 733 737 744 774 937 93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38

41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7.民生痛苦指數攀升 ─ 失業率自去〈2000〉年7月突破 3% 的關卡後即持續升高,復加
上下半年的物價水準居高不下,致由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構成的民生痛苦指數不斷攀升, 更於今年一月創下高達5.8的歷史新高。 5.8 5.5 5.0 4.7 4.4 4.5 4.3 4.3 4.2 3.8 3.9 3.9 2.7 3.5 3.2 2000年 年 1月 2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39

42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8.金融痛苦指數攀升 ─ 以股價跌幅與匯率貶值率加總計算的金融痛苦指數於去
年12月底達到63.2 % 的最高紀錄,亦高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水準。 % 1997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6月底 月底 月底 月底 月底 月20日 月底 月底 註:為各資料點對1997年6月底之漲跌幅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40

43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金 融 痛 苦 指 數 時 點 平均加權股價 新台幣兌美元 金融痛苦指數 指 數 漲跌幅 匯 率 升貶率
時 點 平均加權股價 新台幣兌美元 金融痛苦指數 各時點與1997年6月底比較 指 數 漲跌幅 匯 率 升貶率 1997年6月底 9,030.0 27.8 1997年12月底 8,187.0 -9.4 32.6 -14.7 -24.1 1998年6月底 7,549.0 -16.3 34.4 -19.2 -35.5 1998年12月底 6,418.0 -28.9 32.2 -13.7 -42.6 1999年12月底 8,448.8 -6.3 31.4 -11.5 -17.8 2000年5月20日 8,820.4 -2.3 30.6 -9.5 -11.8 2000年12月底 4,739.1 -47.4 33.0 -15.8 -63.2 2001年4月底 5,381.7 -40.4 32.9 -15.5 -55.9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財政部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金 融 痛 苦 指 數 41

44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9.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節節上升 ─ 2000年底全體金融機構逾放金額突破兆元,創歷史新高;基層金融機構逾放比達 %呆帳金額為 億元,亦創最高紀錄,並有10 % 的農會信用部淨值為負數。而受到景氣不佳及加速轉列逾期放款影響,包括臺灣銀行等七大行庫今年3月底逾放總額為41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81億元,平均逾放比率攀升為6.01 %,均創歷史新高,倘逾放問題未獲改善,國內隱藏性金融危機之陰霾恐將 難以消除。 單位:% 全體金融機構逾放比率 42 資料來源:財政部

45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10.貨幣供給減緩及金融機構授信日益縮減 ─ 受到股市疲軟、景氣低迷及資
金需求減緩等因素的影響,三大貨幣供給指標大幅下滑,今年3月份M1A雖較2月回升, 但M1B年增率則續降至-5.51 %,再創近10年新低;M2則降至5.43 % ,亦再創歷史新低。 另3月份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年增率滑落至1.41 % ,創16個月來新低,其中對民營企業債 權更 跌落至-0.85 % ,續創歷史新低,顯示國內整體經濟欠佳,投資不振及銀行緊縮情形 日益 明顯。 金融情況 月別 項目 200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1年 M2年增率 (%) 8.26 8.33 8.23 7.89 7.00 6.59 5.96 6.29 6.32 6.74 6.73 6.83 5.87 5.43 M1B年增率 19.17 19.05 19.88 18.68 14.52 10.7 7.32 7.94 5.76 2.93 3.23 0.37 0.06 -4.15 -5.51 M1A年增率 12.64 9.30 12.03 12.65 10.31 7.80 5.68 6.70 6.23 4.00 2.72 -0.92 0.12 -7.60 -6.12 放款與投 資年增率 4.15 3.56 3.86 3.45 3.65 2.76 3.69 3.98 3.53 4.14 3.89 3.24 2.58 2.13 1.41 對民營企業債全年增率 2.79 2.74 3.00 2.73 3.05 2.35 3.64 3.90 3.36 2.67 1.72 0.07 -0.22 -0.85 註:M1A=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M1B= M1A+活期儲蓄存款;M2=M1B+準貨幣〈定期存款等〉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43

