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比與比值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比與比值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比與比值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2 何謂比? 何謂比值? 比與比值有何異同? 比與比值是相同的數學概念(只是兩種不同的表徵方式)?

3 下列何者為比? 它們有何異同? 棒球比數「5:2」。 甲有5元,乙有2元(記成5:2)。 每給甲5元,就給乙2元(記成5:2)。 甲的錢:乙的錢=5:2。 何者是特例?何者是等價類?

4 下列何者為比? 它們有何異同? 我有5個蘋果,你有2個梨子(5:2)。 每5個蘋果換2個梨子(5:2)。 甲花了5秒鐘跑2公尺(5:2) 乙車每5秒鐘跑2公尺(5:2)。 何者是特例?何者是等價類?

5 下列何者為比值? 它們有何異同? 棒球打擊率是7成。 甲的錢是乙的7倍。 甲的錢:乙的錢=7。 全校有7%的學生戴眼鏡。 水中含有7ppm的礦物質。 何者是特例?何者是等價類?

6 下列何者為比值? 它們有何異同? 甲車的速度(率)是7公尺/秒。 乙物的密度是7公克/平方公分。 糖果售價7元/百公克。 何者是特例?何者是等價類?

7 下列何者為比? 何者為比值? 它們有何異同? 甲的錢:乙的錢=5:2。 甲的錢:乙的錢=5/2。 甲的錢是乙的5/2倍。

8 下列何者為比? 何者為比值? 它們有何異同? 每1秒鐘跑7公尺。 距離(公尺):時間(秒)=7:1。 7公尺/秒。

9 20公升的水放4公升的糖、 10公升的水放2公升的糖、 5公升的水放1公升的糖、 40公升的水放8公升的糖、 100公升的水放20公升的糖。 上面都是相等的比,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式子來表示這些相等的比?

10 水:糖=5:1(最簡單整數比)。 水是糖的5倍。 水:糖=5(比值)。 你喜歡那一種說法?為什麼? 水和糖的比是5:1,簡稱水是糖的5(倍)。

11 水:鹽=10:1(最簡單整數比)。 水是鹽的10倍。 水:鹽=10(比值)。 看到上面的說法,你可以調配出這種比例的鹽水嗎? 

12 4小時跑240公里 3小時跑180公里 2小時跑120公里 10小時跑600公里 20小時跑1200公里 上面都是相等的比,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式子來表示這些相等的比?

13 60公里:1小時(最簡單整數比)。 每1小時跑60公里。 60公里/小時(比值)。 你喜歡那一種說法?為什麼?

14 64年課程對比與比值的看法: 比是兩數(量)倍數關係的另一種記法或說法,5塊餅乾是2塊餅乾的幾倍,這種關係可以寫做「5:2」,讀做「五比二」。 前項除以後項的商,叫做這個比的比值(5:2=5÷2=5/2)。 比值是比較量是基準量多少倍的另一種記法。

15 82年國編本對比與比值的看法: 比是並置的兩對應關係量(對等關係)的記錄。甲拿了5個蘋果和乙換了3個梨子,可以記成「5:3」。 5:3=5/3:1=5/3,稱為5:3的比值。 比值是後項為1的省略記法。

16 省思: 比很容易看到兩個量併置的關係,比值只呈現一個數字,是比較摘要的記法。 比和比值(等價類)是相同的概念,兩種不同的表徵方式,人們為什麼要發明比較抽象的比值?

17 64年課程引入的比,隱含著只適合記錄兩個同類量(被測量的性質相同)的關係,面對兩個異類量(例如:3公尺長的鋼筋重8公斤)時,比的定義不容易推廣。

18 64年課程引入的比,比較適合解決「基準量、比較量、母子和、母子差、比(倍數關係)」的問題。
比值是幾倍的另一種記法。

19 64年課程引入比值時,比值與比之間的關係沒有交代清楚,兩個量的併置(5:2)為什麼會透過除法運算(5÷2)變成一個數(5/2)。
(5:2=5÷2=5/2)。 「5:2」是比,「5/2」是比值,比「5:2」和一個數字「5/2」為什麼會相等?

20 兩種不同定義比值的方式: 定義甲: 5:3=5÷3=5/3  定義乙: 5:3=5/3:1=5/3 試說明這兩種定義的異同及其優缺點?

