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项目质量控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项目质量控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项目质量控制

2 质量控制 监控特定项目的执行结果,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 有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适当方式消除导致项目 绩效令人不满意的原因

3 质量控制 输入(依据) 工具和技术 (输出)结果 1.因果图 1.质量控制衡量 2.控制图 1.质量管理计划 2.确认的缺陷补救
2.质量测量指标 3.质量核对表 4.组织过程资产 5.工作绩效信息 6.批准的变更请求 7.可交付成果 工具和技术 1.因果图 2.控制图 3.流程图 4.直方图 5.帕累托图 6.趋势图 7.散点图 8.统计抽样 9.检验 10.缺陷补救审查 1.质量控制衡量 2.确认的缺陷补救 3.质量基准(更新) 4.推荐的纠正措施 5.推荐的预防措施 6.请求的变更 7.推荐的缺陷补救 8.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9.确认的可交付成果 10.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4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1.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Ishikawa图,用于说明各种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与所产生的潜在问题和影响之间的关系
因果图由若干枝干组成,枝干分为大枝、中枝、小枝和细枝,它们分别代表大大小小不同的原因 质量问题

5

6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控制图-又叫控制表 控制图是根据时间推移对程序(项目)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 展示
当一个程序(项目)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 控制表用途是可以用来监控各种类型的变量的输出,常 用于判断项目是否“在控制中”进行 例如监控成本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

7 控制表 控制 上限 = X 控制 下限

8 1). 质量特性的波动及其原因 2). 质量因素的分类 3). 质量统计的观点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波动源,造成生产出的产品没有两件完全一样,产品间的差异通常用质量特性的差异反映出来。 2). 质量因素的分类 (1)按不同来源可分为: 人员,机器,材料,环境,方法,测量(计算机软件,辅助材料,水点公用设施) (2)按影响大小与作用性质可分为: 偶然因素,系统因素 3). 质量统计的观点 (1)产品质量具有变异性:由于产品质量是在一定的质量因素限制下制造出来的,质量因素的变化导致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2)质量变异具有统计规律: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数据观测,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产品质量变异的幅度以及不同大小的变异幅度发生的可能性。

9 统计过程控制(SPC) 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10 正常过程:描点在UCL和LCL之间且随机

11 2).控制界限的确定原则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考虑经济的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三倍标准差法”(也称为3σ原则)来确定控制界限,即:
UCL =μ + 3σ LCL =μ - 3σ CL =μ 其中,μ和σ为统计量的总体参数。

12 3).计量控制图系数表 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部分系数表 子组大小 (n) 均值控制图 极差控制图 控制限系数A2 控制限系数D3
1.880 3.267 3 1.023 2.574 4 0.729 2.282 5 0.577 2.114

13 收集数据 假设共抽取m个样本(子组),每个样本的样本量(子组大小)为n(国标GB/T 4901《常规控制图》建议m=25以及n=4或5,本例中m=10,n=5)。

14 某加工轴承直径观测数据(单位:mm) 组号 观测值 i Xi1 Xi2 Xi3 Xi4 Xi5 均值AXi 极差Ri 1 6.36 6.49
6.43 6.41 6.37 0.13 2 6.30 6.34 6.42 0.12 3 6.44 6.39 0.05 4 6.38 0.10 5 6.46 6.53 0.17 6 6.45 6.50 0.14 7 6.31 8 6.35 6.40 9 0.09 10 平均值

15 计算: 总平均值 = (AX1 + AX2 +…AX10 ) = 6.40 平均极差值 = (R1 + R2 + … + R10)/10 = 0.11

16 中心线及控制界限的计算 CL UCL LCL 计算公式 总平均值 总平均值+A2*平均极差值 总平均值-A2*平均极差值 系数取值
均值控制图: CL UCL LCL 计算公式 总平均值 总平均值+A2*平均极差值 总平均值-A2*平均极差值 系数取值 A2 = (子组大小n=5,查表) 计算结果 6.40 *0.11 = 6.46 *0.11 = 6.34

17 均值控制图:

18 CL UCL LCL 计算公式 平均极差值 D4*平均极差值 D3*平均极差值 系数取值
极差控制图: CL UCL LCL 计算公式 平均极差值 D4*平均极差值 D3*平均极差值 系数取值 D3 = 0, D4 = 2.114(子组大小n=5,查表) 计算结果 0.11 2.144*0.11 = 0.24 0*0.11 = 0

