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個漢人政權 鄭成功家族 陳貞如老師
2
課程主題 主題一:明末開放海禁後的 東亞海洋世界 主題二:鄭氏家族與臺灣 主題三:鄭氏時期臺灣的發展
3
主題一:明末開放海禁後的 東亞海洋世界 明末海禁政策 情形:片板不許下海 解除:明朝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 (16世紀後期)
主題一:明末開放海禁後的 東亞海洋世界 明末海禁政策 時間:明朝洪武年間開始 情形:片板不許下海 解除:明朝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 (16世紀後期)
4
明帝國皇帝實施海禁與朝貢貿易 分析: 【合理】--基於統治象徵意義的考量 《萬國來朝》《四夷威服》 《羈靡》手段
【不合理】--《厚往而薄來》的措施
5
海禁政策解除背景 1.朝貢貿易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例:蘇木(染布)、楜椒(調味) 2.出現走私貿易 →民間和勢家大族因需求而參與走私
6
海禁政策解除後 1.開放貿易(1567年) 2.繼續禁止與日本往來 →臺灣成為中國與日本商人貿易的 重要據點。
※明朝中葉因倭亂,造成中日交惡,禁止與日本交易(1549年)。1624年荷蘭人在大員建立據點時,已有許多日本人及日本華商在此。 →明朝嚴禁與日往來,促使日本傳進出海外,促進南方諸地域上日本人城鎮的形成與發展。 3.明朝准持照者來臺(貿易或捕魚名義)
7
主題二:鄭氏家族與臺灣 關於鄭芝龍 關於鄭成功 關於鄭經 關於鄭克塽(鄭經次子)
8
關於鄭芝龍 簡介 鄭芝龍(1604年~1661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台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鄭鴻逵、鄭芝豹。
9
學習經商 18歲至澳門的舅父黃程處學習經商。 繼承李旦勢力 1.追隨李旦→一官黨→接收(顏思齊) 2.定居大陸沿岸→橫行臺灣海峽 仁、義、禮、智、信為名的五大流通體系 金、木、水、火、土五大船團 接受明朝招安 1.招安海盜→都督總兵官 2.福建旱災→三金一牛→移民臺灣 3.富可敵國 4.日本幕府的貿易特許權
10
降清 1.南安伯抗清 2.奉唐王為帝 3.文武集團不合→撤仙霞嶺兵防 4.被挾往北京→漢軍正黃旗 →鑲紅旗 →賜三等子爵→晉封同安伯 歿 1.安撫鄭成功 2.被彈劾縱子叛國→黃梧上書 3.1661年10月,康熙頒詔斬鄭芝龍於 寧古塔
11
李旦 荷蘭人的領路者---李旦 李旦,福建泉州人,早年於馬尼拉從事海上貿易,後來後來輾轉到了日本,住到日本長崎,以長崎為據點,發展海上事業,反而成為中日通商史上的傳奇人物。17世紀最初20年間,其船隻經常往來澎湖和台灣。 李旦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更有一段很 深的淵源,據說鄭芝龍甚至認李旦為義父, 也因如此,鄭芝龍得以與英、日、荷人開始 貿易以及得到李旦的金援,被荷蘭人稱為 「Andrea Dittis」的李旦,雖然在歷史上看 似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在荷蘭人到台灣的過 程中他卻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12
學者研究:李旦與鄭芝龍的關係 中國學者陳支平根據《難遊陸》得出 研究結論認為,鄭芝龍少年時曾為李 旦姣童,獲得寵愛而發跡。 李旦去世後留給鄭芝龍大筆財富,為鄭芝龍合併當時台灣暨有的其他漢人勢力,及從大陸上招收新的勢力到台灣,創造了條件。
13
顏思齊 發跡背景—海禁政策「寸板不得下海」 生平簡介 1.日本甲螺與二十八兄弟會 2.以日本長崎為基地港 武裝商船 36個海盜集團
3.與明軍發生戰役 1617年(萬曆45年),顏思齊在東蕃竹萋港 (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明軍 發生戰役。
14
4.向日本幕府政權起事→遭德川幕府緝捕 5.1624年登陸笨港→定居臺灣 其地之肥沃富饒 地理位置可以控制中國東南沿海,進而經略四方,霸業可成。 歿--1625年 嘉義縣尚有顏思齊墓 地點在水上鄉牛稠埔307號
15
三金一牛 隨顏思齊船艦來台的有一位郭懷一,他是泉州人。父郭瑞元,郭瑞元開設的勝和棧,鄭芝龍的船隊補給常至勝和棧採購,少年時即經由二八兄弟會中的高貫,加入鄭芝龍的行列,並至日本學習荷蘭語,也經常與船隊出航。在日本居住期間曾受鄭芝龍之命到荷蘭東印度公司平戶港商務館,與館長史必克(Jacques Specx)商談公事。這樣他也就與大家一起在臺灣定居。 郭懷一自1624年隨顏思齊,鄭芝龍來台,居住 在笨港(北港),事事以鄭芝龍馬首是瞻,十二月 的新領導者產生後,郭懷一更積極向鄭芝龍建 議從中國移入大量人口到笨港。鄭芝龍也提供 「三金一牛」的方法來吸引農民來開發。「三 金一牛」就是一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 讓福建饑民數萬遷徙至笨港墾荒。