21 同類量的比值: 同類量是相同測度單位的量。 同類量的比值是倍的關係,當基準量訂為1時,比較量是5(5:1的比值)。

22 甲繩長10公尺,乙繩長2公尺 甲物重50公斤,乙物重10公斤 甲物賣80元,乙物賣16元 …… 我們都稱甲量是乙量的5倍。 5倍,是一個等價類,指的是兩個量的關係,當基準量訂為1時,比較量是5(5:1的比值)。

23 5%是「5:100」的比值,指的是 基準量是100時,比較量是5。 5折是「5:10」的比值,指的是 基準量是10時,比較量是5。 5ppm是「5:1百萬」的比值,指的是基準量是100萬時,比較量是5。 當比較量較小時,我們將基準量放大,方便溝通。

24 5% 和 5/100 是否相等? 5倍 和 5 是否相等? 5%公尺 和 5/100公尺是否相等? 5倍公尺 和 5公尺是否相等? 5%和5倍是比值的概念,5/100和5可以是一個量,也可以是比值。

25 100公克的鹽水中,有8公克的鹽,92公克的水。可以說鹽水是水的0.08倍,或說鹽水的濃度是8%。
成本100萬元,賺了8萬元,可以說賺率是8%。 濃度是比較奇怪的比值概念。

26 異類量的比值: 異類量是不相同測度單位的量。 異類量的比值是單價法的概念,當其中一個量訂為1時,另一個量是5(5:1的比值)。 引入異類量的比值有什麼好處?

27 甲5分鐘跑了400公尺,乙3分鐘跑了200公尺,誰跑的比較快?
學童可能有那些解題策略? 何種解題策略比較有效率?

28 將時間變成一樣,透過距離的長短判斷誰跑的比較快。
將距離變成一樣,透過時間的長短判斷誰跑的比較快。 分別求出1秒跑多少公尺,再判斷誰跑的比較快。 分別求出跑1公尺要花多少秒,再判斷誰跑的比較快。

29 如果100個人要比較誰跑的比較快,何種解題策略比較有效率?
引入異類量的比值是為了比較。 把時間都變成1秒時,只要比較距離就可以知道誰跑的比較快。 「5米/秒」是比值的描述。

30 跑150公里花2小時  150:2 跑300公里花4小時  300:4 跑600公里花8小時  600:8 跑225公里花3小時  225:3 …… 我們說上面的速度都是75公尺/秒。

31 最簡單整數比的概念: 使用75:1來描述上述現象。 跑75公里花了1小時。 比值的概念: 使用75(75公里/小時)來描述上述現象。 75:1=75(75公里/小時)。 它們是我們最常使用的等價類。

32 60公里/小時=( )公尺/分鐘 60公里/小時=60公里:1小時       =60000公尺:60分鐘       = 1000公尺:1分鐘      = 1000公尺/分鐘 比值是比較抽象的概念。

33 國中的理化,很多都是比值的概念,透過比來說明比較具體。
密度=質量:體積 加速度=速度:時間

34 64年引入比值的定義,比較偏向計算,直接宣告可以透過前項除以後項得到比值。(5:3=5÷3=5/3)
82年部編本引入比值的定義,比較偏向概念,後項為1時的前項就是比值,學童比較不會混淆比與比值的意義。(5:3=5/3:1=5/3) 

35 對等關係 vs 對等問題  何謂對等關係? 何謂對等問題? 對等關係和對等問題有那些異同?

36 當兩個量A、B基於某種原因,產生一種配對的關係,則稱A、B這兩量有對等關係,數學上常使用有序數對(A、B)或比(A:B)的符號來記錄對等關係。
涉及對等關係的問題稱之為對等問題。

37 依據情境的不同,對等關係(問題)可以區分成下列四類:
仿加法問題可以區分為添加、併加、追加的方式,將比的問題分類。

38 組合關係(問題): 母子關係(問題): 交換關係(問題): 密度問題(問題): 