19 作图-极差控制图 0.11 0.24 0.00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CL UCL LCL 极差 0.13
0.12 0.05 0.10 0.17 0.14 0.09

20 极差控制图:

21 4).判稳和判异准则 控制图上的点子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1)连续25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以内;或连续35个点子至多1个落在控制界限以外;或连续100个点子至多2个落在控制界限以外;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无下述异常现象; 连续7点或更多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7点或更多点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或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落在二倍与三倍标准偏差控制界限之间; 点子呈周期性变化

22 讨论、质量缺陷 在质量控制图中,下控制界限和上控制界限分别 是11.91和12.09英寸。这意味设计该制造过程来 生产长度在11.91和12.09英寸之间的尺子。注意 图上在12.03英寸、12.06英寸、12.09英寸等处 的虚线,这些虚线分别代表这些点的平均值以上 一个、两个、三个标准差;在11.97英寸、11.94 英寸、11.91英寸等处的虚线分别代表这些点的平 均值以上一个、两个、三个标准差。基于前述3σ 的定义,如果制造过程在控制之中,装配线上生 产的尺子的99.73%在11.91~12.09英寸的长度之 间。

23 缺陷 规格的上控制界限12.10 规格的下控制界限11.91 质量上控限12.09 质量下控限11.90 11.90 11.92 11.94
11.96 11.98 12.00 12.02 12.04 12.06 12.08 12.10 5 10 15 20 25 30 35 规格的上控制界限12.10 规格的下控制界限11.91 质量上控限12.09 质量下控限11.90 缺陷

24 在计算某个质量特性X的合格品率与不合格品率的时候,常用到产品规范限,包括上规范限TU和下规范限TL。在正态分布中心μ与规范中心M(=(TU +TL)/2)重合时,若取上规范限为μ+kσ、下规范限为μ-kσ(k = 1,2,3,4,5,6),则有:合格品率 = P(|X - μ|≤kσ),不合格品率 = P(|X - μ|>kσ)。

25 X超出规范限μ±kσ时的 合格品率和不合格品率 规范限 合格品率(%) 不合格品率(ppm,10-6) μ ± 1σ 68.27
μ ± 2σ 95.45 μ ± 3σ 99.73 μ ± 4σ 63.000 μ ± 5σ 0.570 μ ± 6σ 0.002

26 图示六西格玛水平 事件的概论积分: 曲线下面的总面积=100% 均值 拐点

27 分布曲线越窄,意味着落在USL和LSL之间越多;
 :均值 USL 上偏差 LSL 下偏差 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则也越大,反之,亦然; :标准偏差,主要描述一概率分布的离散程度; 1> 2> 3 3 4.5 6

28 4σ水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15%~25% 5σ水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5%~15% 6σ水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1%

29 设规范限为(LCL,UCL),规范限的宽度为T,规范的中心为M,过程的均值为µ,标准差为
不合格品率(ppm) T/2包含的σ个数δ M=µ |M-µ|=1.5 1 317400 697700 2 45400 308733 3 2700 66803 4 63 6210 5 0.57 233 6 0.002 3.4

30 5).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过程或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生产/加工/服务能力。 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质量波动幅度,用B表示。
工序能力指数:工序加工能力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程度的大小。

31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当公差中心和实际尺寸分布中心重合时 工序能力指数判断标准: p101
一般取值范围是1—1.33,太大则不经济,太小不能保证质量。

32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当公差中心和实际尺寸分布中心不重合时 偏移 Tm x e T Tu Tl K=2e/T

33 单侧公差 只有下限(如日光灯的寿命): Cp = (μ -TL )/3σ 只有上限(如机械产品的形位公差): Cp = (Tu- μ)/3σ

34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3.流程图 以工作流程几个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它的 用途是有助于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即问题 发生的缘由

35 流程图 流程图的符号 流程图就是将一个过程(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活动说明
开始和结束 活动说明 决策或判断 过程流程的流向

36 开始 铜杆或铝 拉丝 导体 退火 软导体 单根绝缘线芯 绞线 成缆 多根绝缘线芯 铠装线芯 挤护套 检验 入成品库 不格品处理 Y N

37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4.排列图-直方图 排列图是一种直方图,由事件发生的频率组织而成,用 以显示多少成果中的缺陷是产生于已确定的各种类型问 题的原因 直方图的用途是确定问题的根源