46 參、2000年我國經濟表現 11. 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引發自殺潮 ─ 政經情勢動盪,失業率節節上 資料來源:傳神關懷協會
升,在經濟、欠債壓力下,父母攜帶幼小子女一起自殺等的悲劇,更時有所聞。依據 傳神關協會希望線統計發現 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因失業或經濟問題有自殺念頭的比 率,比過去約成長一倍。另去年全年計有2360人自殺,平均每天有6.5人尋死,創9年 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自殺有近6成是失業中。 希 望 線 求 助 項 目 近 四 年 自 殺 總 人 數 44 資料來源:傳神關懷協會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47 問題與對策簡表 內 憂 外 患 後 果 對 策 成 因 發 展 少數政府 意識型態 施政能力 政治掛帥 朝野對立 社會動盪 政策搖擺
後 果 對 策 成 因 發 展 少數政府 意識型態 施政能力 政治掛帥 朝野對立 社會動盪 政策搖擺 核四硬坳 兩岸不明 政府歲收減少 落實責任政治 追求政局穩定 民眾信 心不足 民間消費減緩 追求兩岸和諧 發展兩岸經貿 產業升級緩慢 產業政策不明 水電供應不穩定 上市公司增資 擴廠困難 推動產業升級 輔導傳統產業 財政赤字惡化 金融機構逾放增加 投資環 境惡化 企業、銀行 財務困難 提昇行政效率 改善投資環境 關廠家數增加 、勞工失業 文官士氣低落 行政效率不彰 立法效率遲延 健全財政收支 促進金融革新 重大投資減緩 廠商投資 意願低落 國際景氣衰退 加入WTO及全球化衝擊 大陸磁吸效用 健全財政收支 促進金融革新 對外投資增加 45

48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二.新政府施政理念與能力 新手上路,本應遵守交通規則,蕭規曹隨,小心駕駛 政 經 環 境 惡 化 不借重舊官僚
 新手上路,本應遵守交通規則,蕭規曹隨,小心駕駛 不借重舊官僚 反怪罪舊官僚 掃黑雷厲風行 獲掌聲 但手段粗糙 決策粗糙 不該做卻去做 少經意 數驗識 政不型 府足態 寒蟬效應 公務員動輒得咎 核四硬拗 三三三 週休二日 工時縮短 衝擊民間投資信心 朝野對立 政局不穩 增加企業成本 46

49 根據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顯示,對台灣未來發展表示悲觀的民眾高達37%,是8年來最高,且悲觀者比率首次超過樂觀者。 歷年對觀發展樂觀或悲觀的比率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 〉 47

50 大多數人看壞未來,主因還是政治不安定,根據調查顯示,確保未來繁 榮最重要的議題首推加強政治安定,其次加強經濟實力,兩者比重計達6成多,顯示人民高度期待政治安定及經濟發展。
要確保台灣未來繁榮哪一件是最需要加強 註:歷年來認為確保台灣未來繁榮發展最需要加強的是--1998年教育品質;1999年經濟實力;2000年改善治安;2001年政治安定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 〉 48

51 經濟被政治拖垮,產業也因決策不明快速出走,生存問題成為目前國人 最關心的議題。新政府上台後,經濟發展是歷年來首次成為人民最關心者,有32%受訪者最關心經濟發展,其次有21%民眾最關心家庭生計。 生活中最關心的事情 註:歷年民眾最關心的事情--1998年社會治安;1999年社會治安;2000年社會治安;2001年經濟發展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 〉 49

52 在台灣優勢衰退中,廠商對大陸外移加深加廣的趨勢下,民眾認為兩岸政策應釋出更多善意者有46%,認為應採取保守者只有9%。 政府的兩岸政策應該……………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1年國情調查〈 〉 50

53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國際景氣衰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5月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
球經濟趨緩的速度比預期快速,但應不至於陷入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而將2001年全球經濟 與貿易成長率成長率下修為3.2 %及6.7 %,並預估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僅為4.1%。 世界經濟及貿易成長 年別 項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去年5月 發布 去年10月 今年5月 預測 今年4月 全球經濟成長率 3.5 4.2 4.7 4.8 3.9 3.2 七大工業國家 2.6 3.3 3.4 2.7 2.9 2.1 美國 4.4 5.2 5.0 3.0 1.5 日本 0.8 0.9 1.4 1.7 1.8 0.6 歐盟 2.4 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 7.9 6.6 8.2 6.1 3.8 全球貿易成長率 5.3 10.0 12.4 7.2 7.8 6.7 資料來源: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2000 ; May.2001 51