39 組合關係: 如果A、B這兩個量是同類量(被測量的性質相同),而且A與B都是同一個全體量中的部份,A,B稱之為組合的對等關係。

40 在親子遊戲中,3個小孩須要2個大人來協助。 園遊會分組時,每組都有4個男生,3個女生。 上述關係分別可以記成「3:2」、「4:3」。

41 組合問題: 親子遊戲中,3個小孩,需要2個大人來協助,15個小孩,需要幾個大人來協助? 問題可以記成3:2=15:x。  

42 母子關係: 如果A、B這兩個量是同類量,且一個數量是全體量,另一個數量是全體量的部份分量,A,B可以稱之為母子的對等關係。

43 一打襯衫有12件,1打襯衫中,其中4件是藍色的。
每借支10000元就要付8元手續費。 上述關係分別可以記成     「12:4」、「10000:8」。

44 母子問題: 1打襯衫有12件,1打襯衫中,其中4件是藍色的,如果要包裝6打襯衫,需要幾件藍襯衫? 上述問題可以記成12:4=72:□。

45 交換關係: 如果A、B這兩個量是異類量,基於某種原因,使這兩個數量具有相同的價值,可以交換,而形成A、B這兩個量的對等關係,稱之為交換的對等關係。

46 甲拿了5個蘋果到水果商店換了3個水蜜桃。 10張優勝卡可以換1張獎狀。 上述關係分別可以記成「5:3」、「10:1」。

47 交換問題: 5個蘋果可以到商店換了3個水蜜桃,幾個蘋果才可以換6個水蜜桃? 問題可以記成5:3=□:6。 

48 密度關係: 如果A、B這兩個量是異類量,而且這兩個數量是描述同一個物件的不同性質,如果A,B的比是做密度的描述時,A,B這兩個量的關係,稱之為密度的對等關係。 

49 30立方公分的甲液體重50公克。 12公尺長的鐵絲重40公斤。 火車跑50公里花了30分鐘。 上述關係可以記成「30:50」、「12:40」、「50:30」。

50 密度問題: 50公尺長的鐵絲重幾公斤,10公尺長的鐵絲重6公斤? 問題可以記成「50:□=10:6」。

51 兩對等關係的相等關係(等價或不等價):  64年課程透過比值來判斷兩個比是否相等,其實背後已經假設這些比是同類量的比,就好像當我們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時,背後假設這些分數的單位量是一樣的。

52 不同種類的對等關係,不比較,也不記錄比較的結果。
50立方公分的甲液體重30公克。 50公尺長的鐵絲重30公斤。 一盒筆有10枝,其中3枝是藍的。 這三個對等關係是否相等?

53 同一種類(相同關係)的對等關係可以比較,但是只比較這兩個對等關係是否相等,不比較他們的大小(優劣)關係。

54 甲拿了5個蘋果換了3個水蜜桃。 乙拿了15個蘋果換了9個水蜜桃。 丙拿了8個蘋果換了5個水蜜桃。 這三個對等關係是否相等? 那一個對等關係最大?

55 何時才能比較兩個對等關係的大小? 對等關係(比)的階段不比較大小(優劣)關係,引入比值後(變成一個數字),就可以比較大小關係。

56 將前項變成1時的後項,與將後項變成1時的前項,它們的大小關係剛好相反。
透過比值將比轉換成一個數,就可以比較兩個對等關係的大小(兩個數的大小)。

57 對等關係 vs 比的關係 何謂對等關係? 何謂比? 對等關係與比有那些異同?

58 對等關係和比的關係,很像分數和有理數的關係。
如果學童能夠將將「a:b」與 「ma:mb(m≠0)」視為等價類,則對等關係「a:b」轉變成「每a個就有b個」的比的關係。

59 先引入分數,再透過等值分數,將分數轉換成有理數。
先引入對等關係,再透過(最)簡單整數比,將對等關係轉換成比的關係。

60 何謂簡單整數比? 何謂最簡單整數比? 簡單整數比和最簡單整數比有何異同?

61 簡單整數比: 二個比的比較結果。 最簡單整數比: 所有等價比的比較結果。

62 「3:2」、「12:8」、「6:4」、「48:32」....這些比都相等。
「6:4」比「12:8」簡單,所以就「6:4」和「12:8」這兩個比而言,「6:4」是(較)簡單整數比。 相同的,就「3:2」和「6:4」這兩個比而言,「3:2」是(較)簡單整數比。 

63 在這些等價的比中,「3:2」是最簡單的,稱之為最簡單整數比。
我們常使用最簡單整數比來代表這個等價類的所有比。

64 如何以對等關係為基礎,幫助學童建立比或比值的概念? 
謝老板賣粽子,每15個粽子中,有9個是肉粽,這個對等關係可以摘要地記成「15:9」。

65 「5:3、30:18、10:6、90:54、45:27」....等,都是和「15:9」相等的對等關係,這些相等(等價)的對等關係可以記成:     
15:9=5:3=30:18=10:6 =90:54=45:27。

