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正常分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张建平
2
分娩——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
正常分娩 分娩——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 早产——妊娠满28周至36周末之间分娩者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41周末之间分娩者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者
3
第一节 分娩动因 一、机械性理论 二、内分泌控制理论 1. 前列腺素学说 2. 孕酮撤退学说 3. 胎儿决定学说 三、神经介质理论
4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一)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有以下特点 (二)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一、产力 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一)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有以下特点 1. 节律性 2. 对称性 3. 极性 4. 缩复作用 (二)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三) 肛提肌收缩力
5
二、产道 1. 骨盆各平面的径线 (1)入口平面 (一) 骨产道 即真骨盆腔 (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最狭窄的平面,有两条径线
(一) 骨产道 即真骨盆腔 1. 骨盆各平面的径线 (1)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最狭窄的平面,有两条径线 (3)出口平面:由两各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6
入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平均长11厘米。
入口横径:两侧髂耻线之间最大的距离,平均13厘米。 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左斜径指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之间的距离平均12.75厘米。
7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的中点至骶骨处的距离,平均11.5厘米。
中骨盆横径: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10厘米。
8
出口横径: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9厘米。
出口前矢状径:平均6厘米。 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到骶尾关节的长度,平均8.5厘米。
9
2.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平面 中心点而形成的假想曲 线。 3.骨盆倾斜度: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正常为60度。
10
(二)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所组成的弯曲管道。
1. 子宫下段的形成:由子宫峡部形成 2. 子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3. 阴道、盆底及会阴的变化
11
三、胎儿 (一) 胎儿大小 (二) 胎产式及胎方位 (三) 胎儿畸形 1. 胎头颅骨及颅缝: 颅骨:顶、额、颞骨各2块,枕骨1块。
1. 胎头颅骨及颅缝: 颅骨:顶、额、颞骨各2块,枕骨1块。 颅缝:颅骨间的缝隙 矢状缝——顶顶之间 冠状缝——顶额之间 人字缝——枕顶之间 颞 缝——颞顶之间
12
囟门: 前囟门—菱形、胎头前方 后囟门—三角形、胎头后方 颅缝及囟门的意义: 1.使颅骨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使头颅体积缩小。 2. 通过肛查或阴检判断胎方位。
13
2. 胎头径线: 双顶径:平均9.3厘米 枕额径:平均11.3厘米 枕下前囟径:平均9.3厘米 枕颏径:平均13.3厘米
14
四、精神心理因素
15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产道的形状及径线而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动。
16
枕左前位分娩机制 一. 衔接: 胎头双顶径达到骨盆入口平面, 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二. 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
三. 俯屈:胎头降至盆底遇到阻力而发生俯屈 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继续下降。 四. 内旋转:胎头枕部由骨盆左前方转向前方 以适应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径线特点。 五. 仰伸 六. 复位及外旋转 七. 胎儿娩出
17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 一、先兆临产 (二)见红:是临产即将开始的可靠征象, 见红后24~48小时内临产开始。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 一、先兆临产 (一)不规则子宫收缩,又称“假阵缩”是分娩的准备状态,可促进宫颈成熟,但不能使宫口扩张。 (二)见红:是临产即将开始的可靠征象, 见红后24~48小时内临产开始。 (三)子宫底下降:上腹较前舒服,而下腹坠胀,可有尿频。
18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有三个主要标志: 1. 规律性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 歇5~6分钟,并逐渐增强。 2. 宫口扩张 3. 胎先露下降
19
三、产程分期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数分钟至1小时。
三、产程分期 第一产程: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数分钟至1小时。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以上三产程相加为总产程,不应超过24小时,否则为滞产。
20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 临床表现: 1. 规律宫缩 2. 宫口扩张 3. 胎头下降 4. 胎膜破裂
21
二、观察及处理 1. 一般处理 1) 精神安慰 2) 饮食:少量多餐、易消化、供足水分 3) 备皮、皮试 4) 大小便 如无特殊情况可予灌肠
4) 大小便 如无特殊情况可予灌肠 5) 活动与休息 6) 测量血压4~6小时一次
22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人工观察 分娩监护仪测定 3.观察胎心音 听筒法 多普勒听诊法 胎心监护仪监测: 注意有无晚期减速、变异性减速。
23
4. 观察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 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3厘米, 约需8 小时 活跃期:从宫口开大3厘米到宫口开全, 约需4小时 胎头高低判定: 产程图的应用: 5. 注意破膜并观察羊水性状
24
产程图
25
6.肛门检查 7.阴道检查
26
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 临床表现: 1. 宫口开全 2. 宫缩增强 3. 产妇出现排便感
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 临床表现: 1. 宫口开全 2. 宫缩增强 3. 产妇出现排便感 4. 拨露:宫缩时胎头在阴道口出现,间歇时缩回,露出部分越来越大 5. 着冠:双顶径超越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胎头不再回缩 拨露 着冠
27
6. 胎儿娩出
28
二、观察产程及处理 1.密切观察胎心 2.指导产妇屏气及用腹压 3.接生 何时准备接生: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5厘米
29
侧切 步骤: 外阴消毒 接生者手臂消毒 铺产巾 保护会阴 会阴切开指征及方法 协助胎头及胎肩娩出 直切
30
新生儿处理 清理呼吸道 脐带处理 新生儿Apgar评分:以心率、呼吸、肤色、肌张力、喉反射5项指标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10分,8分以上正常 4——7分:轻度窒息 1——3分:重度窒息 体检 标记
31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 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征象: 1. 宫底上升 2. 阴道少量出血 3. 外露脐带延长
一、 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征象: 1. 宫底上升 2. 阴道少量出血 3. 外露脐带延长 4. 按压子宫下段时脐带不回缩
32
二、 处理 1. 协助胎盘娩出 2. 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 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会阴侧切伤口 有无延长 4. 预防产后出血
1. 协助胎盘娩出 2. 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 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会阴侧切伤口 有无延长 4. 预防产后出血 5. 产后观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