54 核四停續建事件與股市關係簡表 日期 事 件 台 股 指 數 2000/9/30 經濟部建議停建核四,提出替代方案。
事 件 台 股 指 數 2000/9/30 經濟部建議停建核四,提出替代方案。 跌247點,以6185點作收。30日前後4個營業日共下跌692點。 2000/10/27 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在野黨揚言罷免總統或倒閣。 當日股市重挫136點。到11月1日跌破六千點,以5425點作收。 2000/11/10 行政院針對核四停建案聲請大法官釋憲。 核四爭議與朝野政爭擴大,台股一路下跌,12月28日盤中跌至去年最低點4555點。 2001/1/31 立法院通過續建核四決議,行政院不接受。 上漲143點,以5936點作收。 2001/2/2 核四爭議,王金平表明應先復工的前提下,重開朝野協商大門。 上漲151點,以6049點作收,重新站回六千點。 2001/2/13 張俊雄與王金平簽署協議,核四復工。但行政院拋出公投法的不確定因素。 14日台股下跌139點,以5887點作收。 52

55 核四停續建事件與股市關係曲線圖 經 濟 部 建 議 停 王下 金重 平開 表朝 明野 復協 工商 前大 提們 行文 政字 立出 法現 兩三
院點 協落 商差 行三 政點 院的 讓修 步改 確原 定則 張議拋 俊核出 雄四公 與復投 王工的 金。不 平但確 簽行定 署政因 協院素 立決 法議 院, 通行 過政 續院 建不 核接 四受 盤中 中最 曾低 跌點 至: 53

56 *國際評估機構對我國目前整體投資環境之評等與看法,優劣互見,但有下滑傾向。
國際投資評估機構對我國投資環境的評估 正 向 負 向 評估機構 評 價 評估機構 評 價 美國穆迪公司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2000年12月13日評估報告 指出,台灣債信評等為Aa3, 在亞洲排名第三。 香港政經風險評估公司 (PERC) 2000年6月評估我國整體國家風 險排名第五,2001年2月倒退至 第七名。 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 公司(BERI) 2000年12月評估報告指出, 我國投資環境排名第五。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 及世界經濟論壇(WEF) 世界競爭力報告 2000年我國金融實力排名由前年 的23名退居為26名;整體競爭力 亦由18名下降至22名。 2000年11月評估報告指出,我國 經濟自由度排名第20名,較前年 滑落9名。 美國傳統基金會 「經濟自由度指數」 香港亞元雜誌 (Asia Money) 2000年12月7日評估報告 指出,我國在亞洲地區排名 第五。 2000年12月6日評等報告,將我 國的評等展望調降為比較不樂觀 的「負向」。2001年5月9日對我 評等仍維持「負向」。 美國標準普爾 「國家主權評等」 *國際評估機構對我國目前整體投資環境之評等與看法,優劣互見,但有下滑傾向。 54

57 問題 說明 上年度(1999年下半年及2000年)稅收短徵753億元(僅達預算數的96.2%,預算達成創近14年來之新低),今年1-4月稅收實徵4,47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5億元,衰退5.2 %,迫使公共支出(投資、消費)增加困難。 政府稅收減少 商店營業額滑落,經營困難。整體商業營業額自去年 9月起持續下滑,至今年2月商業營業額降至6580億元,繼1月份的負成長1.8 %,2月份衰退幅度更擴大到2.5%,且餐飲、批發、零售業全部呈現衰退,累計1-2月衰退的情況為近7年來最嚴重,顯示股市重挫,財產縮水效應,衝擊民間消費的意願正持續發酵中。 股 市 下 跌 民間消費減緩 上市公司自資本市 場取得資金困難 景氣持續低迷及台股仍在低檔盤旋,使得企業在集中市場募集資金愈顯困難。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今年1-4月集中市場募集資金62.31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24.45億元減少162.13億元,減幅達七成六左右。 企業、銀行財務困 難 去〈2000〉年本國銀行全年合計獲利967.8億美元,為近 5年新低,甚至低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且有10家虧損 為歷年最多,此外有20家投資股市失利,虧損76億元。 55