66 這些相等的對等關係,形成為一個等價類,可以選用最簡單整數比「5:3」來代表這一個等價類,並說這些相等的對等關係都是「每5個對3個」,此時建立了比的概念 (每5個粽子中有3個是肉粽)。

67 比不易比較大小,因此透過控制一個量(後項)為1的方法,建立了比值的概念,使用「5/3:1」來代表這一個等價類,並將「每5/3個對1個」,摘要記成「5/3」。
請注意:比值雖然是一個數,但是比值的意義仍是兩個量的關係。

68 比也是一個可以被運算的單位: 「4:6」和「1」、「7」一樣,都可以視為可以被運算的單位。

69 「1」單位: 「1」是最原始的單位,它可以重複的複製(自然數概念),也可以被等分割與合成(分數概念)。 可以重複的複製,和可以被等分割與合成,難度相差很多。

70 「5」單位: 「5」剛開始只是5個「1」所成的集合,只是一個集聚單位。

71 當可以重複的複製5,並察覺這些複製出來的5都等價(個數一樣多)時,「5」開始變成一個可以被計數的單位(可以像計數有幾個1的方法來計數有幾個5)。

72 在計數有幾個1和有幾個5時,不會混淆兩者計數的意義,此時,5才和1一樣,變成一個單位(自然數概念)。

73 可以複製5,並不代表可以對5進行等分割與合成,如果也能對5進行等分割與合成,5才和1一樣變成真正的單位(單位分數內容物為非整數個)。

74 「4:6」單位: 4與6(4:6),剛開始只是並置的二個量,這種併置是偶然的,未必可以重複的複製,例如拿4個蘋果換6個橘子,學童重視的是4和6,而不是「以4換6」的方法。

75 如果學童在解決「12個蘋果可以換幾個橘子?」時,可以透過3次「以4換6」得到18個,此時「以4換6」這種關係才可以重複。

76 「以4換6」這種關係可以重複,並不代表可以被分割,學童可能無法透過分割活動,把「以4換6」的關係視為「以2換3」

77 「以4換6」這種關係可以重複,也可以被分割與合成(將「以4換6」視為「4×□個換6×□個」),也就是「『每』4個蘋果換6個橘子」,4與6的關係才稱之為「比」的關係。

78 將「比」數量化的結果稱為「比值」,比值指的是後項為1時的前項,是「每」概念的抽象。

79 90公里:2小時 =45公里:1小時 =45公里/小時 =………. 每1小時45公里 45公里/小時

80  12元:3個蛋 =4元:1個蛋 =4元/個(每1個蛋賣4元)  12元:6元 =2元:1元 =2(倍) (基準量是1時,比較量是2)。

81 比的問題分析:  比的問題的難易度,有三項變因 第一項:活動順序 未知數在等號的左邊還是右邊(正向活動或逆溯活動)

82 第二項:轉換方式 左邊的單位量,是透過複製還是透過分割得到右邊的比。 第三項:數量範圍 左邊的單位量是整數對整數,還是分、小數對分、小數。

83 活動順序: 正向活動: 8:75=x:25(單位量已知)。 逆溯活動: x:25=8:75(單位量未知)。

84 轉換方式: 整數倍轉換: 5:3=15:x 重複3次5:3可以得到答案。

85 單位分數倍轉換: 15:9=5:x 15要進行3等分割才能得到答案。 真分數倍轉換: 15:9=10:x 15進行3等分割後還要合成其中的2份才能得到答案。

86 數量範圍: 整數對整數: 5:3= 1/3:x 單位量是整數對整數。

87 整數對分數: 1/2:3=x:8 單位量是整數對分數或分數對整數。 分數對分數: 1/2:1/3=x:1/6 單位量是分數對分數。

88 比的教學流程: 3個蘋果可以換10個番茄,9個蘋果可以換幾個番茄?

89 解題過程記錄: 3×3=9;10×3=30 9÷3=3;10×3=30 10÷3=10/3,9×10/3=30 單價法策略,就是比值的先備經驗

90 摘要記錄:3:10=9:30 問題記錄:3:10=9:□ 解題工具(算則):內項乘以內項等於外項乘以外項。 


Download ppt "   比與比值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