16
關於鄭成功 1624年(明天啟4年)8月27日(陰曆7月14日)生于日本九州平戶,是鄭芝龍之長子,福建省泉州安南縣四十三都石井安平鎮 。母為日本田川氏,名福松,回國後名森,號大木。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縱橫東亞、南亞海上的霸主。 7歲 (1631年)時回到泉州。 15歲 入南安縣為「秀才」。 18歲 與董夫人結婚。 次年生長子鄭經(乳名錦),及長到南京 入太 學,後由芝龍安排見隆武帝 「惜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 1645 隆武帝(唐王)詔賜鄭成功賜姓朱,名成 功。從此大家尊稱為「國姓爺」。
17
(一)整合抗清勢力 1.鄭芝龍降清 2.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 3.向日本乞師三千 4.1647〜1648南征北討沿海一帶飄盪 5.1650年有了根據地金門、廈門兩島 6.奉永曆(桂王)為正朔--1647年12月18日 (二)抗清經費來源 1.初期:打劫/強制徵稅 2.海陸五商—取得廈門後
18
(三)取得臺灣 1.黃梧背離投降清朝 揭露五商秘密→影響糧食補給 2.規劃北伐—反清復明 1658出發北伐 1659到長江下游南京
策略失誤退回廈門 3.籌畫取臺—軍需必要 何斌獻圖(臺灣狀況、兵力部署) 1661年(永曆15年、順治18年)4月21 中午,鄭成功起兵二萬五千 人、船隻九百艘攻台。 ※從鹿耳門水道進入,在熱蘭遮城北方登陸,不到一個月即佔領全台灣。 ※1662年2月1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向鄭成功求和。簽訂臺灣第一份國際性合約。
19
(四)下令屯田 解決3萬名官兵眷口的糧食問題。 鄭成功和鄭經早期的主要施政在土地開發。分三部分: 1.官田(荷蘭的王田) 安平為中心,土民及百姓現耕地。 2.私田 招佃耕墾—文武官員、宗親、漢人有 力人士。 3.營盤田 軍隊屯墾,寓兵於農 。
20
(五)設官治理 1.東都明京—赤崁 2.一府二縣--承天府 天興縣—管北路 萬年縣—管南路 (六)發展 漢人激增軍事移民:5萬〜6萬人 自由移入:4萬〜5萬人 強制移入 e.g.沿海婦女 (七)鄭氏內部矛盾 1662年5月8去世,享年39歲。 王位繼承發生問題--鄭經v.s.鄭襲 清政府招撫失敗,採取武力解決。
21
海陸五商 取得廈門後五大商的組織型態 陸五商—杭州各地(金木水土火) →領取公款、購絲、土產 海五商—廈門各地(仁義禮智信) →裝運出洋
換銀、武器、糧食 同國庫結算
22
關於鄭經 1.留守廈門v.s.清廷高官厚祿誘降 →鄭經面臨全軍瓦解,故放棄沿海諸島。 2.1663年 撤出閩南沿海,全部殘存勢 力撤回臺灣。
2.1663年 撤出閩南沿海,全部殘存勢 力撤回臺灣。 自稱「東寧建國,別立乾坤」。 東寧王國發展出局面。 3.陳永華輔佐 開發土地 發展東南亞與日本貿易 廣設學校—年滿8歲以上要入學 訂科舉辦法 施行保甲制度—仿中國里甲制度辦法
23
4.參與三籓之亂—1673年爆發(清康熙12) →臺灣資源耗盡 1680年2月率軍退回台灣 7月陳永華去世 5.1681年鄭經病逝→陷入權力鬥爭 ※三籓之亂—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不滿清政府削籓,聯合叛清。
24
東寧國王 1664年(永曆18年、清康熙3年)3月鄭經失去大陸後來台,又永曆帝業已被弒,乃謹守藩封,廢東都,以「東寧」稱全台灣,並以「東寧國王」自稱,但仍然使用「招討大將軍」的印信,「永曆」年號,在與凊廷大臣明珠的書信中,也自稱「建國東寧」。外國文書稱他為「台灣王」「 The king of Tyawan ( Taiwan ) 」,這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王朝。
25
關於鄭克塽 1.年幼即位—12歲 2.部屬掌權—馮錫範/劉國軒 →把持東寧朝政、整肅異己 3.政局、財政均不佳 4.施琅攻台
清朝對臺灣的手段 --海禁、遷界、和談均未奏效 --在漳州設《修來館》招降納叛 →動搖臺灣軍心
26
以漢制漢—康熙22年(1683年) 率軍攻臺、進占澎湖 5.降清—施琅登陸、接收臺灣 ※鄭氏政權在臺22年
27
主題三:鄭氏時期臺灣的發展 (一)行政建置 1.熱蘭遮城所在地改為《安平鎮》 2.普羅文遮城一帶改稱《承天府》 3.控制下的臺灣稱《東都》
(二)屯田政策 1.鄭成功施行 2.地點:嘉義、台南鹽水、高雄 3.《王田》改稱《官田》
28
(三)文教發展 1.陳永華建議設孔廟、學校(鄭經時期) →儒家文化教育正式引進臺灣 2.沈光文—臺灣漢人文化開拓者 泉州人、遇颱風、 受鄭成功禮遇、 退居羅漢門(高雄內門鄉) 教書、行醫、組詩社
Similar presentations