58 民 間 投 資 卻 步 對外投資增加 說明 問題 關廠家數大增 重大投資減緩
 去(2000)年全年關廠家數為4995家,較前(1999)年 的3982家,增幅高達25.4%,且自去年5月以來,除11月 份關廠家數略微下降外,幾乎呈現逐月遞增的情形。今 年第1季關廠家數2140家,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75.6 %。 關廠家數大增  去(2000)年11月起重大民間投資持續衰退;今年第1季新增民間重大投資案1871億餘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9﹪。繼絲織公會取消『雲林絲織專業區』開發案後,聯電宣稱將縮減投資總額5,188億元『群聚計劃』,台塑也將停止進行百億元桃園科技工業區投資案。  去年核准對外投資金額為76.8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增加 79.79%;其中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為26.7億美元,成長 率為108.11%,均創歷史新高。今年第1季對外投資比上 年同期增加42.23 %,對大陸投資增幅為13.50 %(而外 資來台投資卻大幅衰退21.54 % )。 56

59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企 業 三、因應對策 1.人的命是心臟,經濟的心臟是企業 企業貢獻關聯圖 政 府 部 門 銀 行 部 門 家 計 部
單位:新台幣億元 關稅 營業稅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土地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其他稅 公賣利益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政府消費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政府投資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家數 銷售額 1966年 萬家 1986年 萬家 1999年 104.7萬家 工資 紅利 〈財產與企業所得〉 1966年 1986年 1999年 薪資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社會安全及福利 1966年 1986年 1999年 放款增加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民間消費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家庭儲蓄 1966年 1986年 2000年 57

60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經 濟 面 非 經 濟 面 2、經濟發展,首重民間投資─台灣經濟發展,促進民間投資最為重要,惟投
資行動端賴企業家之心思(Business Mind),因此留企業家之心,就可以留企業 之根。 土地取得是否容易 水電供應是否穩定充分 勞力是否充足,勞資是否和諧 , 公共設施是否充分 政府獎勵措施是否完整 政局是否安定 政府團隊是否可信賴 政府決策是否一致性 政府有無效率 政府是否有公權力 治安是否良好 兩岸是否和諧 58

61 +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共同分享 創 企 資金 造 附 業 稅收→政府 加 價 家 工資→勞工 值 紅利→股東 勞力
3、政府要留住民間資金,改善投資環境為首要之務 資金特性:如水由上而下;逐草而居;四海為家 共同分享 稅收→政府 工資→勞工 紅利→股東 資金 + 生產 行銷 服務 結合 勞力 59

62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4、經濟發展策略 改善投資及經營環境,促進民 間投資【尤其是生產事業投資 】。 發展新興產業 持續經濟發展
策  略 最高目標 創造就業機會 提昇生活水準 強化國際地位 持續經濟發展 提昇國家競爭力 兩岸談判籌碼 改善投資及經營環境,促進民 間投資【尤其是生產事業投資 】。 強化創新、設計、生產、行銷 等,以提昇技術水準,擴大與 大陸之差距。 政策方向 有競爭力產業限制赴大陸投資 ,無競爭力產業或赴大陸投資 可茁壯台灣經濟者,准其赴大 陸投資、惟必須根留台灣。 發展新興產業 輔導傳統產業 發展台灣成為 亞太運籌中心 60

63 肆、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中 長 短 程 四、執行優先順序:短程先恢復國人信心,中程需改善投資環境
,長程則要政府再造及國會改革,短、中、長程同時進行。 改善投資環境 政 府 再 造 恢 復 國 人 信 心 提升國家競爭力 國 會 改 革 創造穩定政局 追求兩岸和諧 健全施政團隊 輔導產業升級 改善投資環境 推提動昇政行 府政再效造率 推追動求國效會率改與革紀 律 賡根 續絕 司黑 法道 改與 革金 權 促進金融革新 61

64 伍、結語 一、去年由於全球需求仍然強勁,帶動我國出口顯著成長,我國 整體經濟呈 現出外熱內溫的現象。惟去年第四季以後,由於國內
政經情勢不穩,及 國際景氣反轉的速度超出預期,影響我國外貿 擴張速度,國內股市表現不佳,財富縮水,衝擊民間消費和民間 投資意願,使去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測的6.47%調降至5.98%, 而預測今年經濟將僅達5.25%。惟今年經濟成長能否達成5%以上 的水準,仍端視政府所提出的擴大內需方案等各項對策能否有效 執行而定。 二、 當務之急首先要穩定政局以恢復國人信心,促使經濟恢復正 常運作及發展;其次要致力於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創造良好的經 濟條件,使企業願意根留台灣;還要追求兩岸關係和諧,穩定政 經情勢,使兩岸經濟得以互補互利;另政府要有堅強的團隊,俾 能迅速有效進行決策推動政務。 62


Download ppt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執行長 江丙坤 博士 中華民國 90 年 5 月 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