38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及其分析 标准型(对称型) 生产过程正常,质量稳定 锯齿型 分组过多 测量方法有误或读错测量数据 偏峰型
由于技术、习惯原因所产生 的偏差分布,为异常生产情况 陡壁型 由剔除不合格品、等外品 或超差返修后造成 平顶型 生产过程有缓慢变化的 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果 双峰型 由两种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检查的结果 孤岛型 短期内不熟练的工人 替班造成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及其分析

39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帕累托图(pareto diagram)又称排列图 帕累托图是,由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大小顺序绘制 的直方图
帕累托图是一种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方法。 帕累托图的用途是指明问题的根源,并指导如何 采取纠正措施,即关注主要问题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例如不合格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有关每个项目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指标。 用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用累计频数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40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
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的其他例子 20%的企业可能生产市场上80%的产品 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 20%的储户的可能拥有80%的存款额 20%的原因造成80%的产品不合格 朱兰: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41 排列图的制作 不合格类型 不合格数 累计不合格数 累计不合格比率(%) 弯曲 104 52 擦伤 42 146 73 砂眼 20 166
83 其他 14 180 90 断裂 10 190 95 污染 6 196 98 裂纹 4 200 100

42 图形编辑 频数 % 影响质量因素

43 分析: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
A:主要或关键因素,累计频率:0%—80% B:次要因素, 累计频率:80%—90% C:更次要因素, 累计频率:90%—100% 从本题中可以看出:A类因素是弯曲、擦伤、砂眼,只要解决了这三方面的问题,质量不良率就可以降低83%。 B类因素是其他,只要解决了这A、B两类的问题,质量不良率就可以降低90%。 C类因素是断裂、污染、裂纹

44 排列图的使用 1).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基本点就是要求我们只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就可以了。
2).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一般地,把发生率高的项目减低一半要比把发生问题的项目完全消除更为容易。因此,从排列图中矩形柱高的项目着手采取措施能够事半功倍。 3).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组成各个项目的变化,可以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利用排列图不仅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且可以连续使用,找出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

45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指运用数字技巧,依据过去的成果预测将来的 产品。趋势分析常用来监测 用途:监测项目绩效
技术上的绩效--有多少错误和缺陷已被指出,有多少仍 未纠正 成本和进度绩效--每个阶段有多少活动的完成有明显的 变动 用途:监测项目绩效

46 某部门项目质量趋势图

47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散点图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用途:用于研究并确定两个变量的变化,从而可以发现 他们之间的潜在关系,找到问题在的根源

48 质量特征 因素

49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检验-又叫检查 检验包括测量、检查和测试等活动,目的是确定项目成 果是否与要求相一致
检验可以在任何管理层次中开展(例如,一个单项活动 的结果和整个项目的最后成果都可以检验) 检验有各种名称:复查、产品复查、审查及回顾

50 检查表 质量检查表主要用于控制质量、分析质量问题、检验质量、评定质量。 (1)检查质量分布状态的表格; (2)不合格项目检查表;
(3)可交付成果缺陷部位检查表; (4)质量检查评定用的表格; (5)影响可交付成果质量的主要原因调查表。

51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技巧 抽样调查统计 抽样调查统计包括抽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检验(例 如,从一份包括75张设计图纸的清单中随机抽取10张)
适当的抽样调查往往能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52 质量验收: 1、质量验收的范围 (1)、项目规划阶段的质量验收 (2)、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验收 2、质量验收的标准与依据
(1)在项目概念阶段,必须在平衡项目进度、成本与质量三者之间制约关系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质量目标与要求做出总体性、原则性的规定和决策 (2)在项目规划阶段,必须根据概念阶段决策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指出达到质量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指出项目竣工验收时质量验收评定的范围、标准与依据以及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奖惩措施等 (3)在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关键是过程控制,质量保证与控制的过程就是根据项目规划阶段规定的质量验收范围和评定标准、依据,在下一个工序开始之前,对每一个刚完成的工序进行及时的质量验收和记录,并分发给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所有单位 (4)在项目收尾阶段,质量验收的过程就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每个工序的实体质量结果及汇总、统计、澄清,得出项目的最终的、整体的质量结果。

53 练习 项目质量包括哪两方面的定义? 质量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质量成本? 什么是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有哪些方法?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如何验收项目的质量?


Download ppt "第七章项目质量控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